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读中华经典,品草色之美-《诗经》读后感作文 阅读诗经读后感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中华经典,品草色之美-《诗经》读后感作文 阅读诗经读后感文案: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课本上,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诗经》,就被《诗经》表达的那种和谐、那种执着、那份淳朴、那份圣洁所吸引了。于是带着好奇,又一次翻开了这本经典著作,细细品味。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像一条深沉的河流,随着时间不断向前奔涌,而其中流淌着的,是她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质朴和安然。在这条河流中,蔓延着的不是桃花红、杏花白、香风玉露、姹紫嫣红,而是一片清新的草色。曾有痴情的男子一边唱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边思念着自己心爱的人。我想,在那个秋日的清晨、在那河畔摇曳着的蒹葭,一定盈满着男子温柔而又细腻的思念。逆流而上、顺流而下,只要心中还保留着那份强烈的感情,道路漫长难行又怎样?崎岖难攀又怎样?坎坷回旋又有何妨?这就是草色的爱情。诗中的蒹葭定然不如热情似火的玫瑰来的娇艳,但它所包含着的情感,却更加质朴和真实。曾有戍边征战的士兵,在回家的途中低吟着“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将士在归途中,看见一片衰败的薇菜,不由想起自己离家时,家中庭院前那充满生机之景,这就是草色的思念。在岁月的流逝中,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却只能在心中默默描摹着家中的境况,是哀,是大哀!每当读到此处,总感到一丝草色的忧伤在心上流淌,像是一片濡湿的泪迹。曾有忧愁的诗人,吟诵着“冽彼下泉,浸彼苞稂,恺我寤叹,念彼周京”追忆着旧时周朝的繁华。诗人在寒冷的水边行走,忽见水中难以生长的野草,不由想到周王室的衰败,再不复往昔盛景,不禁伤感不已,这就是草色的怀念。怀念着昔日的盛世繁华,怀念着周王室当时的四夷宾服……草色在《诗经》的纸间弥漫,有忧愁、有欢乐、有离别……这是千年前的人们最质朴无华的情感。阅读《诗经》,总能感受到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安然惬意。而这,正是《诗经》的魅力之所在!
读中华经典,品草色之美-《诗经》读后感作文 阅读诗经读后感文案:
是谁在彼岸低声讲述着古老的爱情,又是谁在繁盛的芦苇边苦苦寻觅心上人儿的身影。
——题记
在某个清闲的午后,我喜欢捧读《诗经》,感受它那清新、典雅与神秘的气质,心是空灵的灵魂,是放飞的。我可以不用去关注其他任何事,安安静静地读书,快快乐乐地欣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翻开《诗经》的第一页,就望见那再也熟悉不过的诗句,读着读着,却痴了——仅短短几句,却道出对少女的爱慕。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道出了城墙上少女对情人的思念,道出了她的埋怨与小女儿心态。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则体现了古代人与人之间真诚、和谐的品德,在《诗经》中,我们感受到的,不再是古人的愚昧、保守。“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则体现了妻子对远方归来的丈夫的喜悦,这喜悦是不含一丝杂质,纯粹的高兴,不含一丝欲念,而不像现今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同时,“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让人心颤,紧紧握住你的手,白头到老不分离。没有海誓山盟,也没有白马王子对灰公主所说的“我爱你”。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平平淡淡的一生这,份对爱情的执着令人潸然泪下。
轻轻翻着书籍,眼前出现的不再是浓厚的亲情、爱情,是人民在统治者剥削下的叹息,是对德高望重的人的赞美……
“勿翦勿拜,召伯所说”是人们爱屋及乌,对德高望重的召伯遗留的东西的珍惜,对为人民做好事的清官的赞美?而“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是人们的不满,对统治者的剥削的不满,他们愤怒却又无可奈何。
无论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爱情,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真诚,是“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的仗义,还是“硕鼠硕鼠,无食我苗”的愤慨,他们都是真实的,有血有肉,反映的是周代社会,而不是博物馆里的文物,存在的就只是具有考古价值和被人观赏。
《诗经》已不再只是一部诗歌总集,风雅颂,赋比兴也只是《诗经》的内容和表现手法。但更为重要的是其中所包含的文化传承,这种传承,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我相信,这种传承在未来一定会继续延续,精神不朽,传承不灭。
读中华经典,品草色之美-《诗经》读后感作文 阅读诗经读后感文案:
晨时的阳光甚是熹微,穿过轻轻摇摆着的枝叶,映在桌上的大小光斑,倒也织成了别具一般的锦衣。我便在这小花园里,拜读了《诗经》竟像是梦回千年,我也随着《诗经》悟了回生死离别,震了番气势汹涌,奏了曲怦然心动,叹了首国破家亡。 若我提起诗,人人心中必定叨念着冰心的《繁星春水》呀,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啊诸如此类的。但孰能想到《诗经》呢这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古代诗歌的开端呀,还是一部儒家经典。《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所谓“风”,则为各地的民歌,“雅”为宫廷正乐,“颂”为宗庙祭祀的诗歌。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风有两首《子衿》和《无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女子用恋人的衣饰子衿子佩,来借代自己的恋人。而“挑兮达兮,在城阙兮”,描绘的则是女子在城墙上等候恋人归来的焦灼与思念。“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大量的心理描写,恍惚间仿佛使我踏续回到千年前,目睹了女子在城墙上的张望与守候,爱恋与埋怨。我亦听着那想念倒也传了千里,叫她夫君听见。
不同于《子衿》绵延叙述思念,《无衣》则为一首先秦时代的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是首多么慷慨激昂、同仇敌忾的战歌啊!士兵团结互助,共同抵抗外来的入侵。难道说没有长袍?没有内衣?没有下裳?我与你同穿长袍,同穿内衣,同穿下裳!周王发动军队,修理我的戈矛、矛戟、甲兵,与你同对一个仇、与你一起有所作、与你一起前往沙场!这般的高昂士气,爱国主义精神跃然纸上!说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也引起了我的共鸣。
“8.12”天津重大火灾爆炸事件,群众们齐心协力互帮互助,献血的预约竟早已排满,各地人民也纷纷捐赠祈福。这就是与子同袍啊! 在《诗经》的雅中,我最爱的则是《白驹》了。这是首别友思紧的曲“皎皎白驹,食我场苗”洁白有光的白马呀,正在吃我农场里的豆苗。全诗由描写友人的白驹开始引出下文。“絷之维之,以咏今朝”。主人热情好客,对着这位过路的友客很是相见恨晚,渴望挽留他。若在现世,也许会留下各种各样的联系方式手机号、微信号诸如此类。
可在古时,友客则为隐世之人,不可写信与他。殷勤好客的主人则想拴住他的白驹,留马为留人。“所谓伊人,于焉逍遥。”“所谓伊人,于焉嘉客。”所说的那个人呀,在这儿可以逍遥。所说的那个人呀,在这儿可是好客人呢。这两句,倒也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对友客细心的照顾;以及客人与主人的相见甚欢。可是友客终究是婉拒了主人的挽留,骑着白驹而去。已去成相忆,主人唯有依依不舍的遗憾。“慎尔优游,勉尔遁思”“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谨慎您的游乐,可别隐遁不来啊!别爱心你像金玉似的声音,而对我有疏远的心啊!依依不舍之情跃然纸上,飘绪至明年毕业之际,我们同学间也会不会像系住白驹般不舍对方离去呵。
读了《诗经》,倒也有了些小感悟,当了回千年前的古人,听了回青青子衿的焦灼思念,感了回沙场上的情同兄弟高昂士气,看了回望留马为留人的不舍之情,可谓幸哉!。
读中华经典,品草色之美-《诗经》读后感作文 阅读诗经读后感文案:
有谁在昏的窗前,感受着《诗经》的浅唱,自己就成为了其中幽兰的花,开尽了美丽,享受了年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于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此曲《燕燕于飞》相传为卫君所作,为即将远嫁的妹妹而谱。古时的女子出嫁,犹如天边的飞燕,可望而不可即,可念而不可见。这是一种似在扬沙大漠之上的离别嫁衣虽愈飘愈远,两心却紧紧相随,那群燕上下翻飞,心中的思念,浓得无法稀释。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一人独自伫立,对燕相诉,拂泪彷徨。身处江南,却看到了寒上来去自由的燕。或许我也早已分不清虚实、悲伤,却没有哭泣。再读一遍这首诗吧,然后寄语上苍,特伊归乡,享受亲情,莫在彷徨。我心颤动因为这群燕舞动的悲剧和在《诗经》中享受到的真挚亲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曲《蒹葭》抒尽了希望与感伤。心怀梦想,情系伊人。欲进,却阻;欲歌,唯余一片蒹葭的飘舞。歌者的内心的热忱与思之不几的爱恋却于结尾嘎然而上,让我心怀遐思:伊人依然如诗,蒹葭依旧如画。是的,爱就像读过这首诗,让我眼角随时会潮湿。风吹芦花,我已无我,只有蒹葭飘零成每一个字。我感受到了那醇浓的爱情。却只愿我是那片浅黄的蒹葭,我心感慨,因为蒹葭般的优雅和那《诗经》中的淳朴爱情。“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一曲《式微》开创淡泊之隐,相信这该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吧。暮之将至,黄昏已临,为何不回家?先人黄昏不归家的淡淡愁绪,只是淡泊明志的陶渊明;明当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的晏几道,是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庄子,还有迷茫中苦苦找寻自己的我而那些曾在田边劳作的古人是否最终归到了心灵的家,已不再重要。日色已尽,内心中匿藏的茫然不在相信我不会再失掉自己,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回到自己的家的,我心了然,因为黄昏下享受到的清响归曲。飞燕早已不再是千年前的燕,已早已不见了失去了亲人的卫君,只因有《诗经》才保存了那一份两心相念。蒹葭早已枯玉,伊人也无人真心寻芳踪,只因为《诗经》才保存了那一份至美纯真。黄昏已不再是那个黄昏,在回家的路上徘徊的也不会是那些先人,只因为《诗经》才保存了那一份清高淡雅。也许是读了太多人的命运,《诗经》早已不会言语。只有那些字句,让我在流年中享受到那些不属于我的似水年华。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读中华经典,品草色之美-《诗经》读后感》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读中华经典,品草色之美-《诗经》读后感》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中华经典,品草色之美-《诗经》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读中华经典,品草色之美-《诗经》读后感》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