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游醉翁亭作文 游醉翁亭感悟欧阳修醉翁之意上联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游醉翁亭作文 游醉翁亭感悟欧阳修醉翁之意上联文案:
阳春三月,明媚的阳光普照大地,人间万物,一派生机。一天,我和余林同学一道,去滁县醉翁亭游玩。滁县,乃春秋时代吴头楚尾之地,史称滁州,曾因“醉翁亭”、“丰乐亭”、“琅琊寺”三大名胜驰名于江淮之间。醉翁亭就座落在这古城西南六七里的深山幽谷之中。北宋庆历五年,欧阳修上疏为杜衍、范仲淹等人分辩,触怒了仁宗皇帝而被贬为滁州太守。翌年,他作了《醉翁亭记》一文。欧阳修虽官场失意,被贬降职,但仍无损于他在当时文坛所享有的盛誉。醉翁亭因其文而得名,“醉翁之意不在酒”一典也由此传开。自宋、元、明、清以来,醉翁亭一直是迁客骚人的必游之地。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重新整修醉翁亭,使之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劳动人民的游览胜地。春和景明,我们沿着逶迤起伏的琅琊古道徒步而行。乳白色的树花纷纷扬扬,落满陌头、田间、沟渠,飘在我们的身上。山行四五里,不觉已过了滁县师范学校。又行了一二里,始见岗峦起伏,琅琊山云缠雾绕,绿茵如盖……道路的四周高高低低,远远近近都是树。路的上空几乎没有什么空间,为两侧的大树所合抱,偶尔露出一串串的光柱,把山间小道点缀得色彩斑驳。眼前,道左竖立着一座破旧的小亭,记得我十五岁那年在滁县时,曾慕名疲惫于此,以为这就是所谓的“醉翁亭”,结果怅然而返。后来与他人谈起这段游历时,方知乃是一桩笑话。想到这里,我不禁放快了脚步,拉着余林,怀着那不可名状的好奇心理奔向那幽深的山谷。峰回路转,映入眼帘的是一个s形的谷地,醉翁亭就座落在这谷地的中央。远望山谷四周的景色,仿佛自己身临桃花源中。那些自然长成的苍松、翠柏、古槐、杉树等纵横点缀……眼前的春景更是妩媚动人,桃花吐艳,溪水与天空争蓝;绿柳迎风,飞燕共黄莺起舞……参天的古树,掩映着一起古建筑群,近观“酿泉”字下,凹字形的小池内涌出股股清泉,清澈见底。“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不知何人的诗句油然而至……细看那泉眼深处,一只螃蟹和几个小白虾正在吞吐着甘美的清流,它们在那儿,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悠闲自在地逗趣、玩耍呢!啊!可爱的大自然,在你的怀抱里,蕴藏着多少欢快啊!自东院而进,有亭倚东山石壁而立。画栋雕梁,绿栏玉砌,古色古风,浑然一体。那亭檐伸出的四角,若苍鹰凌空飞越之状,此可略见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之一斑,——这就是那勾心斗角、玲珑剔透的醉翁亭。我陪同余林去看那亭边的石刻《醉翁亭记》,诵欧阳公之佳句,仍记忆犹新;睹苏学士之墨迹,却模糊难辨……古老的碑面已成一个个大小窟窿,显然,这是人为的破坏。倘若文公有知,当黯然垂首,向往来游人泣诉呢。余林气忿地说:“这是文化大革命‘功绩’的记载!林彪、江青一伙以极左的面目出现,把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一笔勾销。他们对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历史文物极尽破坏、毁灭之能事,就连这《醉翁亭记》的碑刻也难幸免!”