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让铜雕艺术重获新生作文 铜制雕塑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让铜雕艺术重获新生作文 铜制雕塑文案:
今年春节刚过,爸爸妈妈和我开启了一场期盼已久的杭州之旅。
杭州西子湖畔,绿树成荫。早晨朦胧的雾气笼罩在西湖上,远处的断桥横卧在湖面上。有一座宝塔正在树丛的簇拥下,向四方散发着迷人的光芒,那就是雷峰塔。
令人惊奇的是,雷峰塔不是用砖瓦砌成的,而是一座铜雕的宝塔,爸爸告诉我这一消息后,我惊讶不已。原来,旧的雷峰塔在1924年倒塌。新建的雷峰塔,是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整座宝塔铜的总用量二百八十吨,用铜瓦两万片,能真正地永绝火患,防雷防蛀。他的设计者是来自杭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我站在雷峰塔下向上望,雄伟壮丽的雷峰塔熠熠生辉,令人惊叹不已!
爸爸还告诉我,朱炳仁爷爷今年72岁,是“朱府铜艺”的第四代传人。早在140多年前,朱家祖辈就因铜艺而闻名,“女儿妆,朱府工”,称赞的就是朱府铜艺。但是在90年前,铜作为战略物资,在生活上被使用得越来越少,铜行业基本淡出人们的生活,到了朱爷爷父亲这辈已经改行做丝绸了。后来经济发展了,铜又被需要了,朱爷爷也重新开始学习起了铜雕技艺。
多年来,朱炳仁爷爷创作了数不清的铜艺作品。如杭州灵隐铜殿,获得了世界吉尼斯最高铜殿纪录,在杭州河坊街建立了一座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铜艺术博物馆。
朱爷爷真不愧被誉为“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
听完朱炳仁爷爷的故事,我不禁感叹,是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让这项伟大且富有魅力与价值的铜雕技术传扬下来,让我们的文化更加灿烂,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让铜雕艺术重获新生作文 铜制雕塑文案:
今天下午我们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的50名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宿迁市博物馆,做了一次时空的穿梭!
一进门,眼前就浮现出一行用金属雕刻而成的大字——“第一江山春好处”,下面是当年乾隆行宫的浮雕,气势恢宏,显出皇家宫殿的气派。导游阿姨说:“宿迁市博物馆建筑面积约68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5000平方米,藏品现有1600件(组),是集收藏、研究、陈列、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我们听了暗暗称奇,馆内真的有那么多的珍奇异宝吗?
在导游阿姨的带领下我们井然有序地进入了展厅,呵,馆内的收藏可真多呀:化石、青铜器、木器、陶器、玉器、瓷器……真是应有尽有。其中,有两件文物令我难以忘怀:
第一件是一枚玉佩,它的颜色看上去白中透着灰,显得古朴典雅,制作得也十分精美,也不知道是古代哪位能工巧匠的杰作?如果这位高人还在人世的话,我一定要拜他为师,潜心学习这门绝技!另一件就是“青花双耳瓶”了,青花瓷,清代瓷器的代表作,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的美感。这个花瓶,不仅外形美观,还能盛放字画呢!如果把它放在屋中,一定能看出主人是一位极具修养与品位的文人。
望着馆内一件件价值连城的文物,我不禁浮想联翩:这么多的宝贝,要是有一两件属于我该多好。我要把玉佩用珠链穿起来挂在脖子上,把“青花双耳瓶”供在我家最显眼的地方,好好炫耀一番。可我转念一想:这些都是国家的财产啊,我呀,就是再有钱,也不能占为己有啊!
啊,走进宿迁博物馆,仿佛走进了宿迁璀璨辉煌的历史时空,这次参观我真是受益匪浅。从现在起,我一定要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报效祖国,把流失在国外的文物统统找回来!
