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正文

科学1课答案作文 科学课堂答案文案

2023-03-19 四年级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科学1课答案作文 科学课堂答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科学1课答案作文  科学课堂答案文案

科学1课答案作文 科学课堂答案文案:

第一单元热胀冷缩
第1课温度计的秘密
观察实验
1、温度计为什么能够测量温度?
我的观察:温度计有液泡、玻璃管、和刻度。
我的发现:温度计的红色液柱能上升和下降。
2、液体的热胀冷缩:
我的猜想: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我的方案:运用水、酱油、饮料等做实验。
我的记录:水、酱油、饮料均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
我的发现: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我的收获
(1)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说明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寒冷的冬天,经常会遇到自来水管冻裂的情况,这是因为(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拓展与应用
运动员脚踝扭伤后,一般采用冰袋冷敷,你知道是什么原因?
冷敷有利于血管收缩止血。
第2课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观察实验
1、夏天,自行车胎爆裂的原因
我的猜想:空气受热,体积膨胀。
我的方案:把气球套在瓶口,把瓶子放在热水中。
我的发现:气球鼓起来,说明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固体在受热或遇冷时的变化
我的猜想: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我的方案:用铜球做实验。
我的记录:受热铜球不能通过。遇冷铜球能通过。
我的发现: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我的收获
1、(1)一般情况下,(气体、液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在相同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
(3)我们制作的“小喷泉”实验室利用了气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2、小法官
(1)夏天,架设电线应把电线杆之间的电线绷的较紧些。(×)
(2)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3、我会选
(1)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将瓶子放入热水中,发现气球会胀大,放入冷水中,气球又变小,实验说明(1)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气体2)液体3)固体
2)自行车车胎爆裂现象,多发生在(2)
1)春季2)夏季3)秋季4)冬季
拓展与应用
寒冷的冬季,瓶盖常常拧不开,你能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吗?用什么办法可以打开?
答:冬天瓶盖受冷收缩。用热水浇一下就可以打开了,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单元活动
一、我的收获
1、我会填
(1)把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液柱会(上升),放在冷水中,液柱会(下降)
(2)酒精、酱油、橘子汁等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夏天,车胎容易爆裂,因为(车胎内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造成的)
(4)用热水烫瘪了的乒乓球,只要乒乓球没有裂缝,就能鼓起来,这是乒乓球内的(气体)受热(膨胀)的缘故。
2、小法官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固体受热以后,体积会收缩(×)。
(2)火车行驶的钢轨连接处留有一些间隙,是为了美观(×)
(3)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
(4水结冰后,体积会收缩(×)
(5)寒冷的冬天,突然往冷玻璃杯内倒开水,杯子有时会破裂,这是由于玻璃杯受热膨胀不均引起的(√)
二、生活中的科学
1、瓶装饮料一般不装满,为什么?
答:是为了防止夏天温度高,饮料受热体积膨胀而爆裂。
2、冬天,钢笔毛有时拧不开,是什么原因?
答:因为笔帽受冷收缩。
3、夏天,电工架电线时,为什么把电线放得松一些?
答:为了防止冬天电线受冷断开。
4、烧水时,为什么水壶里的水不能装的太满?
答:防止水受热膨胀流出来。
第二单元答案
第3课认识岩石
观察实验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我的交流:
把放大镜放在眼前,再用手根据需要移动,直到看清楚。
我的发现:
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
研究岩石的方法。
我的交流:测岩石的软硬程度可以用指甲、钥匙、小刀在新断面上刻画。
我的发现:用小刀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很硬。
研究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
我的方案:用看、摸、敲打、刻划、滴盐酸等方法研究岩石的特征。
岩石名称看摸刻滴盐酸
花岗岩花斑光滑很硬无反应
页岩红褐、灰色粗糙较软无反应
大理岩青灰色光滑较硬冒泡
我的发现:有的岩石的颜色很漂亮,有的很硬、有的很光滑。
我的收获。
1.(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2.我们可以从(看)、(摸)、(刻)、(滴盐酸)等几个方面来研究岩石的特征。
3.岩石的硬度可以分为较软、(较硬)、(很硬)、(非常硬)4个等级。
4.用盐酸检测岩石,必须用(滴管)取盐酸。
5、如果盐酸溅到皮肤上,要立刻用(清水)冲洗
选择:
1、用指甲刻画没有痕迹,用铜钥匙刻画有痕迹的岩石的硬度为(2)
1、较软2、较硬3、很硬4、非常硬
2、用盐酸检验岩石时,必须用(滴管)取盐酸。
拓展与应用
只从滴盐酸就冒泡的现象来认定这块岩石是石灰岩,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么做?
