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孝,从点滴开始作文 孝顺父母从点滴做起手抄报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孝,从点滴开始作文 孝顺父母从点滴做起手抄报文案: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七个字概括就是:忠、孝、仁、义、礼、智、信,其中孝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会意形声字,仔细想想,“孝”字的构思很是巧妙,“孝”的上半部分是老字的一半,下半部分是“子”的全形,其意就是象征着上一代与下一代人的融合,老人关心孩子、孩子孝敬老人,这正是其寓意。可如今,这种传统美德却正在流失。
自古以来,有关孝道的佳句名篇便比比皆是,其中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黄香温席”的故事了。黄香自幼家贫,很小的时候母亲便去世了,年幼的黄香只好与父亲相依为命。可是生活在贫困家庭中的黄香不仅没有丝毫抱怨,而且格外孝敬自己的父亲。夏天时,蚊子比较多,黄香担心蚊子咬父亲,便站在门口用蒲扇驱赶蚊子,迟迟不肯进屋;冬天时,天气非常寒冷,黄香觉得自己读书时手一会儿便被冻僵了,为此,他非常担心自己的父亲晚上睡不好觉,便脱下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被窝,父亲回家后非常感动,邻居也都夸黄香是一个好孩子。于是“黄香温席”的故事也就传开了。黄香的孝在于关心。
转眼今天,这种孝道依然在传承。陈斌强是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他的事迹可谓是感动了整个中国。陈斌强本是一名乡村教师,课讲得很好,人也很幽默,学生们都很喜欢他。但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却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2007年,他的母亲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行动几乎不能自理,身边一直都要有人陪着,一边是学校、一边是母亲,正在大家都认为陈斌强快要放弃时,他毅然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带着母亲去教书。陈斌强用一根绳子将自己和母亲绑在一起,骑着电动车每天往返于30公里崎岖的山路中,一坚持就是五年。五年中,他没有一句怨言,只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孝的含义,成为感动中国人物当之无愧。陈斌强的孝在于陪伴。
可如今,能够定期回家看望父母的人越来越少,能像陈斌强这样做的更是少之又少,大家都因忙于工作或学业而忽视了家人之间最基本的交流,孝道正在这个文明古国里悄然逝去。许多人都会感觉和父母之间的话越来越少,坐在一起吃饭都不知该说些什么,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平日里关心、孝敬父母的太少了。有人说:孝敬父母就是让父母住上大房子,让父母吃好吃的,其实这些对于父母来说都不重要,真正的孝就是体现在生活的点滴当中,黄香为父暖被,陈斌强带母教书,这些简单而平凡的举动,无不体现孝。
作为成年人,常回家看看就是孝;作为中学生,替父母分担家务,陪父母聊天就是孝。孝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遥不可及,它就藏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中,只要我们肯发现,愿意去做,那么随时随地都会有孝的身影。
孝,让我们与家人的关系更加密切;孝,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温暖;孝,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兴旺;孝,让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孝,从点滴开始。
孝,从点滴开始作文 孝顺父母从点滴做起手抄报文案: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孝的本义是“孝事父母”,广义解释是“尊敬老人”。在儒家学中,孝是一切道德、规范的根本基础和发展的前提,《孝经》中开篇提出:“夫孝,德之本也”“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以孝劝忠,以德治天下。“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孟子论孝,以孝悌为中心;
孔子论孝,以孝敬为基础;
曾子论孝,以孝道为意识;
荀子论孝,以隆礼为思想;
以今论孝,不分轻重,不分大小;不分贵贱,不分身份;不需要等待,不需要挑选;不需要机会,不需要勇气。
“孝”乃古今之道,中华之美德,可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理解孝道了呢?
为了争抢父母财产,子女们拼个你死我活,这是孝吗?
为了同学之间攀比,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这是孝吗?
为了减轻生活负担,长大之后抛弃父母,这是孝吗?
不,这些都不是。曾几何时,我也任性妄为,不顾父母的感受而冷眼相对。可事后有总会愧疚万分。回想起父母的痛心表情,我就痛骂自己:父母有什么最好的都给我了,能满足我的都尽量满足了。我怎能如此对待他们呢?那一刻,我有是否尽了孝道了呢?
当你与父母发生纠纷时,请你静下心来想一想:如果有一天,父母发生意外而死去,你失去了他们,失去了他们的爱,留下你独自一人苟活。没有父母的疼爱,家庭的温馨,连亲人们也纷纷推辞抚养你。那时的你,才会知道,世界上只有父母最爱你,也只有他们对你的爱才是无私的。如果真正到了那个时候,连哭都来不及吧。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
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王祥待继母都如此尽心,何况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呢?我们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放在眼里,那又称的上“孝”吗?同学们,我们一点要趁父母还在的光阴抓紧时间行孝!只有今生的父母,没有来世的爹娘啊!