多么珍贵的文化遗产啊,但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多么可爱的河山啊,但她被折腾得遍体鳞伤!缘石阶而下,迎面见到的是意在亭。龙柏卷首,巨树刺天,共抱那亭的上端。亭上攀龙附凤,四周花石栏杆,下边八砖铺地,实是富丽堂皇。只是那些“张三、王二到此一游”的怪字样龙飞凤舞地充斥于柱壁和檐上,使这座小亭大煞风景。亭外有“九曲流觞”和金鱼池,那是封建士大夫欢乐宴饮的旧址。又步入西院,门楼上书有“醒园”二字,院内紫藤缠绕,花墙别致,百日红开得正欢,美人蕉露出鲜嫩,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大概因为前面的景物太叫人惝恍迷离了,所以,一到这里就给人一种清心爽脾的感觉。园内之景,实难描述,余林曾作了一首诗记叙这里的好处:醒园今日又芳芬,叶绿花红醉断魂。更有声声林鸟叫,叫来蜂蝶闹纷纷。本文作者:润禾
游醉翁亭作文 游醉翁亭感悟欧阳修醉翁之意上联文案: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而乐也。
——题记
你曾说过醉翁亭是谣迢的梦,一觉醒来已是惘然。
你曾说过醉翁亭是空蒙的山的背景,怎么眺望怎么遥远。
醉翁亭是醉里的梦,醉里的山景。
在梦里,我醉醉翁亭。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就迷恋上醉翁亭,尽管我距醉翁亭是千里之外,离醉翁亭是千年之遥,但我的心与它一直便是零距离的靠近。
每每依稀恍然之间,我又一次梦见了醉翁亭,自己像游览天姥山的太白,也像面临赤壁的东坡,一往情深地枕着醉翁亭畔的酿泉,如鸟雀般垂立,我顿时清醒过来,自己眼前出现的竟是欧阳老先生当年的景色,似乎一点儿也未曾改变。
于是,我从梦里在站起,迈开步子……
顺着酿泉彳亍前行,便是一条小溪,我的眼睛透过清晰的涟漪,溪底的碎石子仿佛在阳光下颤动,金色小鱼悠悠往来,毫不迷糊。整个天际一片蔚蓝,天上只有一朵云彩,好像在飞舞飘动,又似乎是在锦缎一般的天幕上消散。周遭没有风,天气暖和,空气中散发着一丝清莲的幽香,我跟前飘飞的花儿的温馨像伸出的一只手,一把将我的思维拽回了现实。
然而,思绪纷飞,难以停歇,我的双眼仍然凝视着前方的小溪,此时溪流之间,莲叶中央站立一只白翅小蝴蝶,蝶儿的触须搅着打成一个结,那结在小蝴蝶的翻飞中解脱开来,竟解开我心底一个小小的情意和心结。
我回忆着美丽的过去,直至白翅小蝴蝶已经无踪无影,一恍然,那道白色的眩光划空而过,如在我心中留下的艳丽彩虹。我款步返回,满意地仰卧在醉翁亭的横椅之上,脑海又满是奇妙的幻想:若此刻是在晚上,那上面一定散满了星辰闪闪烁烁和暗色流云画下的几撇写意,中间也会有流萤提灯游来荡去,嘈嘈切切……可是,这不是夜晚,但醉翁亭下依旧是脉脉流转的世界,而绽放在这世界旁的几缕香兰,就都一群群一簇簇地开放,或许会像一现的昙花,一丝丝地凋谢。凋零已经不足为怪,凋谢却才是另一种生命的真谛的开始?
无论怎样,醉翁亭的周围,全散布下了永恒的生机,生气勃然,生机盎然,就像那只划空而过的白翅小蝴蝶,又好似那一群群一簇簇凌空怒放的香兰。
想到这里,我俯下身子,用银盏从溪流清泉中舀起一杯,一饮而尽,通身生发甘冽之清寒,勃生利剑之辉闪。一时间,周围形形色色的人等,自带自制的酒具,以醉翁亭为庐,以酿泉为酒,其乐融融,不亦乐乎!
从醉翁亭眺望远方,有无数蜿蜒明丽的群山向我点头微笑,它们在黎明前为我献上晶莹的露珠,日出前夕为我鼓起了爽朗的凉风……那些馈赠,都是来自苍茫无涯的远方,来自历史尽头的永久积淀。仅仅一幅山峰的轮廓,应该是我在醉翁亭上见过的最简单的白描,最值得回味的素描!