答:不对,因为大理石遇到盐酸也冒泡,可以看颜色或刻一下。
4.做个岩石百宝箱
观察实验
常见岩石的特征。
我的交流:
岩石名称主要特征
花岗岩花斑状,很硬,内含有三种不同的矿物。
砂岩黄褐色或灰色,颗粒状结构,很硬。
碳岩青灰色或黑色,较软。
页岩红褐色或灰色,薄层状结构,较软。
大理岩白色,深黑色、花绿色、有花纹、较软。
我的发现:岩石种类繁多,形态、结构、颜色各异。
将采集的岩石分类。
我的做法:通过对岩石进行观察、分析,根据岩石特征给岩石分类。
我的发现:常见的岩石有五大类,并认识了岩石的特征。
制作岩石百宝箱
我的做法:把贴好标签的岩石装入盒内,做好岩石百宝箱。
我的发现:标签是岩石百宝箱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的收获:
1.(岩石)是地壳的基本物质。常见的岩石有(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其中,遇盐酸冒泡的岩石是(石灰岩)、(大理岩),硬度较小的岩石有(页岩)、(大理岩)。
2.构成花岗岩的3种矿物是(石英)、(长石)、(云母)。
3.岩石标本的标签内容包括(编号),(岩石名称),(采集地点),(采集人)。
判断:
(1)、砂岩、石灰岩遇到盐酸都会冒泡。(错)
(2)、页岩是黄褐色或灰色,颗粒状结构。(错)
(3)、制作岩石标本时,应将采集的岩石砸开,露出新的断面,以便我们观察研究。(对)
第5课岩石的用途
观察实验:
1、岩石的用途。
我的方案:上网查有岩石用途的资料。
我的记录:
岩石名称调查地点主要用途
大理岩铺地板
泥岩砖瓦、陶器的原料
板岩建筑材料
我的发现:(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是生活、生产用品。)
2、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我的交流:古代用岩石制成简单的劳动工具,现代人们利用岩石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将它们用于建筑、装饰、化工等。
我的发现:岩石的用途很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人们对岩石资源造成的破坏。
我的交流:人们在开采煤、石油、金属矿产的过程中也给人们生活带来危害。
我的发现:我们可以利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能源弥补矿产资源。
1.岩石的用途很广。它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生活生产材料)、(工业原料),还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
2.岩石在受到(高温)、(高压)等作用时,其内部结构重新组合,便形成富含矿产的(变质岩)。它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3、(石灰岩)可以用来烧石灰、制水泥,同时还是生产玻璃的原料。
小法官
1、溶洞里的岩石大多都是大理岩。(×)
2、人类应该合理地开采岩石,科学地利用岩石,节约岩石资源。(∨)
第6课.岩石的风化
观察实验:
1、猜想岩石变化的原因。
我的交流:气温变化、风吹日晒等原因。
我的发现:岩石破裂的原因:岩石的风化。
2、气温对岩石的影响。
我的猜想:大自然中,温度对岩石造成破坏。
我的方案:酒精灯代表中太阳光的热,凉水代表大自然温度下影响下出现的变化。
我的记录:岩石出现裂缝,石头一块一块往下掉碎石渣。
我的发现:温度的变化会使岩石裂纹,脱落下石屑。
3、动物活动、植物生长对岩石的影响。
我的交流:植物生长使岩石胀裂,认为破坏。
我的发现:动物活动,植物生长是岩石风化的原因。
4、水流冲刷对岩石的影响。
我的交流:水流对岩石有破坏作用,能使岩石发生变化。
我的发现:水流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我的收获。
1)在自然界,岩石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叫做风化。
2)气温的变化使岩石发生(裂缝)从而破碎。
3)岩石破碎是(风化)的结果。岩石不断地被风化,最终会变成(砂和粘土)。
4、为什么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山脚下堆满碎石?
