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转让,联系QQ:105765989
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二作文 > 正文

一代词宗,李清照作文 一代词宗李清照作文文案

2023-03-18 初二作文 类别:写人 9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一代词宗,李清照作文 一代词宗李清照作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代词宗,李清照作文  一代词宗李清照作文文案

一代词宗,李清照作文 一代词宗李清照作文文案:

她,仅有七八十部留世作品,却与作品上千上万的李白、杜甫、陆游平起平坐;她,生在封建时代的男权社会里,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受三从四德的束缚……她就是李清照。
活泼灵动,富有生机,开朗明媚,是李清照的与众不同。“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我经常回忆起那个傍晚,伙伴们一起划船,误入藕花深处,一群纯白色的飞鸟从田田的荷叶上惊飞……那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专攻女红的生活,不是李清照的生活!
超越一般人的政治见识,技惊四座,是李清照的不同寻常。苏轼的学生张耒写过一篇《浯溪中兴颂》,应和唐朝元结的《大唐中兴颂》,当时许多男性的大作家纷纷应和,李清照也提笔写下”何为出战辄披靡,荔枝多马死“的句子。她引经据典,借用历史讥讽现实,朝廷腐败,兵戈声气,国家颓败。朱熹便说:”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李清照当时年轻气盛,这样的气质远不是古代一般女子所能达到的。她,令多少骚人墨客,后世才子惊叹折服!
”炙手可热心可寒“,热烈地恨,热烈地爱,是李清照的独具一格。公公赵挺之与父亲政见不同,赵挺之这些新党领袖开始打击报复旧党人物。父亲李格非被列入黑名单,不得做官,还要判罪。李清照请求赵挺之对父亲施以援手,哪知他压根不理会。你手握那么多权利,不会发烫吗?你的手越烫,我的心越寒。给一家之主,给当朝宰相这样的诗句,如此敢爱敢恨,爱憎分明!那日皇帝下至诏书,赵挺之毫不留情,将李清照推出赵姓家族,她以她铿锵的决绝远离赵家。试问历史长河中又有那个女子同李清照一般!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如此情怀,是李清照超越时代的爱。中原沦陷,赵明诚夫妇二人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相知相契,相知相惜,致力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但赵明诚也许承受不起这样的爱意,浮生似梦,飞花如愁,李清照这样浓烈的爱,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做到的。
这,就是李清照。旷世奇才,绝艳倾城,万种风情,一代婉约词宗的成长,在这桑海沧田中见证。
她卓尔不群,高傲叛逆,她的清幽,她的娇柔,她的哀婉,她的豪迈,她的生命历程,跌宕起伏,感动世间无数才子与佳人!

一代词宗,李清照作文 一代词宗李清照作文文案:

