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部编版语文《3.古诗三首》课堂实录作文 古诗三首教学实录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部编版语文《3.古诗三首》课堂实录作文 古诗三首教学实录文案:
《迢迢牵牛星》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迢迢牵牛星》借助“牛郎与织女”这个美丽凄婉的爱情神话传说写离别有什么好处?
生1:使主题更深刻,立意更深远。
生2:有一点浪漫和神秘。
师:很有感受力。
生:更经典。
师:很漂亮的词。(追问)你还知道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哪些经典故事?
生:梁祝化蝶,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干将莫邪……
师:神话是一个民族童年的梦想,是这个民族文学艺术的土壤。你还知道哪些文学作品,借助了这些色彩斑斓的神话传说?
生:《聊斋志异》、《西游记》,还有屈原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
师:看来比比皆是,你的知识面很广,这些神话传说与天不老,与地同春,具有无穷的魅力。《迢迢牵牛星》引用神话传说,还有其他的作用吗?
生:更有天上人间的感觉。
师:好!怎么样理解“天上人间”?
生:既是指天上的“牛郎织女”,又写人间的“怨妇思夫”。
师:你真的很棒!在你的启发下我甚至明白了《红楼梦》借助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写出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爱情前世今生的感觉。看来,为了增添表现力,我们也可以在作文中涉及一些经典的神话传说。
师:下面我们来进一步阅读和感受这首诗。
(生全体读。)
师:可以分四组讨论:体会六组叠字的作用。体会河汉女形象。和秦观的《鹊桥仙》比较,体会“牛郎织女”的形象。仿句练习。
(学生讨论。)
师:第一组的同学对这首诗的叠字有什么样的认识?
生1:读起来有一种音韵美,非常深情。“迢迢牵牛星”的“迢迢”,“皎皎河汉女”的“皎皎”悠长美丽,有了光年,有了岁月,有了永恒,甚至有了光亮和色彩。
生2:叠字可以加深程度,使得文章情深意长意境开阔。
生3:纵观这六组叠字,有写距离的如“迢迢”,有写光彩的如“皎皎”,有写外貌的如“纤纤”,有写感情的如“盈盈”和“脉脉”。
师:虽然这种分类不十分科学,但却是一种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解读。很不错,请继续补充。
生:我看了课下注释,这是一首汉代的诗歌。老师讲过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运用叠字的艺术手法,这里是不是对《诗经》的一种传承?
师:说得好!文化具有传承性,如果说《诗经》是叠字的滥觞的话,那么《迢迢牵牛星》就是一种很好的继承和光大。叠字是我们汉语独有的语言现象,它有着重重叠叠,曲曲折折,平平仄仄的美丽,一波三折而又回肠荡气,唐诗宋词元曲哪一页都有它的美丽。谁能背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篇几句?
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师:这七组叠字写尽了易安居士国破家亡之恨。哪位同学能模仿老师的这句话给《迢迢牵牛星》的叠字作结。
生:《迢迢牵牛星》六组叠字写尽了“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
(掌声响起。)
师:第二组同学对本首诗“河汉女”的形象讨论得怎么样了?
生:“河汉女”美丽、勤劳,内心充满了痛苦的思念。
师:“河汉女”的美丽是怎么读出来的?
生:“纤纤素手”啊!你想啊,有着“纤纤素手”的女子一定是一个美丽的女子。
师(追问):这叫什么写法?
生:以点带面的细节描写。
师:其实这是古诗词惯用的手法,比如韦庄的《菩萨蛮》就用“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来写江南女子的多情美丽。杜甫在《月夜》中用“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来写妻子的美丽和对妻子的思念。有人说,“手是人的名片”,看来很有道理。陆游永远难以忘记的也正是唐婉的“红酥手”。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无一不是深谙人性的大师。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的短篇《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更是将人的一双手写得如醉如痴,课下有时间可以读一下。《诗经·硕人》有“手如柔荑”,《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指如削葱根”,这首诗通过写手写河汉女的美丽,真是最上乘的选择。
生:她的手不光美丽,而且灵巧,因为她能织出朝霞和晚云。
师:看来写织女的一双“纤纤素手”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刚才这组同学说“河汉女”很勤劳,我有不同看法,明明是“终日不成章”嘛。
生:“终日不成章”不是因为织女不勤劳,而是因为她思念牛郎所致。
师:看来是为突出主题服务的。“泣涕零如雨”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还有夸张。
师:形式永远为内容服务,写出了织女怎样的情感世界?
