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我发现了杠杆的原理作文 我发现了杠杆的原理作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我发现了杠杆的原理作文 我发现了杠杆的原理作文文案:
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科学课,让我们做一个实验,叫“跷跷板”。首先,要准备一把木尺,一个棱柱体和一本厚书。然后,把棱柱体放在桌上,把木尺放在棱柱体上,让棱柱体的尖角支撑在木尺的中间位置。
接着用手压住木尺的一端,用手按住木尺的的另一端。再将棱柱体移到木尺被书压着的那一端,用手按住“跷跷板”的另一端。最后把棱柱体移到木尺未被书压的那一端,用手按住木尺的另一端。比比棱柱体放在什么位置,跷起书最省力。
棱柱体放在木尺的中间位置不省力也不费力,把棱柱体放在被书压的那一端非常省力,把棱柱体放在未被书压的那一端非常费力。通过实验我发现了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非常省力。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非常费力。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实验的结果,我心里特别高兴。
我发现了杠杆的原理作文 我发现了杠杆的原理作文文案:
杠杆原理大家都知道,只需一个支点,一根足够硬的木棍,别看这种简单的装置,它却能撬起一个比本身重几千倍甚至更多的物体。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 在我们人生中,重物仿佛就是前方的一个个困难,它们是你前进道路的障碍,也是你人生前面的绊脚石。绕开它们是万万不可的,困难越往后越大,直到你绕不过去,你就进退无路而陷入困境时,你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当你来到天堂时,你也会扪心自问:“为何我的人生如此之快,如此没有意义!”?是的,我们不应该遇到前方的绊脚石而选择逃避,而应该好好利用手上的那根不起眼的木棍,找到一个支点,努力地撬起前方一个个拦路虎。也许在你的努力付之东流时,你也许选择逃避,但你却没有以乐观的心态来思考这个问题:“我怎么就不再用点力呢?”在这种心态下,前方的拦路虎也会被你一个个破解,人生也会如一个高坡,任你在其驰骋千里,只到人生的顶峰,当你来到天堂时,你会无限感慨:“命运如此多娇!”?在生活中,其中不乏有许多生命的奇迹,比如:1967年一天,一位院士偶然的发现几株长势优良的杂交水稻,于是,他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一年至少有320天在农田里度过,在研究中,不少所谓的“教授”说:“杂交水稻不可能。”无数的冷嘲热讽向他袭来,可他,杠杆却把他们撬在了一边。五年后,杂交水稻研究出来,为祖国的粮食产量提升了20%,继矮杆小麦,杂交玉米成为世界三大优种农作物。他,也成了一个妇孺皆知的名字---袁隆平。?在成功的背后,不仅充满汗水,也需要那根杠杆,袁隆平正是用了那根杠杆,撬开无数流言蜚语,取得了胜利。 拿起杠杆向前走去,撬开所有拦路虎,胜利也随之可即。
我发现了杠杆的原理作文 我发现了杠杆的原理作文文案:
我有一项发明能够实现无能源发电,也就是说不用能源和原料,不用水和风,不用太阳能就能使发电机发出巨大电量,这项发明就是把杠杆的力量用上,把微小力量变成巨大力量。
实现第一步:把杠杆返回原理用在自行车上,使自行车骑起来又快又省力,自行车骑起来又快又省力说明杠杆作用产生。
实现第二步:用电动机带动杠杆变力系统,变力系统再带动发电机,这样就形成电动机带动发电机,电动机的动力给发电机发电,发电机发出电给电动机用,发电机多余的电送到远方。
实现第三步:使轮船、火车、飞机不用能源自动行走,就是把无能源发电设备安装在轮船、火车、飞机上用电作动力。
我想把这项发明捐献给国家,不知道找什么部门去实现,希望有关部门看到信息后与我联系。
发明人住址:。
姓名:王贵忠
我发现了杠杆的原理作文 我发现了杠杆的原理作文文案: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资料
(六上)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重要知识点
1、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其中像剪刀、扳手等构造简单的又叫【简单机械】,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
2、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原理】。
3、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重要的位置,分别是【支点—支撑并使杠杆围绕转到的位置;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点;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点。】
4、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费力杠杆—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使用杠杆不一定省力【例:省力杠杆——开瓶器、切纸刀、园林剪等;费力杠杠——手术剪、镊子、筷子等;不省力不费力杠杠——订书机、跷跷板、天平】
5、杠杆尺的钩码怎么挂才平衡?
