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转让,联系QQ:105765989
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正文

2016复习《湖心亭看雪》《满井游记》复习提纲作文 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文案

2023-03-17 中考作文 类别:游记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2016复习《湖心亭看雪》《满井游记》复习提纲作文 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6复习《湖心亭看雪》《满井游记》复习提纲作文  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文案

2016复习《湖心亭看雪》《满井游记》复习提纲作文 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文案:

2016年中考文言文复习之山水游记篇
年级组长签字备课组长签字学生签签名限时:40分钟
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
一、文学常识
1、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朝代)山阴(籍贯)人。有著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等
二、语音
更(gēng)定拥毳(cuì)衣崇祯(zhēn)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余舟一芥(jiè)铺毡(zhān)对坐余拏(nú)一小船
三、重点词语解释
是日更定是:这②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
拏一小船拏:撑船④上下一白一白:全白
独往湖心亭看雪独:独自⑥雾凇沆砀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
客此客:客居⑩及下船及:等到
(11)惟长堤一痕惟:只(12)铺毡对坐坐:相对
四、一词多义
(1)一:①上下一白全②长堤一痕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大写是“壹”
(2)更①更定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②更有痴似相公者还
(3)是:①是日更定这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表示肯定的判断或解释
(4)绝:①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②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苏堤),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
5、重点语句翻译
(1)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五更过后,我撑着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一人到湖心亭去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全是雪白。
(3)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两三粒而已。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
(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六、理解性默写
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七、课文内容理解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
①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②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③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
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4、“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
副词、数量词的使用,于微观中显出宏观,把铺天盖地的雪景烘托而出,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
5、“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6、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①拿、拥、往、看②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③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7、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①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②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八、开放性试题
1、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写出几联。
①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③春江潮水边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2、西湖美景受到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请写出几句写西湖的诗词佳句。
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②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③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
《满井游记》
一、基础知识
1、出处:选自《袁中郎集笺校》作者是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字中郎,号右公;代表作有《袁中郎全集》。他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鲜明旗帜,反对前七子的复古主张,世称“公安派”,与其兄弟被称为“公安三袁”。
A字音:廿[nian]靧[hui]鬣[lie]罍[lei]蹇[jian]浃[jia]曝[pu]呷[xia]堕[hui]事
B词语:
稍和:略为暖和。于时:在这时。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堕事:耽误公事。
二、文言词语
1.古今异义:
披风:古为偏正短语,“在风中开散”的意思,柔梢披风;
今作为名词,一种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
2.一词多义:
①.时:时常,冻风时作;时候,春和景明之时。
②.为:(1)表被动,被,山峦为晴雪所洗;(2)写,故为之文以志之;
(3)是,人为刀,我为鱼肉。
③.得:能够,欲出不得;得意,悠然自得;得到,得道多助。
④.之:助词,的,脱笼之鹄;舒缓语气,不译,如倩女之靧面;
限定关系,以,郊田之外;代词,未乏知也。
⑤.乍:初,开始,波色乍明;突然,忽然,冷光乍出于匣也。
⑥.鳞:像鱼鳞,鳞浪层层;代鱼,呷浪之鳞:鱼鳞,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偕:一起,宠辱偕忘;和,与,偕数友出东直。
3.词语活用:
①.泉而茗者:泉,名词作动词,用泉水。
②.泉而茗者:茗,名词作动词,煮茶。
③.罍而歌者:罍,名词作动词,端着酒杯。
④.红装而蹇者:红装,名词作动词,穿着艳妆。
⑤.作则飞沙走砾:飞,动词使动用法,使…飞;走,动词使动用法,使…走。
三、词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
①.冷光乍出于匣也。
宾语后置,“于匣”是状语,“出于匣”即“于匣出”,译: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
②.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
宾语后置,“于山石草木之间”是“萧然”的状语,正常语序应为“于山石草木之间者”。译:在山石草木之间潇洒自然。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宾语前置,“之”是代词,代指上文所说“郊田之外未始元春,是“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经常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形成宾语前置的句式。正常语序应为“未知之也”。译: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这一点。
省略句:
①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省略主语“我”,即偕数友出东直。)译: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便)同几个朋友出了北京城东直门,到了满井。②柔梢披风。(动词后省略介词“于”,应为“柔梢披风”,“于风”作“被”的状语,又构成状语后置。)译:柔软的柳梢在风中散开。
判断句: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译:能够不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不受拘束流连忘返在山水草木之间的,恐怕只有我这种清闲的官吧。
翻译:①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译: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②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译:高高的柳树夹着河堤,肥沃的土壤有些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
四、中考链接(2008年常德市)
(甲)湖心亭看雪“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满井游记袁宏道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是日,更定矣
(3)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4)而此地适与余近
19、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1、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的特点。
22、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2016复习《湖心亭看雪》《满井游记》复习提纲作文 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文案:

2016复习《湖心亭看雪》《满井游记》复习提纲作文 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文案:

2016复习《湖心亭看雪》《满井游记》复习提纲作文 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文案: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2016复习《湖心亭看雪》《满井游记》复习提纲》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复习《湖心亭看雪》《满井游记》复习提纲》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2016复习《湖心亭看雪》《满井游记》复习提纲》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