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游昭君墓作文 游昭君墓作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游昭君墓作文 游昭君墓作文文案:
这天,天气清朗、惠风和畅,我和家人来到呼和浩特著名景区——昭君墓游览观光。
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呼清公路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整个景区整体占地面积近100亩,是呼和浩特的八大景点之一。
进入游览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耸的大墓,这就是著名的的昭君墓。据导游介绍,这是一座人工夯筑的大王丘,是昭君的衣裳冠墓。此墓高33米,墓身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墓前的广场中央,用汉白玉精雕而成的美丽的昭君像微笑着望向远方,眼神里充满了希望与憧憬。广场四周是一些用大理石雕制而成的千姿百态的动物以及五光十色的喷泉,在夏日的阳光下,水花四溅,熠熠生辉。
我们沿着层层石阶登向山顶,长长的石阶宛如一条弯弯曲曲的蛇缠绕在山上。到达山顶后,疾目远眺,连绵不断的山脉东西起伏,呼和浩特的美景尽收眼底。感受着吹来的徐徐清风,有说不出的惬意。下山时,感觉山势特别陡,等再走上一段,适应一会儿就好多了。看来,要想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不但要拥有健康的体魄,勇气和毅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哦!
墓地东侧是历代名人为昭君墓题写的碑文,西侧是文物陈列室。王昭君自愿请行出嫁匈奴,为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她的事迹传扬千秋万代,而昭君墓更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为让海内外更多的人了解内蒙古的悠久历史,弘扬民族精神,从1999年开始,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已连续举办了十届昭君文化节,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今年,声势浩大,影响力更为广泛的第十一届昭君文化节已经拉开了帷幕。
这次游玩,不仅使我的身心得到了放松,身体得到了锻炼,还增长了见识,了解了历史,真是不虚此行!
游昭君墓作文 游昭君墓作文文案:
8月16日,我们踏上了去内蒙的旅途,想到美丽的风景和可爱的弟弟,我兴奋不已。
第一天,我和弟弟去了昭君墓。王昭君是中国四大美人之一,她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北魏时代,昭君去应聘皇上的妃子,皇上要画师给他们画像。有一些人拿钱去贿赂画师,让他把自己画漂亮点,好让皇上喜欢。可王昭君没有去贿赂画师,虽然她长得很漂亮,但画师因为她没有给自己钱把她画的很丑,皇上连看她也没看一眼。几日后,匈奴来袭,要求娶一位美人为妻才肯放弃战争,昭君说:“让我去吧。”皇上看都没看就让她去了。一年后,匈奴带着他的妻子来拜访,那位妻子就是昭君,皇上这才看到昭君的容貌是多么美丽,皇上多想把她留在身边啊,可惜她已经远嫁边疆了。
昭君墓里,柳树在翩翩起舞,两旁的草地上野花盛开,几只百林鸟时而唱着美妙的歌曲,时而翱翔在湛蓝的天空;在后面,有一个“大镜子”,镜子亮晶晶的,泛着青绿。这就是一座湖,湖水像翡翠,又像天上仙子温柔的眼睛幻化而成,注视着这片受她滋养的仙境;附近的山丘如绿色的蒙古包,繁密的野菜如魔毯附在山丘上......
这里的一切的一切都在诉说着王昭君的传奇历史和美丽的容貌。
游昭君墓作文 游昭君墓作文文案:
昭君墓,坐落在呼和浩特市旧城南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由于每年\"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大地草木枯萎,只有高耸的昭君墓上草色青青,人们把昭君墓称作\"青冢\"。\"青冢拥黛\"被誉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古往今来,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人,慕名前来观光游览,凭吊千古传颂的为民族团结做出巨大贡献的汉明妃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今湖北省秭归县)。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
西汉晚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王昭君自愿出塞,远嫁异族,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关于昭君出塞,《后汉书·南匈奴传》有一段生动的记载,王昭君\"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呼韩邪单于为能得到这样一位美丽的妻子,十分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昭君出塞和亲,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汉元帝为纪念这次和亲,改元为\"竟宁\",意为和平安宁。呼韩邪单于把昭君封为宁胡阏氏,即胡汉友好皇后。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也反映了当时各族劳动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在呼和浩特市附近的汉城和包头市附近的西汉晚期墓葬中出土的\"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单于天降\"等瓦当和\"单于和亲\"4字砖,以及\"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12字砖说明长城沿线各族人民对和亲和昭君出塞的热情颂扬。昭君出塞和亲,播下了汉匈和平睦邻的种子,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对以后汉族与北方各兄弟民族的团结友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幸的是,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仅两年,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她和呼韩邪单于生了一个儿子,名叫伊屠智牙师。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又依据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习俗,改嫁呼韩邪单于第一阏氏所生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昭君与雕陶莫皋生有两女,长女名叫须卜居次,即须卜公主,小女名叫当于居次,即当于公主。
