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转让,联系QQ:105765989
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正文

一切,出发于实际作文 文案

2023-03-22 高二作文 类别:散文 1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一切,出发于实际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切,出发于实际作文  文案

一切,出发于实际作文 文案:

“从实际出发”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是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务实思想。无论是社会、国家、还是个人,如果脱离实际,都会走向失败的深渊;而从实际出发,就能取得辉煌的成就。历史总是能将一切清楚明了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从实际出发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19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弊病日益暴露,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这些有识之士便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组织,提出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但这些设想脱离了社会实际,使人民内部矛盾激化,根本无法实现,因而,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而马克思却截然不同,他脑子里没有空想的成分。他实事求是地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分析,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最终,《共产党宣言》问世了!它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就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源于“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实际出发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脱离实际国家就会落后,甚至倒退。不是吗?翻开我国五六十年代的社会发展史,你会听到“大跃进”“人民公社”那响亮的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头,足够吃半年!”……精神可嘉,可是脱离了实际,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国力衰弱,民不聊生。从历史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我们党解放思想,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迎来了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让昔日沉睡的东方巨龙腾飞于世界。
从实际出发是个人成才立业的根本。老子说:“不失其所者久。”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无止,只有扎根于实际才能成就一番伟业。鲁迅先生就是从实际出发而成功的典范。他不仅从个人实际出发,更是从一个民族的实际出发。他弃医从文,拿起匕首投枪直刺敌人心脏。他《彷徨》《呐喊》只为唤醒一个民族的灵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好一个人民的战士!从而成就了他的事业与美名。
从实际出发,于社会,于国,于人何其重要。因此,我们不要仅凭意气满脑子空想,不要再彷徨不前。做不了大河,就做条涓涓的溪流,一样能走过高山来到水远;做不了参天大树,就做株小小的野草,一样能绿遍天涯;做不了顶天立地的英雄,就做一个普通的百姓,一样能活得光明磊落。所以,我们在寻找人生旅途的下一个驿站时,请记住这句经典隽永的名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出发于实际作文 文案:

唯物论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18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19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从哲学上看,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属唯心主义。
20恩格斯说:“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21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这句话告诉我们宗教观念仍然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2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意思是说,宇宙万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天地、阴阳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承认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3“有信路路畅通,无信步步难行”体现了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4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
25“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6“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体现的哲学观点是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辩证法
1.《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这表明了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3.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4.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
5.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
6.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7.“守株待兔”错误在于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
8.坐井观天: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
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10.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2.少小离家老人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3.涸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14.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没有看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1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16.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1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联系的客观性。
黑格尔说:“在纯粹的光明中,就象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这体现了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统一的关系。
18、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
19.老子说:“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一段话体现哲理是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
20.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1.田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当事物的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2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3.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矛盾双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4.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
25.好事多磨: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为二的。
27.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28.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矛盾双方是对立的。
29.和谐,就是美和善;万事如意: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
30.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31.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居安思危;蝉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4.失败乃成功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35.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6.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7.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违背了矛盾具有特殊性。
38.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39.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40.和而不同: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41.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抓主要矛盾。
42.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产生重大影响。
4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学会“弹钢琴”;把握重点、统筹兼顺:抓主要矛盾,不忽视次要矛盾。
44.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想问题办事情应有所侧重,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中向前发展。
认识论
1.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的故事,实际上是对人的精神和能力的歌颂,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要求我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3.“审时度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说的是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人在客观规律、客观条件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客观规律为指导,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有利条件,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了想象的形式是主观的。
5.牛顿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造条件认识事物的本质。
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钓多识鱼性,樵多知树名”这几句话共同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7.培根说:“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段话要求我们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8.“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揭示的哲理是认识来源于实践;科学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9.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意味着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10.恩格斯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这句话说明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人们每一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
11.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这一观点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求我们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13.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他的观点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4.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段话体现哲理有认识是变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应当相结合,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一句话表明:⑴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精神;⑵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16.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表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17.浅尝辄止、固步自封: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认识应当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价值观1.“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2.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安石说:“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这些千古名句主要告诉我们享乐主义具有危害性,应该反对。
3.德国寓言大师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这个比喻告诉我们:理想的确立和形成,仅是理想通往现实之路的一个环节;把理想变为现实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
4.马克思说:“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这句话说明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5.恩格斯说:“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这告诉我们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6.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正确阐述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统一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7.范仲庵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毛泽东评价刘胡兰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两句话共同体现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统一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要树立集体主义的人生价值观。
8.“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说明了贡献和索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9.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主要蕴涵的哲学道理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0.爱因斯坦说过:“成功等于艰苦奋斗+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从理想角度看这说明要实现理想,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11.鲁迅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这表明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
12.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其中包含哲理是人应当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
13.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宝的旅程。”其含义是人生要有理想,理想的实现要靠奋斗;“立志”与“工作”是相辅相成的。、

一切,出发于实际作文 文案:

一切,出发于实际作文 文案: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一切,出发于实际》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一切,出发于实际》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切,出发于实际》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切,出发于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