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转让,联系QQ:105765989
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语文教案作文 语文教案万能模板文案

2023-03-16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语文教案作文 语文教案万能模板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语文教案作文  语文教案万能模板文案

语文教案作文 语文教案万能模板文案:

林黛玉进贾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分析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形象及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2、了解课文对贾府环境的描写及描写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课文、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及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教学重点】
1.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小说所运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1.节选部分中主要人物的肖像描写、出场描写对揭示其性格的烘托作用。
2.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词语的含义
【学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1.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
2.介绍《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
3.认字解词;
4.把握课文的情节和相关出场人物。
【思路设计】
按“一理二看三听”的思路,紧紧抓住“林黛玉的视角”展开教学。
【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枚瑰丽的奇葩,它以其高超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享誉中外,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文坛的奇珍至宝,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翰林丛书中拾宝,今天我们学习《红楼梦》节选《林黛玉进贾府》。
二、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
1.曹雪芹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因此,在康熙朝,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五年(1727)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曹家从此败落了。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大约在1764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
2.《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红楼梦》以它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的高峰。著名红学家冯其庸说:《红楼梦》是一首无韵的《离骚》,也是一部“说”家之绝唱。自从《红楼梦》问世以后,中国的古典小说再也没有超越它的作品出现了。《红楼梦》是一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千古绝唱!
三、介绍人物之间的关系
┌贾敷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贾珍─贾蓉
└贾敬┤(秦可卿)
└贾惜春
┌─贾琏─巧姐
┌贾赦──┤(王熙凤)
│(邢夫人)│
│└贾迎春

