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转让,联系QQ:105765989
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正文

名人在2019年作文 2019年有哪几位名人离世文案

2023-03-17 中考作文 类别:想象 7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名人在2019年作文 2019年有哪几位名人离世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名人在2019年作文  2019年有哪几位名人离世文案

名人在2019年作文 2019年有哪几位名人离世文案:

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一个是小说家。虽然他们的职业和所处的年代不同,但是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却相同的。为了真理和正义做出的努力。贝多芬以他坚强的意志,一种不可抵挡的力量,扫空忧郁的思想,最终成为名人。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经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米开朗基罗从表面上看起来他是比贝多芬幸运的多,他不残疾,也不贫穷。从小接受贵族教育,所以他有很好的艺术和文化功底。但是他在精神上却是比贝多芬更受折磨,有更大的压力,他的家族没有给他任何温暖与安慰,只是在她身上谋取利益;他到处遭遇嫉妒与陷害,更惨的是她所处的环境与奴隶没有区别。
如果米开朗基罗没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许他就不痛苦了,就会以教皇的赏识为荣,然而他比同时代的艺术家更不满足于宗教艺术,更迫求于表现尊严与意志。这就决定了他和那些只关心自己树碑立传的教皇们永远不能达成一致,决定了他将终生为理想无法实现而痛苦。虽然他的本质性格是骄傲、自信而且固执的。
列夫.托尔斯泰厌倦优越的环境,蔑视自己拥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文学名誉,只有生命的真谛才是他未知的亦惟独渴望的,于是他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去求索和探索,他所拥有的幸福感成了他精神上的沉重负担,正是他对真理的追求和不可虚度年华的精神才使他的烦恼接踵而来。悲惨的命运和严峻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上,也降临在名人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要怨天尤人,并且要坚定自己的信仰,愿我在2019年中,面对严峻的考验,能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怨天尤人。
坚定自己心中的信念,加油!。

名人在2019年作文 2019年有哪几位名人离世文案:

伟大的名人,有着如星辰般的优点,你是否可以从这些优点里面获得启示呢?今天小编分享名人带给我的启示作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第一篇 名人带给我的启示
世上的名人很多很多,下面我就给你们讲一讲一位着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吧!
钱学森,出生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人。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出生,是我国着名的核物理学家,是我国航天事业和两弹一星的奠基人之一。
钱学森曾留学美国,并获得博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不顾美国的阻挠,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历尽艰辛,回到祖国。
回国后,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带领科技人员研究出了:原子弹、氢弹和火箭,是我们的卫星上天,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我要学习钱学森爷爷的爱国的热情。他当初不顾国外的高薪挽留和阻挠,义然回国;我要学习钱学森爷爷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他回国后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极其恶劣,但是钱爷爷克服一个有一个的困难,突破了层层阻力,使“两弹一星”的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我要学习钱学森爷爷艰苦奋斗,持有远大抱复的决心和信心,当初由于国庆和工作条件不完全的具备“两弹一星”研究工作,他带领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和设备改造,突破一个有一个的节点,他怀着一定要研究出“两党一星”的决心和为祖国的争光的理想,创造了许多让世人惊叹的奇迹,是原子弹,氢弹成功试爆卫星顺利升天。
