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转让,联系QQ:105765989
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词义分析(已排版)作文 古代汉语词义辨析文案

2023-03-18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词义分析(已排版)作文 古代汉语词义辨析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词义分析(已排版)作文  古代汉语词义辨析文案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词义分析(已排版)作文 古代汉语词义辨析文案: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词义分析(已排版)
古代汉语词义分析

本义:追赶、追捕、竞逐。如夸父与日逐走;追亡逐北:追击败军。
另义:赶跑、驱逐、放逐。如:逐其王假,假亡走楚;逐臣逐客。

本义:指一种防身的作战武器,即盾牌。如操干戚以舞。
干戈:泛指作战武器,也可以代称兵事、战争。如: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引申义:
冲撞、触犯、冒犯。如:以其乘车干行。干行:冲撞军列。干国之纪:触犯国家法纪。
追求、求取。特指向统治者出谋献策以求取禄位。如:其欲干酒肉之味邪(追求、求取);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向统治者出谋献策以求取禄位)。
干预。如:皆妇人干政之所致也。
干谒:指为谋求禄位而谒见当权者。
古书中“干”通“乾”(没有水分或水分不多),干与树幹的“幹”也是两个字,干支是“幹枝”的比喻说法。

本义:房屋的正梁。如:极上有三穗禾。
引申义:
指北极星。如:譬众星之环极。
指最高的地位。如: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特指君位。如登极。
最高准则、标准。如:立名者,行之极也。
极点、边际、尽头。如四极废;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用作动词,则是达到极点、穷尽的意思。如:平原远而极目兮。(极目:穷尽其视力,放眼远望。)
达到。如: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用作形容词,则是最高的最远的、达到极点的意思。如:地势极而南溟深;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用作副词,则是非常、最的意思。如:李广军极简易。
这些意义都与“极”的本义有引申关系。

常用义:渡过水流。如:济河,围令狐。
引申义:
指过河的地方,渡口。如:川既漾而济深。
帮助、给济、拯救。如: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受益,得到好处。如:万民以济。
成功、成就事业。如必有忍,其乃有济。
济济:形容众多,美好的样子。如:济济多士;人才济济。

本义:指人的头顶。如: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
天:又指天帝、上天。如: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凡自然所生成的事物叫“天”。如:巧夺天工;天性如此;文章天成;天衣无缝。
引申义:
指头等大事。如: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头顶上刺字涂黑的黥刑也叫“天”。或以为把头发剃掉叫“天”。

本义:指供行走的道路。如:道渴而死。
引申义:
为达到某一目的或完成某一件事所采取的途径,方法。如: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规律,道理。如:脩道而不貳,则天不能祸。
思想学说,政治主张。如:悦周公、仲尼之道;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理想,志向。如: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指美好的道德,常与“德”字连用。如: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
指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的所谓好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措施。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引导、疏导。如: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遵循。如:君不若道虞、舜之道。
称道,述说。如:万户侯岂足道哉!

形声字。本义:走过,经过。如: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引申义:
超过,胜过。如: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过分,太甚。如:物过盛而当杀。
过失、过错。如:出入禁闼(小门),补过拾遗。
动词,犯错误。如:微二人,寡人几过。
责备、批评。如:求,无乃尔是过与?
过访、拜访。如: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形声字。指债款,债务。如: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作动词用,便是指收取债款,讨债。如:往责于东邑。
以上几种意义上古都写作“责”,“债”是后起字。
引申义:
索取、要求、责令之类的意思。如:今释其所有,责其所无;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自己要求严,对别人要求宽);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责问、责备、审问、责罚之类的意思。如: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收奴婢十余人去,责以杀婢事。
责任、职责。如: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

形声字。本义:以言语批评、谴责人。如:于予与何诛?(对宰予还有什么可批评的呢?)
引申义:
要求,索取。如:诛屦于徒人费,弗得。
声讨,讨伐。如: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曹,曹国。首,第一)成语“口诛笔伐”即此意。
治罪、惩处。特指杀戮,消灭。如:不诛之则为乱。
诛有求取义,所以诛求同义连文。
诛有声讨、讨伐义,所以诛讨、诛伐同义连文。
诛有惩罚义,所以诛罚同义连文。
诛有杀戮、消灭义,所以诛杀、诛戮、诛灭同义连文。

常用义:仔细看,审察。
由仔细看引申义:
(1)相貌。
(2)观测人的形貌来推测命运。
与“助”义有关的常用义:
(1)扶助,辅佐。又特指扶助盲人或扶助盲人的人。如:固相师之道也。
(2)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官吏。即丞相。
(3)作某国或某人的相;使作相。
(4)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如:愿为小相焉。
用作副词。
(1)互相。如: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又表示递相。如:父子相传。也表示相与,一起,共同。如:上下相安。
(2)表示动作一方施而另一方受,而不是相互施、受。如:杂然相许;若望仆不相师(你怨我不效法于你。司马迁语)。

本义:吃(饭)。如饭糗茹草。
引申义:
给人饭吃或喂牲口。如:甯戚饭牛车下。
名词,谷类熟食。如:毋抟饭(不要把饭弄成团)。
注意:
(1)饭用于吃义只限于吃饭;吃其他食物如肉、果叫食。
(2)饭用于名词,起初只指谷类熟食,泛指饭食是后起义。
(3)饭本来是动词,名词饭是派生出来的。

动词:(1)读shí,吃。如:食舍肉。
(2)读sì,给……吃。如:左右以君之也,食以草具。引申义:养活,喂养。如: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喂养义后来写作“饲”。)
名词:(1)读shí,泛指吃的东西。如:甘其食,美其服。
(2)读sì,特指饭。如:饭疏食,饮水;成语“箪食壶浆”。