一、不凡的闺中词
李清照因为那首凄绝千古、惊艳四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而被众人熟知。作为婉约派的一代词宗,她的词作清新绝美、意蕴深长,更重要的是,她还是公认的中国古代社会文学成就最高的女性。她的作品中充斥着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索然寂寥,能够很轻易地深入读者心里,牢牢钳住那个最隐幽的自我。女词人,宛然化身千秋忧郁的代言人。
其实,在这些忧愁之前,她也曾有过太多的快乐。
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官宦书香门第。父亲进士出身,官位不低,又是大文豪苏东坡的学生。母亲身出名门,有一定的文学造诣。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李清照眼界开阔、气质高雅,早年身为待字闺中的少女时,她也写过几首不凡的闺中词。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芙蓉绣面写出容颜娇媚,斜飞宝鸭是当时最流行的一种发髻。深闺之中的少女潜怀迷蒙的心事,寂静又快乐。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原本独荡秋千,打发着无聊的时光。突然有客人来了,大家闺秀羞见生人,只得悄悄地溜回内室,可是来的却是一位翩翩佳公子,心中好奇,太想打量一番,只能倚靠着木门,回头假装轻嗅青梅的芬芳,其实眼神早就停驻在了那少年身上。
这样趣味横生的无忧生活,贯穿李清照的整个青少年时期。一位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又饱览家里的万卷藏书。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的鲜液早已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秀如兰。
寂静无虑之后,该迎来爱情了。这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对于李清照尤其如此。古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李清照满载着对未来感情生活的期许,步入婚姻时,她的人生翻开了新的篇章。等待是盛装出席,希望是你;相遇是万里挑一,最后是你。如今看来,李清照真是幸运之至,她的夫婿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英俊少年,二人不仅门当户对、男才女貌,对于诗词歌赋都有执着的雅兴,还特别偏爱金石研究。婚后的李清照,词作不再只有闺阁中的清淡寂寞,而是多了撒娇与甜蜜。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买来一枝半开的春花,仔细看一看,花朵的红晕象是朝霞,花瓣上还带着晶莹的露珠,惹人怜爱。李清照正值新婚不久,她娇羞地把花朵插在头上,倒要让夫婿看看花和我哪一个更美?寥寥几句,一个自信活泼娇羞的小女人形象跃然纸上。
二、与赵明诚的的媒妁之言的婚姻
婚后,除了情投意合,也逃不开微凉的离愁。赵明城在外地时,李清照会时常寄给他几句抒发思念的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比李清照早年的作品,这首词将夫妻分离后难舍的境况与满心的挂念刻画得入木三分,尤其是女词人借空灵的他物,抒发出自己情怀难诉的无奈。忧而不伤,令人动容。
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段后世流传甚广的小插曲。据说,赵明诚在收到妻子写给自己的《醉花阴·重阳》后,先是为词中情怀所动,后为词作的艺术高度所激,发誓定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于是关门谢客,苦写三日,终得词50首,他将妻子的词混入其中,请朋友点评。友人读完后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惭愧地偷笑,自叹弗如,从此对妻子更为钦佩。
关于婚后的生活,李清照还在一篇散文《金石录后序》中有过记载,她说,那时,他们常常在吃过晚饭后,沏上几碗茶,两人背书猜句,李清照每每得胜,却在举杯饮茶时,开心大笑,不小心将茶水打翻。几百年后,清代最优秀的词人纳兰容若曾将这一幕化作一句惬意深长的诗:赌书消得泼茶香。仿然每个对爱情有过憧憬的人都渴望那样琴瑟和谐、安宁自足的旧时光。
然而,或许上天不愿满腹卓绝才学的女词人就这样局限于闺阁、爱情的小世界里。投入大世界,应当有大作为。于是,为了成就她更高妙的艺术才华,那个当时GDP占全世界80%的泱泱帝国瞬间倾覆。
北宋王朝在经历宋徽宗与几位奸相荒唐无为的治理后,在一片“清明上河图”式的经济繁荣后,国家军事终于在金国铁骑面前土崩瓦解,而后发生了令无数汉人扼腕痛惜的靖康之耻。宋徽宗与宋钦宗及满门皇室、满朝文官皆被虏去北方。此时,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了漂泊不定的生活。
三、金兵入侵,丈夫弃城逃跑,李清照替丈夫深感羞愧不已
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健康的知府。一天深夜,京城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仅没有坚守岗位指挥戡乱,而且借由绳子缒城逃跑了,事后被朝廷撤职。李清照这个看似文弱不堪的女子,也替丈夫深感羞愧不已。他们逃难至乌江时,得知这就是当年楚霸王挥剑自刎的地方,李清照随口吟出一首名垂千古的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赵明诚站在女词人的身后,听着她一字一顿的沉重吟诵,面露愧色。第二年,赵明诚被召回京,官复原职,但很快便疾病而亡。
原以为,世界激荡也无碍,在永远的黑暗里,只要牵着你的手,一直走,就是天荒地老。曾经以为,在爱情里,成灾、成瘾、成痴,皆是自然。希冀时光静好,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却不曾想,我们能左右自己,却改变不了局面。即便闭目塞听,也终有洪波将你卷入其中,无法自保。不相遇,则不分离。
四、要告发第二任丈夫张汝舟的欺君之罪,她要离婚