答:岩石风化的结果。
单元活动
1.我会填。
(1)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云母)3种矿物组成的。
(2)我们在河滩或海滩上捡到的那种光滑如鸟卵
(3)对岩石造成破坏的因素主要有(气温变化)、(植物生长)、(风吹日晒)、(水流冲刷)等。
(4)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如建房;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如烧制石灰、水泥。
(5)把一块岩石放在火上烧,然后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会发现岩石(破碎)。
说明(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2.我会选。
(1)下列岩石中,较软的是(页岩和大理岩)。
(2)风把植物的种子吹进岩石缝,种子便萌发成一株植物。这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3)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是(采集岩石—砸新断面,洗净晾干—分类编号—做标签)
(4)检测岩石时,必须用(滴管)取用盐酸。
(5)可以用来雕刻工艺品的岩石是(花岗岩,大理岩)。
二,生活中的科学
1.附近建筑工地使用哪一种岩石理解?有什么好处?
答:用花岗岩,花岗岩外观华丽,坚硬耐磨。
2、岩石是宝贵的资源,开采后就不能再生了,要很好地保护。对此,你有什么建议吗?
答:可以利用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来弥补矿产资源的不足。
3、观察一些旧建筑中外露的砖的表面有什么现象并分析原因。
答:新建筑物的砖完好无损,而旧建筑物的砖生裂缝,甚至脱落下碎砖屑。旧建筑物的砖长期不断地风化。
4、一辆装载盐酸的车经过一座桥时洒了一部分,大桥上的岩石直冒泡。这座大桥是用哪种岩石建造的?
答:用大理石建造的。
第三单元土壤与植物
第7课土壤里有什么
观察实验
1、土壤里有水分
我的方案:用眼看。
我的发现:颜色深水多,颜色浅水少。
2、土壤里有腐殖质
我的方案:把图让放在铁盆里,用酒精灯加热。
我的发现:有气味,颜色变浅,说明有腐殖质。
3、土壤里有空气
我的方案:找一块土放进水里。
我的发现:有气泡冒出,有空气。
4、土壤里有盐类
我的方案:把土壤放进水里,提取一滴水,放在玻璃片上加热。
我的发现:玻璃片上有斑痕,说明土壤里有盐类。
5、玩洗沙游戏
我的玩法:把沙子放在水中反复冲洗。
我的发现:洗去了沙子上的黏土。
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空气)、(砂)、(黏土)、(水)、(腐殖质)、(无机盐)等成分组成。
(2)取干土块放进水中,会发现有(气泡冒出)。这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止,会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
(4)将浸泡过土壤的水过滤后,用(滴管)取一点水话在玻璃片上加热,当水被烧干后,玻璃片上会有些(斑痕),这说明土壤中含有(盐类)。
(5)把土壤放在坩埚里用火烧,会发现有(烟)冒出,还闻到有(气味),烧过之后颜色(变浅)。这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3、小法官
(1)把少量土壤放入试管中,加热后发现试管壁上出现了一些小水珠,这说明专卖店中含有水分。(∨)
(2)在观察土壤的时候,必要时可借助放大镜。(∨)
拓展与应用
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呢?
答:土壤是石风化形成的。
第8课土壤的种类
观察实验
1、不同土壤的颗粒
我的观察:(颗粒的大小不同。)
我的发现:(沙质土颗粒大,粘质土颗粒细小。)
2、不同土壤的颜色:
我的观察:(不同的土壤的颜色不同。)
我的发现:(土壤有黑土、红壤、褐土。)
3、不同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一样多吗?
