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转让,联系QQ:105765989
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二作文 > 正文

年味作文 年味图片文案

2023-03-16 初二作文 类别:其他 1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年味作文 年味图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年味作文  年味图片文案

年味作文 年味图片文案:

进了腊月门,年味越来越浓重了,初雪未融,初雪未融,阳光于雪地上反射,凉凉地透过睫毛洒在眼睛里,映上门前的对对红福,年味是独属于寒冷中的温暖。
窗棂上爬满的六棱冰花,与清早锅灶前飘出的白热雾气交织不下,冰花融化成水,顺着窗沿流淌而下,奶奶的催促伴着屋外烟花闪耀的一股幽香沁入鼻翼,浓浓的年味唤醒了晨梦中仍在打盹的我。
披上衣柜里的新衣,绾好头发,打着哈欠出门的同时,看见奶奶正在水池边忙碌着,我揉揉眼睛凑上前,原来奶奶正在仔细地浸泡、清洗黄豆,等它们因喝饱了水鼓胀,这是做豆腐的前奏。这是一年中最繁絮也是最幸福的味道。几颗黄豆浮于水中,豆脐的地方已微微开裂,奶奶曾经说过,时间泡得过短不出豆浆,过长则会使豆腐发酸发黏。果然是做了几十年豆腐的老手啊!听爸爸说,以往在乡村,没什么大鱼大肉的,过年时的猪肉也是几家分一头猪,那时候只有奶奶亲手现磨豆浆做豆花吃,那滑嫩的美味质感才能与肉媲美。现在在这城市之中,奶奶已老,没有力气自己磨豆浆,就连磨坊也寥寥无几,在林立的高楼中显得格格不入,十分难找。我与奶奶带上泡好的豆子,径直奔向南街的磨坊里,请师傅帮磨。大石磨足有上千斤重,拉磨得两个人配合,一人在后控制,一人握住拉杆往前推。推磨的人一边推,另一只手飞快地就用勺子把豆子和水点到了磨眼里,黄豆的汁液便泉眼一般地流了出来,油汪汪白亮亮的。磨好的豆浆里面有豆渣,得放在用纱布做成的大包袱里过滤。那捞出来的豆渣也会用盐腌起来。等到过完了年,再取出来当菜。一块生姜和一把大蒜叶子切碎了,拌在豆渣里炒熟了,也是别有味道的。
磨好的豆浆白花花的,放到大锅里煮着,我迫不及待地端着一个大蓝碗,在锅旁等着,早已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而奶奶则在一旁轻点我的眉心,轻笑嗔怪道:“人不大,馋瘾倒挺大的!”
将豆浆放入锅中细火慢烧,烧开后的豆腐是乳黄的,稠稠的,入口一股纯纯的豆香味。但若要做成豆花,这时候就得请师傅来点浆了。浆点得好,豆腐既白又嫩,讨个好彩头,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着来年的生活,白白嫩嫩的豆腐寓意着发财、发福、发旺。
一口醇香的豆花入口,嫩滑可口,入口即化,微微有些烫口,我吃了一勺,像想起什么似的,忙又舀上一勺,放在嘴边轻轻吹了一吹,递与奶奶嘴边,奶奶先是惊了一惊,随即笑着张嘴品尝,眼角的皱纹里荡漾着幸福的味道……
细细品尝之间,也不免有些遐想,城里过年吃豆花的人越来越少了,磨坊的生意也日渐萧条,我们家年年保持的习惯,其实也源于奶奶的一种坚守,而现在奶奶的身体日渐衰老,眼睛也不行了,不知道这做豆花的工作,哪一天会终止,我家的年味,会不会也和这豆花一样,只存在于回忆之中?