钱爷爷,您是我学习的榜样!虽然您离开我们,可是您的无私地奉献和爱国热情。永远激励着我,使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不畏任何困难,永远前进!
第二篇 名人带给我的启示
我曾经读过许多伟人的故事,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勇于探险、敢于试验的富兰克林,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谈迁,还有博大胸怀的科学家诺贝尔……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但是,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但是富兰克林用实验证明了雷暴就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而且还发明了避雷针。
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自己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编写了一部明朝编年史——《国榷》,但就在复印前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夜里,小偷闯进他家,偷走了他的可以流传千年的明史巨著,但是,谈迁又重新站了起来,重头撰写这部巨著。这边现了谈迁,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生前全心投入创造发明,为了发明炸药,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他毫不气馁,为后人献身科学研究。最后他发明出了第一个引爆装置——雷管。逝世后,他又设立了诺贝尔,将自己的一处作为奖金,将奖他们。
在这些伟人的身上,给了我许多启示: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困难后,要想谈迁一样不屈不挠,要是遇到别人嘲笑后,要像富兰克林一样勇于探索。
第三篇 名人带给我的启示
我首先来介绍一下我心目中的诺贝尔,诺贝尔对文学有长期的爱好,在青年时代曾用英文写过一些诗。后人还在他的遗稿中发现他写的一部小说的开端。他对各种人道主义和科学的慈善事业捐款十分慷慨,把大部分财产都交付给了信托,设立了后来成为国际最高荣誉的奖金--诺贝尔奖金,即和平、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共5项诺贝尔奖金(其中,诺贝尔经济学奖金是瑞典国家银行在1968年提供资金增设的)。
诺贝尔我要好好向他学习,我被诺贝尔的坚持不懈,和永不放弃所感动,我在书上读到诺贝尔小时候看到了铁路工人们,来造铁路都必须要用人们的力气去一锤一锤地砸,后来诺贝尔又开始了造炸药来帮助人们不再劳累,可是一想不到的是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爸爸被炸成残废,但他还是毫不气馁。
我从明人这里学到了好多的知识,我的生活又更近了一步,我的做事也要向诺贝尔那样做的更好了,一直做好那一件事,永远也不放弃就要做好这一件事,我也知道了水滴石穿的知识。
第四篇 名人带给我的启示
我们读了这个单元的课文,这单元的课文讲的都是一些名人成功的经历,他们在成功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读了之后,我也想起我以前的一次经历:晚上,我在家抱着一本数学书,桌上摆着数学学习乐园、配套练习册。这时,妈妈走过来说:“你在干嘛呢,桌子上摆着这么多书。待会你自己收拾。”我根本没理妈妈,过了一会儿,我大声叫道:“妈妈!过来!”“干吗啊,我在忙着呢!”“我有题不会。”刚说完,妈妈就走过来,说道:“什么题不会啊!”“就是这道。”我指给妈妈看。妈妈看了半天,在纸上画了不少的东西,有方程、图片等。“嗯……我也不会啊,你自己在考虑一下吧。”“算了,还是明天拿到学校里再说吧!”妈妈说:“你还是好好看看吧。”看什么啊,看了这么长时间了,不看了。我心里想到。第二天,我来到学校,老师给我们讲了我不会的那个题,仔细看了看,原来这么简单啊!
我读完了名人的成功经历,虽然说我这事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和名人他们的成功经历非常相似,我会想起来,心里暗暗地想到:当初做题的时候妈妈告诉我仔细的看一看,其实妈妈已经知道了答案,只是让我去自己完成作业,我也永远记住了一句话:“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这句话会帮助我去完成我遇到的所有困难。