荣国公:贾源──贾代善─┤┌贾珠──贾兰
(史太君)│贾政──┤(李纨)
(贾母)│(王夫人)│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
└贾敏──林黛玉
(林如海)
三、认字解词
要点.正音
方法:通过预习,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敕造阜盛绾着内帏盥沐两靥忖度宫绦嗔视
明确:(chì)(fù)(wǎn)(wéi)(guàn)(yè)(cǔn)(tāo)(chēn)
要点.解释词语
方法:指名学生回答
1.小厮:未成年的男仆人。厮,古代剥削阶级对服杂役的人轻蔑的称呼。
2.厮认:互相认识。厮,互相。
3.纳罕:感到奇怪。
4.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敛,liàn,收拢;屏,bǐng,抑制呼吸。
5.茗碗:茶碗。茗,míng,泛指各种茶。
6.憨顽:天真顽皮,憨,hān,朴实天真。
7.懵懂:糊涂,不明事理。懵,měng。
8.草莽:指野草、杂草。“腹内原来草莽”,意思是说贾宝玉腹中只有杂草,没有当时一般人所说的才学。
9.潦倒:对自己的举止行为不加约束检点。
10.纨绔:wánkù,原指富贵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引申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11.膏粱:指富贵子弟。
12.劳什子:北方方言,如同说“东西”。
四、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情节
要点:理清本文的情节
方法:影视欣赏法
思路;
1.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简要说说林黛玉去了哪几处,见了哪些人?请你为林黛玉画一幅进贾府的简明行程图。
2.通过影视欣赏,让我们再度跟随黛玉的行踪,重入荣国府。但是,这次要求大家睁大你的眼睛,想一想,林黛玉看到了什么,看出了什么?针对林黛玉的所看到的、所看出的你有什么想法?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
2.分析课文中典型环境的描写
【思路设计】
1.结合学生所描述的展开对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重点人物的性格分析
2.通过提问分析课文中典型环境的描写。
【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分析人物形象
要点: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重点人物形象
方法:讨论法、归纳概括法
思路:
1.林黛玉
(1)学生找出描写黛玉性格的句子。
(2)总结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其性格主要的一面。
从外貌上看她有娇美的容颜,并且举止谈吐不俗。在宝玉眼里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又胜过七窍玲珑心,姿色要高过西子三分。
(要让学生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2.贾宝玉
(1)文中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贾宝玉的?(学生回答)
明确:
①出场前的侧面勾勒:
王夫人语云“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甜言蜜语”、“有天无日”、“疯疯傻傻”。
林黛玉忆母亲曾言“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这些侧面描写说明宝玉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叛逆”。
②出场时的肖像描写:
在林黛玉看来,宝玉分明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眼熟亲切。
③二首《西江月》的描写: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分析:表面上是用世俗的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二词作似贬实褒,正文反作。
④出场以后的语言行动描写:
作者一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她与黛玉的心灵相通;二是极力表现宝玉的骄横不羁。
(2)总结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贾宝玉是封建家庭的叛逆者,生来就与众不同,“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然而贾宝玉并不看重“通灵宝玉”,骂之为“劳什子”,“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他是贾母的心头肉,是贾家光宗耀祖的希望,但他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他便有自己的为人经世之道,不愿被封建制度所管制。所以他在《红楼梦》中是精神上的自由人。
3.王熙凤
(1)文中对王熙凤的出场是怎样描写的,说明了什么?
明确: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放荡无礼”既表现她的泼辣,又说明贾母对她的宠爱。
(2)王熙凤是怎样的一个人,谈谈看法。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贾母也叫她“凤辣子”。她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本文以四个层次(写出场、绘肖像、见黛玉、回王夫人)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她的性格特征。她的出场与众不同,课文有极其精彩的描写:一开始是人未到笑声先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以此来说明她是贾府少有的“放荡无礼”的人,从而反衬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从对她肖像的描写中得知她是貌美但却透着她贪婪、刁钻的本性。在见到黛玉后的说辞,足显出她察颜观色,机变逢迎的性格特点。在对王夫人的回话中则又表现出她的果敢能干。
三、分析课文中的典型环境描写
要点;能够快速的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能领略其作用
方法:跳读法
思路:
1.提问:林黛玉来到贾府门前看到了什么?
明确: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进入贾府到贾母住处,林黛玉看到了什么?
明确: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令初到贾府的林黛玉无不为之惊讶。
3.她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了什么?
明确: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4.林黛玉所见的贾府有什么特点?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
(1)宏伟的外观:林黛玉眼中的贾府就外观突出一个“大”字,即大石狮子、大门、大书、大字、大额插屏。几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富丽,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赫的地位。
(2)讲究的布局:如贾母住的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设置考究,布局规整,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
(3)华贵的陈设:第8段有关“荣禧堂”的描写:“进入堂屋中……‘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第九段对王夫人东房的描写:“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这些无不反映了贵族生活的奢侈豪华。
这样写可以突出贾府的高贵权势,体现贾府官宦(贾赦、贾政)的显赫。深刻反映封建社会统治者的奢靡腐朽的生活,间接揭示了阶级压迫的沉重和深刻的社会矛盾。
【板书设计】
宏伟的外观
硬件讲究的布局
贾府华贵的陈设富贵尊荣
非凡的服饰威严袭人
软件骄矜的气质
烦琐的仪节

语文教案作文 语文教案万能模板文案:

