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菊花与刀读后感作文 菊花与刀读后感2000字文案

2023-03-18 高考作文 类别:其他 2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菊花与刀读后感作文 菊花与刀读后感2000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菊花与刀读后感作文  菊花与刀读后感2000字文案

菊花与刀读后感作文 菊花与刀读后感2000字文案: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国力大大增强。何为“明治维新”?1868年,以大久保利通、西乡隆胜、木户孝允等为代表的日本革新派为了废除封建割据的幕藩体制,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恢复天皇至高无上的统治权而实行“明治维新”,从而发展资本主义,并逐步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日本人在当时究竟是经过哪些努力而使国力强盛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明治维新时期的政治家们神化天皇,处心积虑让日本国民无条件地把“忠”献给天皇。国民有了统一的信仰,统治阶级因此得到了民心。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如刘备入川、毛主席打江山,靠的很重要一点就
菊花与刀读后感

菊花与刀读后感作文 菊花与刀读后感2000字文案:

菊花代表皇权、谦和、隐逸,而刀象征着日本的武士刀精神,代表武力、好斗,而这矛盾的二者恰恰代表了日本人的性格,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令日本成为了一个令所有学者都费解的民族。
曾有一段时间迷醉于日本文化,极为痴迷地赞叹日本茶道中蕴含的深意、淡然的技巧,还有那日本建筑沉寂、古典、稍纵即逝的美感,以及日本文学中隐晦细腻、境界唯美的表达。这一种痴迷正如我之前对埃及的念想,尼罗河上夕阳笼罩的埃及,在太阳神拉的照耀下,时光永恒地停留在金字塔的尖端。那是单纯从灵魂深处传来的,对文化的渴求和震撼。
对日本有所了解,是通过李兆忠的《暧昧的日本人》和《东瀛过客》,而喜爱日本却因各种精美的文学作品,如川端康成《雪国》、《叶隐闻书》、《阴阳师》,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心中始终存在一个疑问,为何那个固守过去、传承经典的日本可以如此毫无芥蒂地接受现代文明,同时又可固守原有的传统,这令人总是禁不住想要堆出“虽然……但是……”这样的句式,这个答案唯有我在看了历史的那部堪称经典的着作时才得到了解决,它就是由美国着名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所着的《菊花与刀》。
当时作者受到美国战时情报局委托,针对二战后美国到底该如何处置日本,日本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民族,做出一份出色的报告,作者果不负重任,虽然她的一生从未到过日本,但却能从各种文献和战俘的口述中还原出日本人性格的本质,甚至连日本人都对这本书对他们的了解程度不住地赞叹,成为了解日本文化的公认最佳读本,至今畅销不衰。
《菊花与刀》由日本人矛盾的本性、岛国的特性引出,深刻地探讨了这种矛盾性格在日本社会、军事、文化、政治各种现象的体现,从而揭露了日本人那些“奇怪”行为的本质。书中介绍了日本人的道德观、情感圈、自我修养、儿童教育等,其行文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日本人的特点正如文中所说“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崇美、既蛮横又有礼、既刻板又善变、既保守又易于接受新的方式。”他们即可与美国保持亲密无间的距离、站在同一战线,同时亦可在日益强大的同时发出“对美国说不”的呼喊;他们既可以日出之国自居,骄傲地说天皇政权可福泽万世,又可拍出像《日本沉没》这样极具忧患意识的灾难影片。他们的性格如同那脆弱又决绝的樱花,花开后又迅速凋零,那决绝的姿态不带一丝眷恋,因而造就了她如梦幻一般的美丽,形成了日本文学特有的“哀物”、“幽玄”之境。
身为一个古老文明的传承者,我们历来以传授者自居,而始终不肯接纳外来文化,也忽略了每一种文化都其独有的民族性。其实在那遥远的唐朝,与我们一水之隔的日本早已开展起了“脱汉运动”,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价值观,近代日本的迅速崛起与他们的文化特点息息相关。从《菊花与刀》中,我更加了解了日本人的性格特征,在以后阅读日本文学时,可以从他们的本性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思想。
高三:疏狂客