生:悲伤的,无奈的,绵绵无绝的思念。我认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能语”还是在写织女,是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盈盈”既是“河汉女”的眼泪,又是天河;“脉脉不得语”更是写出了织女的一往情深和柔情似水。
师:很好!侧面描写,这一解读十分到位。其实很多成功的文学形象,都是侧面描写的结晶。杨贵妃的美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夫人的美是“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海沦的美来自德高望重的长老的慨叹,“为这样的女人,再有十年战争也值得”。
师:第三组同学比较阅读得怎样了?(用多媒体打出秦观的《鹊桥仙》,学生从主题、风格、表现手法、语言四个方面比较。)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生1:《迢迢牵牛星》的主题是状写离愁别恨,是伤感的无奈的;《鹊桥仙》的主题是歌颂执著忠贞的爱情。
生2:虽然都借助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但主题却稍有不同,《迢迢牵牛星》更执著、痴迷;而《鹊桥仙》却有一种面对离别的潇洒人生观。
生3:我认为《迢迢牵牛星》的风格婉转、缠绵、悲哀、伤感;而《鹊桥仙》的风格却是清晰、飘逸、洒脱、淡远、瑰丽而神奇。
师:打个比方好吗?
生3:如果说《迢迢牵牛星》是一个素面的少女,那么《鹊桥仙》就是一个仪态万方的美人。
师:谁再说说?
生1:如果说《迢迢牵牛星》是一朵幽兰,《鹊桥仙》就是一朵牡丹。
生2:如果说《迢迢牵牛星》是素绢,《鹊桥仙》就是织锦。
师:同学们的比喻都很精彩!
生:我谈一谈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吧。《迢迢牵牛星》是白描勾勒,《鹊桥仙》是工笔重彩。
师:这两首诗共同的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生:那当然是用典了,都借用了“牛郎织女”这个典故。
师:反应非常快!
生:《迢迢牵牛星》的语言特点是清新明丽,《鹊桥仙》的语言特点是色彩绚丽。
师:好!同学们对一诗一词的主题、风格、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粗线条的勾勒。下面我们要对这一诗一词进行“地毯式”的“含英咀华”的鉴赏,你们喜欢哪一句诗或哪一个字,全体同学共同参与,把直觉感悟谈出来。
生:我喜欢“飞星传恨”的“恨”字,着一“恨”字不仅写出了牛郎绵绵无尽的思念,并将飞星拟人化、人性化,并完成了从“星”到“人”的过渡,也是“星人”合一。
师:精彩!谁再补充?