本义:开门。如:夫人将启之。
词义扩展,泛指一般的张开、开启。
引申义:
开导,启发。
发生,萌生,萌发。
开拓,开辟。
陈述,禀告。如:堂上启阿母。
开始。如: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本义:把箭发射出去。如:百发百中;弹不虚发。
发是多义词,引申义较多。
(1)发生,产生;兴起。如: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2)出发;使出发,派遣。如: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3)打开,开掘;开导,启发;揭示,阐发。如: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发微(阐发微妙之处)。
(4)显露,表现出;暴露,败露,揭露。如:凄凄切切,呼号奋发(奋发:激烈显现);九年,赵贯高等事发觉(发:暴露。觉:被发现);其擿发伏(揭露检举隐秘的人和坏事)如神。
(5)表达,抒发,传布。如:发言盈庭;发号施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发愤:发泄或抒发愤懑)。

上古义比今义范围小。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统治的区域叫“家”。
现代的国指国家,就是由国的这个意义发展出来的。
国在上古的另一个常用义是诸侯的国都。如: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

古代常用义同今义“家”或“家庭”(指住所或指人)。
引申义:
私家的,个人的,与“公”相对。如: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家祭勿忘告乃翁。
大夫统治的区域叫“家”。

本义:到。如:至则行矣;风雨骤至。
也可用于抽象意义,表示到某时。如: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又表示达到最高的职位。如:孝武帝时,至代相。
极、非常。如:材之不逮至远也;陵见其至诚。
用作形容词则为最完美的。如:至人无己。
到,许慎《说文解字》释为“至也”。它们在“抵达”义上同义。但“至”往往不带宾语,而“到”往往带宾语。

本义:碰到,不期而遇。如:遇诸涂。
引申义:
接触。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木遇之而叶脱。
知遇,遇合。如: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在“对待”义上与“接”相合,组为“接遇”。如:(屈原)出则接遇宾客。这两个词都有接触的意思,但“遇”带有一些偶然因素,而“接”有主动的意味。

本义:升登,上。如:使老弱女子乘城。
引申义:
特指上车,乘车,驾车。如:禽之而乘其车。
又指驱马驾车。如:服牛乘马。
又指乘船,驾船。如:二子乘舟,汎汎(泛)其景(影)。
借助,利用,趁机会。如:乘今之时,因天之助。
常用义:兵车。读shèng,如:缮甲兵,具卒乘。
引申义:兵车单位。读shèng。如:晋侯许之七百乘。
骑马始于战国,春秋时代所谓“乘马”,是乘马车或驱马驾车。

本义:前进,走在前面。如:矢交坠兮士争先;身先士卒;争先恐后。
引申义:
先做某事。如: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带头,做出表率。如:身执耒臿(农具)以为民先。
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之前。如:冯谖先驱。
表示时间,在……之前。如:郑先卫亡;先天下之忧而忧。“先是”意思是在此之前。
作形容词,表示先前的、先代的,用于人时通常表示已故的。如:愿君顾先王之宗庙。
作名词,表示祖先、先辈。如: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本义:走在后面,落在后面。如:子路从而后。
引申义:位置、时间、次序等在后的。主要用法:
(1)动词。①位置或次序排在后面。如:欲先民,必以身后之。②延后,推后。如:博望侯留滞后期,当斩。
(2)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之后。如: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先斩后奏。
(3)形容词,位置、时间或次序在后的。如:后室、后宫、后世、后汉。
(4)表时间,在……之后。如:后五日复早来。
(5)名词,后代,子孙。如: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後与后不同)

本义:赐予、施予。如:则与斗酒。
它经常和“取”组成反义连用。如:取与者,义之表也。
引申义:
附和、亲附。如:失其所与,不知(智)。
赞许、称道。如:吾与点也。
参预。如: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在其中。如:秦伯纳五女,怀嬴与焉。
以上读yù。
介词,跟,同。如: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父母不与言。
连词,和。如: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与”和“给”在古代汉语中是不能互换的。“给”的施予义是较晚才有的,它的本义是供给而不使匮乏。如:虏救死扶伤不给。不给等于说供不上。这个“给”就不能用“与”置换。同样“取与”义的“与”也不能换成“给”字。

本义:到,往某地去。如:造饮辄尽。
造朝:到朝廷去,上朝。
引申义:
造访、拜访。如:庾公造周伯仁。
达到某一境界。如:君子深造之以道。(君子依靠正确的方法来使自己达到高深的境界)即“造诣”。
另一义:制作,做,创造。

常用义:离开。如:此臣所以辞而去也。
引申义:
距离。如:纣之去武丁未久也。(指时间距离)
除去、废除。如: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死亡的委婉语。如: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
离开与靠拢相反,故“去就”对文。如: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
离去与留下相反,故“去留”对文。如:曾不吝情去留。

会意字,从刀从牛从角。本义是:分解,指分解动物的骨肉肢体。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引申义:
把纠结的东西解开,解脱。如: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特指解脱对犯人的囚禁,解除罪罚。如:尽解党人而释之。
特指解除军事包围,解除战争。如:战伐何当解?(何当:何时。)
打开,开放。如:严城解扉。
破碎、离散。如:天下土崩瓦解。
松弛,懈怠。如:胡虏益解。读:xiè,后写作“懈”。
对事理的分析,解释。如:君知其解乎?
理解,知晓。如:不求甚解。

本义:解释、阐发文字语句的意义。
引申义:
阅读,诵读。如:好读书,不求甚解。
指文章里一句话的中间在诵读时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即“句读”的“读”,念dòu。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形声字。本义:到某地去。如:郁郁适兹土。在此意义上,適、之、如同义。
適与往较近,但用法不同。適之如可带宾语;而往不带。如:晨往,寝门闢矣。“往之女家”,正是由于往不能带宾语,所以,往之连用才能带上宾语。
適、嫡、敵、谪音近,互相通假。如:衣服礼秩如適(嫡);適人开户(敵)。
適与适不同,适常用为人名。