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深刻认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努力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意识。语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教材编排有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几个模块。六个单元是指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该教材有以下突出特点:(1)立足学生实际(2)体现现代意识(3)弘扬人文精神(4)突出开放性(5)注重策略引导。
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24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新闻阅读;二单元,为人物传记;三单元,文言文单元;四单元,散文;五单元,说明文单元;六单元,文言文单元。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贯穿整个新教材的始终。每个单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课外古诗词背诵课外古诗词背诵也是贯穿整个新教材始终的一个板块,每册教材都有十首古诗词供学生背诵,在背诵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体现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名著导读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一样,都是新教材的亮点,是最能体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手段。
三、学情分析
学生大多爱学习,尊敬老师,积极动脑筋思考问题,但也有少数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仍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成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是十分浓厚。
四、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的音、形、义。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五、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知耻、明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进行以“写事”为专题的作文训练,培养学生能够清楚第叙述一件事情,并能够适当运用议论、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以提高作文水平。
(7)加强学生的辅导不弥补工作,争取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
(8)强化作业管理,逐步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9)坚持课前一句话理解活动(约3分钟),教育学生懂得自尊自强,争取做一个有志青年。踏实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0)做好纠偏工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11)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2)本学期的重点放在基础较差学生身上,做好转差促优的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平,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尽量缩小差距,使其与优秀的距离有所接近。
(13)课堂结构和时间的把握需进一步提高,向单位时间要产量。
(14)引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比如古诗词,可按作者、按类别、按主题分别进行分类,形成经纬交织的网络。
(15)根据实际情况,在讲解新知识的同时注意对旧知识的回顾。
(16)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进行圈点句画;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
(17)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因此,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时文,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18)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常练习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
(19)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来,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
(20)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21)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六、教学进度安排
科目语文教学班级八年级教科书名称及册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每周节数9节总授课节数180节时间单元教学内容计划节数实授节数出入原因第123周第一单元活动探究1消息二则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3“飞天”凌空4一着惊海天新闻采访新闻写作22222第456周第二单元阅读5藤野先生6回忆我的母亲7列夫托尔思泰8美丽的颜色写作学写传记综合性学习人无信则不立222222第789周第三单元阅读9三峡10短文二篇11与朱元思书12唐诗5首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2222222第10周期中复习期中复习及期中考试9
科目语文教学班级八年级教科书名称及册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每周节数9节总授课节数180节时间单元教学内容计划节数实授节数出入原因第111213周第四单元阅读13背影14白杨礼赞15散文二篇16昆明的雨写作语言要连贯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222222第151617周第五单元阅读17中国的石拱桥18苏州园林19蝉20梦回繁华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口语交际名著导读222222第1819周第六单元阅读21孟子二章22愚公移山23周亚夫军细柳24诗词五首写作综合性学习222222第20周期末复习期末复习及考试9
1消息二则
知识与技能1.了解消息的要素和消息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2.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批注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化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重点)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
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
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
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提问4:电头有什么作用?
明确: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目标导学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5: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
抽生朗读,大家评议。
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提问6:默读勾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明确: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坚决地、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英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嘲讽:“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强烈。
提问7: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激情朗读课文。
三、板书设计
我三十万大军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
胜利南渡长江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英勇善战
(标题)主体时间:二十日午夜至二十一日进军迅速
地点:芜湖、安庆之间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渡过长江
第2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重点)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难点)
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社会的奇闻趣事的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研读另一篇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一起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新闻,整体感知
提问1:快速朗读新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提问2:再读新闻,理清新闻的六要素。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提问3:找出这则新闻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明确: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后。
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从“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至“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至课文最后):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研读思考
提问4:分组讨论: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叙述?
明确: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写。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两路军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详写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提问5: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不仅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而且更详尽地写了战果。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目标导学三:深入文本,品味语言
提问6:请学生就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生甲:例句: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明确:“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则太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限明确,准确表现了神速的特点(如用“共”,则时限不明,一般化)。“至发电时止”,时间比“现在”更为确切。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比用“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
生乙:例句: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明确: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和“打垮”;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军所用;对“长江”用“封锁”,说明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线”用“切断”,说明我军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词语搭配准确有力,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生丙: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用词恰到好处。
提问7:请学生就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特点,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生甲:“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程度,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生乙:“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
三、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叙(略)衔接紧密
西路军所向披靡叙议结合(详)过渡自然
东路军遭遇抵抗较为顽强叙(详)结构严谨
语言特点1.准确、简明、凝练、概括性强
2.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
可取之处课堂中,落实了对新闻内容的概括,明确了“六要素”和新闻结构,强化了对导语的解析及新闻的语言品味,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不足之处对于新闻这种文体,学生刚刚接触,特别是对新闻的结构特点,大多数学生不容易把握。而第1课时的节奏过快,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则外国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的文体特点。2.体会二则消息迥异的语言风格。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品味、比较等多种方法,把握二则消息的主要内容和消息文体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类精英对人类历史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的胸怀。
一、导入新课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1901年12月10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提问2:根据消息文体特点,勾画出标题和导语并明确主体,思考:导语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明确: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议权等消息背景。
提问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
明确:不可以。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
目标导学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提问4: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提问5: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你认为他们配得上诺贝尔奖吗?
明确:前两问参看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问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好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示例:我觉得他们完全配得上,比如伦琴,他发现了X射线,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医学上也有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至今医院里的透视、拍片还在使用X射线。
提问6:作者为什么要补充诺贝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属等内容?
明确: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表达作者对诺贝尔的敬意,期待诺贝尔奖在人类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板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得主领域成就伦琴物理学X射线范托夫化学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贝林生理学或医学血清疗法普吕多姆文学诗歌创作迪南和平红十字会帕西和平各国议会联盟科学进步和平

