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语文论语中的成语故事12能言善辩作文 能言善辩的典故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语文论语中的成语故事12能言善辩作文 能言善辩的典故文案:
12能言善辩
齐国想要攻打鲁国,孔子特别着急,毕竟鲁国是他的故国啊!很多弟子都想要去游说,孔子选择让能言善辩的子贡去了。
子贡先去见了想要攻打鲁国的田常,他知道田常在齐国是不得宠的,就跟他说:“你即使攻下了鲁国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毕竟鲁国太小了,你在齐国的地位不仅不会因此上升,而且还会有反作用,会让那些跟齐国作对的人力量更加强大。所以不如攻打国力比较强大的吴国,即使你们失败了,这样你们国家反对你的人就不会再有兵力,齐王就只能依靠你了。”田常觉得子贡说的有道理,但又怕自己提出的攻打鲁国,自己又说不打了,别人不服气。子贡就让他等着,自己会游说吴国,让他们主动攻打齐国,这样齐国就要准备应付吴国,可以停止攻打鲁国的计划。
于是,子贡又去见了吴王,先夸他厉害,然后请他攻打齐国,帮助鲁国。但是,吴王也有顾虑,他怕越国趁机攻打自己。子贡便告诉吴王,他会游说越王帮助吴国打仗,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子贡又到了越国,越王勾践正在卧薪尝胆,准备消灭吴国复仇。子贡告诉越王勾践吴王在防备他,劝他假意帮助吴国。吴国赢了会攻打晋国,子贡会告诉晋国做好准备。这样一来,吴国就会输,勾践就能灭吴国了。于是,越王同意帮助吴国打齐国。晋国也在子贡的告诫后做好了准备。
吴王以帮助鲁国的名义攻打齐国,齐国不再攻打鲁国,迎战吴国。结果,吴王果然赢了齐国。之后,吴王去打晋国,吴王兵败。越王马上攻打吴国,吴国被勾践消灭了。
子贡为人善辩,有才干,办事通达,孔子把他比作“瑚琏”。什么是“瑚琏”呢?南怀瑾爷爷说:“瑚琏”是古代的玉器,这个玉器,还不是民间普通老百姓可用的。是古代用来供于庙堂之上的,相当于中央政府、皇宫的布置,摆在上面,非常精洁庄严。为什么呢?它是“高”、“贵”、“清”的象征。子贡形成这种精神的典型,未免有点太高、太贵、太清了。古代要在国家有大典的时候,才请出瑚琏来亮一下相。平常的时候,只好锁在柜子里藏起来,保护起来。好的东西深藏不露,保存起来。子贡就是这样一个被存起来,保护起来的人物。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后来孔子自己父母之国——鲁国——有难,孔子想要自己出马解决,同学们劝孔子,您老人家不要去,让我们出去替国家办外交。孔子说,自己国家的事,不能不管了,还是要去。后来子贡来了说,老师!我去。孔子立刻答应由子贡去。子贡是政治、经济、外交、工商,样样皆通的大通才。国际上走一趟,游说诸侯,就把鲁国稳定下来了。
千百年来,“能言善辩”就是会说话,善于辩解的代名词。下面看一下古今是如何使用这一成语的:
历史上,孔融也是个能言善辩的人。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能言善辩,小小年纪,已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当时的洛阳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
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向您的祖先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还有很多其他客人在场,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
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说道:“小时时候聪明的人,长大了未必优秀。”孔融立即对他说道:“我想陈大人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里的“能言善辩”就是有口才,口才好之意。
成语:能言善辩néngyánshànbiàn
释义: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词性:中性词
近义词:能说会道、能言快语
反义词:笨口拙舌、拙嘴笨舌
示例:能言善辩的郭振山肚子里的词汇,用光了。
语文论语中的成语故事12能言善辩作文 能言善辩的典故文案:
语文论语中的成语故事12能言善辩作文 能言善辩的典故文案:
语文论语中的成语故事12能言善辩作文 能言善辩的典故文案: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语文论语中的成语故事12能言善辩》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论语中的成语故事12能言善辩》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语文论语中的成语故事12能言善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