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和谐共处,“疫”去不返-关于疫情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和谐共处,“疫”去不返-关于疫情作文 文案: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哦,2020这一年……
这一年,我们明白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有多重要。武汉新冠肺炎肆虐的同时,也勾起了人们对17年前SARS浩劫的惨痛回忆。这两次疫情,它们有相似的开头:一个病人出现,一系列人传染,由一至百呈“井喷式”增长。回顾病源时,更有相似的起因——野生动物。从前我们呼吁保护野生动物,只是关注它的生态意义,还是有一些人不以为意,我行我素;如今这些传染病提醒我们,拒绝捕食野生动物,不仅关乎生态,更关乎公共安全。所以我们人类一定要和动物和谐相处,共同维护地球这个美好的家园。
这一年,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人才是应该崇拜的偶像。当各大媒体把“武汉疫情”情况公布于众的时候,我们开始慌张,家家户户大门紧闭,昔日喧闹的街道变得冷冷清清。我们巴望着窗外,渴望着早日结束寒假,早日开学,早日走出家门。这样的时刻,电影明星、歌星、网红都显得那么的暗淡无光,电视剧、动画片、手机游戏都索然无味。我们期盼着医术高超的救星出现——当钟南山院士挺身而出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一道金光透过黑压压的乌云直射下来。阳光洒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给我们无限的希望,我们才深刻地认识到,他才是我们的偶像。
这一年,我们认识了很多颗星。疫情“吹哨人”,感染病毒离世的李文亮医生;与时间赛跑,身患渐冻症仍奔走在抗疫一线的张定宇院长;呕心沥血,研发疫苗的李兰娟院士;开创先例、方舱医院的王辰院士……还有他,她,他们,所有奔赴一线的白衣天使,公安干警,建筑工地的农民工,那些疫情中的逆行者,那些公益大使,以及所有听从号召在家隔离、阻击疫病的市民、百姓、企业主、老板、员工……他们都是最亮的星,用他们人性的光辉照亮宇宙苍穹!
这一年,我们理解了为什么要学习。钟南山教授一直都在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学术,20多岁名牌大学毕业,40多岁赴英国进修,60多岁带领医护工作者抗击非典,如今80多岁的他依然挂帅亲征,赶到武汉,与“冠状病毒”战斗,着实令人佩服。以前,总是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现在,我们可以坚定的回答:我们要做一个像钟教授那样有知识的人。知识不仅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还能救人于水火。当危险来临的时候,你不是害怕,而是用自己的知识去战胜危险,用自己的勇敢和担当去化解灾难,成为国家和人民的中流砥柱!学好科学知识,不仅对个人有利,更对我们的国家有利:力挽狂澜于国家、人民于水火之中。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较量是就是科研技术的较量。要成为像钟教授那样对祖国有贡献的人。妙手回春,救民于水火;悬壶济世,护国于危难。成为钟南山那样的人,是我们读书的终极目的。
这一年,我们读懂了中国诗词的美好。在我们抗击疫情最艰苦的日子里,各国人民也纷纷伸出援手。日本友好团体在送往中国的物资上写了一句中国古诗:“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表达一衣带水邻邦与中国人民的感同身受。这两句出自《诗经·秦风·无衣》,为战国时期秦国的一首战歌,打仗的时候唱的,意思是:怎么能说没有衣服呢,来我们同穿一件。而在包装里边装的是什么?对了,就是我们一线医务人员在这场战役中所急需的防护服,所以当我们看到这两句诗的时候令人泪目。困境之下,方显人生高度。日本人能将救济之心用这么文艺的诗词来表达,中国诗词真是美到了极致,作为中国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我们自己的诗词呢?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2020这一年,我们懂得了太多太多……愿我中华山河无恙,人民安康!