语文教案作文 语文教案万能模板文案:

公开课教案(人教版-语文)
搭石教学记录设计
授课人:钟优
课题塔石课型新授课课时总数2课时教材分析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重点难点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教法学法朗读法、表演法教学用具教学课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刘章爷爷每次回忆起家乡时,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师:看老师写课题
(生看师板书课题)
师:齐读课题
生齐读:搭石——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听明白了吗?
(生自由读课文3分多钟)
师: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
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你找得真准,你再读。
(生再读)其他同学们都找到了吗?都来读读看。(全班齐读)
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师:“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老师这里出示了几个字典上的解释。
生:卷起来的意思。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生1:脱鞋绾裤师:人们收工就必须——生2:脱鞋绾裤师:人们赶集就必须——生3:脱鞋绾裤师:人们访友就必须——生4:脱鞋绾裤。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齐:脱鞋绾裤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2:我认为会很辛苦。生3:还会很麻烦。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师: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我觉得有了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方便了。
师:不错,这种渡小溪的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生2:搭石一块接一块地铺在水里,我觉得很美。
师:你体会得很细腻。
生3:我觉得搭石很难走,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走得慢就容易掉进水里。师:他说的意思,家乡有一句俗语,叫作——生:紧走搭石慢过桥
师: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相机板书)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师: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师:小组合作,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静静地默读、圈划,2分钟左右)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师:我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生:我找的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课件出示语段)你找的是这幅画面.(“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
(生有的读xínɡ,有的读hánɡ)
师:意见不统一呀,想一想: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生:行(hánɡ)师: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生:一行(xínɡ)人
师:齐读两遍。(生读)
师:这还有几个词语,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男生来。
(男生读一遍)
师:“人影绰绰”要读准确,女生读。(女生读一遍)师: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协调有序”体会到美。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生1: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师:这是从字面上理解。
生2: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你联系下文理解了。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师:(指这组问)小组起立,我们来模仿一下,你们现在走在哪?生:搭石上。
师:这搭石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生:有。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1:抬起脚来师:后面的——生2:紧跟上去师:(速度渐快)前面的——生3:抬起脚来师:后面的——生4:紧跟上去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生5:抬起脚来师:后面的——生6:紧跟上去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齐:轻快的音乐。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师:前面的——生(组1):抬起脚来师:后面的——生(组2):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生:协调有序师: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生: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好。其他小组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师:“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生:查了。
师: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这是学习的好习惯。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不错,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生:是“宽”的意思。
师:是吗?你知道“绰绰有余”这个词语的意思吗?生:就是很宽。
师(微笑地):老师告诉你,“绰绰有余”不是“很宽”,而是“很宽裕,用不完”的意思,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生:我觉得是“宽裕;富裕”。
师:理解了吗?(生点头)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师:你还想来描绘一下,说吧。
生2: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打开手势)请读读这两个词语。生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
师:(指举手的生3)你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生3(声情并茂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身临其境吧?(生点头)师:还有想读的,全班一齐读。(全班读)
师:水波在轻轻地荡漾呀,再读。(全班再读)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每当前面的
上工抬起脚来
下工后面的
一行人紧跟上去
走搭石的时候踏踏的声音
动作像轻快的音乐
是那么协调有序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师: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
(全班同学推荐一生读,生读,台下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生齐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天天的走,一遍遍走,不知走了多少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生再次融情朗读)
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
生:一道风景
师: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那个小组找出了相关的句子,来读读。生:读“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师: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生:我觉得家乡的人能够互相地谦让。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男同学,一起感受这份美。男生齐读“如果有两个人……”)师: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师:你会带着问题读书,这有个生字(课件中“伏”字变红),齐读三遍。
生:fúfúfú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生自由地读几遍)
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生1:“理所当然”打动了我,家乡的人觉得是应该这么做的。
师:有你的读书体会,还有其他的吗?生2:我觉得“伏”字打动了我。
师: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弯”的意思。我们请一个男生上来(一男生上台)
师:请你做做“伏”的动作(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师:(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不需要师:为什么?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师:为什么?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师:因为(指课件文字)——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生:尊老爱幼师:是尊老还是爱幼呢?
生:敬老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
生:家乡的一道风景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生1:我觉得家乡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么做的。生2:家乡的人十分地谦让,十分地淳朴
师:我注意到你的发言中有两个“十分”,那也就是说,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生:一道风景
师:让我们捧起书,读课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生读课文的3、4自然段。)
六、激发想象,练习表达。
师: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
生1:假如胆小的孩子来走搭石生2:假如拿着行李的外乡人第一次走搭石
生3:假如回娘家的妇女走搭石
师:假如……假如……谁总会怎么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呢?发挥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再说说你心中的假如吧。(生发挥想像想)师:咱们来交流交流。
生1:假如遇上年幼的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会用强健有力的手抱起孩子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的想像真丰富,还用上了文中“假如……总会……”的关联词,这真是一道令人难忘的风景!
生2: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一定会接过他的行李,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还会提醒外乡人“紧走搭石慢过桥”。
师: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这真是一道感人的风景!
生3:假如有残疾人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会脱鞋绾裤,不顾水凉,小心翼翼地扶他过搭石。
师:这真是一道联结人们美好情感的风景!还有很多的假如……假如……
七、总结师: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齐说——心头)出示尾段,齐读:理解: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相处的情感纽带。
师:搭石上还有哪些看得见的美?还有哪些看不见的美?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这些美的呢?课后再去读读课文……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2011-1-11