生1:纵观两首诗,我最喜欢共同采用的“迢迢”这个叠字,所有的距离感尽在这一叠字中。
生2:我喜欢“泣涕零如雨”的“雨”字,我似乎感觉到了织女的眼泪在飞,在所有的滂沱的雨中,在李贺的红雨,杜牧的清明,余光中的冷雨,在五千年的岁月中淅淅沥沥。
师:很有文化底蕴,联想丰富而精彩。
生1:我喜欢《鹊桥仙》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有丈夫气,豪迈洒脱,有点徐志摩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的味道,在所有的“游子思归”诗和爱情诗中有一点与众不同。
生2:我最不喜欢的正是这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既不深情又不痴情。我更喜欢“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那一份美丽柔情与朦胧,这更像诗。而秦观太直白了。
师:同学们的探讨由艺术而人性又由人性而艺术,很深刻。继续谈。
生:《迢迢牵牛星》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由于设立恰当的距离,达到了情感的最高境界,有点儿像《诗经·蒹葭》中的“在水一方”的感觉,而《鹊桥仙》中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过于世俗和香艳。(生笑)
师:有极高的审美品位,允许见仁见智。
生1:《迢迢牵牛星》通篇采用记叙,有一种古拙之美,而《鹊桥仙》融记叙、抒情、议论于一炉,哀乐交织,天上人间融为一体,极具华彩的美丽。我更喜欢《迢迢牵牛星》中织女的形象,美丽、忠贞、深情、楚楚动人、楚楚可怜,更能打动人心。她单纯的令人心疼,是一个悲情的、很中国的形象。而《鹊桥仙》中织女的形象更像一个敢恨敢爱,甚至敢怨的西洋女子。
生2:我补充几句,刚才的这位同学启发了我的灵感,我借用余光中的一个比喻吧,如果说《迢迢牵牛星》中的织女是一朵红莲,那么《鹊桥仙》中的织女就是一朵红玫瑰。(学生笑,掌声。)
师:同学们谈得很深刻,还有许多同学的许多想法,因时间关系没有表达,课下再读书探讨。最后,由第四组同学作仿句练习。
(多媒体展示。)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泰戈尔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
师:请同学仿照这首诗,结合《迢迢牵牛星》的内容写一段文字。
生1: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牛郎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生2: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牛郎与织女的距离∕而是我无法寻到你
生3: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牛郎织女今夕的七夕∕和明朝的七夕距离
师:同学们很机智,对《迢迢牵牛星》的理解深刻。再作一段仿句练习。(多媒体展示例句。)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爱情
胜却了西楚霸王与虞姬的生死相依的爱情
胜却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天上人间的爱情
胜却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旷世无暇的爱情
生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爱情,胜却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爱情,胜却了林黛玉贾宝玉木石前盟的爱情,胜却了小龙女与杨过天残地缺的爱情。
(师生鼓掌。)
生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爱情,胜却了陆游与唐婉苦难无果的爱情,胜却了李煜与小周后的凄美无助的爱情,胜却了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情。
师: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本诗所蕴含的爱情之美,仿句很有创意,也展现了较为深厚的文学素养,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真的很棒!还要多读书。
师(小结):我们的文化是一条不息的河,两岸郁郁葱葱,花果飘香,那是我们精神永远的诱惑和永世的家园。让我们爱诗,爱我们的文字,爱这条墨写的黄河。最后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背这首《迢迢牵牛星》。
(音乐起,师生齐背课文。全课结束!)
《十五夜望月》课堂实录
师: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那一个夜晚?
生:我想用“美夜”来形容那一个夜晚。
师:用你的美读来读给我们听,请学生读古诗一、二行。
师:你还能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生:我能用“静谧”来形容。师: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生读一、二行)。
师:久在异地的亲人他会想到什么?(师请生自由读三、四行,不懂的词语做上记号。生不懂“人尽望”。
师:要想知道“人尽望”,必须懂得“尽”的意思,请大家查字典理解“尽”。
师:在句中选第几种?
生1:应是“都或全”。
生2:所有的人都在望月亮。
师:还有什么不懂?
生3:“秋思”是什么意思?
生4:秋天的思念。
师:他还在思念什么?
生5:思念家乡和亲人。(师请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师:平日里你有没有和亲人分别的感受?(请学生谈体会,老师还把自己收集的一首艾青关于月亮的诗《我的思念是圆的》诵读给学生听。)在这圆月之际,你有过亲人不在身边的感受吗?你想对他说什么?(学生们深思片刻后,有的学生已现出激动神情。)
生:“是啊,我有这种体会。我的爸爸在外地打工,很长时间见不到他,我很想他……”(说到这儿,声音已哽咽。)
师:你能谈出自己的感受吗?