名人在2019年作文 2019年有哪几位名人离世文案:

一袭黑衣,一顶黑帽,脚底穿一双黑鞋,在西方人的眼中,李连杰如此装扮符合他们对侠士的想象。
2011年12月17日,以“黑侠”打扮的李连杰突降深圳壹基金临时办公室。
没有闪亮舞台,没有音乐伴奏,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李连杰并不夺目,身后立着高出其一头的助手,让人产生一种落差感。
“当你有能力改变一些事情,你在道义上就负有责任,但这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悦。”脖子上挂着一串佛珠,左手亦缠绕着一串;与人对话,兴起之时手足亦动,语速拿捏恰到好处;脸部表情不多,最突出的便是常常转动的双眼,伴着开心的笑容;话语中常伴着睿智的禅宗思想——此时,“黑侠”李连杰变成了一位传道者。
40年练武,16年拍戏,做了7年公益慈善,正在实施12年“太极禅”计划,李连杰直言自己正在第四次创业,但做公益慈善是一辈子的事,“在中国做慈善,要冒着付出名誉甚至生命的代价 !”
财富的托管人
“我找到壹基金就好像找到了我自己。对于李连杰,我是喜欢、尊敬、佩服。”阿里巴巴掌舵人马云曾公开袒露心迹。那是在一次企业家聚会的饭桌上,此前李连杰与马云未曾打过交道,其时众人大谈商业,唯独李连杰逢人便谈公益慈善,马云在一旁听着,非常震惊。
与李连杰相识没多久,马云领导的阿里巴巴和淘宝便在5·12汶川地震期间第一时间为壹基金开通了捐助平台。而在李连杰与马蔚华进行一次深入交流后,招商银行则与壹基金合作推出爱心信用卡:消费者每办一张卡就向壹基金捐款一元,每消费一次就向壹基金捐款一分钱。
见到企业家们时,李连杰很兴奋。他需要这些企业家,不仅是为了获得资金,也要为壹基金寻找商业平台。他最喜欢与企业家谈的是财富如何重归社会。
马云常常自我调侃,“我是满大街一抓一大把的普通人!不过运气不错,智商一般,但是个福将。”正是这位福将,给非常会筹钱的李连杰找到了“花钱”的第三条路线——壹基金成功从操作型转向资助型,资助民间NGO,创建培养公益人才的平台。
“你会筹款,擅长做宣传,应该把自己的强项发挥出来,去做平台,参考淘宝和eBay的模式。”马云的建言让李连杰获益良多,如今他常说自己想做的是公益“淘宝”商城。
李先生的“白纸人生”
很多人认为壹基金的创立缘于李连杰和家人在2004年印尼海啸中幸存,但李连杰却将行善归因于宗教影响,“当你经历了海啸,你就更加清楚认识到佛教所说的无常。没人保证李连杰一定可以活到55、65、75岁。所以应当好好珍惜活着的时候——我既然没死,活着,就要尽可能地帮到更多人”。
李连杰管成龙叫大哥,成龙管他叫李老板。但与在片场人称“李老板”不同,在壹基金内部,大家都称他“李先生”。在壹基金人眼里,“先生”是对有学问者的尊称。“人活着追求的目的就是幸福、快乐。武术到最后的境界也是这个。”这是李连杰常与壹基金人分享的点滴。
壹基金创办之初,李连杰是壹基金掌舵人,“在没有成立公募基金会之前,如果没有李连杰,它有90%的几率无法运转下去。”在壹基金落户深圳一周年之际,李连杰坦言。但让壹基金“去李连杰化”却是李连杰进一步理解公益后的目标。深圳壹基金变身公募基金之后,李连杰的色彩正渐渐褪去,这恰是他所乐见的。而每当有人提到壹基金遭遇的种种困难时,李连杰总是用禅语来解释,“没有一个完美的国家,没有一个完美的民族,没有一个完美的企业,都在不断改变,壹基金也像一个婴儿,需要初成长机制。”
而李连杰的最佳拍档,壹基金前执行主席周惟彦如此评价他:“一个有国际影响力,可又全身心投入、玩命在中国土地上干公益的中国人。”
黑白之道
“我喜欢太极式——黑里有白,白里有黑。”这是李连杰最近常挂在嘴边的话,他知道在变化多端的世界中壹基金面临的风险,但他乐观以对。
李连杰曾笑称自己利用大半生的人脉为壹基金找资源,而这些资源设置,有李氏风格,总是瞄准了行业内的第一。细数壹基金现任理事会成员:房地产行业代表人物王石、网络交易平台的大佬马云、金融业的新生力量马蔚华……李连杰要在倡导人人公益的价值之时,先让企业家资源成为信用保障,“壹基金不能让公众的钱受到伤害。有这么多财富、有经济力量的人来保护壹基金的钱,好过交给一个月薪才几千的人。”
一直声称被马云忽悠了的李连杰,继壹基金之后两人一起创办了“太极禅”文化产业公司,今年两人继续互相“忽悠”。
“马云是网络大亨,我就懂武术,我俩一黑一白。”李连杰说。
对李连杰的各种评价中,他本人最喜欢施瓦布的评价。2008年9月27日,施瓦布在天津达沃斯论坛上给李连杰颁发水晶奖时说,李连杰是“比尔·盖茨和特蕾莎修女的混合体”——特蕾莎修女用行动关爱生命,比尔·盖茨则用商业手段达到慈善目的,李连杰所走的,是两者兼有的道路,“一手抱着理性,一手抱着感性。”
事隔3年有余,李连杰在深圳壹基金临时办公室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同样如是说。这样的评价比较接近他的灵魂,这同样是他信奉黑白之道的缘故——白中有一黑点,黑中有一白点,从而达到无极。
黑白包容,这是李连杰的人生哲学。