语文教案作文 语文教案万能模板文案:

九年级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九年级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字词正音;
②文言诗文的巩固和默写。
2、能力目标:
①学会仿句的具体方法;
②掌握材料探究题的做题方法;
③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
④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审题和组材。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认真的态度、良好的钻研和审题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目标2、3
难点:如何阅读现代文、根据原文组织现代文的阅读答案,作文如何审题如何扣题。
教学时数:3课时
3、课前准备
一、考试情况简要分析:
1、成绩统计:
参考人数108-12096-10784-9572-8372以下优秀率及格率7410193014139.2‰98.5‰
2、试卷结构
积累与运用,共22分。
口语交际与综合运用,共10分
阅读与欣赏,共38分,
写作与表达,共50分
3、试卷中各题错误人数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错的人数24910151014283817242312
题号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错的人数552514023303524234348422214
从试卷完成情况来看,同学们存在以下问题:
(1)粗心大意,审题不清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3)知识迁移能力较差,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正确把握题中的关键词语。
4、明确目的:
①纠正错误——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解法。
②分析得失——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考试。
③找出差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自身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
④提炼概括——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站到语文思想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基础讲评
讲评试卷积累与运用(22分)文言文阅读(10分)
一、学生自己修改试卷,分析错误原因。
二、师生讲评试卷。
字音、字形、成语、名著、古诗文默写、文言文的实词解释、翻译句子、问答题的错误属于个别现象,找出现错误的同学讲清答案,重点讲明答案的由来,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全班出现错误较普遍的问题老师重点讲。
(1)文言文一词多义,重点讲清词语的细微差别。
(2)病句重点点明病句类型(考前曾进行过病句修改的专项训练),指导学生规范语言。
(3)仿句要讲明仿句的具体的标准“三合标准”,即合“式”,合“格”,合“意”。
具体的标准是:仿句要基本或完全符合被仿句的结构及句式,这就是第一个标准要合“式”;仿句要符合被仿用句的修辞格,这就是第二个标准要合“格”;仿句的内容必须符合所供语段的内容要求,这就是第三个标准要合“意”(“意”可理解为语境或意境或情境或中心意思)。
(4)语境题要根据语境谈观点,说理由。老师要讲明答题要求,即观点鲜明,理由充分。阐述理由时,要注意最好多种角度、由主到次、合乎字数。然后让学生根据要求逐条修改自己的答案,并补充其他同学好的理由。最后交流,把正反两方面的答案都做好记录。
三、师生分析总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错误原因:考试紧张、基础知识记忆不扎实、书写不认真、不注意审题、答题方法不当。
2、改进措施:端正态度,明确方法,专项训练,逐步提高。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两道仿句题。
2、一道语境题。
第二课时阅读讲评
讲解试卷中文言文及古诗文阅读(14分)记叙文阅读(12分)议论文阅读(12分)
一、学生研究试卷,分析错误原因。