生1:《十五夜望月》,说完已泪流满面。
生2:我的妈妈在孝感打工,好久才回一次,我很想她……(她已不能自持了。)
师:你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
生2:《十五夜望月》……(读完眼泪直往下淌。)
生3:我很想我的爷爷,待我最亲的爷爷已去世了,每到过节时,我都会特别思念他……说着她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十五夜望月》,读完已痛哭失声了。此时,班上的学生们都哭了,听课的老师眼睛都湿润了。老师利用学生激起的情感,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谈出感受来。
师:是啊,当人们都在合家欢乐的时候,独在异乡的诗人怎能不更加思念亲人呢?请生再配乐读……(达到高潮)
部编版语文《3.古诗三首》课堂实录作文 古诗三首教学实录文案:
《古诗三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浪淘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一样,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着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形象化。在王之涣、李白之外,另辟一条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全诗立意新颖,思想深刻,明快清新。表现了诗人奋发有力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江南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诗人先扬后抑,前两句描绘出了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欢唱,绿树红花。水边的村庄,靠山的城郊,一面面酒旗在春风中迎风飘荡的秀丽景色,充满了作者对江南春景欣赏、赞美的之情。神来之笔在三、四两句,江南一带还有大批寺庙建筑,在这春天迷蒙的烟雨中若隐若现。南朝大兴寺院,百姓不堪重负。借古讽今,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所作所为,表达了对包括唐朝统治者在内的帝王将相不顾人民疾苦,伤财劳民之举持的反对,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书湖阴先生壁》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七言古诗。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本课由这三首诗组成。刘禹锡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喜爱赞美及对田园生活的憧憬向往;杜牧以传神生动的笔墨描绘江南春景的美好奇妙,寄予忧国忧民之情;王安石闲居田园,从田园山水中领略无穷乐趣。
二、说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曲”,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读懂诗歌大意。
4.能说出《浪淘沙》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5.能感悟《江南春》是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的。
6.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是教学的重点,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入诗境——想象画面解诗意——吟诵诗词品情感”的教学方法,注重图文结合,抓字眼、抓想象、抓吟诵。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以读为本”的理念,让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诗意的语言描述古诗内容引入,将学生带入古诗的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由读古诗,标出生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诗句,检查生字认读、古诗朗读情况。对易读错、写错的字让学生交流识字写字方法,帮助识记、书写。
(三)学习《浪淘沙》。
1.学生分小组,按积累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和步骤探究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师相机指导。
根据汇报情况,选择补充: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他的诗也写得很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为“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①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这里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②浪淘:波浪淘洗。
③簸:颠簸。
④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2.理解关键词句,想象美景,体会感情。
学生朗读思考:从前两句中你看到了什么?
利用多媒体形象展示音视频、图片,形象感受意境。
学生观看黄河倾泻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体会黄河的雄伟气势。
引导入境,交流:面对着如此雄伟壮丽的黄河景象,你会想些什么呢?作者想到了什么?
补充典故资料,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的想象。
感情朗读,诵读悟情。想象说话:牛郎织女家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
生熟读背诵。
(四)学习《江南春》。
1.指名读古诗,听范读,划分节奏。学生练习节奏朗读。
2.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讨论诗意,交流总结。
生说说对杜牧的了解,师相机补充。
学生汇报诗意理解,师相机指导。
根据汇报,选择补充:①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掩映。
②水村山郭:依山傍水的村镇。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③酒旗风:酒家的酒幌子在风中摇动。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④南朝:公元420到589年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⑤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⑥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⑦烟雨: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3.想象美景,体会感情。
学生圈画景物,读一读,想象画面。
出示景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描绘,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江南春景图?互相交流。
创设情境,图片展示美景,学生形象感受美丽,体会诗人感情。
探究悟情,思考:前两句写莺鸟鸣啼,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后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矛盾吗?
明悟“千里”,体会特点。
思考: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的映衬?让人感受到什么?
