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转让,联系QQ:105765989
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正文

80后玩过的游戏场地设计以及名称、玩法作文 游戏场地设计图文案

2023-03-22 五年级作文 类别:叙事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80后玩过的游戏场地设计以及名称、玩法作文 游戏场地设计图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80后玩过的游戏场地设计以及名称、玩法作文  游戏场地设计图文案

80后玩过的游戏场地设计以及名称、玩法作文 游戏场地设计图文案:

1 跳皮筋
*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玩法:那时候翻看女孩子的书包,总能从里面拎出由无数根橡皮筋结成的一根长长的皮筋来,而跳皮筋的花样也是一套套的,一般还都配着童谣,比如“小皮球,小小来,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女孩们三五成群地蹦着跳着,在一根充满韧性和弹性的绳子上变换着无穷的花样。这种游戏的运动量较大,跳、蹦的动作很多,双臂也要顺势摆动,还要保持身体平衡。
2 跳房子
*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玩法:地上画着很多方格,有12格、6格等,然后用算盘珠儿串成一圈,算是跳房子的用具。将算盘珠儿扔在“房子”里,单脚站立,站进房子,单脚将算盘珠按顺序踢进指定格子。
3 丢沙包
*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玩法:找几块小碎布,缝成小口袋,中间装上细沙再封口,就是沙包了。玩的时候人越多越好,分成两组,一组站中间,一组分成两队分别站两边,朝中间这组人身上扔沙包。中间的人若被沙包打中算“死”,直到同伴能用手抓住“打手”扔过来的沙包,一个沙包换一条“人命”,下场者才能够“起死回生”。有点像棒球中“投手”和“捕手”之间的耍心眼,斗智斗勇。
4 挑棍
*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玩法:收集一大把冰棒棍,洗干净。玩的时候要席地而坐,把手中的冰棒棍在一定高度上撒下,然后一根一根取出,抽取的时候只能拿一根,碰到别的棍儿算输,轮到对方抽。抽出的归自己,最后看谁的棍多谁就赢。
5 老鹰捉小鸡
*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玩法:一个游离的人当“老鹰”,*人排成一列,队首当“母鸡”,后面的人抓住前人的衣角,就是“小鸡”了。“老鹰”的目标是抓“小鸡”,“母鸡”要展开与“老鹰”斗智斗勇的搏斗,以保护身后的“小鸡”。捉住的“小鸡”就“死”了,要等下次游戏开始,才能再上场。这是一项奔跑强度较大的游戏,各种角色都要拼命跑,特别是“小鸡”要保持不“掉链子”,否则就处于完全无保护状态。一场游戏下来,尖叫不断,笑得脸上肌肉疼,跑得筋疲力尽,摔倒爬起来喘口气还接着玩。
6 打弹珠
*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玩法:玩者多为男孩。在地上摁1—5个小洞,然后从起点将玻璃球滚向指定洞内,以最先完成规定洞数者赢。弹球有不同材质,最高档的是玻璃的,中间有彩色图案,低档的是铁的,最低档的是泥巴搓的,玩法基本雷同。高手玩家的准头很好,能手拿玻璃球几米之外击中地下的另一只玻璃球,甚至可以十米外一球进洞。
7 抓石子儿
*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玩法:到河边挑选指头大小的石子儿(白色晶莹剔透的那种最好),一共5粒(也可做成小的沙包)大小相当,谁有这么一副石子儿,够叫小伙伴们羡慕的。如果没有的话,就用瓦片蘸水来磨。那时候真有闲功夫啊,居然能把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碎瓦片儿磨成齐齐整整的圆形。两人席地而坐,玩时抛起一个石子,按规定抓取地上剩下的,先一次一个,再一次两个。。。。。
8 拍画
*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玩法:有些地方称“拍纸包”、“拍元宝”、“拍三角”等等,但玩法是一样的,就是用纸折成厚薄不同的正方形或三角形纸包,扔一个在地上,另一个人也拿出自己的一个用力拍下去,靠产生的风或适当的角度把地上的铲翻个面,对方的这张就归你了,否则你的就归对方了。这个游戏当年时常会在课间休息和中午的课桌上、地上演绎得人仰马翻,狼烟四起。
9 攻城
*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玩法:需要一块较大的场地,一种玩伴需6人以上,另一种仅限8人玩。把人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在地上划好“城”,一方攻,一方守。守城方只能在划好的通道里行动,进攻方必须一层层通过这些“要塞”,防守方可以用手、身体去接触进攻方,只要摸到身体,对方就“死”了出局,防守方踩线也要出局。最终只要有人胜利到达终点,游戏就结束。
10 摸瞎子
*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玩法:在一个限定的空间,如教室、家里或地上画个圈,用红领巾把一个人双眼蒙上,去捉*人,被捉住的人就要当“瞎子”。当“瞎子”的人,还要充分用耳朵来判断,练习听力以及在黑暗中的行动能力。