形声字。本义:用两手把东西举起来。如: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引申义:
捧着、提起。如: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
特指鸟抬起翅膀起飞,飞动。如: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举出,提出。如:难偏以疏举。
特指把优秀人才提拔出来,即推举,选举。如:董生举进士。
特指把坏人坏事揭发出来,即检举,举报。如:书或不正,辄举劾之。
做,举动,发动。如:今举事一不当;国家安危,在此一举;遂举吴中兵。
拔取,即占领。如:其势必举赵。
拿出、发动等义,有时含有整个拿出,全部发动的意思。如:愿王举国而听之。意即让全国都听从他;举引弓之民。意即发动所有会拉弓射箭的人。
包举,穷尽。如: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杀人如不能举。
作形容词有整个的意思。如: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即举世闻名。

本义:指刀剑锐利,刀口快。如:金就砺则利。
引申义:
迅速,敏捷。如:子贡利口巧辞。
顺利,方便。如:时不利兮骓不逝。
利益,好处。如: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
特指财利。如:毋示以利。
特指功名利禄。如:不慕荣利。
重要的,精良的,要害的。如:怀抱利器;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国之利器也。
富有,丰饶。如:力过吏势,以利相倾。
注意:在刀器锐利义上,古人一般用“利”而不用“快”。
利、锐同义。利:刀口快;锐:锋芒尖锐。泛指锐利则相同。

形声字。本义:向人认错道歉。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引申义:
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
告辞。
告诉。如: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以言辞相问候。如:至府,为我多谢问赵君。
由推辞转为对别人的赠予或帮助表示感谢。如: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衰退、消亡。如:形谢则神灭。
指草木凋谢。如:蔷薇花谢即归来。

会意字。本义:言语真实,不虚伪。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引申义:
指道德品质的忠诚,诚实。如:素信谨,称为长者。
真实,确凿可信。如: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用作副词,表示确凿的情态语气,也含有果真,的确之类的意思。如: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
实践诺言,守信用。如:已诺不信则兵弱。
相信,信任,信奉。如:其父信之。
信约,盟约。如:以继好结信。
指可作凭信的物件,符信。如:所以书幡信也。
指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如:君王卑身重礼,以素忠为信,以请籴于吴。
指传送书信的人。
信件、书信(晚起义)。
注意
先秦书信义用“书”,信常常假借为屈伸的“伸”。如:平居不可屈信。

本义:财物粮食充足,富有。如: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
引申义:
财货、物资。如:今之君子,好实无厌,淫德不倦。
指实利。如:是以县官不失实。
充实,充满。如:狗马实外厩。
指果实及谷物。如:彼黍离离,彼稷之实;华实蔽野。
指实际内容,实际情况。如:名者,实之宾也。
诚心实意,忠实。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忠虑忠纯。
副词实在,确实。如: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本义:指心意真挚,由衷恳挚的思想感情。如:乃能衔哀致诚。
引申义:
真实可信。如:诚哉是言也。
实在,的确。如: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注意:
在诚实,真实的意义上,诚、实、信三字同义。诚与实更近些,都侧重于内心的真实,强调表里如一;而信则侧重于言语的真实,强调言行一致。故可曰:诚心诚意,实心实意,而不说信心信意。
若作副词,表示果真、的确的意思,三字同。

本义:护养幼儿。如:长之养之,如保赤子。
泛指保护、保全。如:少而强者不可保。
恃、依靠。如: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行者无保其力,居者无惧其罪(跟随流亡的人不要依恃自己的功劳,留在国内的人也不要害怕有罪。)
固守、防守。如:复入保城。
保有,据有。如: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有其民哉?
安、安定。如:故推恩足以保四海;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保与安为变文同义)
用作名词,则指保育幼儿的妇女。如:国君世子生,……保受,乃负之。保:保姆。
又指保护婴儿的包裹衣。如: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作褓。
又指护卫用的城堡。如:公步禺人遇负杖入保者息。后作堡。

古指军队的编制,五百人为旅。
引申义:
军队。如:加之以师旅。
指一同,俱。如: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又指在外的人。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又为在外,在异乡。如: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指野生的,可能与“在外”的意义有一定联系。如: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后作穭。

本义:治玉,即把玉从石中加工出来。如: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引申义:
对国家、事物的治理,管理。义同“治”。如:缘陛下以至孝理天下。
指治理狱讼的法官。如:遂下于理。
纹理。如:璧袭无理(璧玉重合在一起便没有纹理)。
条理,情理,道理,规律。如:井井兮其有理也;势不同而理同。
治理得很好,井井然有条理秩序,天下太平。与“乱”相对。如:本事不理(农业生产没有管理好)。
理与治同义,为动词是治理;为形容词是治理得好。但两字本义来源不同,理为台玉,治为治水。治是对水道加以修整,使之完善,因此凡可以修整完善的东西都可以用治。治广于理。理主要是用于对纷乱凌杂事物的治理。得其条理是理这个词意义核心的重要特点。

本义:到达,通达。如:凉州之兵始达咸阳。
引申义:
通达事理。如: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胸襟宽广,豁达。如:所赖君子见几,达人知命。
特指仕途通达,政治上得志。与“穷”相对。
通行的,共同的。如: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达与通义近,通字重在强调通往、通向,侧重于过程;达字则重在强调到达,达到,侧重于结果。如: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吾请达王句东。

本义:指不弯曲的,跟“曲”或“枉”相对。如:木直中绳。
引申义:
指道德品质的正直,忠直。如: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
径直,直接。如: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
虚化为副词,简直之意。如: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
当着,迎对。如:主人立阼陛下,直东序西面;汉武之卒,不可以直秦之锐士。
价值、工值。如:象床之直千金。
直与特古间相近,故作副词用也有仅仅,只不过之意。如:不可,直不百步耳。
又表特意,故意之意。如:直堕其履圯下。

