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巴蜀文化主题作文 巴蜀文化主题有哪些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巴蜀文化主题作文 巴蜀文化主题有哪些文案:
【巴蜀文化,雄起!】
四川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巴蜀儿女用智慧与心血沉淀了辉煌灿烂、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
说到巴蜀文化,最初我是从母亲这里耳濡目染。我在青海出生,母亲是地道的四川人,“川妹子”泼辣能干、吃苦耐劳的性格我是有了切身体会。母亲是彩票销售员,父亲上班去,母亲在店里一边销售彩票一边要照顾好我和弟弟,还要做好可口的饭菜,把工作和家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调皮的我小时候经常跑到外面去玩,到吃饭时间母亲就会大声喊我回来,整片市场都能听到母亲的声音……回到家后有两道菜是少不了的,一道是桌上的“麻婆豆腐”,一道是屁股上的“笋炒肉”。在这些“正宗”的“美味”熏陶下,从小我就成了一个川菜小“吃货”。
说到巴蜀文化,作为一个“吃货”,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的饮食文化。四川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河网纵横,是全国的农产品大省,既有四季不断、甘甜适口的新鲜蔬菜瓜果,又有山林中珍贵的山珍笋菌;既有肥嫩味美、品种优良的各类畜禽,又有江河中无数的鱼虾鳖蟹。种种丰富的物产,为四川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当一个吃货,遇到了百菜百味的川菜,仅是那种香辣,已经让我完全失去了抵抗力。还有可以“涮进一切”的火锅,红油翻滚,海椒浮沉,各种涮菜样样有。大家围坐在一起,在沸腾的火锅中“涮涮涮”,大汗淋漓的吃着火锅,尝遍“人生味道”。四川,也如火锅一般麻辣鲜香,或荤或素,包容万象,青海出生的我早已被它的各种美味食物深深的吸引住了。
说到巴蜀文化,我接着想到的就是民族文化。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数千年来生活繁衍着汉、彝、藏、羌、苗、回、土家等民族,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我的外公家乡就在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而我是大西北的撒拉族,所以我对于四川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也特别的关注。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如藏族的马术表演、羌族的祭山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等,各民族有自己鲜明的特性与独特的生活方式、传统和历史。各民族古老的风俗习惯一直流传至今,各种古风余韵成为了如今巴蜀文化的组成部分。
说到巴蜀文化,就必须提到四川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四川是有名的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具有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等特点,是我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最多的省区之一。四川美景古已有名,历来就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之说,也有人这样形容:“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九寨天下奇”。秀、幽、险、奇只是四川风景的一个侧面,峨眉山、青城山、剑门、九寨沟也只是四川众多美景的一小部分。四川人文荟萃,古迹众多,武侯祠、杜甫草堂、三苏祠、望江楼等人文古迹数不胜数,参观这些自然景观、人文古迹,是了解和熟悉巴蜀文化,加深对巴蜀文化的传统、历史、记忆、景仰、尊重的重要途径。
吃好玩好再回望历史。战国时期,秦灭巴蜀后,曾“移秦民万家”入巴蜀。三国蜀汉政权建立中又往巴蜀之地大规模移民,隋唐至宋元期间南、北方大批移民进入四川。北宋年间巴蜀之地催生了繁荣的商贸业,出现了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纸币。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活动延续了100多年,从抗战时期到解放后,无数移民进入四川。随着移民的进入,各地文化与巴蜀本土文化不断碰撞、融合,形成了现在巴蜀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特色。巴蜀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四川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成就了一大批在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中有着巨大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
过去的巴蜀留下了辉煌的文化历史,直至今日,巴蜀文化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厚重而富有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的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的重要中心,尤其是首府成都更是一带一路的重要链接城市,在中国城市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新的历史条件下,巴蜀文化必将为四川雄起筑牢文化根基。
小学五年级时我和母亲回到四川生活,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更多的感受了四川的人缘地貌、风土人情,感受到了以包容的胸怀,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巴蜀文化。印证了张艺谋导演的那句话:“成都,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四川,就是一个我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
作为新融入巴蜀的一份子,我要更多的宣传巴蜀文化,让更多人了解热爱巴蜀文化和感受巴蜀文化的魅力,让长久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沃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光照亮今天的巴蜀。
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为自己是一名巴蜀人而自豪。“巴蜀文化,雄起!”