我的猜想:(不一样。)
我的方案:(用眼观察。)
我的发现:(黑土含有腐殖质较多。)
4、不同土壤的保水性
我的猜想:(不同土壤的保水性不同。)
我的方案:(做实验。找三个相同的杯子,分别放上相同的土,用漏斗倒上同样多的水。)
我的发现:(沙土质保水性差,黏质土保水性最好。)
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砂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土壤,叫做(壤土)。另外,还可以按照(土壤的颜色、腐殖质含量、保水性等方法给土壤分类)。
(2)在做土壤保水性能实验时,只有(土壤种类)是不一样的,其他条件都相同,以便对比。
(3)(黑土)中,腐殖质的含量居各种自然土壤之首。
2、我会选
(1)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稻在(壤土)里长得茂盛。
(2)西北内陆地区的土壤类型多是(荒漠土)。
(3)天然肥力最高的两种土是(壤土和黑土)。
拓展与应用
不同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答:植物的生长需要的土壤不一样,土壤的酸碱度决定植物生长.。
第9课土壤与植物
观察实验
1、不同土壤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我的猜想:不一样。
我的方案:把三个相同大小的花盆,分别装上三种不同的土壤,栽上相同大小的豆苗。
我的发现:壤土中的豆苗生长的好。
我的收获
1、拔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感觉有些费力,说明土壤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2、在研究“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土壤中生长情况”实验中,植物大小、浇水量、生长时间等条件应该是相同的,只有土壤种类是不同的,才能使实验具有可比性。
3、土壤中含有氮、磷、钾、钙、锌和铜等植物生长所需元素的无机盐,它们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法官
(1)土壤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会不同(∨)
(2)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水保存在土壤中,土壤中的水是陆生植物生命活动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
(3)最适合种植花生、薯类、谷子的土壤是黏质土。(×)
四、拓展与应用
1、为什么许多植物不能在沙漠中生长呢?
答:沙漠缺水温差大。
2、无土栽培是怎么回事?
答: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土壤,用其它东西培养植物的方法。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供给植物生长需要。
第10课保护土壤
一、观察实验
1、水土流失的原因
我的猜想:没有植物的保护。
我的方案:找两个同样大小的盒子,一个放上松软的土,一个放上草和草根,浇上同样多的水。
我的发现:植物可以保护水土不流失。
1、填一填
1)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2)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达(50)亿吨。
3)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最好办法是(植树种草)。
2、小法官
1)我国人口,土地少,耕地有限。(∨)
2)无土栽培可以种植植物,不用担心土地消化问题。(∨)
3)毁林开荒可以多打粮食,是造福子孙的好事。(×)
拓展与应用
1、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是什么?
答:上游水土流失造成的。
2、保护土壤的宣传语
答:寸土寸金。手下留情足下留青。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单元活动
1、我会填
1)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主要是(腐殖质)。
2)我国颁布面积较广的自然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沼土)等。
3)土壤越肥沃,微生物越(多)。
4)植物的一部分都要呼吸,土壤中必须有一定的(空气)来保证要的呼吸。
5)我国土壤现实善是:草场(沙漠化)日益严重,(土壤资源)利用不合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严重,城市废水和固体废弃物造成(土质恶化)。
2、小法官
1)土壤中死的和活的动植物越多,土壤越肥沃。(∨)
2)土壤是一种单纯的物质。(×)
3)保护环境,也是保护土壤的表现。(∨)
4)黏质土保水性比砂质土好,比壤土差。(×)
5)砂质土颗粒大小不同,透气性和保水性也不同。(×)
6)不同土壤的颗粒大小不同,秀气性和保水性也不同。(∨)
7)离开一定的环境条件,植物就不能生存。各种植物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是相同的。(×)8)在黄土高原上植树造林,就能减少水土流失。(∨)
9)土壤主要由沙、黏土、空气和腐殖质等成分组成。(∨)
10)人们耕地松土是为了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植物生长。(∨)
3、我会选
1)土壤对植物的作用有(提供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固定根部,提供水和空气)。
2)渗水快、保水性能差的是(沙质土)。
3)最肥沃的自然土壤是(黑土)。
4)最适合用来捏泥人的土是(黏质土)。
5)土粒间空隙最小的是(黏质土);土粒间空隙最大的是(砂质土)。
6)洗衣沙游戏中主要洗去了(黏土)。
生活中的科学
1、李伯伯说:“蚯蚓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对,因为蚯蚓行在土壤中,可提高土壤的透气性,改良土壤。
2、如果过度砍伐树木、破坏植被,下雨时河水就会变得浑浊。这是什么原因?