乌鸦有反哺之情,羔羊有跪乳之义,何况是万物之灵的人呢?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怎能忘怀!长辈给予的关切和爱护,我们怎能不铭记在心!对于父母,我们怎能不深深地感恩和孝敬!“孝悌”是“为人之本”,治理国家要“谨痒序之教,审以孝悌之义。”请无时无刻地记住:“百善孝为先!”
孝,从点滴开始作文 孝顺父母从点滴做起手抄报文案:
不知从何时起,一粒“孝”的种子,撒在我心田,生根萌芽,根须深深扎到心里。总听人说“百善孝为先”,的确是如此罢。 一个短片,使我感动,片中的几句话,记忆犹新。把人生比作一次搭车旅行,降生人世,我们就坐上了生命的列车,最先见到的两个人——父母,我们认为会一直和他们在一起,可他们会在某个车站下车。留下我们孤独无助,不知怎的,每每看到这里,心中会猛地颤抖,而且针扎一般疼,呼吸似乎要停止了。眼眶中一种液体在打转,很苦,很苦。 就那么一瞬间,我忽然害怕起来,我不敢,也无法想象,当他们下车后,我会怎样,似乎这种问题离我很远,但我并不觉得,我想这也是人生的必修课吧。我常常在心中对自己说,如果将来有一天,自己有了工作挣了钱,一定要先孝敬自己的父母。 父母的生养之恩,终生不忘,父母的哺育之情,永世难报。当父母“下车”了,“他们的爱,他们的情,他们不可替代的陪伴,再也无从寻找”,那时,连“孝”也是一种奢侈。 记得前阵子,姥爷生病住院,妈妈和舅舅们天天守在姥爷的病床边,看得出,妈妈真的很焦急。一个星期后,姥爷的病有所好转,我也看得出来,妈妈是真的松了一口气。 珍贵和父母亲人在一起的时光吧,生命的列车是不会回头的,尽孝,要尽早。
孝,从点滴开始作文 孝顺父母从点滴做起手抄报文案:
孝敬父母是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开始,孝德就被人们当作“仁之本”。“百善,孝为先”成为人们立身处世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最根本的道德信条。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朝孟郊的《游子吟》,用春天的阳光比喻母爱,用小草比喻儿女,说明做儿女的无论怎么样孝敬父母,都难以报答父母深厚的恩情!
从古到今,有许许多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东汉时的黄香,从小家境贫寒,10岁丧母,父亲多病。炎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母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生活贫苦,但他从不埋怨,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制造出一种欢乐的气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今天,我们要求中学生要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国家,首先就要关心自己的父母。很难想象,一个连父母都不关心、不孝敬的人,能为他人、为社会、为祖国献出爱心吗?
孝心需要行动。父母身体不舒服时送上一杯水;妈妈买菜回来,自己主动接一接;这些微不足道的小行动,都能让他们感到温暖,带来幸福。事不在大小,关键在行动。
随着我们身心的发展,特别是自我意识的发展,我们希望摆脱成人对自己的控制。一些同学对父母的干涉非常反感,厌恶父母的唠叨、批评,这种逆反心理导致和父母关系紧张。面对这种种矛盾,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使父母精神上得到安慰;孝敬父母,还应该表现在对父母的理解上。无论父母对你说多么重要的话,我们都要深深体味其隐藏着的一片深沉的爱,不应该让他们生气、伤心、失望,更不应该存有逆反心理,要尽可能地、尽自己最大努力按父母的要求去做;对父母的批评教育,千万不要顶撞,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事后心平气和地予以解释,绝不能向父母发脾气;父母如有过错,在规劝时也要态度诚恳,言辞委婉,使父母乐于接受,因为我们只有尊重他们的义务,没有指责他们的权利。
父母对我们的恩情像大海一样深厚。当我们很小时,父母一滴奶、一口饭、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顾;上学了,父母在照料生活的同时,还要操心我们的学习;我们病了,父母求医找药,日夜守护。为了我们,父母可以作出一切牺牲。
我们可以这样说,学习成绩再好的学生,如果不孝顺父母也不能算是一个好学生。每一个中学生要做一个文明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首先要在孝敬父母这一项考核中争取满分。
母亲节刚刚过去,父亲节也将很快来临,在这里,我们要向全天下辛劳的父母亲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
结语:《孝,从点滴开始》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孝,从点滴开始》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孝,从点滴开始》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