和谐共处,“疫”去不返-关于疫情作文 文案: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不平凡的。因为一场瘟疫的到来,使原本热闹欢乐的佳节变得冷冷清清,听不到鞭炮的响声,看不到烟花的绽放,人们不再走街串巷、走亲访友,只能居家隔离,减少外出。但隔离病毒不隔离爱,也正是新型冠状病毒的突然袭击,让我们看到灾难面前中国人民的担当和爱心,感受到了中国人民战胜病毒的决心和万众一心。
打开手机或电脑,一幅幅中国人民抗击病毒的感人画面映入眼帘。当看到一位年轻漂亮的医护姐姐因为长时间戴防护罩和护目镜,脸上留下深深的勒痕无怨无悔时,我热泪盈眶;当看到爱心人士面对严峻的疫情,纷纷慷慨解囊,捐资捐物时,我感动不已;当看到全面各地的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奔赴前线自愿写下的一张张“请战书”时,我为之一振;当看到封城中的武汉人民推开窗户,齐唱《我和我的祖国》时,我心潮澎湃。面对病毒,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我坚信胜利属于我们。
我也看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本该是安享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在瘟疫蔓延之时,他却不顾危险,挺身而出,冲在抗战疫情第一线,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所学,鼓舞着全国人民。一位白发苍苍、衣着朴素的老人风尘仆仆地来到派出所,把一沓钱和一张纸交给民警就离开,这是他辛辛苦苦攒下的一万多元钱,纸上写着“急转武汉防控中心,为白衣天使加油……”他就是袁兆文,是一位普通的环卫工人,他不仅打扫着我们的家园,也清洁了我们的心灵。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着,数不胜数。面对病毒,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尽自己之所能,与病毒作斗争,奉献着自己的爱心。我相信胜利属于我们。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国难当头,人人有责。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又该怎样做呢?我们就是要听国家的话,保护好自己,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少出门,出门戴口罩,不吃野味,做好防护措施就是在为国家作贡献。
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就没有过不过的坎,凝心聚力,众志成城,人人奉献担当,从我做起,我相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和谐共处,“疫”去不返-关于疫情作文 文案:
今年我们过了一个特殊的寒假,武汉发生了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为了避免疫情扩散,武汉封城,其他各个城市也采取居民原地隔离的措施。避免疫情扩散,没有重要的事情不出门,人人都戴上了口罩。
武汉市为了收治更多的病人,决定建造一座专门收治新冠病人的医院——火神山医院。当时这条新闻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这条新闻旁边一个小链接,疫情24小时。“央视频”上线了两座医院建设现场的慢直播镜头,全景呈现两座医院火速建成的全程。我成为了亿万“云监工”中的一员,见识到了“中国速度”与“中国精神”。
第一天我点开链接做“云监工”,画面里是一方已经平整和回填好的土地,现场场地上的箱式板房骨架已经安装完成。昔日里见到的施工场地只是被蓝色铁板围起的发出“叮叮当当”声响的地方,而直播里那宏大的场面令我十分震撼。没有主持人,没有解说字幕,只有4个固定机位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工人们忙碌地工作,不快进也不切镜头,更无背景音乐,唯一的音效是类似白噪音的“沙沙声”。就是这样的看似枯燥乏味的慢直播深深地吸引着我。
自此之后每天早晨醒来打开手机观看直播就是我的固定“工作”。我在直播里见证了污水处理间的设备吊装,见证了病房的拼装完成,见证了医护人员生活区的拔地而起,见证了医院的全面通电,见证了医疗配套设备的安装,见证了火神山医院的全面完工……短短10天,武汉两座“大山”的崛起创造了中国基建奇迹,可这世上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只有争分夺秒的生死时速。
在做“云监工”时令我最难忘的场面是两座“大山”的建设高峰期。睡前我打开手机看到施工现场灯火通明几千名建设者,近千台大型机械设备、车辆在进行施工作业。而第二天醒来我拿起手机看到的画面仿佛和前夜一样,唯一不一样的就是建筑设施多了,场地更平整了。我想:这一夜,几千名中国工人在一盏盏彻夜通明的白炽灯下一定是不眠不休的工作着的。直播中的角落里那些身体蜷缩躺在白色水泥袋上,躺在沙石堆上的工人们熟睡的样子便是最好的证明。
“云直播”的评论区里有许多网友守护着这两座“大山”,满屏尽是“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的祝福和鲜红的五星红旗飘扬。我想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一定是中国红。而我也在评论区里写下了“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春暖花开,战胜疫情。”的祝福。
在戴口罩的日子里,“云直播”不仅让我见识到了“中国速度”,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精神”。“云监工”变成了我的“云守望”。在家中,隔着屏幕,我期盼疫情早日结束,春暖花开的日子早日到来,摘下口罩,回到美好的校园,尽情欢笑。
和谐共处,“疫”去不返-关于疫情作文 文案: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和谐共处,“疫”去不返-关于疫情》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和谐共处,“疫”去不返-关于疫情》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和谐共处,“疫”去不返-关于疫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和谐共处,“疫”去不返-关于疫情》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