80后玩过的游戏场地设计以及名称、玩法作文 游戏场地设计图文案:

说到老游戏,我知道的还真不少。比如跳房子、拾子儿、抽陀螺、打弹弓……
我会玩这几个:跳房子、抽陀螺、跳毽子。
抽陀螺看上去难,但玩起来简单。我第一次抽的时候学着别人的样子,先用鞭子上的绳子在陀螺上顺时针绕几圈,再用左手把陀螺按在地上,右手抓住鞭子的柄。左手把陀螺猛地一松,右手立刻向后一拉、一抽、再抽……。我就这样模仿了好几次,没多久就学会了。
跳房子嘛,恰好跟抽陀螺相反。就是看起来简单,玩起来难。先在地上画六个格子,再把第四格和第六格画上中线。玩的时候,先把沙包扔进任意一个格子里,自己不能再进有沙包的格子里。而我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不是转弯的时候没跳好,就是踩线了;不是没拿到沙包,就是摔了个狗啃泥。我花了半天工夫不但没跳好,反而大汗淋漓。
妈妈说,以前的游戏非常精彩,然后给我说了好多游戏的玩法,还试着玩给我看。我都入迷了,我还真佩服那些创造游戏的人,游戏设计得真精彩!
现在的我们,课余时间不是看电视里的动画片,就是玩电脑里或者手机里的游戏,一个个早早地戴上了近视眼镜。我真想再去感受各种老游戏,从中体会手脑并用的快乐。

80后玩过的游戏场地设计以及名称、玩法作文 游戏场地设计图文案:

我现在就能一口气说出几十种小时候玩过的游戏什么滚铁环、翻单被、丢沙包、骑大马、顶竹竿、掏鸟窝、打水漂、打雪仗、跷跷、拍烟盒、踢毽子、撞拐子、跳房子、跳皮筋、打陀螺、吹肥皂泡、丢手绢、打群仗、折纸飞机、画丁老头、抓石子……那些我童年时玩过的游戏已经离现在的孩子很远很远了.那些满身泥土、自己动手就地取材折腾而成的“土得掉渣儿”的玩具与如今孩子们玩的各种高科技玩意儿相比虽是简单之极但它们承载的却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童年时的温暖与甜蜜.童年的游戏种类繁多乐趣无限几乎都是不花钱的或只花几分钱几毛钱.像铁环、沙包、弹弹球、弹弓、烟盒都是花不了什么钱的玩艺儿.铁环是拣来的粗铁丝焊的烟盒是大人抽烟扔下的沙包是自己缝的弹弓是用硬铁丝或树叉自己做的……记得那时我们特别热衷于滚铁环.将一根铁条扭成环状再用长柄的铁钩驱动铁环向前滚动手里拿着铁钩推着铁环奔跑故乡的黄泥路上不知疲倦地奔跑.铁环滚动时发出悦耳、清脆的声音响彻我们童年的每一个晨昏.功课的烦恼;老师的严厉;父母的唠叨都随着这只欢快的小圈滚到了身后.你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圆圆的铁环伴着金色的童年无忧无虑.那时候拥有铁环就如同现在的孩子带着滑板上学一样是很风光的事情.甚至到今天透过都市的喧嚣仍能依稀分辨出那种纯粹的动人的声音.小时侯玩的最多的是沙包.它的地位就象现在的游戏机.慈祥的母亲都会为孩子们用五颜六色的花布的脚料缝制一个沙包.它的里面鼓鼓的装着麦子.很少真正装沙子的!看起来象一个添满陷料了包子.课余好强的孩子们会聚集在一起比谁的沙包漂亮时常因此而争执得小脸通红.沙包的玩法真是多种多样.最常玩的是“飞机房”和“九间格”玩时先在空地上用粉笔或石块划好几个有规则的方格玩者用单脚让沙包在格子之间滚动.沙包碰到线或者脚踩到线上就算输轮换给你的竞争者玩.按规则通过所有的格子后就取得最后的胜利.人数不受限制竞争性非常的强!特别受孩子们的欢迎时常玩得忘了功课到了晚上才被父母揪着小耳朵回家.小学二三年级时我们几乎每天都揣着几个沙包在书包里带到学校只等放学的铃声响起.跳房子是最廉价的游戏只要一支粉笔加一块瓦片就可以玩.先在地上画出一片大大小小的格子然后按照格子的单双一边前进一边用单脚把石块踢到正确的格子里难度最大的是跨格跳出界或者压线都属于失败.那是一幢幢洒满阳光的“房子”我的童年就在那些“房子”里跳了过去.女孩子们的绝活是踢毽子那种用一块废弃的棉布、一枚乾隆或是康熙年间的方孔铜钱、几根花鸡公的羽毛做成的毽子如今已极难见到了.女孩们可以半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不让毽子掉地且能踢出许多令人惊讶的花样来.?此外女孩们还喜欢跳橡皮筋两三个人原地站立将长长的皮筋绷直随着游戏的深入皮筋一节一节地升高难度也一点一点地加大.后来皮筋移至脖颈甚而用手举过头顶可女孩们居然能够灵巧地倒立翻身从容漂亮地完成那些在我们看来几乎不大可能的动作.“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这是与跳皮筋相关的一首最著名的儿歌.小学低年级时在两条三四米长的皮筋之间女孩子们就是一群欢快跳跃的小鸟.