丈夫去世后,李清照的悲苦由此开始了。怀着丧父止痛和对朝廷的忠诚,李清照带着几十箱金石古董继续南逃。这一次,她为表对宋朝的衷心,决定将所有物件悉数捐献给朝廷。可惜此时早已国将不国,为躲避金人的追捕,宋高宗乘船长期游荡于海上,金朝下令“搜山检海捉赵构”,却因不适应海上的风浪,只能站在岸上干着急。两方对持,苦的是百姓。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逃亡,此时李清照的古董已经损失了一大半。而她的心是真的疲惫了,不久便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这个张汝舟,初一接触也算是个彬彬君子,刚开始对李清照也算是不错,但很快便露出原形,原来他娶李清照,就是为了贪图她的文物古董。他的逻辑很简单:你嫁给我,你的人是我的,你的东西自然也是我的。李清照不从,他便拳脚相加。但是他太低估李清照的骨气了,一代女词人视人格为生命,怎会屈居这个无赖身下,何况那些文物是要献给朝廷的。李清照做出了一个在当时极其大胆前卫的决定,她要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她要离婚。
原来,张汝舟曾经科举舞弊,还将此事告诉过李清照。此时唯有将整件事和盘托出,才有机会将他定罪,李清照才有可能脱离他的魔爪。只是在宋朝,妻子告丈夫,即便所诉为事实,都要坐牢两年。经历无数个抱肩而哭、痛定思痛的夜晚,李清照最终毅然决然地将丈夫告上公堂。张汝舟被判发配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好在有朝中友人的疏通帮助,李清照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从此离婚事件,便成为当时女词人备受谗污诋毁的把柄。如此沉重的名誉负荷,在她心底撕扯出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
五、暮年: 她的国愁、家愁、情愁、爱愁,怎么说得完?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经历完此番折腾后,李清照悄悄进入了暮年。从此孑然一生,守着一个孤清的小院,只得在此终老了。有一天她巧遇一个姓孙朋友的女儿,小女孩极为聪颖,一生无子的李清照对她说: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谁知女孩不屑地回答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听完此言,不由得一阵眩晕,手扶门框,才不至于摔倒。
这就是当时的现实环境。女子无才便是德,即便你填词著书、才情满腹,却只是这个社会的另类,终归贻笑大方。即便你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仍是报国无门、情所无托,终落得不被理解、众叛亲离的下场。在经历国事衰败、君主无能的绝望后,在忍受过死一样的痛楚后,李清照写下了她人生中最好的一首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首句以叠词出现,这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写法,也是一种天才的写法。词中杂糅着国仇、家恨、孤苦、无依情绪,她的国愁、家愁、情愁、爱愁,怎么说得完?又如何说得清楚?
晚年的李清照,早已将个人的恩怨得失抛在脑后,而更关注国家民生的命运了,她的创作题材也开始上升到了担忧国家前途的高度。
浙江金华有一座楼,南北朝时沈约曾在此题《八咏诗》,此楼因而得名八咏楼。李清照避难于此时,登楼遥望南宋残破的半壁江山,有感而作《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山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我看这诗的气势,实在不像一位逃难中的少妇所作,真像一位征战四野、忧国伤时的当朝大臣。后来,李清照还写过一首《打马赋》。打马本是当时的一种赌博游戏,词人却借题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抒写金戈铁马、万里如虎的豪情,谴责宋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复河山的无能。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只是宗泽、岳飞、陆游这样的男儿郎仍无法舒展壮士的时代,她区区一名弱女子又如何实现自己忧国忧民、振兴国祚的宏大抱负呢?在她的内心深处,时常闪现抗金的火花和对理想的呼喊,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对于当时的投降议和派,她是深恶痛绝的。她和当朝权臣秦桧本是近亲,秦桧的夫人是她的亲表姐。但是李清照与他们素不往来。秦府落成,大宴亲友,她也断不参加。
一年元宵,有朋友邀请她共度佳节,李清照一一谢绝。傍晚时分,她提笔作词一首《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晚霞如金,白云如璧,看似一片祥和景象,然而此时此刻,诗人却在恍惚之间,忘了自己身处何处。是在东京,还是在临安?说来也讽刺,南宋都城取名临安,不就是临时安顿、不得长久的意思吗?无国哪有家,往后的岁月里,又该何去何从?如今只剩下花白的头发、颓老的心境,如此的狼狈,叫我怎能夜间出门?还不如悄悄撩开布帘的一角,偷偷听隔壁朋友的欢声笑语吧!词人矛盾尴尬、欲说还休的复杂心情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后世爱国词人刘辰翁每每读到此词,无不悲情涌动、潸然泪下。
高宗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六十六岁的李清照曾先后两次拜谒著名书画家米芾的儿子米友仁,又称小米,请他为自己收藏的两幅字帖题跋。李清照带来的是米芾《灵峰行记贴》,七十五岁的小米看到父亲的手书,感慨万千,不胜唏嘘。米芾写字从来都是乘兴而为,这幅字贴居然写了这么多字,价值黄金千两啊!
此时李清照已届花甲,依然尽心尽力地继承着她与赵明诚的文物收藏鉴定事业,这也是对亡夫最好的怀念。而小米亲见父亲真迹,思父之情难以言表。一幅字帖,融合了四位文人的情思。回忆如墓,淡薄如素。反刍之草,沧桑味苦,却更接近人生真味。
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李清照在孤独、寂寥、对往昔的回忆与对国家的忧思中,走了满是坎坷风霜的一生,享年七十二岁。
古时的女子,绝大多数都只是将心与情寄托于斗室之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日周旋于无聊琐事,草草一生。而李清照这个当时的另类,却将心海蔓延到国是、政局与情感之中,生生开出了一场绚烂的花事。眼极冷,心肠极热,到底是冷眼看穿,到底是柔肠挂住。女词人上半场的完美幸福,在下半场转刹那数凋零。临近终了,她回望此生,是否会哀叹:在大喜与大悲之间,参透人生,也是一种机缘。或许,大喜不若大悲,铭记不如忘记,哪怕铭记只用了一瞬,忘记却耗费一生。
人生是一场相逢,人生又是一场别离。在相逢与离别之间,用华美笔调记下的俗世,最终幻化成了最久长的诗意。
那些年,红尘纷扰,因为有妳,一切皆美。