(1)如果两边只挂一个点,只要两边挂的钩码数与它离支点的格数相乘的积
相等就行。
(2)如果挂1个点以上,杠杆尺两边各个点上的钩码数和格数的乘积的和要
相等。
左边【2×2=4】【右边1×4=4】左边【2×1+1×1=3】右边【1×3=3】
6、【“称砣虽小,能压千斤”】是杠杆类工具运用的一个典型事例,生活中的实例还有:羊角锤、尖嘴钳、各种剪刀、镊子、开瓶器等。【小杆秤三点:提绳——支点;秤盘——阻力点;秤砣——用力点】
7、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且可以转动的装置叫【轮轴】,生活中常见轮轴有:【门
把手、汽车的方向盘,水龙头,扳手,螺丝刀等】。
轮轴的作用:【A、在轮上用力带动轴省力B、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费力。】【当轮轴的轴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螺丝刀刀柄越粗越省力】
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名称: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
作用: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但既能省力,又能的方向。不能省力。变力的方向。
9、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多少力,关键看连接动滑轮的绳子有几段,2段,则用力为原来的1\/2,四段则用力为原来的1\/4。如下图,判断:
用力为重物的1\/2用力为重物的1\/2用力为重物的1\/3用力为重物的1\/4
10、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东西叫【斜面】,【斜面都能省力。而且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省力情况越不明显】。【盘山公路、螺丝钉、各种刀类的刀刃】都是运用了斜面的原理。
11、自行车是【简单、方便、环保】的交通工具,其运用的主要机械有:【杠杆——刹车;轮轴——车把、脚蹬子;斜面——螺丝钉】。
12、自行车是靠【链条和齿轮】的配合将人的力量传递给自行车。【变速自行车: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快,但费力;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慢,但省力】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一、重要知识点
1、许多房屋和桥梁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的,【横梁】比【柱子】更容易弯曲。
2、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和横梁的【宽度、厚度、形状、材料】等有关。其中【横梁厚度】能更大的影响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所以横梁一般【立着放】。
3、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可以看出【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4、【改变形状】也可以大大地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改变形状其实是减少材料(宽度)而增加(厚度)】。如生活中常运用到的形状【“拱形”、“工”、“V”、“L”、“T”、“U”、“口”、“圆顶形”、“球形”等】
5、拱形也是【减少宽度】而【增加厚度】
6、增加横梁抗弯度能力的方法有【加宽、加厚、变形】,其中【变形】最好,既增加抗弯曲能又【节省材料】
7、拱形承重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产生一个【向外】推得力。抵住这个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压力。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
8、【圆顶形】可以看成是若干拱形的组合,它们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应用】:安全帽、鸡蛋、悉尼歌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头骨、肋骨、足弓、龟壳、葱管、饮料瓶等。
【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9、人的头骨近似【球形】,可以更好的保护大脑。
10、像铁塔这样的【骨架式】结构叫作【框架结构】。起重机架、输电线铁塔都是一种框架式结构。
11、【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框架结构的基本形状,【三角形】比四边形稳定,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12、四边形框架不稳定,在四边形框架中加一根斜杆,变成三角形可以加固四边形框架,【斜杆的作用是“拉”或“推”,使框架不变形】。
13、高塔不易倒的原因:【上小下大、上轻下重、利用三角形、抗风性强】
14、桥的结构分类:【拱桥、直梁桥、框架桥、拉索桥、浮桥】等
15、桥面在拱下方的桥作用:【1、桥面拉住拱足,抵消外推力,减少桥墩负担;2、桥面低而平坦;3、桥下宽阔】
16、拉索桥由【桥面、桥塔、钢缆】三部分组成。【钢缆】是承重的主要部件。拉索桥的优点是【跨度大】。—【江阴大桥】:跨度——1385米;
【杭州湾跨海大桥】:跨度——36千米。
第三单元:能量
一、重要知识点
1、【电能生磁】——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首次发现了这个现象。
奥斯特将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磁针【偏转】,断开电流,磁针【复位】
2、奥斯特的发现【电生磁】,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3、由【线圈和指南针】组成的叫做【电流检测器】,可以用来来检测电池有没有电,以及小电动机有没有发出电来。
4、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
【断电】磁性【消失】。
5、电磁铁与一般磁铁的相同点:【有南、北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有磁性】。电磁铁与一般磁铁的不同点:【1、电磁铁的南、北两极可以改变;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以改变;3、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控制】
6、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方向、电池正负极接法】有关。改变电磁铁南、北两极的方法:【1、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2、改变电池的正负级接法)】两种方法其实都是改变电流方向。
7、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流大小】等有关。
增加电磁铁磁力大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增加线圈圈数,2、增加电流的大小(电池的数量)。】
8、【铁芯粗细、铁芯长短、线圈到铁芯的距离等】对电磁铁磁力大小有一定影响。
9、制作强力电磁铁:【线圈的数量多,电流的强度强,线圈与铁芯的距离近等】
10、因为电路短路,导线较短,所以电磁铁很耗电,不要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11、电动机的组成:【外壳;转子;后盖】。其中外壳内有一对【磁铁】;转子包括【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
12、电动机的转子其实就是【电磁铁】,上面有【3组】线圈。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就应该叫他【发电机】了。区别:【电动机——电能转化成动能】