答:因为没有植物的保护,就会造成水土流失。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基础训练答案
11、认识光
观察与思考
2、什么样的物体能够遮挡光?什么样的物体不能够挡光?
3、为什么夜晚没有光?
4、太阳光比月亮光请多少?
(只要学生提出关于光的问题都对)
探究与体验
认识光源
我的交流:日光、闪电光、萤火中光、水母光属于自然光源发的光。夜晚灯光、电焊光属于人造光源发的光。
我的发现: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的传播方向
我的猜想:光的传播方向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我的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雨中汽车灯发出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的发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通过3个小孔看烛光
我的玩法:1、通过三张带有小孔的纸屏,看是否能看到蜡烛的光。
2、只有眼睛、三个小孔、烛光三者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才能看到烛光。
我的发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借助水观察激光灯光束的传播路线
我的玩法:用激光灯射向乘有水的透明水槽,可以清晰的看见光的传播路线
我的发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像(日光、闪电光、水母光)属于自然光源。(夜晚的灯光、电焊光)属于人造光源。
(2)光是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3)越来越多的灯饰在美化、点缀着我们的生活,但灯光过多、过亮也会产生(光污染)。
(4)生活中的光污染现象有(城市夜晚的灯光如同白昼)等。
2小法官
1)我国传统的皮影戏实际上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对
2)镜子等反光的物体都是光源。错
拓展与应用
1、通过三张带有小孔的纸屏观察,能否看到蜡烛的火焰?说明理由。
答:用蜡烛光照在同一直线上有孔的三个小纸板,能看见光线。这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2、阳光透过树叶落到地面上的光斑是什么形状?为什么?
答:圆状。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用步枪练习瞄准时,当眼睛与准星尖、标尺缺口三点成一线时,就算瞄准了。这是什么道理?
答:三点成一条直线
12玩镜子
我想研究的问题
2、镜子里与镜子外物体一样大么?
3、镜子里与镜子外的物体左右相反
4、镜子能转变光的传播途径
(只要学生提出关于光的问题都对)
观察实验
认识平面镜
我的交流:阳光沿直线传播,,找到镜子上,镜子又把光反射到其他地方去了
我的发现:平面镜有改变光的传播途径的作用
玩各种各样的镜子
我的玩法:
分别用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观察物体的样子,观察镜子成像的特点。
我的记录
我的发现: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实际物体形状的变化最小,凹面镜、凸面镜成像后,基本上改变了实际物体的原来形状。
用两面平面镜使一物体在镜中成像
我的方案
将一物体放在两个平面镜面前,观察平面镜里物体的像。
我的记录
我的发现:
将一物体放在两个平面镜面前,观察平面镜里物体的像,改变两个平面镜之间的夹角,像的数量也会有所变化。
巧用多面平面镜升高温度
我的方案:
多个同学用镜子反光汇聚到一点,用温度计测试温度变化。

科学1课答案作文 科学课堂答案文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的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是《简单电路》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等静电现象,
来认识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粒子携带的)中,在摩擦力等外力作用下电子会
发生转移,就会产生静电现象。在一课时内要让学生对摩擦起电等静电现象进行全面的认识
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对摩擦起电等静电现象的认识只能是初步的、概括的。这些活动将帮
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是学生学习其他电的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的相互吸引。
3.电子在电路中持续定向流动就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等静电现象,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电子在电路中持续定向流动就可以产生电流。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运用逻辑推理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电荷种类的不同,认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教学准备:
每组同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教师准备:静电现象的课件;动画:电荷。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思路第一部分:体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了解学生对静电的初始认识。激发学生研究兴1.引入:出示充满气的气球趣,迅速进入主题。2.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漂亮认真倾听并积极调的气球小朋友,可是,它有一些烦恼,因为他动生活中的经验。觉得自己没有头发,太难看了。老师想请一位教师注意对学生同学来帮助它长出漂亮的头发。的想法进行追问,3.演示:用气球与学生的头发相摩擦,然后吸深入了解学生的原引小纸条学生根据生活经有认识,并抓住学4.谈话:哈!真不错啊,小气球变得真漂亮!验,交流自己的想法。生的回答,适当引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出“静电”一词。5.谈话:你还见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呢?利用身边的物品(如:文具、书本、衣服、头发、让学生自己去寻桌椅等)通过摩擦等方式体验静电现象。学生进行尝试找生活中的静电现6.交流:学生演示交流自己找到的静电现象,象,并试着让他们并试着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你用了哪些材做出解释,使学生料?你是怎么做的?你怎么知道它带上了静学生进行交流感受到静电现象并电?为什么会带上静电?)不稀奇,它随时随