本义:包含给予和接纳两义。如:今我受(接纳)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后给予义由授专表。
引申有遭受之义。如: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本义:指雄性的牛马。
引申义:
突出、特别。如: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单独,单单。如: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又虚为副词,仅仅,只不过。

形声字。本义:指徒步而行。如:舍车而徒。
引申义:步兵。如:帅徒以往。师徒连用,则泛指军队。如: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军之师徒。
指同一学派,同一政治主张的人,或同一集团、同一类的人,徒党。如: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
特指门徒,弟子。如:其徒数十人,皆衣褐。
又泛指同伴,手下人。如: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指服劳役的人,仆隶。如:则徒隶之人至矣。
空,白白地,徒然而无效果。如: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徒劳无功。
徒、特、直、但,古音声母相同,用作副词皆有仅仅,只不过之意。

本义:疾速地朝着某一方向奔去。如: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
引申义:
泛指一切动作行为的疾速,紧迫,即赶快,立即。如: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
指促使对方立即采取某一动作行为,即催促、督促。如:数使使趣齐兵,欲与俱西。后为促。
归向于某一方面,倾向于某种情况。如:以趣本务而外末作。
旨趣,意向,情趣,兴趣。如: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与趋音近,一般表奔向、归向义用趋,读平声;表旨意、情趣义用趣,读去声。

坐在上古是指一种两膝接触于铺在地上的席子、臀部压在脚跟上的姿势。如:席不正不坐;到则披草而坐。
引申义:
指所坐的位置。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后为座。
坐在古代常用为法律术语,指因……犯罪,触犯法律。如:又坐贼杀不辜……数罪。
判罪,定……罪。如:广汉竟坐要斩;副有罪,当相坐。
坐在中古时还用为介词,表示原因。如:停车坐爱枫林晚。坐:因为。

本义:指人民聚居的城邑。就是说,用城墙围起来的地区就叫都。
引申义:
泛指邦国的都城。
诸侯贵族的宗庙所在地(即都城)叫“国”,诸侯子弟或卿大夫的宗庙所在地(即采邑)叫“都”,一般的城邑则叫“邑”。
指城市。如: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建都,动词。如: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聚集,汇总。如:水泽所聚谓之都。
总是,完全。演变为现代汉语常用的副词。

表示处所。如:不如早为之所。
引申义:
指抽象的处所、场所,等于说“地方”。如:虽众,无所用之。(虽然军队人多,却没有地方用它。)
成为特殊的代词。如:政在家门,民无所依。(政权分在卿大夫手中,民众没有依从之处。)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词义分析(已排版)作文 古代汉语词义辨析文案:

分享日志热门日志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分享
来源:徐木的日志
一、名词解释
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4、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5、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6、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7、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8、七绝圣手:指盛唐诗人王昌龄,他大力用七绝写作,留存下来有七十馀首绝句,约为存诗的五分之二。他的七绝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高,在唐人七绝诗的发展过程中据有重要地位,前人往往将他与李白并称,故有“七绝圣手”之称。
9.李杜:特指李白和杜甫,二人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成就最高,且生当同时,交谊深笃,故唐人习惯将其并称。
1、“诗史”:“诗史”是后人对杜甫诗的评价。杜甫用他的诗,反映了他所生活时代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所提供的史实,甚至可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具有史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他的诗还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2、“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所10、大历十才子:指活跃于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不同史籍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主要有钱起、卢纶、李端、司空曙、韩翃等。所作诗歌多应景献酬,流连光景,粉饰现实。部分诗作抒写沉沦下僚,怀才不遇之感。诗歌艺术造诣较高,多为近体,五律成就尤高。
11、“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近体,尤工五律,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炼,自称为“五言长城”。
12,韩孟诗派:中唐诗人韩愈、孟郊的合称,孟郊诗颇得韩愈赏识,当时即有“孟诗韩笔”的称誉。同时二人作诗皆好奇思硬语,诗风相近,故称。
13以文为诗:是韩愈的一种创作倾向和自觉的美学追求。主要特点是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不受韵律、节奏、对称的约束,打破诗歌圆转流利、和谐对称的特点,融叙述、议论为一体。“以文为诗”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影响极为深远。
14郊岛:指中唐诗人孟郊、贾岛,二人并称。二人诗多愁苦凄清之境,且诗风孤郁悲凉,凄寒局促。苏轼《祭柳子玉文》用“郊寒岛瘦”概括二人的风格。
15长吉体:长吉是李贺的字,此指李贺诗所独具的风格。其诗色彩浓丽、想象奇诡、情调幽冷、构思独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于中唐诗坛独树一帜。
16、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
17、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李绅首先创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写了和诗十二首,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五十首,正式标举“新乐府”之名。张籍、王建也创作了不少新乐府诗,由此形成影响较大的新乐府运动。
18、张王乐府:中唐诗人张籍、王建的合称,二人借长于乐府诗,内容多反映民生疾苦,诗风浅近,故齐名。
19韦柳:中唐诗人韦应物、柳宗元的合称,二人皆长于山水田园诗,且诗风淡远,后人往往并称之。
20、小李杜: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的合称,二人皆晚唐杰出诗人,又生于李白、杜甫之后,故称。
21、无题诗:是李商隐的创造。或以“无题”名篇,或借诗的首二字为题,内容或写爱情,或借男女之情而别有寄托。这类诗词旨隐约,意蕴丰厚,往往难以确解。
22古文:古文之名,始见于司马迁,指汉时先秦文字。古文作为文体,始于韩愈,指上继先秦两汉、奇句单行的文字,是相对于盛行于六朝、在唐代仍占据主导地位的骈体文而言的。
23、骈体文:骈文:指讲究对偶、声韵、辞藻华丽、多用典故的文体,又称之为骈俪文或四六文。它的出现,突破了早期散文过于古朴简单的格局而向形式美方向发展,但到后来,弊端也随之而生,华美的形式往往成了表达思想、反映现实的障碍。
24、古文运动:中唐时期由韩愈领导、得到柳宗元大力支持、有“韩门弟子”参加的,以“文以载道”相号召,以古文反对骈文的一场运动。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它带来了散文创作的大繁荣,造成了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古文运动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在散文的思想与艺术发展上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25、词:一种合乐而歌的新诗体,唐五代时期通常称“曲子”或“曲子词”。词又名诗余、乐府、长短句。
26、敦煌曲子词:现传最早的唐代民间词,因是在敦煌发的,故称。敦煌曲子词保存了词的初始形态与内容特征。内容丰富庞杂,风格自然朴实,感情直率,生活气息很浓。
27、花间词: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编十八家词人的词五百首为《花间集》,这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选集。十八名作者,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外,均为西蜀词人。他们的词风大体一致,后世因称他们为“花间词人”和“花间派”。花间派尊温庭筠为鼻祖,多写闺阁情事,情致缠绵,辞藻富丽。代表作家除温庭筠、韦庄外,还有欧阳炯、李珣、鹿虔扆、牛希济等。
28、南唐词人:五代稍晚于西蜀词在南唐地区出现的一个词人群体。重视以词言志,偏重抒写情怀,拓宽了词的内容和意境。词风清丽淡雅、擅长白描。代表词人有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
29、易安体: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风,因她号易安而得名。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真实动人。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而又真切。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30.辛派词人: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宋初三体: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31、苏梅:苏舜钦在诗歌上创作上与梅尧臣齐名,人称苏梅。
32、半山体: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33、苏黄:在宋代,黄庭坚被认为是与苏轼并驾齐驱的诗人,称之为“苏黄”。
34、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这是黄庭坚的创作方法,就是对前人的作品加工改造,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
35、江西诗派: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
36、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家”,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这四大家虽然早期曾受江西诗派影响,但除尤袤外,其他三人均能跳出江西诗派的樊篱,自创面目。
37、永嘉四灵:永嘉四灵。指的是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芝)、翁卷(字灵舒)。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为近体,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窄,讲究苦吟,诗风单一。
38、江湖诗派:江湖派是稍晚于四灵,并受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他们多为落第文人、江湖清客。诗风不一,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幽静清苦,有的新奇,有的旷达。代表人物主要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39、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宋时期的八位着名散文家,他们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40、三苏:指的是宋代着名的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
论述
1、为什么诗歌在唐代取得了高度的成就?
参考答案:第一,一批庶族寒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新生力量。使文学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二,“以诗赋取士”,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文化教育,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第三,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开阔了文人的视野,也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学技巧的提高;第四,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与合流,使文人的思想大为活跃,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第五,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对外来文化精华的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互相渗透,促进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大大提高了唐代文人的文学修养。
2、初唐诗歌革新经历了几个阶段?
参考答案:初唐诗歌革新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唐太宗君臣为代表,鉴于南朝历代统治者败亡的教训,从巩固基业的需要出发,重视思想文化的统治作用,提倡中和雅正的文学主张,在诗风转变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第二阶段以“初唐四杰”为代表,他们力图改变齐梁余风,扩大诗歌题材,不仅推动了律诗的发展,并对唐代文风的转变起到重要作用。第三阶段以陈子昂为代表,标举“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开拓了唐诗正确发展的道路。
3、《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春江花月夜》是着名的七言歌行,被闻一多赞美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有如下特点:第一,诗采用的是乐府旧题,诗中表现的也是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赋予了全新的内容。第二,全诗以浩瀚幽远、静谧瑰丽的春江花月之夜为背景,将传统诗歌中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升华为极优美动人的艺术境界。第三,表现了对年华、青春的珍惜,对生命的热爱。全篇熔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第四,韵律和谐婉转,富有音乐美。
4、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陈子昂在着名的《修竹篇序》里表达了他的诗歌革新主张。首先,他用“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概括了前代文学的弊病和不足;其次,他明确标举“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第三,他提出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之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这就指出了文学发展的新方向。
1、如何理解“盛唐气象”?