我感动了,向乡人讨上一杯酿泉酒,自顾自地饮了起来。
醉翁亭此时此刻也喧闹起来了。首先是鸟声,清脆的鸟声,云雀在悠扬地啼啭,大脖子的鸽群咕咕叫唤着,燕子在垂柳间无声地穿越飞翔……我放下酒樽,顺着鸟声追溯过去,是婉转的清新的鸟声,再一路跟下去,一股石破天惊的巨响扑面而来,翘首望去,那是从两峰之间飞泻直下的瀑布,如同从九天之上垂下的白练……流水的淙淙之声,鸟儿的清蜿之声,飞瀑的浩荡之声,把我的整个身心畅畅快快地洗涤了一遍,我沉醉于其间。
伫立飞瀑前,飞溅的水珠在我眼前激越跳动,辉映着彩虹的五彩缤纷,鸟儿这时也不知天高地厚,大胆地飞来窜去,翱翔在山瀑中间,乐其自乐,毫无顾虑。我看见那瀑布飞溅而下,又在转眼间分流成小溪,潺潺地向前流走,那一往无前的劲头,真想把我也一起带走呢?
日头冉冉升起,我顺着溪流而下,悠扬自得的鸟啼就在我头脑的上空盘旋,繁荫的树木的空隙里,像漏筛一样透下大大小小明明暗暗的光斑,照亮了树跟上的野蘑菇、覆盆子和野草莓,它们在阳光下褐得精神,绿得快乐,红得灿烂!回头看流水潺潺,便想知道它的身影和颜色,说真的,其实我并不知道也捉摸不透水的色彩究竟为何物?但静谧之时,我却听到了流水与醉翁亭一道潮起潮落……
鸟,依旧在啼唱;瀑,依旧在轰鸣;溪,依旧在潺潺移动……
面对鸟、瀑、溪,我一下子幡然彻悟,却原来,做人也是如此!
于是,我重新回到醉翁亭上,这里已经是人声鼎沸,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在狭小的醉翁亭里嬉闹,敬酒,吟诗作歌……我重重地落坐在一张横椅上,把杯里的酿泉残酒一饮而尽,脑海里一片无名的激越的翻腾,加入了人们的开心聚会。
酒入愁肠,心绪开阔,倒能够在纭纭众生里把自己看个明明白白。我自以为个人仅仅是个平凡普通之人,那些戏剧性的绚烂,与我无关;只有在这里,在这千古流芳的醉翁亭上,没有了陌生人,没有了多余的眼睛,如是我知,如是我闻,我心中好似鼓胀的花蕾,将不能够诉说的愿望,在醉翁亭上掠过的风中,肆意释放!
然后是醉,醉得我支撑不住,终于倒在醉翁亭的横椅上。在双眼眼帘结合的一瞬间,我再次望了望这醉翁亭……
直至醒来,当我从床塌上翻身跃起,推开窗,把目光投进只有半轮黄月高垂的天幕,月光朦朦,夜莺轻唱,一座古亭亦真亦幻,一座山峦若明若暗……
我说醉翁亭是一个错觉,迷迷蒙蒙似隐似现;我说醉翁亭是一份契约,天上人间代代相传。
在心里,我的醉永远醉醉翁亭!
游醉翁亭作文 游醉翁亭感悟欧阳修醉翁之意上联文案: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欧阳修的一篇《醉翁亭记》,让多少游人对琅琊山向往不已。
位于安徽滁州市西南郊的琅琊山,素有“皖东第一名山”之誉,而山中第一名胜,非醉翁亭莫属。进入山门,一路西行,过野芳园、听泉亭、让泉,被列为全国四大名亭之首的醉翁亭,便掩映在一片树林间。此亭顶为歇山式,飞檐翘角。亭内有楹联云:“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显然取材于欧阳修“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的说法。
北宋庆历年间,欧阳修被贬到滁州,经常来亭中游乐饮酒,并留下千古美文《醉翁亭记》。多年以后,苏轼应邀书写《醉翁亭记》,刻碑传世。从此,醉翁亭伴随着“欧文苏字”双绝而名扬天下。
过去读《醉翁亭记》,总觉得醉翁亭是琅琊山麓一个遗世独立的亭子。事实上,从北宋末年起,醉翁亭边先后出现了同醉亭等其他建筑。相传到明代,房屋已有“数百柱”。可惜至清代咸丰年间,所有建筑化为一片瓦砾;直到清光绪七年重修,醉翁亭及其周围建筑群才恢复了生机。
如今的醉翁亭已不再孤独,周围不到1000平方米的区域,已扩展成一座依山临水、布局紧凑的小型园林。东有巨石斜卧,保存着南宋篆书摩崖“醉翁亭”。南有让泉临溪潺潺而出,泉眼旁以石块砌成方池,池上有立于清康熙年间的碑刻。西有始建于明天启年间的宝宋斋,内藏大型石碑,镌刻苏轼手书《醉翁亭记》,全文401字,每字约10厘米见方。北面三间瓦房,劈山而筑,名二贤堂,还有意在亭、影香亭、古梅亭、怡亭和览余台等,各有不同的景致和底蕴。时值春游旺季,游人络绎不绝,穿行于亭台楼阁、春花绿树间,一派“前者呼,后者应”的快乐景象。
