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孔融让的不是“梨”作文 孔融让的是什么梨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孔融让的不是“梨”作文 孔融让的是什么梨文案: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孔融的小孩,拿着最大的梨不吃,让给了父母。这个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无一例外地用来教育孩子。这个故事就是深受中国人认可的“孔融让梨。”也许,有一些西方人会问,不就是一个梨吗?自己吃了不也是没什么关系,况且,父母可以吃别的梨啊!为什么要把给自己的让给父母吃呢?别人不是希望你吃吗?孔融的做法实在是多此一举。或许,在西方人眼中,孔融的做法他们完全不能接受。但是在中国人的眼中,孔融是一个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好孩子。为何呢?中国人与西方人的礼节有很大差异,西方人在很多事情上都是不拘小节的,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中国人很注重某些小节的,有时候,你不经意的一瞬间,一句话,一个动作或一个表情就会使旁边的中国人对你的印象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中国人历来很注重礼节,“孝”乃百善之首,中国人岂不重视?孔融让梨的行为,既是对双亲尽孝的表现,又是古中国文化道德的以个缩影,它在中国人眼中是一种崇高的,必须的优秀品质。孔融让的不只是单单的一个梨,给父母,还有他那份尽善尽孝的善心,他让的不只是一个物质的水果,他给父母的还有父母在精神上的满足,父母因为他的孝心感动了,虽然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这对于一个年仅七岁的小孩来说,是多少有几分舍不得的,但是孔融做到了,他的父母虽然不期望吃到最大的梨,但是孔融让梨的一刻,他们对孔融教育的收获就已得到了,他们也特欣慰了。也有人认为孔融让梨很笨。有最大的梨干嘛不自己吃?最大的梨不是最好吃吗?孔融把梨让给他人完全是因为他不算计个人得失,这种态度与众多文人雅士的追求志同道合,孔融让梨,完全出自他本人自愿,他是古中国道德思想的较高境界,一个梨,对于一个七岁小孩是多么具有诱惑力啊!但孔融却豪不自私地让给了父母。孔融让梨的不是梨,他让出去的是孝敬,让出去的是亲情,让出去的是给父母的欣慰,让出去的是计较得失的贪心!
孔融让的不是“梨”作文 孔融让的是什么梨文案:
中华民族是文明礼仪之邦,古代礼仪的第一条就是谦让。朱熹曾说:“让者,礼之始也。”“孔融让梨”的事例我们早就听说,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把大梨子让给哥哥和大人吃,而自己年纪小,就吃小梨子。这让我们学会了孔融那种谦让的品质。
我们当今社会,也宣传文明礼仪,但要做到人人文明,还得从我做起。
现在新加坡等国家公共场所使用的“禁止随地吐痰”、“禁止随地扔垃圾”等标识都是用中文书写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据当地人反映,这是因为在公共场所地上的一些口香糖、痰迹、垃圾杂物等大多都是中国游客在游玩时不注意小节、不讲卫生造成的,所以,这些标识都使用中文书写。作为一个中国人,难道不为自己的行为羞耻吗?
在德国的街道旁通常设有2个形状相同的公用电话亭,分别标注着“女士专用电话亭”和“男士专用电话亭”。一次打电话的人都为男士,只见男士专用电话亭旁有序地站着一排男士,却没有一个男士到女士专用电话亭去打电话。也许,我们会认为这些男士太傻,但这就是德国人的文明素质。
而我们常常遇到的一些事情反差太大。如公共汽车上并不拥挤,但仍然有些不自觉的乘客会把车上的“残疾人专座”、“孕妇儿童专座”等座位抢占一空。愿这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越来越少。
有人曾说:“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就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所以,文明还要从我做起,文明就是素质的前沿,谁拥有了文明,谁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财富。
孔融让的不是“梨”作文 孔融让的是什么梨文案:
孔融让的不是“梨”作文 孔融让的是什么梨文案: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孔融让的不是“梨”》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融让的不是“梨”》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孔融让的不是“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