参考答案:盛唐诗歌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制大备,艺术精湛,思想和艺术都超越前代而臻于唐五代诗的顶峰。欣欣向荣的时代造就了一代人胸襟开阔、抱负远大、热情开朗、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也激起了他们入世与出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而在内容方面形成盛唐诗歌所特有的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在艺术上则表现出清新自然、雄健高华、兴象超妙、声律圆融的鲜明特色。
2、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参考答案:一、善于发掘与自己主观情感相契合的客观景物,抓住其特征,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微妙的心理感受,使诗情与画意达到高度的统一;二、对自然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用清新的笔调、匀润的色彩、恰当的构图在诗里表现出来;三、以禅入诗,即以独特的禅宗的审美眼光观照自然,从而特别善于发现和捕捉大自然中极细微的声响和动态,生动表现自然界的变化和内在的律动,进入常人不能达到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境界,创造出独特的优美静谧的意境。正是在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和生发中,王维的诗创造出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
3、高适与岑参在边塞诗写作方面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高适、岑参同以边塞诗擅名,同长于七言歌行,诗风同样豪放。但也有不同:“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高适诗超过岑参;在题材丰富新奇方面,岑参超过高适。高适诗将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苦难与崇高相对照,表现出慷慨悲壮的美;岑参诗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具有浪漫色彩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奇伟壮丽之美。艺术上高适诗以沉雄质气和浑厚骨力取胜,殷璠称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岑参诗意奇、语奇、调奇,殷璠评其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
4、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李白集入世、隐逸、求仙、任侠于一身,世界观比较复杂,但诗歌创作的主要倾向是积极入世,他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既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国力,也反映了盛唐气象背后的危机及危机爆发后的悲剧。主要内容为:(1)强烈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歌唱理想,同时也反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如《将进酒》、《行路难》。(2)反权贵、反传统的傲岸精神。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3)描写并赞美祖国山川,大略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的壮美意境中抒发豪情壮志,另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天真的情怀。
5、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参考答案:李白的诗歌具有豪放飘逸的风格。主要特点有:(1)强烈的主观色彩。诗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诗歌的跳跃性也极强,因为他往往不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而是按照情感的踪迹来结构全诗,通过诗歌的开阖跌宕表现感情的变幻无常。(2)充沛的气势。李白诗的抒情往往是喷发式的,奔涌而出,其间裹挟着强大的力量,而且意象雄奇壮美。(3)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李白诗歌的想象天马行空,变幻莫测,奇之又奇。(4)语言清新俊逸。如他自己所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5)与风格相适应,在诗体的选择上,较少用律诗,而多用便于纵横驰骋、随意抒写的以乐府体为主的古诗,尤其是七言歌行。
6、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参考答案:(1)叙事诗善于通过典型事件、人物,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从一个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画面。同时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而不明白说出。大力写作新题乐府,成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先驱。(2)抒情诗寄情于景,融景入情,使情景交融。对自己丰富复杂、曲折矛盾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解剖。(3)十分重视锤炼诗歌语言,语言苍劲凝练,往往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自称:“语不惊人死不休。”把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4)善于运用各种诗歌体式,并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尤其是律诗,在他手中日臻于纯熟,极大地扩大了表现范围。其中最为成功的是七律,不但在声律上把七律推向成熟,而且充分发展了这一诗歌形式所蕴涵的表现力。代表了他对中国诗史的贡献。
7、杜甫对诗歌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1)用诗歌反映民生疾苦,直接开启了中唐的新乐府诗创作。(2)用律诗反映时事政治,为律诗尤其是七律注入丰富深刻的政治内涵。开辟了全新的题材领域,对晚唐李商隐,尤其是宋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用诗歌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琐细内容,扩大了诗歌的功能和题材。(4)将议论引入诗歌,影响到韩愈的“以文为诗”,宋诗的散文化。
8、韩孟诗派的新奇险怪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韩孟诗派追求诗风的雄奇怪异,他们有意打破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在艺术上创新求异,探索诗歌的新形式、新风格。主要表现为:(1)采用过去不常用的内容甚至是世俗、丑陋之事入诗,逞奇矜博,出奇制胜;(2)想象奇崛,意象怪奇,构思奇特,标新立异;(3)注重造语炼字,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将散文、骈赋的句法引进诗歌,使诗句可长可短、变化多端。
韩孟诗派成员除共性之外,还有自己的个性,如韩愈以气势雄大和意象怪奇见长;孟郊多用僻字险韵与生冷意象,使怪奇向幽僻冷涩一路发展;贾岛的诗表现出尖新奇巧的特点;姚合诗追求字句精警清丽;卢仝、马异等人想象离奇、语言生僻等。韩孟诗派努力变旧求新,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传统,但由于过分地刻意求新,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诗歌的节奏美、形象美,也存在明显的弊病。
9、李贺诗奇崛冷艳、虚荒诞幻的风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1)异于常人的艺术思维;(2)奇异荒诞的想象、夸张;(3)大量虚幻意象和古怪生新诗境的营造;(4)奇异峭拔、幽奇冷艳的遣词造句;(5)通感、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创造性运用。
10、白居易诗歌理论的要点和得失
参考答案:白居易在总结前人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诗歌理论。其观点主要体现在《与元九书》、《新乐府序》中。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强调诗歌与政治与现实生活、民生疾苦的密切关系,提出“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和“唯歌生民病”等口号;二是提出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形式应服务于内容。白居易诗歌理论的进步意义表现在:强调了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呼吁诗人正视社会现实,从而拓展了诗歌的题材。并且使不少诗歌揭露社会弊病,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局限性表现在:完全从对于政治与教化的作用来看待诗歌的功能,把“风雅比兴”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唯一标准,影响了对前代作家的正确评价。此外,在强调政治内容时,忽视了诗歌的抒情意义,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影响了诗歌的艺术价值。
11、如何理解《长恨歌》的主题?
参考答案:《长恨歌》主要根据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传说,白居易的本意是要“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所以,诗的前一部分对君主的耽色误国和贵妃的专宠有所讽刺。但是,一方面由于作者对明皇的看法存在着矛盾,毕竟这个历史人物既是安史之乱的制造者又是“五十年太平天子”和悲剧的承担者,所以在描述杨、李爱情悲剧本身时,又抱着同情态度,用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和语言把这场悲剧写得缠绵悱恻,使得诗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历史原貌,成为一篇以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充满感伤情调的“风情”诗了。这就出现了双重主题彼此纠缠的现象。既有讽刺,又有同情。诗的客观效果是同情远远地超过了讽刺。因而《长恨歌》留给读者的,主要不是对唐明皇和杨贵妃荒淫误国的批判,而是对刻骨铭心的爱情的深深感动。
12、白居易叙事诗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白居易叙事诗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贯穿于叙事全过程的强烈的抒情性,使得全诗风情摇曳,生动流转,极富艺术感染力。《琵琶行》与《长恨歌》是杰出的代表。强化抒情因素的方法是:(1)叙述、描写事件,运笔极为简约,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务求尽情,抒情叙事结合得天衣无缝,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2)在叙事抒情中,往往采用精致生动、声色和谐的意象来营造氛围、烘托出浓重的情绪氛围。(3)大量运用生动的想象、虚构,及新颖精妙的比喻。(4)语言明白晓畅而又精纯确当。
13、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有何相同与不同?
参考答案:刘禹锡、柳宗元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的,所以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便成为他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但二人风格又有不同:(1)刘禹锡性格倔强刚毅,善化低回哀婉之音为慷慨激越之韵,因而诗中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和豪健雄奇的风格。擅长近体,大都简捷明快,风调俊爽,哲理与诗情渗透其中;柳宗元性格激切、执着,面对沉重的人生忧患,很难解脱出来,诗作大都染上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作品于淡泊中呈现出幽怨冷峭的风格。(2)刘禹锡最有代表性的是咏史怀古诗,表现了他对历史、人生沉思后的感悟,有一种隽永的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不仅有相当的深度和力度,而且耐人涵泳。柳宗元成就最高的是山水诗,构思精巧,意境清新,情致深婉,处处流露出孤寂凄婉的情绪,显示出其清峻高洁的人格,苏轼概括为“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总的说来,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词义分析(已排版)作文 古代汉语词义辨析文案:

个常用文言实词重点义项及翻译120(一)①吝惜,舍不得:三国各爱其地、爱1①哪里:沛公安在?、安2②慢慢地:安步当车③使??安定:可以为富安天下④怎么,哪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①遭受:禹汤被之矣、被3②表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③通“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①通“背”,违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4①考察,推究:抑本其成败之迹、本5②根本,基础: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①边远的地方: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鄙6②边疆地区:越国以鄙远③浅陋:肉食者鄙、兵7①兵器,武器:非我也,兵也②战争,军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①疾病,重病:得疾病而死。、病8②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③疲劳,困苦: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④使??病: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①考察,举荐,选拔: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察9②了解,体察,理解:又恐汝不察吾衷、朝10①拜见,朝见: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②接受朝见,使??朝见:序八州而朝同列①竟,竟然:曾不能疾走、曾11②还,尚: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③通“增”:曾益其所不能①凭借,趁着: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乘12②接连:兵旱相乘③顺应:聊乘化以归尽④四马一车为一乘: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1
①确实,实在: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13①台阶:赵王扫除自迎、除14②清理,整治: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③授予官职:除臣洗马①推辞,拒绝: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15②借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①带领,使??跟从: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16②参与,参加:弟走从军阿姨死③通“纵”: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①危险,危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殆17②疑惑:思而不学则殆③几乎,差不多: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大概:殆有神护者⑤通“怠”,怠惰,懈怠:农者殆则土地荒①判罪:犯法当死、当18②将,将要:今当远离,临表涕零③如,若: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④执掌,掌管,主持: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⑤必定: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⑥相抵,抵偿:当其租入①学说,思想: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道19②经过,取道:道芷阳间行③方法:行军用兵之道①得意,满足:暂得于已,快然自足、得20②通“德”,感德,感恩:所识穷乏者得我欤③找到: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吾得兄事之:须要,④必须①谱写:因自度其曲、度21度,然后知长短:②量长短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③计算④越过,过:一夜飞度镜湖月⑤估计,揣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2
⑥风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①哪里,怎么: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恶22②嫉妒: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③憎恶,厌恶:死亦我所恶①责怪,非难:以功业大,人莫之非、非23②不正确,不对:觉今是而昨非谁能尽善,且人非尧舜:③不是④不非抗于九国之师:①再、又:有复令长安君为质者、复24②夹层:复道行空③回复,回答: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④禀报:有复于王者①倚仗,凭借:秦贪,负其强、负25②承担:宁许以负秦曲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④辜负,对不起: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⑤败:胜负之数①车盖:今已亭亭如盖矣、盖26②大概,大约: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③句首发语词,表示要发表议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④通“盍”,为什么,怎么:技盖至此乎①与“新”相对,原来的,旧的: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27②旧交情,老朋友:君安与项伯有故③故意:故久立与其客语④特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⑤仍然: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①回头看,看: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顾28②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③但,只不过:顾吾念之④反而: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⑤考虑,顾虑:但求欲死,不复顾利害。①坚决:乃辞谢,固请、固293
②固执,鄙陋:汝心之固,固不可测③通“故”,因此,所以:余固笑而不信也④当然,固然:固将重昏而终身①旧称女子出嫁:吾妻来归、归30②通“馈”赠送:孔子不见,归孔子豚③归附,归向:而皆背晋以归梁①诸侯王封地:国王骄奢、国31②国都,京城:则有去国还乡32①拜访:今公子故过之、过②责备:无乃尔是过与①为什么,怎么:徐公何能及君也?、何33②多么,何等:何其衰也怨恨,怀恨:亦怨恨光、恨34①忧虑,担忧:不患贫而患不安、患35②忌讳,禁忌:此数者用兵之患也③祸患: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①有的,有的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或36②也许,或许: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③如果,假如:或王命急宣④有时,偶尔: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⑤通“惑”,迷惑。无或乎王之不智。①憎恨,厌恶:君子疾夫舍曰“欲之”。、疾37②通“嫉”,妒忌: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③痛:痛心疾首④强,大:声非加疾也①等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及38④追上,赶上:怀王悔,追张仪,不及②趁着: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③涉及,连累:此其近者祸及身⑤和,与: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①靠近,接近: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即39②当,当前:即日因留沛公饮4