琅琊山是一座文化名山,其文化积淀不仅仅在醉翁亭。信步走去,唐、宋以来的摩崖、碑刻比比皆是,约有300多处。据记载,琅琊名胜至少发端于唐大历年间,时淮南路刺史李幼卿在南山“凿石引泉,酾其流以为溪”,名为琅琊溪,又和山僧法琛建琅琊寺。李幼卿之后,唐、宋文人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等,相继出守滁州,修筑城池楼馆,开发山川名胜;王安石、曾巩、宋濂、文征明、王世贞等,也在琅琊山留下了名篇佳句。文以山丽,山以文传,琅琊山声名日隆。
东西逶迤的琅琊山,本是一座风景名山,总面积达115平方公里。山中有洞穴,如琅琊洞、雪鸿洞、归云洞、重熙洞和花山洞等;有泉眼50多处,如让泉、紫薇泉、濯缨泉和醴泉等;有溪流湖泊,如琅琊溪、玻璃沼、深秀湖、姑山湖和凤凰湖等,湖光山色,处处有景,四时不同。
琅琊山虽不高,最高峰花山海拔只有331米,却绵延起伏,层峦叠嶂,幽谷深藏。也正因为山不高,十分适宜攀登,游人至此,无不欣然拾级而上。出醉翁亭,入洗心亭休息片刻,踏上琅琊古道,眼前又是另一番风景。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琅琊古道,长约1500米,条石铺成,由低渐高,蜿蜒曲折。古道两旁树木参天,如天然棚盖,晴天遮阳、雨天挡雨。转过一座名为“峰回路转”的拱形门楼,景色豁然开朗,只见南面两山相拥一泓湖水,清澈如镜,名“深秀湖”。
继续前行至山腰,山峰重叠、古树葱茏处,便是山中另一名胜琅琊古寺。唐宋鼎盛时,琅琊寺殿宇规模宏大,房屋鳞次栉比,仅寺内外形式各异的亭台就有20余座。几经兴废,现存建筑大部分重修于上世纪初,保持了古寺原来的格局和样式。寺内有对联云:“古寺犹存明季石,山门尚有建康砖”。
游览了琅琊寺,沿石阶穿过一片密林,不多时就来到了海拔310米的南天门,这里是琅琊山登高望远的最佳场所。登上会峰阁极目眺望,远处长江如带、钟山苍茫,万千气象,壮丽河山尽收眼底。
琅琊山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首批国家森林公园之一。山中林木葱郁,森林覆盖率高达90%。扎根在岩缝中的琅琊榆和醉翁榆,是琅琊山特有的树种,其树干通直秀拔,木质细腻坚硬。琅琊榆遍山可寻,或在深深的山谷中,或在陡峭的岩石上,那腾空而起的树身,宛如苍龙,显示着极强的生命力。醉翁榆主要生长在醉翁亭周围,其中最为雄奇的四株醉翁榆,就峙立在醉翁亭前,如巨人般守护着饱经风雨的醉翁亭。
游醉翁亭作文 游醉翁亭感悟欧阳修醉翁之意上联文案:
话说上回来到黄龙洞,晚上在一个宾馆里和贺哲贤、李珉珂打了一夜牌,第二天6点起来吃了早餐,就来到武陵源正门。
这是一座古装高楼,或者说是一个又大又高的亭子,最上面是一个尖顶,四角翘起,就像醉翁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正前方挂着一块匾,上书苍劲有力的三个大字“武陵源”,右边就是现代化的入口了。正好,古典与现代相映成趣。
不多说了,我们来到十里画廊,早在明代就有人写下“人游山峡里,宛如画图中”等佳句。大自然这位雕塑大师,以鬼斧神功在十里画廊塑造了稀世珍品,它是艺术的世界,童话的世界和神秘的世界,为中外游客叫绝。而且在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中,这里是旋风剑主达达的居住地。
慢慢前行,左边是一个美丽的谷地,里面有着许许多多的鹅卵石和长到半腰高的青草。右边是一条铁轨,间或有几辆小火车缓缓驶过。再往左右望望,是刀切成一般的山,有的地方露出灰色的石头,有的地方是几抹墨绿色,有的地方则不知是标新立异还是太陡了,又无石色也无绿色,只是一片死了般的土黄色。
“十里画廊”,“画”是什么?就是两边别有韵味的山了。山们都像是大自然用雷劈开的一般,高峻而陡峭,奇形怪状,无所不包。有的像两人促膝长谈,有的似一个面目冷峻的武士,有的是一个手捧鲜花的仙女。其中有一个最为奇特——“采药老人”,是一高达百米的石峰,它侧身而立,活象一位腰身佝楼老人,头戴方巾,身着长衫,背着满满一篓草药。背笼中斜生一玉捍光洁的杂树,若药锄倒置。两目炯炯逼视对山,若有所思。
接下来就是一个最难游览也是一个最爽的景点——天子山了!