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美丽。
讨论:诗的后两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结合背景,体会深意。
学生交流对杜牧所处时代的了解,联系背景,体会诗句深意。
明悟:借古讽今
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4.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五)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1.明诗题,知诗人。
指导理解“书”、“湖阴先生”
2.生说说对王安石的了解,师相机补充。
3.检查朗读
指导正音,读好“畦”“闼”
学生听范读,划分节奏。指导朗读。生展示读。
合作学古诗,理解诗意
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讨论诗意,交流总结。
汇报成果。
根据汇报情况,选择补充:①苔:青苔。
②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③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4.赏析悟情。
学生自主学习一、二句,思考:诗人是怎么被湖光秋月吸引的的?这是怎样的湖水?
思考:诗人是怎样写净的?
师指导,结合江南夏天的气候特点帮助理解。
“成畦”写出了什么?
引导想象画面,感悟深意。
交流:从前两句可以看出杨德逢是个什么样的人?
感悟理解“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体会对偶的修辞,引导回顾其他诗句中对偶的写法。抓重点词句体会修辞,想象画面,感受作者的心情。
5.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6.拓展延伸。
课下搜集一些描写风光景物的诗句来读一读。
(六)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安排了3首古诗,都是写的优美景色,表达对风光美景的热爱和赞美。这节课我们不但积累了写景的古诗,同时体会了诗中用典和对偶的写法,对之后的古诗理解提供了指导。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本课的三首古诗,都属于写景古诗,表现风光景物的美丽。我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及表现的感情进行板书,提挈古诗内容,便于学生记忆、背诵。
17古诗三首
描写:黄河蜿蜒曲折黄沙滚滚浪涛汹涌夸张
浪淘沙想象:银河牵牛织女家向往
对黄河气势宏大的赞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啼莺啼莺绿树红花晴朗明丽之景
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热爱赞美之情
寺庙楼台烟雨朦胧迷离之景忧国忧民之情
院里:茅檐花木
书湖阴先生壁院外:一水两山田园美景恬淡心情
护田排闼喜爱赞美
部编版语文《3.古诗三首》课堂实录作文 古诗三首教学实录文案:
年级六年级学科语文制定日期课型新授课题古诗三首主备人执教人使用时间教学目标识字与写字目标能正确的默写《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诗。阅读目标通过朗读掌握三首诗的诗意,体会诗中所表达地情感。习作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不怕困难,报效国家,正直倔强的精神。教学重点1、正确背诵并默写古诗2、理解诗意体会情感教学难点体会这三首诗的共同点--托物言志这一手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马诗》(一)谈话导入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古人常常以千里马来形容那些有才之士,也经常自喻来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中诗人正是以马来抒怀。(板书课题《马诗》,学生根据题目来猜想一下这首是要写的内容是什么,预设:赞颂马)那本首是不是抒发这种情感呢?我们今天一起走进这首诗来看一看吧。2、出示学习目标,指名学生读。(二)知作者1、出示作者简介李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学生一分钟识记标红部分)3、创作背景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一组《马诗》,这首便是其中一首。(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教师强调标红部分,李贺在写这首诗时他是有才华但不被赏识,我们都知道古诗的情感和作者的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家猜一下这首诗里面会包含什么情感----预设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过渡语:那么就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猜测一起读一下诗文(三)读诗文1、学生齐读诗句,教师出示诗句。2、强调燕的读音以及燕的笔画笔顺(课件出示燕的笔顺图片)(四)再读诗文,理解诗意。1、学习前两句(1)教师出示钩,燕山的意思(燕山是边塞,那么在这里的马是普通的马吗?-----战马)(2)读诗文前两句,结合注释思考:这两句写了怎样的燕山,怎样的大漠?预设:月光下,辽阔的沙漠一望无垠,黄沙万里,像铺上了一层皑皑的白雪。边塞的上空,高高的悬挂着一弯秋月,放射着清冷的光辉。(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突出边疆战场的辽阔,马有驰骋之地,暗指英雄有用武之地。2、学习后两句(1)出示“金络脑”的意思,强调马笼头是用黄金装饰,所以这匹马备受重视过渡语:都说这两句是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诗句,但是一个词的解释并不能完全表露作者的情感,那我们来看看这两句的诗意(2)出示诗意,体会情感后一句是写骏马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驰骋,实写什么?---实写自己何时被重用,何时能报效国家。(5)总结诗人以马自喻,通过写马通过写马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和强烈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愤懑。二、学习《石灰吟》(一)导入1、在刚才我们所学的《马诗》中让我们了解了一个想建功立业却又报国无门的这样一个拥有远大志向的人,在马诗中不仅赞美了马,更赞美了诗人,巧的是在我们接下来要学的这首诗里也在借着事物在赞美一个人,而赞美的这个人他就是于谦,那让我们跟着于谦来看看这首诗。(板书课题)2、解诗题生活中的石灰是什么-----用作粉刷白白的墙壁,吟是什么意思?--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石灰吟:赞颂石灰。(2)知作者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3)读诗文1、学生齐读古诗(强调焚的读音)2、强调锤的笔顺以及凿的笔顺(里面不是羊)3、学生把这三个字在练习本上写一遍。(4)理解诗意1、学习前两句(1)指名学生读前两句,千和万是锤了一千下,凿了一万次吗?若等闲是什么意思?出示注释:千和万是虚指,指多次,等闲是平常的意思。(3)那石灰在烧制过程中是简简单单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烈火焚烧可以看出烧制过程经历了很多痛苦。(4)石灰把这个视为痛苦吗?