一代词宗,李清照作文 一代词宗李清照作文文案: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话在李清照的一生也得到证明。宋朝的李清照生活在文化气氛浓厚的家庭里,父亲是文学家李格非,母亲是状元王拱辰之女,工于文章。所以李清照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写了很多词。李清照18岁的时候,手持盛开的桂花,带着一阵幽香,粉面含春,步步生莲,嫁给了当时著名的才子赵明诚。赵家也是很富裕的家庭,夫妻俩过着很幸福的生活。
赵明诚虽是个绣花枕头,但也会写一点词,所以两人经常交换作品来欣赏。赵明诚著有《金石录》,而李清照就写了《金石录序》。序中详细地记载了夫妻的共同生活和对书画金石的爱好。她的词多数描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真不愧为宋朝一代女词人。她写的词没有不好的。可赵明诚写得就没有她那么好了。他写的词从来就没有得过别人的夸奖,心里十分难受。某日,他眉头一皱,灵机一动,闭门写词,废寢忘食三日三夜,写成50首,再照抄了李清照的三句词:“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夹在自己的作品中。他知道黄花就是菊花,这三句是手法极为高明的佳句,所以抄了去。然后就拿给友人陆德夫看。陆德夫看了之后就说:“你这作品只有三句是好的,其余都是垃圾。”赵明诚激动得浑身发抖,忙问:“哪三句?”那人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听了,脸色发青,一言不发,转身就走,陆德夫问他去哪里,他说:“看看本城哪座楼比较高。
”“干什么?”“好让我跳下去,就此了结残生。”陆德夫忙劝阻。赵明诚命虽保住了,但心里留下了阴影。想想也是,李清照词写得好,人又长得漂亮,丈夫若是个废物,自然会觉得有点危险。李清照身材苗条,一阵风都能把她吹倒,但性格坚强,不像是窈窕淑女。在士大夫们大力提倡封建礼教、控制妇女思想、扼杀妇女才能的时代,她不仅掌握了广博的知识,而且敢于干预闺房以外的事情。
她曾献诗给赵明诚的父亲,当权的赵丞相。赵丞相说她“炙手可热心可寒”,所以说李清照是一个胆大包天的“花木兰”。这是她前半生的经历。可是后来,金兵南侵,占据了北宋首都汴京(开封),北宋灭亡。李清照夫妇仓皇南渡,到处租房居住。不幸的是在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病故。从此,李清照单独一人经受国破家亡的痛苦,晚年过着凄惨的生活,天天都有感时伤乱、怀旧思乡的心情,这种心情在作品中也经常体现,如晚年所写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后来她在孤独寂寞中死去,死时手中握着一枝干枯的桂花,花枝上还有李清照的泪水。