菊花与刀读后感作文 菊花与刀读后感2000字文案:

翻看书目列表,《菊与刀》的名字吸引了我。想起如今中日紧张关系备受关注,突如其来的一片骂声令我不禁对日本,对这个民族充满好奇与不解。带着一种急于寻求解开谜题答案的心理,翻开了此书。
“菊”本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字面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个字却意在表明: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只看了书名我便有些感叹,当今中国一边在全民唾骂日本的种种罪恶行径,一边却又在赞叹、效仿日本的态度行为;一边在强烈抵制日货,一边又无时无刻不在享受日本产品带给我们的舒适。这难道不是一种矛盾吗?看来这种影响如此严重的矛盾,已深深刻入日本这样一个民族中。这更加让我有迫切阅读《菊与刀》的愿望。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写此书是二战即将结束之时,由于日本的一切行为与正常迥然不同,美国政府无法制定战后对日政策,于是便委托她及其他专家学者进行研究。本尼迪克特以宽容的态度,转换角度,以深刻的洞察力完成了对日本这个民族的深度剖析,以旁观者的观点准确指明本质。
矛盾表现在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都让人对其投去无法理解的目光,但更多的是外人对它的批判。要探寻原因,须从源头说起。从奴隶社会甚至更早,日本人民就被一种等级制度所限制,随后就有了天皇——日本的至高无上。逐渐像“天皇不可侵犯”“天皇本人是神圣”的信条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所以虽然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了很多,效仿得很严重,中国不断改朝换代,而日本始终被一个天皇家族所统治。只要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得以维持,日本人就毫无不满地生活下去。他们就感到安全,他们视等级为合法,这是日本人人生观的特征。即使之后明治维新改了很多,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其主要就是民族等级观念)是矛盾产生的根本。
后来,这种思想观念转变成了另一种表现形式——报恩,我们无法理解我们熟知的日本人在战争中那种极端的自我牺牲,也无法了解日本人那种在我们看毫无必要的易怒态度。其实这些都是表现对天皇的忠诚,他们认为自己生在这个国家就不能不想到天皇所赐的恩典。所以说,战争中日本所谓神风特攻队自杀式袭击就是为了报答皇恩。
这样下来,时代不断进步,一方面日本努力迈着资产阶级步伐,向别国学习,发展科技使国家强盛,另一方面那些旧思想早已扎根于日本民族,他们无法做出违背天皇的事,无法忍受有损天皇的行为,使其不得不受阻,这样便产生矛盾。
读罢,有种清澈的感觉,是一种领悟事理的内心舒畅感。虽然有些地方不太明白,但这本书给了我新的认识。面对日本,我们如果以我们的角度来评判它是无法理解的,站在他们的这种“耻感文化”里再去了解它,我们就有新的态度,新的认知,才能更好的与邻相处。

菊花与刀读后感作文 菊花与刀读后感2000字文案:

菊与刀读后感
如果问你对日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我估计大部分人会脱口而出,不好。但这是为什么?就因为南京大屠杀、日本侵略中国?这种片面的结论是不对的,虽然有不足,但我们不能否认他的高明之处。我们要拿一种更为审慎的方法来研究日本,研究日本人。
最近总是看到各种关于日本的文章,不论内容如何,都是在“夸赞”日本,称赞日本的民族精神。日本虽然是个小小的岛国,但他们可以改变很多东西,可以影响很多人。日本民族的某些精神品质,很值得我们学习。而《菊与刀》这本书就又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了解日本很好的途径。
《菊与刀》的作者鲁斯?本尼迪克特是美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她在二战临近结束时受美国战时情报局委托,研究日本民族,以便为美国制定对日政策和判断对日本的整个局势的发展。它的一切论述都服从于一个目的,即揭示一个未知民族的灵魂深处的世界。菊是日本皇室的家徽,刀则是武士文化的象征。作者正是从日本人对待天皇的态度入手,通过明治维新以来天皇与武士关系的变化来解剖日本统治思想的演进。虽然距离这本书最初写成已经有了将近60年,世界格局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但这本书,依然是研究日本文化的重要文献。提起日本,我们很难不用一串充满矛盾的文字来形容他们,就如本尼迪克特所说的“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这种异常矛盾的民族
特性,贯穿了日本的整个文化。如同题目所写,菊是日本的国花,而刀是武士道的象征,这两种充满强烈对比的符号组合在一起,成为日本独特的文化气质。
在我看来,菊花和刀象征着日本文化精神中矛盾的两极,恬静淡然却又刚烈自闭。从对战争的看法可以看出,日本重视精神的力量,而对物质的对比嗤之以鼻。在他们的战术手册上有这样一句,“以吾等之训练对抗敌军数量上之优势,以吾等之血肉对抗敌军之钢铁”这充分说明了日本是怎样将菊花和刀的精神结合起来。如果说菊花象征的是某种可以抵抗外界的精神力量,刀这个符号,代表的就是顽冥不化的崇尚由这种精神带来的道德优势和力量。刀,是冷兵器中最早被使用的暴力工具,在热兵器时代还继续崇拜由刀所代表的武士道精神,这说明日本在精神力量方面是怎样的原教旨。这种重视精神轻视物质的文化内在,使得日本在作战时常常采取异常极端的方法。由此也可以解释他们为何如此凶残的对待已经放弃抵抗的普通居民。日本不同于西方文化,它的这种文化中没有原罪、没有忏悔、也不需要原谅。他们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用忠义和各得其所来解释。这也许就是日本从来没有为他的罪行进行忏悔和道歉的理由。每个民族都有其特色,日本否认一些事情也是情有可原。对一个民族来说,灵魂是很重要的,只有接近灵魂,才能更好的认识这个民族。
在全书将要结束的部分,她讲到一位叫杉本的日本夫人。这位夫人在东京教会学习英语时体会到了自由种植花草时的喜悦之情。在日本,那些为参加展览的盆栽菊花,每朵花瓣均经过栽培者细心修整,
用看不见的金属线圈维系,以保持形状。在她的笔下,杉本夫人最后摘掉了那些金属线圈。那些恢复自然的盆栽菊花满心喜悦。
本尼迪克特强调,要解放一朵朵被看不见的线圈捆绑的菊花,日本人要负责擦掉自己“刀上的锈”。而这刀“不是进攻的象征,而是理想和敢于自我负责者的比喻”。今天日本盆栽的菊花,栽培时大多依旧缠绕着那些线圈,可见一个民族要改变审美是很难的。
通过阅读《菊与刀》这部名著,我对于日本的国民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贯穿于日本人意识最深层的耻辱文化是日本人永远活在别人的眼中,永远按照别人眼中的模型去塑造自己的行为,不要期望日本会成为和平的使者,历史的发展与延续只决定了他仍只能是那个二战时的那个日本。反省历史不为什么,已经死去的人们不会在那几句真诚的道歉中复活,而是希望日本自身能够反省自身的所作所为,使他们对自身一贯持之的价值好好地看一下是对还是错。
我们中国人应该做什么呢?我们的历史远比日本要悠久丰富,但是我们却最终熏陶出了羊一样的军队。我们在近代开始成型的文化中几乎全是\"菊\",几乎没有\"刀\"。中华民族在秦时那种尚武精神到了近现代近乎磨灭,我们的军队和百姓全成了温驯的羊。现在我不知道日本还能不能培养出那支曾横扫中国的军队,我只知道中国军队应该着手认真地开始自己的民族尚武精神的培养和传播,让中国可以再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再次傲视大海对面那个\"菊与刀\"的民族。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菊花与刀读后感》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菊花与刀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菊花与刀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