---若等闲(5)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2、学习后两句(1)齐读三、四句,结合注释说一说这两句的意思出示注释粉身碎骨:碎成粉末,浑,全。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学生读诗意)(2)根据诗意,你从第三句中你读出了石头什么品质?--不怕牺牲。(3)第四句的清白指的是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小组代表回答------预设:本句表面是说石头被焚烧后变成青白色的石灰,实际是说作者想把自己这种高洁品格留在人间。(4)三、四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运用拟人的手法,将石灰拟人化,歌颂了石灰不怕牺牲的精神。暗喻诗人不管要经历多少磨难,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做清白的人。借石灰之口表达了作者不怕牺牲以及永留高尚品格在人间的追求。(5)再读诗文读出石灰不怕牺牲的情感三、小结《马诗》诗人以马自喻,通过写马通过写马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和强烈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愤懑。《石灰吟》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四、当堂检测默写两首古诗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同桌互查古诗背诵情况2、指名学生说一说《马诗》和《石灰吟》表达地情感(课件出示《马诗》诗人以马自喻,通过写马通过写马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和强烈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愤懑。《石灰吟》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板书:马---诗人----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石灰---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3、接下来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也是以物自喻表达情感。(板书课题)二、知作者郑燮,(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强调燮的读音xiè及写法,补充扬州八怪: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八人,)三、读诗文1、出示诗句停顿,学生齐读诗句。2、强调劲读音jìng四、学习前两句1、学生齐读前两句,说说在前两句中作者看到了什么?预设: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他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里。2、在这两句中哪两个字用的比较生动?预设:咬和立,这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子的坚韧不拔,顽强不屈。3、联系我们以前学习的两首诗想想这两句只是在写竹子的生活环境吗?-------以竹子自喻,写作者的立场坚定。(板书竹子---作者)4、学习三、四句1、指名学生读这两句2、在三、四句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竹子?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试着用“我从——词,看出竹子——”的形式回答。预设:我从千磨万击看出了竹子生活环境的恶劣,我从坚劲看出竹子面对困难的坚韧从容,我从任尔看出竹子的乐观,无畏。3、学生带着竹子这种无畏乐观的态度在读后两句。5、总结1、学生齐读整首诗想一想本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正直倔强的性格,绝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板书正直倔强、高傲风骨)2、学生齐背前两首《马诗》《石灰吟》并齐读第三首《竹石》后根据板书想一想这三首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预设:共同点都是借一种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方法叫托物言志。6、拓展阅读王冕(miǎn)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1、学生读诗句,强调诗人冕(miǎn)的读音,出示作者简介,学生齐读(王冕(1310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2、结合注释说说本首诗的意思(出示注释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池头:池边。头:边上。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痕:痕迹。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预设: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2、墨梅有什么特点?---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3、本诗在表现手法上与《竹石》有什么共同特点?预设:都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以墨梅自喻,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7、当堂检测默写《竹石》个人修订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部编版语文《3.古诗三首》课堂实录作文 古诗三首教学实录文案: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泊烟渚”、“夜行”、“忽见”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4.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的情感,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通过自学,逐字逐句解释,理解诗意。
2.注意古今词义变迁,理解诗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诗人生平简介。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
2.释题: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
3.介绍作者: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二、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一)指导读诗,整体感知
1.师范读全诗。
2.自由读诗,注意读音及断句。
3.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4.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出示自学提示:
(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2.检查自学。
