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做麻糍_家乡的美食作文 做麻糍图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做麻糍_家乡的美食作文 做麻糍图片文案: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各个不同,也有着各个不同的俗意,但是在我们的老家那最常见的习俗便是打麻糍。
一到过年,就家家动手,热热闹闹地打起来。“年三十打麻糍”成为不成文的乡规,似乎不打麻糍就不像过年,乡里人家里有专打麻糍的石卯和粗大的麻糍棒槌。于是,奶奶便带着我一起去老家参加了打麻糍的队列。
刚一到那,外婆便把那在水中泡了足足两天的糯米拿了出来,在给它洗了个“冷水澡”之后,便又将它放入蒸笼里给它做了个“桑拿”后,它便已全新的面容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此时的糯米已经没有了之前那硬邦邦的样子了,那软耷耷的样子仿佛就是做过桑拿后的人舒服的样子,一粒粒糯米也因为吸收了水份而变得饱满,闻起来还有一阵淡淡的米香。之后便到最重要的步骤,也是做麻糍的高潮——打麻糍,先将全部的糯米都倒进石卯中,之后,便由两位强壮的青年来打麻糍,一个打一个翻,轮流交换,“砰,砰,砰”坚定有力的打米声传入了耳略,人们也随着打米声点燃了那颗对新年家人团聚的欣喜和激动。但你别看那青年这么有力气的样子就小看了这个环节,其实单单是那个麻糍棒槌就有好几十斤的重量呢!更别说糯米黏乎乎的,这无疑又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很快当敲的人累了的时候,便跟翻的人交换,使得不会那么劳累。渐渐的那一颗颗的糯米在麻糍棒槌的“关照”下渐渐又变了样子,很快一个纯白色的大面团便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如果不是亲眼见,我绝对不会相信,这竟是由众多颗糯米组合而成的。终于,到了最后的一个环节了,众多的妇女一齐围绕在面团前,轻轻扯出一小块来,放入自己所喜爱的料浆之后,再将小团对折,轻轻扯下,揉成一个圆球样而压成圆瓶形,麻糍的样子就做好了,而圆圆的样子就象征了那团团圆圆的俗意,在蒸笼底部撒上一层面粉,防止麻糍黏牢后,再将其蒸好,便分发给每一个妇女,她们便将其带回家中,一齐与家人分享新年团圆的喜悦欢乐气氛。
麻糍不仅香脆美味,使人留连忘返,而更无法让人忘记的便是与家人一起吃时团圆那温馨与美好。
作者:赵俊杰
指导老师:吴芳芳
做麻糍_家乡的美食作文 做麻糍图片文案:
藏在记忆中的甜_打麻糍作文800字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昌化,麻糍,那份藏在记忆中的甜。
除夕之前,那是家家户户都要打麻糍。听村里的老人们说,麻糍是由糯米做成的,首选要把精选的糯米碾半白,用水泡上整整一夜。第二天再装进木桶里,架在大火上慢慢蒸熟,待到它颗颗饱满,粒粒晶莹时,便可以开始那最重要的步骤,打麻糍。
打麻糍可是一个力气活儿,一般都由最强壮的来打,他们先把那些已经煮熟的糯米饭放进一个石臼子里,然后拿起春米向里面用力一砸,接着由另一个人在手上抹上水和油,翻转一下被打得白花花的糯米团子,把春米也抹一些水,每打几下就要重复一次刚才的动作,显得有些麻烦,但是这个动作必须配合得相当默契,小心谨慎,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受伤。
我在一旁看得按捺不住,走到那位喘着粗气,大汗淋淋的叔叔面前:“叔叔,您能让我试试吗?”我试探性的问了一句。他轻轻颔首,嘴角荡起浅浅的笑容。一脸狐疑地看着我,那目光,轻蔑得叫人不舒服,“那好吧,这个给你。”说着,把那个打麻糍的春米递过来,我漫不经心的单手接过,突然,我感觉像是被什么东西用力一拉,打了个趔趄,差点就一头栽在地上,还好身后有外婆扶着我。“原来这玩意儿这么重啊!”我颤颤巍巍支起身子,用尽全部力气提起,呼吸已经紊乱,面颊蒙上了圈圈荡漾着的红晕。再向着那团被打得软软的麻糍用力锤下,汗水沿着发丝滴落,在水泥上迸溅开,留下点点斑迹。当我想再次提起春米时却发现它居然被麻糍粘住了。凭我的力气根本拔不开,现在我终于知道那位叔叔为什么只会如此轻蔑我。无奈默默退下,还是静静得做个“观众”比较好。
半个小时一过,被打好的麻糍轻如羽,白似雪,软若绵。在太婆灵巧的手中手掌进,弧口出,成了一个个圆形小球,沾上芝麻和糖粉,甜于心间,溢于唇齿。但是大人们并不着急吃,将它放在木板上抹平,晾干后切成方形,留着慢慢吃。
夜晚烟花灿烂,掩着黄,透着白,露着紫,交织着,变化着。风儿擦过窗棂,发出沙沙的声响,微风掠过耳畔,恍若唱着一首美妙的歌,余音袅袅,满载浓浓年味……
麻糍,那份藏在记忆中的甜……
做麻糍_家乡的美食作文 做麻糍图片文案:
说到冬至吃汤圆,这天早晨,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或麻糍。汤圆的馅为猪肉或芝麻。麻糍则是要先把糯米炊熟,捣韧做成块形,然后放在加糖的豆粉中滚动使之粘满豆粉,吃起来毫不黏牙,麻糍为冬至的点心,寓意着团圆和喜庆,民间有“吃了冬至丸,就算长一岁。”的说法。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奶奶腌好晾晒制成的酱油肉。过去,我们习惯在大约是农历十一月份开始,每家屋檐椽上密密麻麻地扎满铁钉,上面挂着酱油肉、酱油鸭、酱油鸡。自己做的酱油肉、酱油鸡味美质优,所以即使市场里有现成的卖,人们还是愿意自己动手晒。
大家新年都有吃酒吧?好几桌认识的,不认识的亲戚,碰见一个人就嘴甜的说一句:“新年好!祝您这一年财运滚滚!”压岁钱自然不少。菜上桌了,第一盆菜,自然是年糕,这无疑象征着年年高升的意思,大人们只图这吉利。
“祭灶”这词儿听着耳生,听爷爷说以前农历十二月廿四,家家户户还要“拜镬灶佛”,这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凡人功过的日子,据说灶神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会被封住,所以祭灶都少不了麦芽糖,为的是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说坏话。
每年农历十二月廿四前后,沿袭腊月“掸新”习俗,温州全城家家户户扫尘驱垢,粉壁饰室,涤具晒物,每户人家趁此机会洗去家里一年堆积下来的污垢,准备干干净净迎春。
今年春节我又学到了一个词叫“分岁酒”。过去酒席上会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冷盘,叫“十全”。其中除鸡、肉外,要有花生、柑桔、鲤鱼、豆腐等,而且每碗都有一块切成薄片的圆形红萝卜头盖在顶端,以示讨彩。吃过分岁酒,大家自寻娱乐,往往彻夜不眠,这叫“守岁”。
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富,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为吉祥。
过了农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年也算过完了。
今朝不同往日,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过年的方式也变了,有的家庭选择外出旅游,部分人对过年也越来越淡漠,索性就呆在家里,他们对过年的热情还不及某些西方节日。对此,我认为春节是任何节日都代表不了的,春节以及中国的别的节日都是中国历史长久遗留下来的结晶,我们应该去尊重这些节日,因为这是我们中国的节日,有什么道理,我们去过外国的节日而自家定下的节日却置之不理呢?
做麻糍_家乡的美食作文 做麻糍图片文案:
腊月23是过小年,在我的家乡,这一天家家会做一种特殊的糕点——糍粑。
在秀山人眼里,糍粑不是做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糍粑的美味要靠优质的糯米与“正宗”的力道凝练而成。打糍粑选用煮好后的糯米,还需要两三个身强力壮的打手,打的力气越大,打出来的糍粑口感就越好。
在家乡随着一声吆喝声——“打糍粑喽!”,村子里没事的人就跑去看热闹。两三个打手在院子里严阵以待,仿佛是一位视死如归的战士。紧接着飘着一缕缕香气的糯米饭被抬出来倒进了一块凹凸型的大石块中。打手们见状,随即围在石块边上开始一挥一舞的操控着“武器”,打在了软绵绵的糯米饭上。边打边围着石块边走,像走马灯似的。没过多久,打手们就累的直“呼哧呼哧”豆大般的汗珠密密麻麻地布满了他们的额头,还调皮地滚来滚去。可打手们毫不在意,继续挥舞着打在糯米饭上。终于待到时机成熟,打手们纷纷停止了挥舞,将打好的糯米饭做成糯米团子放进两块石板中。这下“吃瓜群众们”见状赶忙争先恐后的跳上去,在上面“狂魔乱舞”,一时间长场面难以控制。等到吃瓜群众们踩得尽兴后,将木板掀开。一个个白白胖胖的糯米团被压的“整容”了,成为了一块块糯米饼,最后被整齐的放进冰箱接受“寒冰”的洗礼。
糍粑的吃法很多,有煎的,有煮的,还有炒的……而我则喜欢煎的“吱吱”响的前糍粑。将油放进锅中烧热后放进糍粑,让他在锅中不停地翩翩起舞。不久后,雪白的糍粑换上了一件金黄色的衣裳,让人不觉唾液三尺。出锅后的糍粑还会继续发出吱吱响,这时要是蘸上白糖掺合着吃,就是一个字“爽!”。让人吃了一口还想吃第二口,吃了一个还想吃两个三个……让人欲罢不能停休,满口流油,嘴里塞的鼓鼓的,细细品味,意犹未尽。
这种特殊的糕点——糍粑。在家乡是一种美食,是一种回忆,也是一种风俗!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做麻糍_家乡的美食》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做麻糍_家乡的美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做麻糍_家乡的美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