【发电机——动能转化成电能】
13、换向器的作用:【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14、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它的工作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电动机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工作基本原理【相同】。
15、能量形式可分为【动能(机械能)、热能、光能、声能、电能、化学能(内能)、核能(原子能)等】。我们把与运动有关的能量叫【动能】,把储存在食物和化学能中的能量叫【化学能】。
16、所有的用电器都是【电能转化器】,能够将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17、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18、电能都有其他能量转化而,如::【风能、动能、化学能、原子能】等。
19、【石油、天然气和煤】都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除了节约能源,还要寻求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潮汐能、沼气等。
20、煤是由【远古植物】经过长期高温高压作用形成的;
石油、天然气是由【远古低等生物】转化来的,它们最终都来自于【太阳能】。
用电器名称可以做的工作输入能量形式输出能量形式电灯照明电能光(热)电视机观看节目光、声(热)电冰箱保鲜、冷冻热空调调节温度热洗衣机洗衣服动电饭煲烧饭热电磁炉炒菜热、磁电吹风吹干头发热(风)双手摩擦动能——热能弯折铁丝动能——热能所有燃烧化学能——热、光放鞭炮化学能——动、光、声、热电动机电能——动能电能的来源和转化能量转化器来源输出地能量普通电池化学能电能光电池太阳能蓄电池化学能风力发电站风能(机械能)水力发电站水能(机械能)核电站核能(原子能)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一、重要知识点
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超过【200万种】;估计地球存在物种应为【200万——400万】种。
2、常见的动物有:【蚯蚓、蜈蚣、小鸟、七星瓢虫、苍蝇、蝗虫等】;常见的植物有【凤仙花、狗尾草、杜鹃花、松树、柏树等】;
3、龙泉市树:【红豆树(花梨木)】龙泉市花【“花中君子、香花之王”——兰花】
4、科学家常常要对一个【区域】的动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
5、中国稀有动植物分布:【扬子鳄——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藏羚羊——青藏高原】;
【珙桐——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白鳍豚——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等】;
【大熊猫——四川、陕西、甘肃等】;
【亚洲象——云南等地】;
6、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
7、根据是否开花可分为【开花植物】、【不开花植物】;开花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8、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30多万】种,【开花植物约占一半以上】。在不开花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9、【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家根据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10、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身体中有脊椎的叫【脊椎动物】;包括鱼类、鸟类、哺乳类、爬行动物和两栖
动物
身体中无脊椎的叫【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节支动物、软体动物等
11、昆虫类———【像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
鱼类————【终身生活水中、用鳃呼吸】;
鸟类————【身体上长羽毛】;
哺乳动物——【胎生(直接生小动物)、哺乳】
12、动物王国中,已发现种类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而【昆虫】又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达【100多万】种,约占【80℅】
13、人的形状特征有【眼皮、前额发际、耳垂、下颌、嘴唇】等,将各种形状特征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不同相貌的人,所以,
【世界上没有相貌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
【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生物,甚至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14、各种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功能】都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如:
水葫芦,叶柄膨大——水生环境松树(针形叶)——山地干燥环境
仙人掌(刺状叶)——沙漠环境香蕉树(叶扩大)——热带雨林
苍耳果实——勾住动物皮毛莲的莲蓬——载运果实漂浮
蒲公英果实——随风传播鸭子的脚蹼——适于游泳
猫的眼睛和肉垫——捉老鼠毒蛾鲜艳的色彩——警告天敌
小鸟纺锤形身体、骨骼中空等——适于飞行
15、【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特征,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16、【伯格曼法则】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愈大】,身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的器官【越小】。
17、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对人类生存】、【对其它生物生存】、【对维护地球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生活的环境。
18、生物多样性指的是生物圈的所有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它包含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中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
19、生物生存是【自然赋予】的权利,不是【人类赋予】的权利。
20、【《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行,全世界有【180多】个国家是《生物多样性条约》的缔约国。
21、每年的【5月22日】被称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22、大自然运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来选择和淘汰生物。
23、生物的生存权利包括【阳光、水域、地域】等基本生存条件和不同生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彼此构成的相互依存条件。