80后玩过的游戏场地设计以及名称、玩法作文 游戏场地设计图文案:

跳房。先是用石块在地上画出一个像“用”字一样的图形,每个格大约有一平方米,然后找一块厚度约有2厘米的瓦片,扔进“用”字的格里,跳进去踢着它前进,每次前进一个格,瓦片只能踢到前面相邻的一个格里,不可压线,出错便轮到下一位踢,最先踢完所有格的算羸。
打锁。这个游戏的道具全是小木棒。首先做锁头,将一个长约30厘米、直径2厘米的小棒的两端削尖便做好了,然后用一个长约1米左右的小木棒敲打锁头的尖端,在锁头跃起的片刻,立即横挥一捧将锁头打得越远越好,另一个玩家则向相反的方向打,谁打得远谁羸。
打Chai'er(儿化音)。那时的村庄里,如果你够细心,在一些平整的路面上会经常发现一些不到碗口大的小洞,深只有2-3寸,这里便是我们一个重要的游戏场所,这种游戏称作打Chai'er(儿化音),除了要有一个小洞外,游戏的小朋友每人还需要一个自制的工具,就是Chai'er,制作也挺简单,我们经常在一些小沟里翻动,寻找一些打碎的碗、碟的碎片,然后用一小块坚硬的石块敲打碎片的边缘,将碎片打磨成得圆圆的,直径大约有两平方厘米,放在手心里,用另一只手的中指弹出去。
扔沙包。这个游戏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但对我们来说就比较高级了,我们一直到上了初中才接触到。当时我们的学校叫“文??镇中心初中”,是个老校,现在学校搬到南面去了。那时,学校的南墙里边有一个小死胡同,两面是墙,正是扔沙包的绝佳场所。一下课我们便跑到这里,分成两伙,一伙在两头扔,一伙在中间躲,沙包打到谁谁就要下来,一直到把中间的打完,然后两伙换位,游戏虽然简单,但大家都玩的兴趣盎然。
儿时的游戏虽然简单,但它们曾经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欣,我将永远记住它们并留在这里作为纪念。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80后玩过的游戏场地设计以及名称、玩法》作文的经历,对《80后玩过的游戏场地设计以及名称、玩法》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80后玩过的游戏场地设计以及名称、玩法》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80后玩过的游戏场地设计以及名称、玩法》,希望对大家写《80后玩过的游戏场地设计以及名称、玩法》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