天子山的背景自己去查吧,只说我们上山的艰难。刚刚走出5公里的十里画廊,好不容易能休息一会,又被贺哲贤他们拉着冲上山。囧啊!只好抄上相机和水。直奔天子山!
我们甩下后面慢吞吞的老师们,跑上台阶,地上由于林木茂盛,水汽丰富,又少见阳光,所以长了许多青苔,走上去很滑,我们不得不放慢脚步,扶着栏杆前行。我们硬撑着走了六七百米,再也走不动了,没想到这一段路这么陡!我和贺哲贤搀扶着以2秒一级台阶乌龟速度拼命前行,李珉珂独自在后面30级台阶处大骂我们不仁不义,丢下他不管。我们自己都走不动,哪顾得了他?我俩一步一步“跺”着台阶上去,见一个垃圾桶坐一个,也不管脏不脏了。李珉珂拖着一桶600ml的水让我们等等,我们见他哀求,顿时有了力量,立马跑到他60级台阶前,怪叫他的名字。他竟大骂几句,一屁股坐下去赖着不走了,我们更有了力量,马上甩了他。
一步一停,最后几乎是爬着上了观景台,一看路标,这段1300米的路竟与地面成65度的夹角!难怪这么难爬!再看一下路标,一股欣喜之情油然而生——后面的路平坦多了!向前冲刺!gogogo!
走得汗流浃背,来到了“歪把栗树”边,靠!这棵树有特色!长上去,折下来,再折上去!这可是真正的一波三折呀!又走几步,突然发现路边竟有一只可爱的monkey!皮毛光滑,可大方了,直问游客要东西吃,好玩!
景点很多,手指只有十个,不说了。就说最壮观的吧,奏乐!——当当当当。隆重推出——西海石林!
西海是一个群山环抱、深不可测的“桶”形盘谷,里面有几千座石峰密密麻麻的石笋般的插在几平方公里的深山大峡中。今天天公作美,西海石林中弥漫蒸腾的雾气,山势更加雄浑,瑞气上浮下沉,山峦在云雾中奔突隐现,好一幅山河云雾图!
尝试了买假饮料的痛苦,终于来到了天子山顶峰——天子阁,真正的天子阁早已付之一炬,现在的是在原址上由深圳捐资500万修建而成的。它位于贺龙公园东200米处的台地上,阁高30米,为六层四重檐穿头式仿古建筑。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石雕栏杆,花岗岩地面,梓木门窗,金黄琉璃瓦屋顶。内有茶厅、商店、歌舞厅、字画厅、民俗游乐厅。登阁远眺,三面临渊,远近群峰山峦尽收眼底。
终于下山了,我们坐的是索道,从天空望下去,下面郁郁青青,满眼一片翠绿,两边则是一座座石峰,过铁架时的震动让我们心惊胆战。回到地面,长呼一口气——终于下来了!
感受了大自然的奇妙,明天就是去“世界最美的峡谷”,“最富有诗意的溪流”——金鞭溪了。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游醉翁亭》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游醉翁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游醉翁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