7.小结: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以使一些物体带上地发生在我们身静电,其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也是静电现象,但边,同时也进一步它们不一定是通过摩擦的方法(介绍其他几种了解到学生对静电静电现象)这些也都是静电现象。现象的初始认识。
第二部分:认识不同的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
作用。
一、认识电荷
1.谈话:我们找到、也看到了这么多静电现象,同学们不觉得奇怪么?既然电子所带电荷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
学生随着教师的质疑进行深入的思考。
培养学生质疑、
倾听的能力。
物体带电呢?2.讲解: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中性物体所带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电量的代数和为零,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比如摩擦)学生认真倾听,解时,就容易使一个物体的电子转移到另外一个释心中的疑惑,初步物体上,物体中的粒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量不形成对电荷的认识。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出了电性。并能进一步的了解到3.(出示图片:用塑料梳子梳头发)讲解:当正电荷与负电荷,以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梳子和头发摩擦,头发及梳子与头发摩擦后上的电子发生了转移,跑到梳子上,梳子有了他们各自的带电情多余的电子,就显负电;头发因缺少电子而显况。正电。4.过渡:下面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来进一步的认识一下电荷。二、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1.活动一:用充气气球摩擦头发后,再用这个学生认真操作实验气球的摩擦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2.教师出示气球和头发的示意图,结合学生对第一个实验现象的观察,帮助学生来进行整理
和分析:如果气球和头发摩擦后,气球带负电,头发应该带什么电?当气球再去接触头发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同时完成示意图。3.活动二:让两个都用头发摩擦过的充气气球相互靠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4.让学生做上面实验,观察了上面的实验后,运用图形记录结果,组织学生对上面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整理和分析。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如下:当两个都和头发摩擦后的气球相互靠近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它们带电相同么?说明了什么?结合示意图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学生认真观看电荷进行解释。间的相互作用。5.出示动画:电荷(演示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此部分是采用资料和图片呈现的方法,向学生对静电现象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完成了学生从初始认识向科学认识的发展,当然这个发展对学生来说还不是很深入的,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只能认识到这个程度了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电荷种类的不同,认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第三部分:认识电流的形成
一、认识电流的形成
1.讲解:静电现象虽然是由于电子转移而形成
的电现象,但是在发生静电现象的物体中,电
荷是不能定向移动的。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
电荷是能持续定向移动的,我们称之为“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需要导线作为通路。
二、认识电源
我们使用的电灯、电冰箱等怎样才能正常
认真倾听
教师通过讲解和
资料放映的形式,
帮助学生对电流、
对电源有一个初步
的认识,为后面的
一系列活动打下基
础。
地工作?要帮助电子定向移动起来,还需要提
供动力的装置,这个动力就是电源。
总结:这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有关静电
的一些知识,并且知道了定向移动的电荷形成
电流,才能使我们的用电器工作,在接下来的
课程中,我们还会继续了解电的奥秘!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本学期科学四年级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我考虑到学生
的知识经验,他们都经历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只是他们大多数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深入的探究。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首先用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引导学生对静电现象的
关注,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摩擦起电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静电,进一步认识静电产生的原因,电流的形成。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1.静电实验。实验材料有两种,一种是橡胶棒和毛皮,一种是玻璃棒和丝绸。课前
我在实验准备的时候做了尝试,用橡胶棒和毛皮摩擦吸附纸屑不是很明显,而有机玻璃棒经
过丝绸的摩擦在靠近纸屑时吸附现象非常明显,有的纸屑甚至飞舞了起来。于是选择了后者作为学生实验的材料。课上对比实验效果非常好。
2.意外收获。学生在做静电实验的时候,有些同学叫起来:“看,我的袖管也能吸附
纸屑。”我一看,果然,他的袖管上吸附着一些纸屑。因为今天学生穿的是校服,衣料是腈纶的,在摩擦后很容易产生静电,也出现了吸附效果。于是,我顺水推舟,和学生探讨起生活中其他的静电现象??
