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作文 大国崛起1-12集笔记整理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作文 大国崛起1-12集笔记整理文案:
这是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岛国,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人口老龄化严重,几乎每一天都遭受着地震的袭击,任何时刻都有遭逢台风和海啸的可能——这样一个在天灾人祸中本该苟延残喘的岛国,却曾用他的铁蹄踏碎了亚洲的许多国家,其野蛮和凶残不亚于纳粹,让世界为之震惊;而今的和平年代,这个弹丸之国则以其严谨精致的工艺,时尚精巧的商品,细腻美味的料理又一次席卷整个世界,我们把这个岛国叫作“日本”。
作为一个接受了十余年社会主义教育的学生,提起日本,许多人知道更多的是七十多年以前其发动的那场惨绝人寰的侵华战争——仇日思想,从我们接受教育的那一天起便无孔不入地钻进我们的脑海,根植于我们的魂灵,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当历史的风烟早已散去,亚洲土地的疮痍也逐渐愈合新生,那段刻骨铭心的国殇早已成为骨髓里被刀劈斧斫出来的一个胎记,化作基因链里不知名的一串密码——低头自忖,是否更应该从日本的崛起中反省,泱泱中华,何以为如此蚍蜉所欺?我想,《大国崛起·日本》给了我们一个不错的答案。
每每看到书上将中国描述为一个地大物博,土地富饶,人民智慧勤劳的国家时,总会禁不住发自内心地一阵战栗——华夏民族,正是因为自恃上天毫不吝啬的厚爱才会一直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肯醒来。与中国相比,日本实在是个不幸的国家,孤立海上,莽莽四望,只看得到自己脚下再不能更贫瘠的荒土;人民在各种天灾中只为生存,更不要去谈追求更多,危机感如猛兽时时刻刻匍匐在身边,似乎一凝神都能听到死神的呼吸——正是这种孤立无援的危机感,造就了日本人坚毅谦虚的性格。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生存的不易,合作的重要,坚持的力量。这样严谨的态度,亦成就了今天日本企业的辉煌——佳能,尼康,松下,三菱……数不尽的日本产品销往世界各国,并因其精湛的做工获得好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日本人靠自己的严谨获得世界的信任,继而赢得财富,于世界大国俱乐部中占领了不可小觑的一席之地。
日本的崛起,得益于日本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从中国的盛唐开始,日本就开始到中国来学习儒学,医学,佛学,茶道,围棋等等,吸收了大量中国的文化成果,从而走上了以中国为师,仿效中国发展的道路,坚持以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为目标;后来,鸦片战争的炮火惊醒了沉睡的中国,美国的黑船也轰裂了封建日本沉重的国门,日本人意识到闭关锁国只能导致国家日益衰落,转而向西方寻求更先进的文化,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走上强国之路。如果说大化改新使日本从愚昧的奴隶制社会发展成封建社会是中国的影响,那么明治维新使日本从落后的封建社会步入资本主义社会则是西方社会的贡献——这两次极具划时代意义的改革,都使得日本经历了改天换地的发展。
其次,日本重视科技教育,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日本人强烈的学习欲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治维新时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法令》时,就在《学制布告》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口号,要在全国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接着,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大约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从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0年。“1871年12月23日,日本横滨港。4500吨的美国商船”亚美利加号“缓缓驶出港口。甲板上,日本使节团成员向送行的人挥手告别,驶往美国旧金山。这是在日本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远航,使节团在欧美历时近两年,但是其结果却影响了 日本的近现代历史。”(摘自《大国崛起·日本》第十节 维新1)新政权是在政变和战争中诞生的,这样的一个新政权,是此后日本腾飞的重要保证。
