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转让,联系QQ:105765989
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正文

杜甫草堂之行作文 杜甫草堂行李寄放文案

2023-03-20 六年级作文 类别:叙事 6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杜甫草堂之行作文 杜甫草堂行李寄放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杜甫草堂之行作文  杜甫草堂行李寄放文案

杜甫草堂之行作文 杜甫草堂行李寄放文案:

大家一定知道诗圣杜甫吧,那你知道他的故居在哪里吗?今年春节,我就来到了杜甫的故居——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
一进大门,立刻感到一股苦竹的清香扑面而来,再一看,四周都被密密麻麻的苦竹包裹了起来,有些苦竹中间还有桃花和梅花争奇斗艳。我不禁感慨到在这种优美的环境下,写的诗自然也是很美的!我接着往前走,看到了一幢茅草屋,这应该就是杜甫生前的住处吧,看着这幢茅草屋,我不禁又想起了杜甫的一首名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嚎,卷我屋上三重茅……
哎,杜甫草堂里面居然还有博物馆。我兴致盎然地走了进去,这里面记载了杜甫生前的大事,其隐居到成都就是现在杜甫草堂的位置,他已经年过花甲,见这里风景优美,便在这里住了下来,在这儿他写过不记其数的著名诗词,直到被官府抓回京城,杜甫终年68岁。在博物馆里我还知道了古代文学界的三大耀眼之星:屈原、李白、杜甫。但是,现在背诵杜甫诗词的人比较多,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柳宗元等都十分崇拜杜甫,将杜甫立为自己的目标。在这里,我还知道了原来李白和杜甫是一对非常好的朋友,他们经常把自己的诗词拿给对方看,互相学习,遇到困难时,李白和杜甫总是会互相帮助,从不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友情就像管鲍之交啊!杜甫的祖宗里还有一位著名的大将军——杜真,杜甫为他这个祖宗十分自豪,他从小就励志要比杜真获得的成就更高。
杜甫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并不是因为天资聪颖,更多的是在于他的勤奋努力和远大理想,正应了爱因斯坦那句名言: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

杜甫草堂之行作文 杜甫草堂行李寄放文案: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清明,我们去了诗圣杜甫在成都的住处——杜甫草堂。
一大早,我们便来到如怀抱的草堂大门前。它好似一只大手,想把我们揽入它的怀抱,于是我们也从容地迎了进去,享受历史与知识的温暖。
经过不知多久,我们来到杜甫的草堂寺。它分工部祠、柴门、长廊、诗史堂、大庙、前庭。
我们先从柴门进去,它不高,木头柱,瓦檐,但别有诗意。接着,我们穿过石桥。看着两旁的诗画长廊,徐可不禁感叹道:“这虽只是一条通道,但它却保留了杜甫的辉煌与伟大!”
我说:“是啊,它还弥漫着古代的书香呢!”
说完,我们继续前行。刚到了茅屋,我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六十多平方米,破烂的墙壁,屋顶是粗糙的茅草。“如此伟大的诗圣,怎么会只住在这破破烂烂的屋子里呢?”我不由地说道。
“那是当然,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写的茅屋还没这么好呢,这是重新建的。”徐可说。
“啊?”我心中一惊,“怎么会这样?”
“因为他在安史之乱时被赶到这儿来的。”
于是我恍然大悟:成功不能只看其外在,而在于精神,但精神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就如欧洲一位艺术评论家所说:“艺术是狂暴的,它无情地攫取了艺术创作者的灵魂和肉体,让它们在无尽的煎熬和磨难中创造出动人心魄的艺术作品,而欣赏者却无视艺术家苦难的灵魂……”
光阴如梭,在欢乐而感叹中,我也不断地在成长,而在成长中也忘不了杜甫那深情的双眼和皱纹,因为他饱含了爱国的精神和情怀。