3.细节失算。静电实验需要纸屑,而且是那种撕的很细小的纸屑。虽然再三提醒,下
午三节课下来,地上掉了一些纸屑。因为学生起身带起的风也会使得纸屑飘落。我只得让学生下课后把掉在地上的纸屑一一捡起。现在想想,只要在课前准备一些盒子,把纸屑放在盒子里进行实验,那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纸屑飘落在地上了。
4、灵活应对意外:在执行教学时,出现了意外的情况:摩擦并不产生静电。尽管同学
们的热情很高,使劲用塑料棒摩擦头发,摩擦衣服,或者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均不能吸起细碎的纸屑或头发,我也感到意外,按照常规,用摩擦过的塑料棒或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

科学1课答案作文 科学课堂答案文案:

这节是新学期的第一堂科学课。“叮零零”,铃声响了,只听咚咚的脚步声,科学老师迈着轻盈的脚步快速地向我们四(4)班教室走来.
他,穿着黄色的上衣,暗灰色的短裤;黑黑的头发,脚上长着长长的脚毛。他就是我们班的新科学老师--金老师。金老师先自我介绍,然后金老师先打开他制作的课件,第一张显出了一个中国地图,金老师随便点了个海口,便出现了温度和天气。金老师先后点了台湾、新疆、四川、黑龙江、河北、山西等地区。其中,我们认识很多关于天气的图片,例如:雾、晴、多云、阴、小雨、雷雨、龙卷风......金老师又告诉我们在有大雾的天气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我们不能做什么事情。又请同学回答,在有大雪的天气有什么不好,我们又有哪些不能做的事情。
叮零零,铃声响了,下课了,金老师说了声下课便匆匆离去,我们望着匆匆离去的背影下课了。

科学1课答案作文 科学课堂答案文案:

课题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总1课时课型新授备课人吴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二、认识电荷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板书设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教学反思:课题2、点亮小灯泡总2课时课型新授备课人吴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过程与方法:1、连接简单电路。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教学准备】小灯泡、1.5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1、小灯泡的构造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三、让小灯泡发光1、点亮小灯泡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四、安全教育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3、简单电路总3课时课型新授备课人吴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过程与方法: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教学准备】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使用。)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交流要点:小灯泡亮了吗?用了几种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指出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四、活动延伸: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4、电路出故障了总4课时课型新授备课人吴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过程与方法: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教学重点】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教学准备】每组2-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教学过程】一、观察导入: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2、说明: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板书:回路)3、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建议:教师可准备多个好的和坏了的小灯泡,有电的和没电的电池等材料。)二、什么地方出故障了?1、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检查连接的方法,结合前面的学习,排除连接方法上的问题。2、引出新的问题: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引导学生来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1.小灯泡坏了;2.灯座松了,没有连上;(说明:这是发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分析电路出故障的可能,并做好记录。)三、做个电路检测器:1、讨论,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一般有下面几种方法:①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电池盒两端弹簧夹上的导线有没有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拧紧了吗……)②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导线等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2、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按教科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检测器做法:把上节课连接过的简单电路中的小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另外再连上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的电路检测器。)3、做好电路检测器后,试试灵不灵。4、根据教材10面的插图讲解检测电路和检测电路中各个部分(小灯泡、导线)的方法。(把故障电路的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一个元件连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导线头之间,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是畅通的、没有故障的,否则就证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不畅通、有故障。)5、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检测电路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2)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应采用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将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放在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里,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6、制定检测计划。提醒学生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要边检查边做记录;最后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7、利用排除法进行测试,找出故障的原因,要让学生再试一次,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分组汇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5、导体与绝缘体总5课时课型新授备课人吴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过程与方法: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与人合作。