巴蜀文化主题作文 巴蜀文化主题有哪些文案:
漫步在青瓦红砖下,细细抚摸这残留着历史痕迹的古墙,这见证朝代兴衰的古墙。走进巴蜀文化最浓郁的天府之国——成都。品味它独有的味道。
它的味道在于金黄璀璨的银杏叶默默飘零的那一瞬平和。漫步在银杏林里,片片绯黄小扇子在空中盘旋飞舞,随着轻微的风,像欣喜的少女一般舒展着动人的舞姿。几片交织时,轻轻地碰撞出秋日的灵趣,携手遍在草地上,为草地铺上一层薄纱,装点色彩,是深秋的标志,雅若图卷。词人李清照曾感叹“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将双银杏比作冰清玉洁永葆气节的贤士,又为银杏增添了独特的意蕴。银杏叶落下时毫无声响,但就是在寂静中演绎了精彩的生命轮回。巴蜀文化自有它温柔细腻的味道。
它的味道在于清茶飘香的那一刻温和,散步在小园意趣的地方,找一处清净的茶馆,里面全是由秀竹铺点环境,穿着白褂的人提着茶壶,悠然地、娴熟地为我们沏上一碗茶,那小小嫩绿的茶叶在不断地上下沉浮,像是要抓住人们的瞳孔。靠近茶碗,发现茶碗是青瓷所制,轻轻抚过,便可回到人们谈书论词的场景。茶在青瓷碗中等品味,我在清香茶中品文化。在腾腾热气中散发着沁人的香味,让一身的疲劳都不觉而散,心灵得到了解脱。巴蜀文化自有它优雅沁人的味道。
它的味道还在于诗词诵读那一霎深刻。杜甫又看武侯祠,看到祠堂外荒凉之景,便咏叹出“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好音。”诗人缅怀诸葛亮,赞叹他身前的显赫功绩。抒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来表达自己匡时济世的抱负与满面失望之感。走在古巷里,随处可捕捉诗词的影子,在这里,诗词是百姓的国度,每人都可随意吟咏出华丽佳句。这就是巴蜀文化含蓄深厚蕴的味道。
漫步于金黄杏林、飘香清茶和美韵诗词,自便能够领略巴蜀文化独特的味道。所谓醉翁之意不在景,在乎巴蜀文化之风韵。
巴蜀文化主题作文 巴蜀文化主题有哪些文案: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是你是知道巴蜀文化呢?当然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火锅吧!