杜甫草堂之行作文 杜甫草堂行李寄放文案: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耳熟能详,它的作者你一定知道,没错,他就是著名的唐朝诗人——杜甫。
循着诗圣的足迹,我来到了坐落于成都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来到成都,在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数百首,这些不朽的诗篇赋予了杜甫草堂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使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进了大门,只见古木参天,十分幽静。我踩着青石板铺成的小道向前走去,来到了“大雅堂”这里陈列着各个朝代著名诗人的塑像,有“诗仙”李白,爱国诗人屈原,白话诗人白居易……正中摆着杜甫的塑像,只见他盘腿坐着,抬头仰望,皱着眉头,深刻反映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
出门向西,便来到了花径。杜甫说过:“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独自漫步在花径上,我仿佛能真的看到那栽满花木、生机盎然的盛景,闻到那花儿散发出的清香,引来蝴蝶、蜜蜂翩翩起舞。
我穿过花径向西北走去,来到了“茅屋故居”没想到,这儿只有两间破旧的茅草屋耸立在莲池旁,让我不免有些失落。我走进书房,令人惊讶的是,这里只有一张小桌子和一张简陋的床。当年杜甫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生活,我仿佛看到了那“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景象。可即使如此,杜甫还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希望人民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这样的高风亮节,怎不令人钦佩?
为什么杜甫简陋的草堂仅住了四年,却负有如此盛名?不仅是因为草堂的风景秀美,更是因为诗圣高超的诗艺和高洁的诗风,才使得这里充满了诗意,让人更加心驰神往。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杜甫草堂,真不愧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杜甫草堂之行作文 杜甫草堂行李寄放文案:

杜甫草堂,素有耳闻。今日有幸,踏入堂内,感受浓浓氛围,是我最大收获。
午后阳光,充足温暖,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前往杜甫草堂。此堂位于成都浣花溪畔,是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营建而居,称“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传唱人间。草堂故居,现称为文学“圣地”。
“杜甫草堂”,四个大字,悬于正门。字体苍劲,又不乏飘逸。两侧艳红灯笼相映,衬托出淡淡喜庆气氛。进入院内,便是另一番清雅天地:小径铺满青石,色泽沉稳,不知走过了多少人的足迹,出现在多少人的梦中。两侧翠竹峻拔,竹香暗涌,一株株高大树木不时出现在视线之内。片片树叶,印写了多少年的历史笔迹?枝枝树丫,又驻留过古人多少的情愫?那生扎地下的根系,如不变的深深情怀,交错缠绕,稳稳盘结。一座木质凉亭,建于碧绿的湖面之上,三三亮亮的游客,在此小憩。倚栏观望,湖中红鲤集结,纷纷涌向游客抛洒的食物周围,红白相间,摇曳生姿。碧水中是点点红韵蓬蓬勃勃,点点红韵在绿水中浮浮沉沉,构成一副灵动的图画。倚栏观鱼,心随鱼动,心随水荡,荡漾在浅浅的思绪之中,悠悠然然……
继续前行,还是这般的石径,两旁梅花点点绽放,枝间串串小红灯笼,静挂其间,与粉色花朵交相呼应,一片繁盛。眼前出现一座古塔,四层构造,年代久远。不知何故,塔门紧闭。古塔在鸟语花香中,沉静而立,自有一股无形的沉稳沧桑。
簇簇翠竹,依路而生。阵阵竹香,萦绕沁脾。一座假山之上,一股清流倾泻而下,潺潺声音,似跳动音符,清脆悦耳。不时点点红梅,俏皮地探出头来,偷偷听着这怡人的乐符。清亮之中,泛出滴滴红妆,更显雅致。
依路前行,便来到草堂故居。门前一块石碑,刻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篆有杜甫这首千古绝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石碑盘有一杜甫的石刻雕像,线条简洁,勾勒出清瘦的杜甫之容。穿过拙朴的竹门,我便真正踏入茅屋之境。
茅屋简单之极,如屋便可依次看到原貌。昏黄灯光,映着简单灶台,四方餐桌,摆放一侧。主人卧室,只有一床一桌一椅。一张竹塌,放于客厅,是会客之所,谈心之处。两侧墙壁挂有两幅书画,在岁月的流逝中,昏黄了面目。书房,应是最奢华的。一张书桌,一把读椅。一些手稿样的纸张在书桌之上。一张低矮书几,置于一旁。几前一张小凳,默默相伴。想必就是在这张书几上,伟大的诗篇不断从杜甫的笔下倾淌而出,化为人世间的千年绝唱……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杜甫草堂之行》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草堂之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杜甫草堂之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