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观察导入: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6、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20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测记录”表。2、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活动中,要关注每组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兴趣的持久性,鼓励他们学会合作。)3、待所有的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4、表达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5、在观察的基础上对20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说明:对插头、卷笔刀等复杂物体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识别,知道许多物体构成复杂,有的部分能使小灯泡发光,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我们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四、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做个小开关总6课时课型新授备课人吴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2、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过程与方法: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观察手电筒的开关【教学难点】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教学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只手电筒和相应的干电池,软木块(橡皮)一块、图钉两个、曲别针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一个、电池一节,导线若干,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教学过程】一、观察手电筒:1、观察组成手电筒的各种材料。讨论:在这些材料中,有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2、观察手电筒的构造。思考:电池和小灯泡是怎样安装的?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是怎样的?试着标出电流的路径。3、观察手电筒的开关。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的。(教科书提供了一张手电筒内部构造的电路图,图中表示的是电路断开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手电筒的电路是通的,图上的开关该怎样表示?画一画电流是如何从电池的一端通过开关和小灯泡回到电池另一端的。)二、做个小开关:1、给每一组一个断开的电路,讨论怎样设计一个开关。重点讨论:用什么材料来做,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2、利用身边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3、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活动目的:用一个开关来控制红绿灯的亮与灭。)(方法: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电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电路,用一个开关控制三个电路。)三、延伸与拓展:1、介绍几种不同的开关,如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2、布置学生课后调查家里用电器的开关是什么样的,这些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总7课时课型新授备课人吴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两点之间就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过程与方法:1、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在反复观察和实验中发现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勇于挑战、缤密推断的态度。2、乐于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教学难点】能运用串联和并联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电路【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一个电路检测器、两个四个接线头的盒子(其中一个只有一组通路,另一个有三组通路)、实验记录单;一节电池(配电池盒)、一个小灯泡(带灯座)、导线几根。
【教学过程】一、里面是怎样连接的:活动一:关于第一个接线盒的研究1、发给每组一个接线盒,观察接线盒外面的四个接线头及对应的数字标号2、打开盒盖,看到1号和3号接线头在盒子的里面是用导线连接在一起的。3、盖上盒盖,讨论:如何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出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断路?4、用电路检测器实际检测,看看检测结果是不是和前面观察到的一样。活动二:检测、推测第二个接线盒内导线的连接情况1、发给每组另外一个接线盒,说明盒子上面的四个接线头在盒子里面是有导线连接的。不打开盒子,直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验,能知道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吗?2、学生先讨论检测顺序,然后再开始检验,并把检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1-21-31-42-32-43-4通路断路
3、检验完后,根据检验结果推测接线盒内的连接情况,把推测结果画在记录纸上(教材17面)。
4、各小组汇报推测结果,并讨论哪种推测是合理的。
5、打开接线盒,让学生看看里面到底是怎样连接的。
二、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活动一: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1、发给每组两节电池、两个电池盒、一个小灯泡、一个灯座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两种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串联和并联: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活动二:小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1、发给学生两个小灯泡、两个小灯座、一节电池、一个电池盒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都亮起来。看看能有几种方法。
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连接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
(说明:“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这一活动,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让学生直接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按照教科书上的电路连接方式连接电路,重点放在让学生观察两种连接方法有什么不同,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上。这样做更有利于让学生发现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本质不同。)
三、拓展活动:看谁的设计最有特色
提供学生若干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设计电路,比一比谁的设计最有特色、最实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科学1课答案》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1课答案》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科学1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