昭君和呼韩邪单于结婚时,年龄大约20岁左右,估计在新莽年间(公元前9年~23年)去世。据敦煌发现的唐代《王昭君变文》记载,昭君去逝后,埋葬仪式按匈奴习俗进行,非常隆重。\"棺椁穹窿,更别方圆\"。\"酝五百瓮酒,杀十万口羊,退犊燖驰,饮食盈川,人伦若海。一百里铺氍?毛毯,踏实而行。五百里铺金银胡瓶,下脚无处。单于亲降,部落皆来,倾国成仪,乃葬昭军(君)。\"汉孝哀皇帝(公元前6年~1年)也差使杨少征前往单于处吊唁。隆重的葬仪,反映了匈奴对昭君的怀念和对汉匈和亲的肯定态度。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民间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韩邪单于。她出塞时,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只见朔风怒吼,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进。昭君款款地弹起了她所带的琵琶,顿时狂风停止呼号,天上彩霞横空,祥云缭绕,地下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鲜嫩的青草,开遍了绚丽的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她(他)们头顶上盘旋和歌唱。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后来,王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划,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河流和片片绿茵茵的嫩草。昭君还从一个漂亮的锦囊里取出五谷种子,撒在地下,于是就长出了五谷杂粮。昭君去世时,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垒起了昭君墓。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锋,午如钟,酉如枞\"。就是说,昭君墓早晨犹如一座山峰,中午犹如一座鼎钟,黄昏时犹如一棵鸡枞(伞菌科圆锥形菌纲植物)。
王昭君是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她的功绩也得到后世的尊重。考古学家从昭君坟得到的文物推断,金元时期,墓前就有享堂之类的建筑物。清代康熙年间,张鹏翮和钱良铎途经呼和浩特时,还看到青冢南琉璃瓦碎片成堆,并有黑色的石虎、石马各一个,白色的石狮一个,石头房子一座,石头小房子上还竖着用蒙古文书写的幡旗,以及当地人在青冢顶用土垒的一个小方亭,方亭内藏佛像、绸布和豆麦。青冢旁还有一棵古柳,浓荫覆地,苍翠扑人。那些石虎、石狮、石马、石头房子和小方亭,寄托着当时呼和浩特地区各族人民对王昭君的深刻眷恋和哀思,忠实地陪伴着这位远嫁的汉家姑娘。
历代文人墨客对昭君出塞多有评说,说是最贴切的是唐代诗人张仲素:\"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知。剑戟归田里,牛羊绕塞多。\"
除青冢外,大青山南麓还有十几个昭君墓。历史学家翦伯赞说的好:\"王昭君埋葬在哪里,这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昭君墓。显然,这些昭君墓的出现,反映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对王昭君这个人物有好感,他们都希望王昭君埋葬在自己的家乡。
解放后,市人民政府对昭君坟进行了多次修缮。196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把昭君坟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昭君坟,已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园。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62米,墓高33米,占地约73亩。走到墓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3.95米,重5吨的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阏氏并辔而行的大型铜铸雕像。再往北行,朝阳耸立着一块高大石碑,石碑上用蒙汉两种文字镌刻着已故国家副主席董必武的诗作《谒昭君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石碑后方两侧,七块各代石碑历历在目。墓前有相连的两层平台。拾级而上至墓顶,有六角攒尖兰亭一处。墓前院内,历史文物陈列厅分列东西,陈列厅内,有汉白玉昭君雕像一座,娥眉秀发,明眸皓齿,怀抱琵琶,浅颦低笑,栩栩如生。
王昭君--民族团结友好的使者,自古以来就活在人民心中,为各族人民所崇敬和传颂。
游昭君墓作文 游昭君墓作文文案:
呼和浩特市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美丽的地方。暑假,我们全家去了昭君博物馆游玩。占地面积非常大,据说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距今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传说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昭君建立的。
进了大门,最显而易见的还是路两边的雕像;有狮子,有牛,有老虎,还有小羊等。再往前走,有一座雕像,上面的人物美若天仙,如仙女下凡般美丽。雕刻也是栩栩如生,至于为什么动不了,很有可能是睡着了吧!昭君博物馆是世界首座记录匈奴历史的博物馆。
里面还有好多古色古香的小凉亭……
从高处看过去,整个建筑像两座金字塔由中央连廊衔接而组成一个“和”字。来游玩的人们都赞不绝口!
啊!我爱这个景色优美,历史悠久的地方。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是否也想马上到这里游玩呢?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游昭君墓》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游昭君墓》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游昭君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游昭君墓》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