当你走进火锅店,一阵阵香味便会扑鼻而来,这种香味很浓郁,同时也伴着辣味、
麻味、八角、桂皮、灯笼椒、干红椒……混合而成的香味足以让人垂涎三尺!火锅的汤底一般有三种,红汤、清汤,鸳鸯锅。当然食架上的食材也是让人眼花缭乱,面对如此多的食材,我们该如何去选择呢?荤菜类,必然少不了毛肚了,毛肚再滚烫的红汤中被筷子夹住上下起伏,七上八下,整个过程仅需九秒,这样烫出来的毛肚才爽口、鲜美,入口即化。再蘸上最基本的调料:有辣椒粉,葱,蒜,姜和芝麻调和油组成,只有这样最基本的调料才不会破坏火锅最原始纯净的味道。再来一盘鸭肠,最鲜美的毛肚,一定要用筷子夹住,不然不煮老了就不能后悔了,直直的鸭肠与红汤共舞,变得弯曲了,这时夹起来放在嘴里的鸭肠是最能满足牙齿的欲望,让你忍不住再来一盘。那么当你看到架上的耗儿鱼又怎能不动情呢?先看看它的鱼肉的色泽,晶莹,不混浊上面的血并没有干结,拿起一盘,趁锅里的底料开的正旺,毫不犹豫地倒下去,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否则就会把鱼煮化。
吃了荤菜,再点一些素菜吧!当然,绿叶子菜可不是红汤爱好者的首选啊!当他们这些绿色小精灵跳入锅里时,他们立刻变软,把辣椒油紧紧的抱住,吃进嘴里时一定要小心,不然是会在你喉咙里留下刺激的辣感。这时的你是否可以再来一盘Q弹、白嫩的老豆腐。豆腐含有石膏成分,性偏凉,可以防止吃火锅上火。鸳鸯锅就好办,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下食材。
当自己的舌尖已经被辣味所包裹时,不如来一杯凉的荞麦茶如何?洗清脾胃,或者来一瓶啤酒降火,让火锅独特的香气,麻,辣与啤酒的苦涩想混合。两种极致的感觉相碰撞,让这种感觉由于齿间不能轻易忘掉。饭后再来点水果,但不要吃橘子,如果你明天想长痘痘的话。
在四川,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喜欢吃火锅,老少皆宜。许多外来人士,也被这特有的文化所折服。这就是舌尖上的巴蜀,能刺激你味觉的火锅——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主题作文 巴蜀文化主题有哪些文案:
“江州以东,滨江山险,其人为蜀。”——《巴蜀志》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当成都还处在一派萧索的氛围中,春却在不经意之间冲破重重阻碍,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了。她脚步细碎如少女莲步轻移,唯恐惊醒成都的酣眠。毕竟沉睡了一冬,若惊吓了睡梦中的它,会恍若隔世而茫然不知西东。
这几日,阳光升腾。望江公园里,江边的垂柳虽不光鲜,却已抽出了鹅黄的嫩芽,含着笑,挺直了腰杆,打起了精神。锦江春水清澈,泛起多情的涟漪。白鹭在江里欢畅的嬉戏,时而扑腾着翅膀追逐,时而调皮地把头扎进水里。江边的茶馆里是成都人在谈笑风生:他们或许摆着悠闲惬意的龙门阵,或许搓着妙趣横生麻将,或许在漫不经心的嗑着瓜子。他们都是手捧一杯春茶,在这无限美景中细细啜饮。勾勒着青花雕纹的茶盏中是另一方碧绿的湖泊,里面倒映出苍穹的模样——偶有一丝浮云流过的苍穹,仿佛是被蒙上了一层朦胧的绿纱。
草坪已有不知名的草儿探出了脑袋,冒出了新绿。整个世界已在若有若无间闪现出一点飘渺的绿。风,当然是解情的,收敛了暴戾的个性,变得温顺,倏忽而来,倏忽而去,很是惬意。在公园广场上,是孩童们手握丝线,由着春风托起风筝,带着他们期盼的眼光在天地间自在翱翔——那是春的血液在奔流、在沸腾!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成都的夏天,多雨,潮湿,闷热。于是就有不少成都人借此告假躲进山里。山涧小溪旁总是摆满了麻将桌,麻将桌下往往是泉水流淌。成都人便颇为享受地脱了鞋,任双脚浸入凉爽的水里,手上倒是还在娴熟地搓着麻将。日光洒在繁茂的树叶间,在地上留下一片斑驳的光荫,闭上眼睛躺在树下细细聆听一首树林的大合唱——那是蝉鸣的声音。