年味作文 年味图片文案:

年的味道在我的记忆里就像钟表表盘上的刻度,虽然一次又一次的经过它,刻度却依旧十分清晰,“年年岁岁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又会长大一岁,长高一点。
年味,就是在香喷喷的年夜饭里。在过大年这一天吃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餐桌上全是色香味俱全的饭菜:有梅菜扣肉、双色鱼头、糖醋排骨、珍珠糯米丸子……其中最让我“流连忘返”的菜还是外婆亲手制作的珍珠糯米丸子,每次外婆把这碗菜蒸好之后我就会“潜伏”到厨房不为别的只为吃到一个小丸子,有时候还会多拿几个去给邻里的伙伴分一点,有时候去拿就会被外婆抓个“现行”所以现在外婆蒸完珍珠糯米丸子就会放在我不知道的地方防止我偷吃,今天我跟外婆体验了一把做糯米珍珠丸子,先是将肉剁成肉馅做这一步时外婆“左右开工”这两把刀差点就被外婆剁出缺口了,然后再把肉上面撒上淀粉是为了减少肉得腻感,最后在将肉搓成圆形“滚”上糯米放在蒸锅里一蒸就大功告成了,其实最难的一步是第二步撒淀粉,既不能放多也不能放少要适量,珍珠糯米丸子一蒸出来必须是硬硬的用筷子夹不散的才算是合格的珍珠糯米丸子。其它的菜也各具特色比如:梅菜扣肉里的肉那是肥而不腻的;糖醋排骨里的排骨夹一块就能扯出丝来;双色鱼头中的鱼肉与淋上去的汤汁相结合堪称美味。我们家还讲究十碗十盘,预示着来年十全十美。
年味,就在不远千里也要回家过年的路途上。我有三个姨妈,我们分别居住于三个城市:广州、江西、长沙,每年过年我们都会轮流聚集在一个人的家里,每次我的二姨妈从广州来长沙都要坐12个小时的车程,每次我我问起姨妈为什么这么远这么辛苦的坐车回来过一个年然后又坐车回去呢?姨妈说“即使坐车在辛苦,只要陪家人过一个团团圆圆的好年,才最重要。”过年不是要有多好吃的佳肴,不是要有多好看的装饰,而是要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在一起才算过了一个好年。
年味,就在大街小巷里流淌。每逢过年最冷清的是大街上而最热闹的是一条条小巷子里,里面人山人海每一个店铺里几乎都站满了在选购人群,而我们家乡的巷子里不仅有年货买还有一些平时买不到的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见到的一些新鲜玩意,我们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大年三十早上起来首先就要吃一颗灶糖,为的是封住灶王说坏话的口,让他来年多说说好话。每次外婆带我去选年货时我都很高兴因为碰运气可以遇上结婚的夫妇,他们的婚车一停下来就会丢喜糖,大家都会蜂拥而至去抢去沾沾新郎新娘的喜气。
年的味道,是一种奇妙的味道。它既体现在人们买年货时的高兴中,又体现在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坐在桌前品尝团圆饭里的佳肴时,又体现在儿童们看春晚守岁的快乐中。

年味作文 年味图片文案:

岁月的年轮,缓缓碾过旧年的丝丝陈旧的疲惫。新年的色彩,随着鞭炮与酒杯碰撞的叮当响填补着时光的空白。辞旧迎新,翻过时间的褶皱,放眼望未来的精彩。年味,是人生中最憧憬也是最特别的味道。
小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过年生日这些我们喜欢的日子总是姗姗来迟,仿佛过了一世纪才降临。随着时间的推移,身边的事物都在不断变化着,家人陆续离我而去,红白喜事每年都有,感觉却每次都不一样。我一直都在读书,回家乡的机会很少,所以每次看到家乡里的爷爷奶奶住着条件差的房子,钱本来就少却还是执着的往我口袋里塞那几张红得刺眼的100元是,我的心情都十分复杂。“就留下来吃餐饭吧,我家还有很多菜。”每个老人都对我们说了这句话,很想留下多陪陪他们,可是时间不允许,心酸的情愫蔓延在心里,还是忍泪挥手告别,车后视镜里老人弱小的身影在寒风中发抖,还是说再见了,可能下一年就再也见不到了。这种也算年味,不过这是辛酸复杂的一种年味。
“尽管嘴上说着没年味,可真正到了过年,还是会规规矩矩地看完春晚,再互道一声新年快乐,一年就又开始了啊。”世界上最幸福快乐的是莫过于一大子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孩子们嬉戏玩闹炫耀着红包,大家和和美美的过年了。大人们谈论着过去的喜乐趣事,都涨红了脸,喝着酒笑个不停。孩子们在屋外玩烟火,在黑夜里那一束束火花随着孩子们的笑声不断熄灭又燃起。大家都互相祝福,老人安康身体健,大人开心露笑颜。和生命中最重要最离不开的人一起过着节,这种年味是我最喜爱的幸福美好的味道。
年味啊,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不一样的。年味是什么,不是街边高挂的灯笼,不是除夕震天的炮竹,也不是翘首以盼的春晚,更不是那玲琅满目的年夜饭,而是一个游子归家的心情。年味还是什么,还是儿时伙伴的重逢,再次回到家乡呼吸到熟悉的空气时的感慨与喜悦。“不是过年少了年味,只是你的年龄不再是过年最开心的人。”是啊,人总在不断成熟,看待事物的眼光也在改变着。你喜欢看手机是个低头族是你自己不断养成的,你不喜欢过年说没有年味只是你想法变了,童年单纯的喜悦与对见亲戚的心不再强烈而已。小时,过年吃自家种的橙,如今年味就是橙味。我认为年味一直存在,怎样感受就看你自己怎么想了。
佳肴越来越多,也望年味不曾减少。
要把年当做年来过啊。

年味作文 年味图片文案:

年味,是家人的味道,是团聚的味道也是幸福的味道。
年味就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不顾一切的赶到家。年味就是在零点的时候围成桌团聚。年味就是一家人欢天喜地的聊聊天,拉拉家常。
印象中,过年时满大街的红灯笼,是每家每户的对联,是互相道新春祝福,是一大家子举杯欢庆新年的到来。
这次过年,我们决定留在株洲,不回老家。除夕夜,妈妈和奶奶忙着做饭。而我们几个就负责贴对联,挂灯笼。好一副洋洋洒洒,生机勃勃的气象。在云雾缭绕的厨房里,妈妈的巧手就想变花样似的,一盘盘精致极了的佳肴被端上桌来。一家子共同围在餐桌前,慢慢的品尝年的味道。
屋外的鞭炮声,烟花声绵绵不断。刺鼻的味道飘进鼻内,满天的烟花,此时闪耀在广阔的天空中。踱到阳台上,静静的看着美轮美奂的烟花,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慢慢的感受年的味道。
吃过年夜饭之后,
一家子坐在沙发上,围着火炉,准时收看春晚,桌上摆着各式各样的点心。点缀,装饰着有滋有味的春晚。时间在眼角眉梢中溜走。又到了分发红包的时候了。一个轻薄的红包里面装满了一年的好运气。伴随着春晚一首首动听的曲子,团聚的一家人总是聊到很晚很晚,热热闹闹的团聚在一起,一起牵着手迈向新的一年,以至于我们不管走到哪都有家的温馨。
深夜。眼皮打架的我,不得不躺在床上呼呼大睡。“过年了”清早,我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吵醒,我及其不情愿地从温暖的被窝内钻出来。温暖的冬阳照在我身上,挤满了整个屋子,我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前坪都是朦胧的浓烟。几个不懂事孩子双手拿着鞭炮打着炮仗,我就在暖阳下静静的享受年味。
年味里有团聚的味道,有炮仗的味道以及浓浓的硝烟味,还有一个个载满祝福的红包。
踏进2018的我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年的憧憬!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年味》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年味》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年味》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