名人在2019年作文 2019年有哪几位名人离世文案: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与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的友谊长达半个世纪,在世界科学界传为美谈。下面就由小编为你们带来名人故事:邓稼先,杨振宁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欢迎各位读者的阅读。
“文革”初期,氢弹爆炸了,但核武器的研制并没有到头。可在那个乌烟瘴气的年代,就连稼先他们核武器研究院也未能幸免。林彪、“四人帮”组织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把斗争矛头指向稼先等十几位理论部的负责人。稼先非常清楚地知道这时只要说一句违心的话,就会给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他顽强地顶着,处境很危险。正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似乎苍天有眼,1971年杨振宁先生从纽约经巴黎飞抵上海。下飞机后,开列了他要见的人的名单,名单上第一个就是邓稼先。这张名单很快传到中央,稼先立刻被召回北京会客。不久,在周总理亲自干预下,基地里暗无天日的局面结束了。
杨振宁先生当然不知道他们的这次会晤对稼先来讲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但是我们全家人从心底深深地感激他。
杨先生与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他们两家的祖籍都是安徽,在清华园两家人又住隔壁。邓父邓以蜇和杨父杨武之是多年深交的老友。杨振宁教授的弟弟杨振平与稼先也很要好。少年时代的稼先与少年杨振宁总在一起打墙球,弹玻璃球,甚至还比赛爬树。上中学稼先和杨振宁都同在北平崇德中学,杨振宁比稼先高两级,后来他们两人又是西南联大的校友。解放前夕,稼先和杨氏兄弟又都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稼先就与他们分开了,不过他们的友情却一直保持着。
自1971年以后,杨先生多次回来访问、讲学。稼先与他总少不了叙旧聊天。有一次杨先生到我们家,他说想和稼先一起骑车去颐和园。为安全起见,这样的要求我们着实不敢答应他。还有一次,我们一道去北海仿膳,大家边吃边谈笑着,杨先生对稼先说:“这回你可以吃饱了,想当年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你可是常常饿肚子的呀!”可不是嘛,稼先留学的时候,生活很艰苦,开始没有奖学金,吃饭不敢按饭量吃,只能按钱吃。有一段,他和洪朝生(现在科学院低温物理中心工作)合住在一位美国老太太的阁楼里,有一次他俩去吃饭,两份牛排端上后,稼先看了看,对洪朝生说:“我这块小,你那块大。”洪朝生就把自己那份给了稼先。……回想起这些往事,杨先生与稼先都笑了。
后来,杨先生多次送书给稼先,有《杨振宁论文选集》,有《读书教学四十年》等,都写着“稼先”或“稼先弟”存念。稼先60寿辰时,杨先生特意送他一副国际象棋。稼先住院后,杨先生到医院看他,并且为他找特效药。最后一次,杨先生送给稼先一大束鲜花,这鲜花象征着两人永存的友谊,正像杨先生给我的唁电中所说的:“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最后,我想以杨振宁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我这篇怀念文章的结束语: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稼先没有虚度此生!
1987年10月23日,杨振宁在宋健、周光召等陪同下来到八宝山公墓,祭奠与他有着半个世纪深情厚谊的挚友邓稼先。
深秋的北京,瑟瑟秋风给人们带来寒意。八宝山公墓在安放骨灰的灵堂外面庭院里搭起了一个灵堂,邓稼先的巨幅遗像前摆着杨振宁送的花篮,缎带上写着“邓稼先千古杨振宁敬挽”。
杨振宁眼含热泪面对邓稼先的遗像肃立默哀,鞠躬悼念。
祭奠仪式结束后,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女士按照邓稼先生前嘱托,向杨振宁赠送一套安徽出产的石刻文房用具,上面写着“振宁、致礼存念稼先敬留”。许鹿希女士深情地说,这套文房用具象征着邓稼先和杨振宁的乡情和友谊。
邓稼先是杨振宁的中学、大学同学,他为中国的核事业做出如此重大的贡献,然而,过去中国并没有在报刊重点宣传、表彰他。1986年6月,邓稼先病重期间,杨振宁去医院探望他。后来,杨振宁又向中央领导同志谈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早就应该把对中国、对国际有贡献的科学家介绍出来。
杨振宁非常敬重邓稼先,他说:“邓稼先是中国的帅才,他能得到中国领导人的绝对信任,也能得到群众的绝对信任,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他又说:“中国高层人士选定他当领导者来研究原子弹,这位人士是很有眼光的人。我认识邓稼先,又认识美国的奥本海默和泰勒。这三个人的个性都不一样。邓稼先随和、腼腆,又没有行政工作的经验。当初美国的格罗夫斯将军也聘任了没有行政经验的奥本海默当主持人,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稼先的个性完全不同,是另外一种帅才。我收集了许多邓稼先的材料,我期待有一天有人能写篇有关邓稼先的传记,我希望传记能把他对中国的贡献详细表达出来。”
历史没有忘记他们!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60周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长达12集的电视片:《让历史告诉未来》。在第8集里,有这样的画面和解说: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壮丽场面展现在荧光屏上,欣喜若狂的中国人民、套红的《人民日报》号外……,邓稼先先生的高大身躯也出现在荧光屏上。
……
“1971年,当杨振宁得知,中国两弹全部是由中国人自己制造成的,他离开宴席走进了洗手间,那时,他已是泪流满面了!”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名人在2019年》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名人在2019年》,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名人在2019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