成都人吃完晚饭,就习惯往外走,好打牌的,好听戏的,就往宽窄巷子里去了。记忆中的宽窄巷子有用竹子搭成的大棚,棚子里的桌、椅,也都是竹子做的,人们来到宽窄巷子,几个好友凑一桌,要上一壶茶,摆上龙门阵。对街的锦里仿佛有演不完的川戏,人们坐着竹椅,摇着蒲扇,嗑着瓜子静心赏着;孩童们蹲在地上,托着腮帮,捧着西瓜懵懂瞧着。明月当空,抡起一圈淡淡的光晕,银丝倾洒,却又渐渐沉寂在一片人间烟火里。成都的夏夜总是这么喧嚣,蝉鸣声螳螂歌蛐蛐叫仿佛交织成了一首夏的圆舞曲!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郁达夫曾说过:“南国的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而我却不这么认为。
你看,那川大早已穿上华丽的新装:校园里的天空让人想起天鹅湖——纯净、透明,蓝得让人忍不住想纵情拥抱。天边有云,那些轻飘飘的白衣胜雪的天使,重叠起来像羊脊背。云端上展开一幅绝美的画。这些都算不得最美——树是画师。它们静静地,枝杈冲天,任意书写,那些简约的笔画如此独特,还有枝头叶子,深绿、浅绿,深黄、浅黄。老银杏光秃秃的繁华落尽,深褐的枝杈画出原始的简笔,稚拙素净。一只扑扇着蓝白色翅膀的喜鹊飞过,这一切画写在湛蓝色的天幕上,背景是太阳。不用剪裁,任何人工都是多余,只要直接加上画框,就是一幅美好的佳作。 你看,中秋时节,浣花溪的沧浪湖上,是银波粼粼的湖水倒映着洁白的月亮。湖岸边的金桂,香气依稀缠绕,一株亭亭如盖的桂树半遮面颊,簇簇熏染了半边天。往常宽广的的街道在此却变得像是悠长小径。秋风迎面时,桂花香也扑鼻而至,枫叶如有生命般飞旋,像是枯叶蝶在用尽全力跳出最后一场生命之舞。
成都的秋天,天空茫茫如野,小雨又绵绵不绝,萧条的街路横着几辆落到的计程车,司机偶尔会懒散的说几句散散的川音,伊伊入耳.同样也有风景,秋天的街道上,不时会路过伊人少女,打着花花绿绿的小伞,埋着头,悄然而过,像风中的一片百合,留下了淡淡的香气. 成都的秋天也说不上沉郁,也曾有过阳光,那是晚霞——太阳渐渐移到蓝紫色的西天,深情款款地作别。那落日,圆圆的,红红的,静静的,无限安详。
这是凋零的传奇,还是秋的传奇?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成都的冬天是有些萧索黯淡的,天空冷漠地俯视着光秃秃的大地。寒风带着迫人的气势凌冽地肆虐横行在街道上。路边的枯树枝条“吱呀吱呀”无力摇摆着。
暮色渐沉,行人匆匆。一品天下火锅一条街,街上确是热闹极了!甚至在门外都排上了长龙般的队伍,人们坐在火炉边静候。虽然素不相识,却也能相谈甚欢——这大概就是成都人自来熟的魅力了吧!火锅店内又是另一番图景:四五个人围成一桌,桌子中央的火锅“咕噜咕噜”地欢快沸腾,菜肴也随之翻滚——雪白的豆腐渐渐变得姜黄可人,紧绷的脆皮肠缓缓绽放。最好吃的还是那一碗必不可少的蛋炒饭,金黄的蛋花伴着青翠的香葱,点缀在由白米饭铺就的层层温柔里,入口细腻,余味无穷。而吃客早已无暇说上几句闲话了,他们吃得满头大汗,吃得浑身舒爽,吃得欢畅淋漓。
成都的庙会也颇有意思。跻身于武侯祠的人山人海中,听着耳边熟悉的乡音,吃着甜甜的糖画,看着有趣的舞狮,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庙会上还有无数小吃:做法奇异的三大炮,口感独特的三合泥,麻辣酸爽的的担担面,甜腻香脆的桃酥饼……寒冬随冷,但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热闹的成都里,心好像也被渲染上了暖意。
月是故乡明,家乡事,是成都春夏秋冬的不同风韵;家乡事,是成都东南西北的不同风光;家乡事,是成都吃喝玩乐的不同风情。家乡事,更是我对成都永恒不变的赤子乡心!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巴蜀文化主题》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巴蜀文化主题》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巴蜀文化主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