(1)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
(2)出示课文插图,理解诗句意思。
移舟:划船离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烟渚,指笼罩在烟雾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野旷:野,野外。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课文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前两行诗句的意思:“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我”的心头。
后两行诗句的意思: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
三、入境悟情,体验升华
1.师范读,生闭目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近。)
师:刚才同学们描述的这些画面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
(孤独、沧桑、凄凉)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
(全班齐读。)
2.师: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来,一起把这行诗来读一读。
3.师: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王维的那首诗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思亲我们都能够理解,而此时是什么勾起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暮)
4.师: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背着书包回家去。)现在我们再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又看到了什么?(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思念亲人了;(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感到寂寞了;(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怀念家乡了。
诗人孑然独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那一时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来,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读出了寂寞之愁、思乡之愁。
5.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孤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月亮又会怎样的劝慰他呢?
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把它写下来吧!
6.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
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看不到熟悉的家乡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里乡音,这里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此时此刻作者有的只是(愁)“是呀!这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罢罢罢,还是看这里,有的只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让我们来读读下面的诗句。
(大屏幕出示——生齐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四、作业设计
背诵《宿建德江》。
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孟浩然
孤独、沧桑、凄凉
思乡之愁、寂寞之愁
第2课时
1、复习提示
1.指名背诵《宿建德江》。
2.全班一起背诵。
2、语言导入,理解词题
1.说说诗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地点、事件,6月27日苏轼在西湖边的望湖楼上醉酒题诗)
2.诗人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感知雨骤,探索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示要发音正确、吐字清晰。
2.指名读。(指导发音“遮”、“卷”)
3.再指名读。(出示诗的节奏)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4.教师范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读了这么多遍,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有所发现,接下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结合你的发现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范读,生想象画面)
5.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这是场急雨,黑云翻滚、雨大风大,来得快去得也快。)
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出示自学提示:
(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前两行诗句的意思: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的落入船中。
后两行诗句的意思: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乌云吹散。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
五、品词读句,联景悟境
师:苏轼也和你们一样看到了这场来去匆匆的骤雨,可他却抓住了每个精彩的瞬间,将它们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写得多么精妙啊!请同学们再身临其境读读,找出你最欣赏的诗句,写下你的感受。(视学生的回答交流各句。)
1.“黑云翻墨未遮山”
师:这个“翻”字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翻滚、涌动、云翻墨滚……)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平时有见过吗?(学生发言。)从“黑云翻墨”中,还让你感受到什么?(乌云黑压压的来势迅猛。)谁能读出这种气势?(个别读、男生读、齐读。)诗中什么遮什么?(乌云遮山。)下雨前遮住了吗?(没有。)你是从哪看出的?说说你的理解。这样翻滚来势汹汹的黑云却都来不及遮住山头,这场雨来得还真是够快的了。
2.“白雨跳珠乱入船”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看到了雨很大。)从哪里感受到?(“乱”字。)乱字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雨急。)急到什么程度?乱到什么程度?请看屏幕!