让铜雕艺术重获新生作文 铜制雕塑文案:
“北毗磁器古渡,南挽三峡广场,西聆歌乐之音,东襟嘉陵碧浪。”清乾隆二三,东川起。漫长岁月,历经沧桑,百年老校,传承经典。辛亥、五四运动,抗日、解放战争,均为革命胚胎之地,原元气之所存也。集天地之灵气,育学子之从聪颖;汇历史之沧桑,养人才之绝妙。八易校址,未易其精髓;尚志求实,悠悠我东川精神。四改校名,未改其本色,勤学尊师,滔滔我东川灵魂!花香校园,美哉!小桥流水,绿树繁茂,犹感融一于自然。书香校园,感哉!风华正茂,春晖无限,文体艺接通习之,人才济济,桃李芬芳。百余春秋,换今日之腾飞。东日耀川,气宇轩昂。人文关怀,师生共向。当日矣!吾为东川人,成与东川魂!问东川何焉?现重庆七中是也。
让铜雕艺术重获新生作文 铜制雕塑文案:
今天,我作为学校的“写作小星星”和学校老师去下司铜鼓——中国民间绘画之乡,进行了一次资料采集活动。
一路上,我们经过隆昌、花桥、马场。经过一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铜鼓。下了车,我们来到铜鼓小学,请铜鼓小学赵元桥老师作向导。赵老师既是一位农民,也是学校特聘的一名朴实的农民画家。赵老师说,这里苗家的画,有着“似像非像的特点”。这种画是把苗族服饰加进画中,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大胆想象,把生活画进去。这种画讲究实际,画画时可以随心所欲,进行夸张。不像传统的绘画技法准确性强。
赵老师一边讲一边随手抽出一幅画,我以为画的是裙子,赵老师说:“画的是凯里的一处风景——香庐山。作者是把苗家女儿的裙子融入绘画中”。我不敢相信画的是香庐山,想:这就是民族画“似像非像”的道理?赵老师说,铜鼓农民画多次夺得国际国内金奖。铜鼓农民为使这种苗族画世代传承,在学校开设了这门课,自己也才来到学校当老师。
赵老师介绍后,他带我们采访了村里几位画家。第一位画家名叫王明翠,是一个30多岁的农村妇女,当她拿出自己劳动之余创作的画时,我惊叹不已。眼前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尽能画出精美的画。我对她创作的“脚采两只船”这幅画印象深刻,心里暗暗佩服。第二位是画家王明桃,她家居住在一幢老木屋里,当她从简陋的房屋里拿出一幅幅色彩缤纷的画摆放在我们面前时,看得我眼花缭乱,于是拿起画问王老师画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想到这样画?
我们来到赵元桥老师家,一进门,就看见赵老师的妻子和女儿在织布,我惊奇地跑过去,赵老师说:“这是我们苗家的织布机,我们绘画的图案全部来源于刺秀和纺织,绣上去的图案我们现在把它用在画中。”我想这么简单的、看上去实在简陋的织布工艺,居然是精美画的起源。我忍不住用手摸了摸,心想:太神奇了!
当我沉侵在奇思妙想的时候,一同前往的杨老师的一声惊叹,我便飞跑到杨老师的那,才发现原来赵老师的画室里珍藏着许多板画。经过赵老师对一块块版画模子讲解,我才知道精美的画是经过雕刻的模子加油墨印出来的。赵老师的板画多次被《民族画报》和其它报社采用,他的绘画多次获国际国内大奖。我拿起赵老师获奖证书,摸了又摸。我和老师们忍不住拉赵老师和赵伯母留影。这时,赵老师笑着说:“下面我带你们去我们看绘画之乡最著名的画家文家克”。
我们来到文家克婆婆的家,房子还是木的,没有什么特别,婆婆笑咪咪地迎我们。我们说明来意后,婆婆立即把她的画给我们看,我从婆婆的画中,我看到了苗家人吃喜酒、耕地、养殖、家务活的生活场景。听说婆婆买画还挣了不少钱呢!走出村子,我和李可人都说,这些人一点都不像画家,想不到呀!
我们恋恋不舍地回到了铜鼓小学,在会上我们感叹不已,每个同学和老师都作了发言,我们一致感到:“这里的苗族人民真了不起,铜鼓的苗族真敢想、敢画,画出了苗家人的喜怒哀乐,画出了这种民族的全部生活,真是一幅比一幅美,给黔东南苗族人民添了一份荣誉。”
在回来的路上,我还久久地注视着这座避静的小山村。如果叫我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我想:在大山深处,我找到了苗家人民创造和保存得最纯美的艺术,这里是苗族绘画的根据地。我好希望给苗族画插上翅膀,让它飞出大山,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让铜雕艺术重获新生》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让铜雕艺术重获新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让铜雕艺术重获新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