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二作文 > 正文

庆祝冬至_冬至的习俗作文作文 冬至的庆祝活动文案

2023-03-17 初二作文 类别:随笔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庆祝冬至_冬至的习俗作文作文 冬至的庆祝活动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庆祝冬至_冬至的习俗作文作文  冬至的庆祝活动文案

庆祝冬至_冬至的习俗作文作文 冬至的庆祝活动文案:

冬至是中国历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冬至大约在每年的公历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还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历来皆受宫廷与民间的重视,人们会在当天祭祀祖先,并准备迎接新年。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从冬至开始,生命活动由衰转盛,由静转动。俗语说:“冬至到,冬至到,南馄饨,北水饺。”还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在北方,人们大多会在冬至时吃饺子,而南方则有吃汤圆的习惯。在某些地方也有一些较为特殊的饮食习惯,例如喝羊肉汤,吃麻糍或糯糕等,但吃水饺的习俗却是最为常见的。在众多的传统饮食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汤圆及羊肉汤这两道再平凡不过的平民美食。
冬至吃羊肉的习惯是在汉代开始的。相传刘邦在冬至是吃了樊哙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就形成了在冬至吃羊肉的习俗。直到这个年头,人们依旧会在当天吃羊肉以求来年有个好兆头。在滕州一代,冬至俗称“伏九”,在节前晚辈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此外,家家在冬至时都须喝羊肉汤。其实,准备羊肉汤并不难,只要将羊骨头投入大锅里熬汤,再将羊肉及羊杂投入汤锅煮,待煮熟后将其捞起沥干水,切成薄片放入沸水里一汆,再倒入碗里并冲入滚烫雪白的羊肉汤,撒入葱花,香菜等,一碗羊肉汤就完成啦!喝羊肉汤,对个人、长辈及家庭都为求个好兆头。
汤圆是一道简单的小吃,但在冬至时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潮汕一带,外出的人都须在当天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不尊重祖先,没有祖家观念。而且,凡是身在海外的华裔同胞都很看重冬至,将它视为团圆节。潮汕人吃了汤圆后,还须在家里的显眼处粘附两粒汤圆,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平安安。
当然,身为海外华裔的我也十分重视冬至。每到冬至,我们全家都会聚在一起,欢庆佳节。我的奶奶是个传统的女性,当然会做好每个重要的步骤。一早,奶奶就摸黑起床准备一切。烹调祭拜时的食品,摆设水果,沏茶等等,全是奶奶一手张罗,好不厉害。再说折冥钞,说起来真不容易。别以为只要把冥钞折成筒状(元宝)就行了,如果自身的手指不灵活的话,可要折上好一段时间呢!搓汤圆也是奶奶的拿手好戏,只需一会儿的时间,她就把一个个面团搓成一粒粒汤圆了,看起来精巧细腻,让人垂涎三尺。
准备就绪后,奶奶会把食物、水果及汤圆一一摆上神桌,再献香及鞠躬,以示敬意。最后,她则会把折好的元宝逐一投进化宝桶焚烧,以求神明及祖先保佑全家大小平安。到了吃晚餐时间,我们就会一起享用早上经祭拜的食物,和乐融融。当然,我们也一定会吃汤圆,吃在口里,甜在心里。
身为华人的我,十分珍惜每逢冬至的时刻。因为这是个很难得的机会,让居住在四面八方的家人们能够聚在一起,增进彼此的感情,而且让自己对自身的文化更加地了解。冬至是炎黄子孙的传统节目之一,也是历代相传的文化精髓。所以,我们需捍卫这份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让所有华裔子弟及异族更了解中华文化,让它欣欣向荣,永远延续下去!

庆祝冬至_冬至的习俗作文作文 冬至的庆祝活动文案:

冬至是中华人民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的习俗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包饺子,有的是做冬至圆。今夜是冬至夜。叁九严寒,外面寒气彻骨。我家里却温暖如春,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吃了汤圆大一岁”。今晚要吃汤圆了,这是冬至的传统习俗,而且妈妈又特赦,批准我和表妹、表弟可以一起搓汤圆。我们高兴得在大厅里欢呼雀跃。
只见妈妈先打来几勺白花花的汤圆粉,接着加了些温水与汤圆粉一起用力和面,把汤圆和成了一团。我用手一捏,觉得它像橡皮泥,又像棉花糖,软滑有弹性。我们照着妈妈和奶奶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揪些小面团,先把小面团搓成一长条,接着把长条分成寸长的一段段,然后拿起一小段放在手掌心,两手轻轻揉搓,一个小圆子的汤圆就诞生了。
水开了,我们把一个个洁白的小圆子放进锅里,一个个汤圆像爱睡的小娃娃静静地躺在锅底。不一会儿,水又开了,汤圆像一个个打着哈欠、调皮小的娃娃慢慢地浮起来。妈妈连忙把火力关小,个个汤圆在锅里不断地翻滚着。又过了一会儿,汤圆皮软了,熟了。姥姥把面团揉一揉,然后搓成粗细均匀的长条,又切成大小一样的小面团,撒上些面粉,因为害怕我擀的面皮不够圆,姥姥又帮我把这些小面团压成圆圆的面片。擀饺子皮可是个技术活,用力太大,面片就会粘在擀面杖上,还会厚薄不均。
我先把面片擀成椭圆形,再把它转个圈,擀短的一面,如果觉得有地方厚了些,我还会再补一下,这样圆圆的面片就大功告成。
接下来该包饺子了,这我还不太熟练,姥姥给我做了示范,我照着姥姥的样子,把面片平摊在手上,挖了点饺子馅放上去,对折饺子皮,轻轻把皮捏在一起,好,成功!
可我包的饺子真难看,肚子瘪瘪的趴在桌上。姥姥说这是因为我包的馅太少了,再包一个,多放些馅,这次的好看多了。
姥姥说冬至不吃饺子,耳朵会冻掉,我猜,一定是因为饺子的形状像耳朵,又热乎乎的,吃了饺子,耳朵就不冷了,再冷的天也不怕。我可不想耳朵被冻掉,所以我要多吃点,吃着自己包的饺子真香呀!
在冬至,天气变得更冷,而人们的心却会走得更近。心与心的温暖,让整个冬季从冬至开始温馨。所以,我喜欢冬至。每一年的冬至都是如此,每一年的冬至都相同快乐。在冬至,我们收获得很多,同时,我们也收获了一份等待,等待春天的到来。

庆祝冬至_冬至的习俗作文作文 冬至的庆祝活动文案:

冬至的习俗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一、地方风俗
冬至,是山西民间在农历十一月的重要节日,俗称“冬”节。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实质上相当于今天的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个节气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称之为“亚岁”。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欢度节日。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现在的冬至节,仍然保留着许多历史的遗迹。从冬至之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民间保留有涂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形式多种多样。有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红笔或黑笔涂染一朵花瓣,花瓣尽而九九出,称为九九消寒图。有的是横十画、坚十画,制成一个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块图表。每天涂抹一格、九尽格满,称为九九消寒表。有画几个中空的格子,选好几个字,每字必须是几划。每日写一笔,最后成为一句话,如“亭前屋后看劲柏峰骨”等语,称为九九消寒句。最雅致的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各家具体采用什么形式,往往根据主人的爱好和文化素质而定。民间还留有九九消寒图民谚:“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中心。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
冬至节,民间习惯赠鞋,其源甚古。《中华古今注》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曹植《冬至献袜履表》亦有“亚岁迎样,履长纳庆”的句子。后来,赠鞋于舅姑的习俗,逐渐变成了舅姑赠鞋帽于甥侄了。主要体现在孩童身上。过去主要是手工刺绣。送给男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绣的也是猛兽。送给女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凤形,鞋上刺绣多为花鸟。现在则多数是从集币购买,形式紧跟着时代的潮流。每逢节日,大人们总喜欢抱着小孩串门子,夸耀舅姑赠送的鞋帽。
冬至节,晋北地区的男孩子习惯玩打岗游戏。各持一块手掌大的方形石片,一方立起,另一方按规定的成套动作,依次序掷击瞄打。打倒对方所立的岗时,继续往下进行。失败后即与对方交换掷打。先完成全部程序者为赢。女孩子们则习惯踢毽子,形式也是各种各样。人人们往往也要凑热闹参加玩耍。
冬至节,旧俗也要由学董牵头,宴请教书先生。先生要带领学生拜孔子牌位。然后由学董带领学生拜先生。山西民间有“冬至节教书的”的谚语,说的就是这种尊师风俗。至今民间仍有冬至节请教师吃饭的习俗。晋西北习惯用炖羊肉招待教师,其情盛浓。
过去为人佣工扛活的,习惯在冬至节与东家结算工钱,准备回家。东家按传统要设宴招待伙计,并且相互商议下一年的事宜。今天,一些农村个体户企业,还保留此俗,在冬至节设宴共饮。
冬至节,全省大部分地区习惯吃饺子,传说冬至节吃了饺子不冻耳朵。山区传统是吃糕。晋南地区兴盛熬油菜根米汤喝。也有的地方是吃馄饨,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二、节气
冬至又称为冬节,依照我国传统的历法,以五日为一候,三候十五日为一节或一气,在一年里又分为十二节与十二气,合称为二十四节气,这就是择日学上所用的节气,择日学上是依农历的节气来选定吉课,而所谓的农历则为阳历与阴历的结合,阳历指的就是二十四节气(把太阳运行的周期分为十二个阶段,再划分二十四个节气,一节一气为一个月。),阴历乃为纯粹的月份(按照月亮所行的周期而定。),日子都在国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两日。
冬至就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其中一个,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於特定一日,所以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在冬至这一天,对於位於北半球的台湾,这时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上,使得台湾处於冬季的季节,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台湾也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所以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又慢慢的回升。
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於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就因历法的不同,使得民间一直传承著周历历法,认为冬至过后就是另一年的开始(才有吃圆仔后就多了一岁的说法)这也是冬至为何在民间会那麼受重视,但是这样的错误传承,使得民间的观念与目前择日学上,所用的夏历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这样的错误观念应该矫正,把正确的历法传承才对。
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台湾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麼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三、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四、南方习俗
冬至,俗称\"冬节\",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也最受重视。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
我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虽各有差别,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圆时,经常应孩子们的要求捏一些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们每到此时都很高兴。吃冬至圆以前,在门窗桌柜床灯的后面,都要分别粘一个冬至圆,称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如果这时家里有孕妇的话,冬至圆发了,就会生男,否则就会生女。吃冬至圆时入口必须成双成对,以求吉利。吃到最后只剩两粒,已婚的人将会万事如意,剩下一颗,单身未婚者将会凡事顺利。还有些家庭在傍晚,用应时的果品、三牲拜神祭祖。也有在这一天\"晒冬米\"的,就是把白米用水洗过,在这天的阳光下曝晒后收藏起来,留给日后有病的人煮粥吃。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

庆祝冬至_冬至的习俗作文作文 冬至的庆祝活动文案:

今天是冬至。在冬至,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正是因为这个民谣,所以在冬至,家家户户都在热热闹闹包饺子。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东方作文六年级班也开了一次热热闹闹的饺子会。
首先,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只见老师先把面团拉开,搓成长条,接着又揪出一个面团擀成面皮,然后用筷子夹了一点馅放进面皮把口捏住,一个漂亮的饺子就完成了。
看到老师的动作这么娴熟,在家从来没有包过饺子的我跃跃欲试,自以为包饺子很简单。
终于开始包了,有的同学擀面皮,有的同学揪面团,也有的同学无所事事,在一旁看热闹。我因为不放心自己擀的手艺,并没有参与,只是围在旁边看。“哈哈哈”,那边传来一阵笑声,原来是有同学把面皮擀成了四不像。“哎呀”,这边又有同学不小心把面粉擦到脸上了。
终于,面皮擀好了,开始包馅了。我也拿了一张面皮试着学包饺子。第一个饺子馅放得太多了,口都封不住,我只好放弃了。接着我又拿了一张饺子皮,这次我吸取上一次的教训,不好,馅少了,饺子立不起来。看来,这包饺子也是一门学问呀。第三个我总结了经验,包进去的馅不多也不少刚刚好。我终于包了一个像样的饺子。
不一会儿,同学们包出了很多的饺子。饺子下锅了,我们耐心地等待着它出锅的时候。香味飘出来了,饺子出锅了。老师端着盛满饺子的碗让我们挨个品尝,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个放进嘴里。哇!太香了。同学们品尝过后也都赞不绝口。
这真是一次热热闹闹的饺子会,自己包的饺子吃起来就是香!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庆祝冬至_冬至的习俗作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庆祝冬至_冬至的习俗作文》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庆祝冬至_冬至的习俗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庆祝冬至_冬至的习俗作文》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