同时,日本何尝不是幸运的。恰逢世界工业革命的大潮流,抓住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致力于发展生产,促进经济的腾飞——在明制治维新时期,日本大力发展工业,为日本以后经济的发展和腾飞夯实了基矗不得不提的,是这其中包含着的日本大和民族的凝聚力,这种不惧牺牲,坚持不懈,敢于拼搏的“武士道”精神可敬而可怕——可敬于其改革时的铁腕热血,可怕与其战争时的残忍暴虐。我曾看过美国人类社会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所撰写的《菊与刀》——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这种矛盾,也正是深深根植于日本人身上的特质,其教育方式也成为日本人性格两重性的最重要原因。他们一方面谦虚严谨,精益求精地制造着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电子产品,一方面又近乎变——态地有着让人难以理解的色情与暴——力文化;他们一方面描绘出动漫世界里温馨美好的生活图景,一方面却无法承受社会的压力选择自杀;他们一方面开放到吸收各种新潮文化,一方面又传统到男尊女卑……这都是日本当下的社会现状。
在我看来,日本是一颗光鲜的洋葱,蜡质的外皮带着妖艳的光芒,可一层一层掰开,刺鼻而辛酸,到最后,是空心的。日本的文化是一颗洋葱,没有自己的源头,只是靠着不断的学习吸纳包裹住自己脆弱的空心,却无法用这种表象将自己充实。看似光鲜的今日日本,当被人们一层层剥开它的表皮,何尝不是日本人民为了生存苦苦挣扎的辛酸,这样的刺鼻气味,让剥开的人流泪,何尝不让日本也为之苦痛呢?如今,再提及对日本的仇恨或许过于愤激,可历史也不能被遗忘,当我们看着不敢面对历史的日本人时,为什么不想想自己?——这样一个贫瘠潦倒,苟延残喘,没有历史渊源的弹丸之国都能获得今日的辉煌,我巍巍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数不尽的灿烂文明,为何还未走出历史的烟尘?三省吾身,是否还沉沦于黼黻烟霞的迷梦?七十年前,警钟犹在响,绕梁不绝,只望我中华亦能崛起,不让警钟变丧钟!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作文 大国崛起1-12集笔记整理文案:
日本并不是我喜欢的国度,也许是民族的历史情愫的作用,但与我国大部分青年人不一样的是,我也不喜欢日本的文化,比如它的电影、漫画、音乐等,甚至反感;但对日本产品,我的观念一向在更新,年少轻狂的我在初高中曾发起过抵制日货的宣传,然而我成长中发现,家里使用的数码产品却大多是日本货,然而我对日本产品没有过兴奋,更多的只是感叹,因为对于日本科技我始终存在着许多不解。
中国当局对于中日关系的描述往往有两句:其一曰\"一衣带水\",其二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两个说法倒也恰当。第一句话讲的是两国地理位置接近,容易交流并相互影响。第二句话好处就比较复杂了:在中国的历史上,日本能够说是从中国获益最多的国家却同时也是对中国伤害最大的国家。在中国的盛唐时期,日本实行的大化革新,其实基本上就是对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全面复制,甚至日本文字所谓的平假名片假名其实也是来自中国的汉字。不夸张地说,若没有中华经济文化的影响,日本人生活在蛮荒蒙昧时代的日子必然会更加漫长而黑暗。而在近代历史上,从1895年到1945年整整50年的时光里:甲午海战割台湾、八国联军主力烧北京、九一八割满洲、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日本,这个从中国获益无数的国家反过来主导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史。所有当日中国对日的民族主义仇恨都基于这样一个令人痛苦的看法:日本,如同中国母亲无私喂养了千年的一条白眼狼,在中国母亲年老体弱的时候却反过来一口口地无情啃噬欺凌!但是,在这背后,当然还有一个不那么冠冕堂皇的原因:日本这个中国老师千年来的小学生,中国老大边上年年上表进贡的小弟弟。不仅仅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在军事上压倒了中国,在经济上也作为全球第二高高地俯视着发展中的中国。所以能够说中国人对于日本的感情,既有对日本侵华这一\"前事\"的仇恨痛苦,也有对日本重新崛起这一\"今事\"的嫉妒难堪。
中国当今各大论坛言论中对日本的仇恨和嫉妒情绪已然如排山倒海之势,可冷静思考之余,对日本的\"爱\"又不得不在每一个理性思考的国人的脑海里浮现并以矛盾的方式翻腾着。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化的国家,作为亚洲唯一跻身帝国列强的国家,作为亚洲唯一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以无可置疑的成绩单向世人证明了他的优秀。当然,日本的优秀和其他崛起的大国是有巨大差别的。看完《大国的崛起》,更坚定了我一向的看法:日本的崛起,不是如西班牙般的勇于闯荡冒险与开放,不是如荷兰的民间小资本家自发组织协调社会发展,也不是如英国般的科技进步引导工业革命,更不是如法国大革命那样扫荡一切旧王权。日本的崛起正在于其民族一向善变善学的特点!