二、师生交流,讲解试卷。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
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课外的解题方法如下: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
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留、补、删、换、调。
、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补:补出省略成分。
、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
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三、学生学习方法总结。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第三课时作文讲评
讲评试卷中作文(50分)
话题作文
一、如何写作文开头
1、开门见山法(直接点题,直接出示自己的观点)
A、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B、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绿》
试着为《幸福》开头例句:幸福是无处不在的,很多人在渴望幸福,但他们不知道,幸福就在他们身边。《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到底是什么,我不停的寻找答案。小妹妹手舞足蹈的说:\"幸福嘛,当然是吃好多好吃的,还有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呗。\"小学生说:\"幸福当然是作业少一点,就不用整天埋在作业的苦海里爬不出来了。\"大人们认为,幸福就是不用为生活而苦恼,为钱财而奔波,安居乐业就是幸福。老人认为,幸福就是永远年轻。或许每个人幸福的定义都不同吧!可我的幸福到底在哪里呢?《寻找幸福》
2、比喻开头法(与中心暗合,与情调一致)
A、:微笑总像人们寒冷时的一轮太阳,酷热时的一阵清风,饥饿时的一顿佳肴,干涸时的一场甘霖……在人们需要的时候翩翩降临。——益州市考生《把微笑带给生活》
例句:幸福如一条快乐的河,流淌在我们的生活中。
3、排比开头法
A、蜜蜂因忙碌于花丛之中而被人赞美,燕雀因忙碌于衔泥营巢而为人称道,人生同样因忙碌于理想追求而精彩纷呈。《人生因忙碌而精彩》
B、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如钻石般耀眼;落日的幸福,留下最后的美丽;我的幸福,要和友一起去采撷——每一份友情,每一丝快乐,每一片希望,每一线阳光……《采撷幸福》
4、歌词开头法
A、“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惦起\/曾经最爱哭的你……”一曲悠扬的《同桌的你》从路边音像书店传了出来,那带着绵绵情思的乐曲,把我的思绪带回了三年前的时光……——《同桌》
5、对比映衬,突出重点
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人渐渐被我淡忘了,然而,有那么一双眼睛,一种声音一个身影,至今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忘怀。——《朋友》
6、回忆式每当看到书桌上的照片,我便想起了我的好朋友---琪儿《我的好朋友》
7、设问式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果园里果农望着果实压满枝头的满脸喜色;幸福是教室里莘莘学子憧憬未来的动人笑脸;幸福是实验室里科学家又有新发现的舒展眉头……幸福是奋斗的结晶,勤劳的丰碑。《幸福是什么》
练习:结合上面所学知识给下列作文拟个开头。
1、《父爱如山》2、《风雨同“桌”》3、《我是才女我怕谁》4、《善待痛苦》5、《美丽的残缺》6、《我说“减负”》7、《“好雨知时节”》8、《永远的雨季》
二、审题
通过一件事写出你对幸福的理解
审题立意
1、拓宽全面拓展话题
2、挖深深刻挖掘内涵
3、立准寻找最佳立意
三、布局谋篇提高作文分值的“六个一”
1、一个含蓄、深刻的题目
2、一个精彩的开头
3、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
4、一个优美的片段描写
5、一个完美的结尾
6、一个清爽的文面
四、学生修改作文,并自评和同学互评。


结语:《语文教案》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语文教案》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