一代词宗,李清照作文 一代词宗李清照作文文案:

说道宋词,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便是李清照。这位被誉为“宋代最伟大的,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这位有着“千古第一才女”美誉的婉约派词宗。凭着她独树一帜的易安体赢得了后人无数的赞美。
李清照的早年是幸福的,那时候她生活富裕,父母也很宠爱她,她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因为父亲也鼓励她学习,所以李清照不仅精通诗词,还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可谓是多才多艺。后来又嫁给了心仪的男子,婚姻也是和和美美的;然而后来金兵入侵中原,就像一块石头重重砸下,打破了李清照美好的生活。她流落南方,丈夫又不幸去世,她的词风也一反以前,开始显出深深的孤寂和无边的愁苦。
因为李清照的词多写愁,可能很多人对李清照的映像就是一位才华绝代却半生坎坷的愁女子。甚至有些人一提起李清照会想到她大部分的诗词中那股浓浓的愁意。其实,虽然李清照后半生创作的诗词中大多都描写了她的相思之苦以及后来的亡夫、国破之痛,但却也曾留下过几首“豪放”的诗词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昏庸的当权者的鄙视等。这也是李清照的特点——李清照并不是那种柔柔弱弱,毫无主见的一般女子,她的愁也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源于她对丈夫、对国家、对苍生的一种爱和担忧。她有她的柔肠,但也有她的钢骨!
“柔中带刚”恐怕就是对她最好的写照。她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气概,对那些丧国辱权的上层阶级的讽刺;她有“木兰横戈好女子”的志向,对那些贪生怕死的小人的嘲笑;她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杯土”的悲愤,对那些忘记国耻、只图安乐之辈的不屑。若她也只是那些碌碌之辈的一员,或许她就不会有那一腔愁绪。可她不是,她是李清照。因为她懂,所以她痛。也难怪后人称她“乃闺中之苏(苏轼)辛(辛弃疾),非秦(秦观)李(李煜)也”。想必也是对这位奇女子起了敬佩之心。
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是值得我们欣赏的,这样一位品行高尚的才女更是值得我们铭记的,在她的一生中,闪烁的不仅是她的才华,更是她的心灵。
李清照,每每我用嘴唇轻轻碰触这个名字的时候,心中都会涌上无数难以道明的思绪,便自创了一首诗聊表心意:“生来本红妆,柔中自带刚。淡墨托愁肠,豪笔见锋芒。妍花照清心,一枝艳群芳。和血饮杜康,折煞铁血郎。”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