《大国的崛起》里头有一幕给我比较震撼的场景是:此刻日本每年还在纪念百年前的黑船事件,就是当年美国人佩里带领几艘蒸汽战船侵略日本内海,逼迫幕府当局开放国门的历史故事。这一事件对日本的好处其实类似与中国遭遇的鸦片战争,但中日两国对待外来礼貌的敲击表现出来的绝然不一样的态度直接导致了两国之后截然迥异的命运。我们对于英法逼迫开放的反应是最先的军队抵抗,其次是民间的不满,最后是义和团式的破坏。我们的皇帝把英国人送来的蒸汽机步枪等设备丢弃在圆明园的地窖里尘封。我们的社会在左派思潮影响下一次次的文化革命扫荡了\"封建残余\",同时也丢掉了我们千年来的\"礼义仁信\"。我们的学生至今所受的教育还是悲情式的控诉多于自省式的反思。而日本人对欧洲列强逼迫开放的反应则显得灵活许多,他们直接答应了门户开放的要求,他们应对西方先进的科技设备羡慕不已并全面引进,他们的政府代表团游历欧美后对日本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他们也经历了开放后的冲击但他们处理好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百姓如今高兴的庆祝着\"黑船入关\"。只有善于学习,善于改变的民族才能有这样的自信和勇气来庆祝一个本是悲伤痛苦的日子!
当我们的商人们还在忙于盗版全球最火的DVD而闻名时,如果我们的肉食者们也能学学日本人当年\"盗版\"西方先进制度的手法,或许我们的国家在改革开放20年后渐入瓶颈的这天能够找到真正让社会全面崛起的捷径。所谓的国情不一样,所谓的民智未开,种种的拖延改革的理由,在日本100年前以一个教育落后国家贫穷的国家开始全面西化的故事面前,显得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日本一百年的大国之路,的确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总结。但无论怎样去总结,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在这天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能够称道的好处只是在于:对内,给它自我的人民带来幸福;对外,给世界带去和平和安全的福祉。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作文 大国崛起1-12集笔记整理文案:
它曾以战败国的身份失去土地、财富、以及应有的尊严;它曾以民主、和平的方式来实施统一;它曾以铁和血的手段来实现统一;它曾以工业革命技术的先进来证明自己的强大;它曾以武力的方式来征服整个世界;它曾以下跪的姿态来恳求世界的原谅。它就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德意志罗马帝国,一个不可征服的,强大的日耳曼民族。
每当我看《大国崛起德国篇》,我的心中充满了万般敬仰,同样也充满了万般沉痛。德国在国家衰败,领土分裂,民族矛盾恶化,外国势力入侵,真可谓是内外交困。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以全国之力来发展教育;以教育的方式来培育人才;以人才的智慧来创新技术;以技术的价值来开发工业;以工业的先进来发展经济;以经济的形式来证明强大。从教育到强大,德国不知含辛茹苦了多少年,过来多少代。
每次我看《大国崛起德国篇》,我心中就充满的无数疑问。为什么德国能在民族分裂,国土分裂,经济分裂的环境下仅仅用了41年就实现了统一?为什么德国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仅过去20年又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日本以德国为老师,中国以德国为效仿对象?带着这些疑问我再次观看《大国崛起德国篇》,当我看到刚刚上任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了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不已的举动时:他跪倒在地。一位记者写道:“不必这样做的他,替所有必须跪而没有跪的人跪下了。”这时,我想我已经明白,我已经有答案。德国人诚恳的接受了自己历史上沉痛的一面,诚恳地回忆自己的错误,帮助德国人大大地减轻了民族复兴的困难。勃兰特是跪下了,但德意志却站起来了,德国重新回到了世界的怀抱。
德意志,在哪里?为了统一与强大,为了自由与平等,为了子孙与后代德。国经济学家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德国经济统一;德国国王用自己的财富换取教育快速发展;德国宰相用自己的铁与血的誓言换取德国的统一与强大。
当今的德国,已是统一与强大的国家,已是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是欧盟的核心成员,已是世界经济第三强国。再联想我的祖国—中国,却不乏有些绝望与期望,当今的中国已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在内,领土尚未统一,贪污腐败的现象已多不胜数,教育体系还是处于危弱发展状态,领导人只看见自己的利益,总是把一些难办的国际问题留给下一代。在外,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对中国虎视眈眈,菲律宾占中业岛已长达41年之久,又侵占黄岩岛;而日本更是抱着一颗强占钓鱼岛之心,假如日本得逞,势必要影响中国领土主权,不仅使统一台湾时间拖长,而且可能使台湾独立;美国又重返亚太地区,但它最重要的是针对中国,几次重大军事演习都把中国视为最大的假想敌,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中国的强大。中国要想强大,必须统一。国家领导人要时时刻刻明白一旦中国大陆有点动乱,台湾就很有可能趁机独立,所以武力夺岛有时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完成国家统一,中国才能算真正的强大。
随着国际形势日益严峻,中国人民的爱国心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我们中国人民都要知道在我们面前的是中国,在我们心中的是中国,永远跟随我们的也是中国。
中国在我们脚下;
中国为我们骄傲;
中国让我们勇往直前。
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作文 大国崛起1-12集笔记整理文案: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