(六下)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第一课《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凡是具有这样特点的东西,就有放大作用,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露珠)等。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最大。
4.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一个个小点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由(色彩点)组成。
6.(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第二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蛾类的(羽状触角),蝶类的(棒状触角),蝗虫的(丝状触角),天牛的(鞭状触角);蝇、蜻蜓的(复眼);苍蝇在玻璃上不滑落,这跟它的(脚的构造)有关等。
2.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3.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第三课《放大镜下的晶体》:
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晶体组成),如许多岩石就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花岗岩就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晶体组成。
3.不是所有的固体都是晶体,如:(玻璃、珍珠、面粉、松香、琥珀、塑料、纸张)等就不是晶体
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食盐、白糖的晶体是(立方体),味精的晶体是(柱状)。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5.制造晶体的方法:①减少水分;②降低温度。
第四课《怎样放得更大》: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并且用它发现了(微生物)。
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4.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第五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显微镜的构造一般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反光镜)等;使用的步骤主要包括:(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用显微镜观察时,移动载玻片的方向和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3.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4.洋葱表皮上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5.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制作步骤:①在载玻片上滴上一滴水;②用镊子取下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上展开;③把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④从标本边缘滴一滴碘酒给标本染色。
第六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2.(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
第七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水中常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喇叭虫、眼虫)等。
2.我们可以用(干草)培养微生物。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4.微生物玻片标本的制作步骤:①取少量脱脂棉交织成网状放在载玻片上;②在棉纤维上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放棉纤维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第八课《微小世界和我们》:
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①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②克隆生物;③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④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2.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肉眼?——能看清大于五分之一毫米大小的物体,如昆虫等
放大镜——能看清小于五分之一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如晶体等
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能看清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等
《资料库》:
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2.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3.(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即(远视眼镜,也叫老花镜),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了。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把物体的图像(缩小)了。
4.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是由(荷兰詹森父子)制成的,这架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
5.草履虫的繁殖方式是先将身体拉长,接着从中部分裂成两部分,最后每部分形成一个幼小的草履虫——分裂繁殖。
6.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空气、电、火、声音)等也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有些变化比较缓慢,现象不明显,有些变化比较激烈,现象明显。
2.物质是(变化)的,有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物质的变化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湿衣服凉干、汽油挥发、积沙成塔、滴水成冰)的变化等。
3.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百炼成钢、食物腐败、粮食酿酒)的变化等。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麦芽糖,所以咀嚼米饭会有甜味。淀粉→麦芽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含有淀粉的食物有:(米饭、馒头、番薯、马铃薯、玉米)等。
第四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我发现了杠杆的原理》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发现了杠杆的原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我发现了杠杆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