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2014年感动中国”观后感作文 2014年感动中国视频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4年感动中国”观后感作文 2014年感动中国视频文案:
今天晚上,我怀着激动地心情观看了《2014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节目介绍了十大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其中最使我感动的有两位人物。 第一位让我感动万分的是已年过九旬的胡佩兰奶奶。她是一位妇科保健医生,今年已经98岁高龄,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身上常年绑着钢板。即使是这种身体状况,她还是坚持每天上班,并亲自为病人做检查。当她的学生说:“您休息一会吧,让我来。
”胡佩兰奶奶却毅然拒绝了,因为她的心里始终牵挂着病人呢!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她为病人开的药很少超过一百元。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感动中国栏目这样评价她,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2014年1月22日凌晨5时30分,为病人操劳了一辈子的胡佩兰奶奶离开了这个世界,弥留之际她留下了最后一句话:“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胡佩兰奶奶的故事,让我潸然泪下,感慨万分,刘盛兰爷爷的故事却让我感到一个普通人的力量。他是一位普通村民,73岁的时候,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自己的助学行动,这是老人的初衷,但最终的捐助规模远远超出了他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
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感动中国栏目这样评价他: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
他用自己的大爱给世人讲述着崇仁厚德! 他们的故事,感动着你我,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睛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2014年感动中国”观后感作文 2014年感动中国视频文案:
看过了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被评选出来的人物个个都让我很敬佩又感动。站在舞台上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2014的感动中国的节目中,有隐姓埋名30年的核艇之父黄旭华;有的为了报答战友之情,日复一日地去战友的墓前,向战士们问好的陈俊贵;段爱平用自己所有的钱,给返底村建造了一座学校等等。
在这些人物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刘盛兰。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地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七十多岁的时候,老伴就去世了,他成了孤寡老人。
1998,他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一条求助的报道,从那时候开始,刘盛兰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捐给那些贫困的孩子。最多的时候,他同时捐助了50多名学生。每天清晨,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了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过一点点的肉,没添过一件新衣服,“吝啬”得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被刘盛兰爷爷深深地打动了,我会向刘盛兰爷爷学习的,我会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看见盲人要过马路时,上去搀扶;在公交车上看见老人,主动让座等等。
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
“2014年感动中国”观后感作文 2014年感动中国视频文案:
从收养孤儿到建希望小学,从为保卫祖国的山山水水到为祖国的声誉而奋斗的事迹,从为农村把人民捧在手里到帮助盲人儿童,一个个事迹,像一颗颗灿烂的星星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
阿里帕,阿里马,一对普普通通的夫妇,但她们的事迹却很感人。一天,阿里帕妈妈领着一个陌生的小女孩走来,虽然她已是六个孩子的母亲,但她看见这个小女孩,豪不犹豫地把她带回了家。在十年中,她相继带回了四十个孩子,虽然这个家只能依靠阿里马爸爸每月45元的工资,后来,阿里马爸爸走了,但阿里帕妈妈坚持了。现在,这个家已有100多人了,去年,阿里帕妈妈过了70岁生日。
他,使贫困的小岗村变成富裕的村子,他,原本可以升职,但他留下来了,他就是沈浩。上有90高龄的母亲,下有女儿的沈浩,在45岁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了,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人们依然看着他上班,为这事,为那事操心着。第一次,人们毫不犹豫地按下了红手印,第二次也一样,第三次,人们含泪按下红手印,请求他留下来。
好多好多的事例弘扬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亲情的可贵,生命的美好,在自已的心中培植了一种感恩的情感。
看了《感动中国》,谁没落泪?一个个故事体现出人们无私奉献,保卫祖国,为人民做致富的嵩高的精神。
感恩,崇高的精神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2014年感动中国”观后感作文 2014年感动中国视频文案: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地,就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
在感动中国度人物中,感动我的有吴锦泉、张宝艳、郎平、屠呦呦、闫肃、徐立平、秦艳友、莫振高、官东、王宽……其中,最感动我的是王宽叔叔。
王宽原来是戏曲演员,一次,在老家的妻子告诉他说,村子里有5、6名孤儿,想帮助他们,王宽就放弃了一级演员的称号,回了老家。接着,他和自己的妻子一起收养了孤儿,没多久,家里的钱不够用了,王宽决定去挣点钱,可是他再去表演唱戏,却没有人选他,钱也没赚到,王宽非常失望,但他不放弃,每天都去唱戏,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家都知道了这位为了孩子来唱戏的演员。不久,媒体对王宽进行了报道,许多人看到报道后,纷纷捐钱给王宽,王宽为了让6名孤儿有钱读书,倾其所有,把钱都花在了孩子身上,
一年一年过去了,孩子渐渐长大,但是他们不会忘记的就是爸爸王宽,王宽还教了他们乐器,在感动中国的晚会上,他们还进行了表演。
看完《感动中国》,我决定好好学习,因为孤儿都那么用心刻苦地学习,我比他们条件要好得多,更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也要做一位像王宽叔叔那样的人。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
结语:《“2014年感动中国”观后感》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2014年感动中国”观后感》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2014年感动中国”观后感》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