(2)播放“骤雨”的课件。
3.“卷地风来忽吹散”
过渡:黑云翻滚,骤雨狂袭,这时风也不甘示弱,读一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风?(突然狂风大作。)我们还学过带有“忽”字的诗句吗?(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忽”字让你感受到什么?(雪来得快,下得大。)还有其他带有“忽”字的诗句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忽”字中感受汪伦踏歌相送的突然及让李白感受到突如其来的惊喜)……
4.“望湖楼下水如天”
“忽”字给李白带来了惊喜与感动,也给苏轼带来惊喜了吗?(因为苏轼看到了“望湖楼下水如天”的美妙情景,齐读这一句。)
(播放背景音乐)云散了,风停了,雨止了,这时站在望湖楼上的“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想象,描述雨后西湖碧水如天的景色,感受景美。)
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陶醉,钟爱西湖的大诗人苏轼又一次醉了,这回他是醉在了西湖的景中。
六、回归整体、背诵全诗
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苏轼禁不住提笔写下了千古名篇……(生齐诵全诗)
醉于酒,醉于景,我们更醉于诗,大家都来当一回诗人……(生齐诵全诗)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这场雨的惊叹,和雨后景色的陶醉,一齐背……(生齐背全诗)
七、作业设计
1.背诵古诗。
2.改写短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云、雨、风、天和水美丽雨景
第3课时
1、语言导入,理解词题
1.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让我们回到八百多年前的南宋,与辛弃疾一同欣赏夏夜美景吧!
2.一起读题目《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是什么?夜行黄沙道中又是什么?让学生了解: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从词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3.作者简介: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注意听读音和节奏。
课件展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师: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老师给你们提出朗读要求,好吗?请看屏幕: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节奏。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标出来。
3.指名读词,师相机评价。
预设:有些字音读不准,要多读几遍。如“山”“枝”强调读翘舌音;“明”“清”“鸣”强调读后鼻音。句中的停顿要掌握好,重点指导朗读:稻花香里说丰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4.要想读得更有韵味,平仄读得要有区别。知道平仄怎样读吗?
导读:平就是第一、二声,读得长一点轻一点,仄就是第三、四声,读得短一点重一点,这样才有美的韵味。请孩子们再自由地朗读,读出韵味来。
5.抽生读,再指导。师生合作读。
三、借助注释,理解词意
1.出示自学提示:
(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词。
2.出示课文插图,理解词的意思。
上阕的意思是: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动喜鹊飞离树枝。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远处的蝉叫声。一阵阵浓浓的稻花香扑鼻而来似乎在告诉(行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时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欢叫声。
下阕的意思是: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四、想像画面,境中悟情
1.师:孩子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传来阵阵稻花香和蛙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这儿的“说”字,只是青蛙在说吗?还会有谁在说?
师:是呀,词人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感受着田野的一派生机,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孩子们,你们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感受到了词中所描绘的意境。这是一个诗情画意的月夜!一个勃勃生机的田野!
2.师: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读“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时他的心里怎样想的?
3.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4.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旧时的茅店,后来怎么看见了?哪个词体现了词人的惊喜之情?让他惊喜的是什么?
师:带着这份惊喜再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个发现让词人倍感惊喜,这份惊喜让这次夜行乐趣横生。孩子们,你们的声音中透出一股喜悦,体会到了词人的愉快感受。
五、联系生活,内化情感
1.你还知道辛弃疾的哪些田园词?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2.从“路转溪桥忽见”,你感受到什么?你生活中有过这类情况吗?说一说。由此你想到了哪句诗?
师:大声读出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面对困难、挫折,不退缩不畏惧,勇往直前,那么,前方将充满光明与希望。
3.课文小结:在你们人生的路上,时常会有这样的峰回路转的惊喜,你们肯定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起辛弃疾的这句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目光,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词,感受词人的真挚感情和匠心独运。
板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读音韵解词意
入词境悟词情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部编版语文《3.古诗三首》课堂实录》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部编版语文《3.古诗三首》课堂实录》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语文《3.古诗三首》课堂实录》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部编版语文《3.古诗三首》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