③就,便:项伯即入见沛公④立即,马上: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⑤即使,即便:公子即合符⑥假如,如果,假使: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①尽,完:言未既、既40②已经,??以后:既克,公问其故③不久,不一会:既而儿醒,大啼①借助,凭借:善假于物也、假41②宽容:愿大王少假借之③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①夹杂、搀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42②离间,挑拨:谗人间之③从小路:道芷阳间行④机会,空子:得间奔真州⑤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⑥悄悄地,秘密地:侯生乃屏人间语曰⑦间或,时断时续:时时而间进⑧一会儿,顷刻: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①谒见,求见,拜见:于是入朝见威王、见43②表被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用在动词前,表示受事者自己,可译为“我”、“自己”: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①缓和,和解:太后色稍解、解44②解除,消除:可以解燕国之患③通“懈”,懈怠。秦人解①靠近,接近:金就砺则利、就45②成功,完成:然嬴欲就公子之名③登,上:乃谢客就车④受,接受:使归就戮于秦①成功:莫令事不举、举46②攻占:戍卒叫,函谷举③尽,完:杀人如不能举④举荐、推举:举孝廉不行5
①最,非常:佛印绝类弥勒、绝47②横渡,越过:而绝江河③奇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①经得起,忍受:非人世所堪、堪48②胜任:不堪母驱使③能够,可以:可堪回首①战胜,攻下:攻之不克、克49②能够:克终者盖寡①像,类似:佛印绝类弥勒类50②事例:举类迩而见义远①可惜:可怜焦土!、怜51①充满:荠麦弥望、弥52②更加:奉之弥繁①不要:嬉戏莫相忘、莫53②通“暮”日暮,黄昏:至莫夜月明①你,你的:家祭无忘告乃翁、乃54②竟然:见渔人,乃大惊③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④于是,就,才:质于齐,兵乃出⑤是,就是:嬴乃夷门抱关者也①通“纳”,接纳,接受:距关,毋内诸侯、内55①至,及: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56②周: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①奇异,罕见:其见愈奇、奇57②余数,零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①调动官职,多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迁58②放逐,流放:顷襄王怒而迁之③变化,变动: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①问候,拜访:公子往,数请之、请59②请求对方允许自己做某种事情,可译为“请允许”“请允许我”“希望”:军中无以乐,请以剑舞①不得志:穷且益坚、穷606
②寻究根源: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③困窘,走投无路:谗人间之,可谓穷矣④使穷尽,用尽: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①离开:比去,以手阖门、去61②距离:去今之墓而葬焉③辞去(官职):去职还乡。①勉励,奖励:三曰劝农功、劝62②努力:而农夫劝其事也。、却63①后退:相如因持璧却立②击退:已却秦存赵③盛情难却①到,去:沛公起如厕、如64②按照,遵循:必如约③而:如耿兰之报④到,去:纵一苇之所如①比得上,及:徐公不若君之美、若65②你,你们,你的:更若役,复若赋③如果,假如:若使烛之武见秦君①亲善,友好:素善留侯张良、善66②擅长,善于:京中有善口技者③好好地:不如因善遇之④羡慕:善万物之得时①稍微,略微:太后之色少解、少67②小,小的: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看不起。少仲尼之贤,③轻视68①徒步渡河:循表而夜涉、涉②经历,经过:涉寒暑不溃①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胜69②能承担,能承受:驴不胜怒,蹄之③尽、完:谷不可胜食也①通“志”,记住:汝识之乎、识70②通“帜”,标志,记号:封识宛然、7
①使用,使唤:人皆得以隶使之、使71②假使:使六国各爱其人③让:使我不得开心颜①对,正确:觉今是而昨非、是72②用来将宾语提前或是复指前置宾语:无乃尔是过与③这,这样:所在皆是也④认为正确,认为对:是己而非人。①适应,顺从:少无适俗韵、适73②古代指女子出嫁:始适还家门③到去,往: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④刚才。适得府君书⑤恰好,正好:从上观之适与地平。①书法:凭几学书、书74②文书,公文:军书十二卷③公文,书信。使人遗赵王书①通“熟”,仔细,详细:孰细之,自以为不如、孰75②谁:孰能无惑?①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76②通“嘱”,请托,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③连接:然亡国破家相随属④写文章:屈平属草稿未定⑤隶属,归属:名属教坊第一部。①责备: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数77②旧指命运:胜负之数ò屡次,多次:范增数目项王shu③ù密:数罟不入洿池c④①遵奉,服从: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率78②一概,全部:率赂秦耶③大概:大率十里一亭,亭有亭长①言论,说法:然是说也,余尤疑之、说79ì游说,说服: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shu②a通“悦”,高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yu③8
ō通“脱”,解脱:女之耽兮,不可说也tu④偏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①、私80②自己的。时抚吴者为魏之私人③私下: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①白色的绸绢:十三能织素、素81②平素,向来:素善留侯张良。热水,开水:媵人持汤沃灌(。ngāt①、汤82流泪:儿涕而去①、涕83①同一类人:郯子之徒、徒84②被罚服役的人:而迁徙之徒也③空,白白地:徒见欺④只,仅仅:徒以吾两人在也称王:沛公欲王关中ng.àw①、王85、亡86①丢失,失掉: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②逃亡,逃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③通“无”: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①名望,名声:先达德隆望尊、望87农历每月十五日:在丁卯三月之望②怨恨,责怪:若望仆不相师③①不显露:微行入古寺、微88②偷偷的,暗暗的: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③深奥,含蓄:其文约,其辞微微斯人,吾谁与归④如果没有:⑤卑微,低微:猥以微贱,当侍东宫①总共:悉吾村精技击者不过百人、悉89②全,都:怀王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①相貌,容貌:儿已薄禄相、相90②帮助,辅助: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③互相: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④动作偏指一方: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①道歉,谢罪: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谢91②辞别:乃谢客就车9
③拒绝:阿母谢媒人④劝告,告诉: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①确实、实在:烟涛微茫信难求、信92②随意:低眉信手续续弹③送信的人: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④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①发动,调遣:遂发命,遽兴姜戎、兴93兴建,兴办,建立: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②使??兴盛。兴国安邦③94①做,执行:余嘉其能行古道、行②品行: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③将,将要: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④代理:太祖行奋武将军⑤巡视:时张鹏翮行河①宠爱,宠幸:君幸于赵王、幸95希望:幸可广问讯②指帝王到来,译为“到”:吾君方幸玄珠阁③①长,高: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96②整治,治理:务耕织,修守战之具③修养: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缓慢,慢慢地: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徐97①答应、允许:宁许以负秦曲、许98②大约:高可二黍许③赞成,同意:杂然相许④处所,地方:不知何许人也⑤这样,这么:问渠哪得清如许通“佯”(①、阳99假装:皆应佯曰:“诺。”,)ngáy山的南面,水的北面。泰山之阳。②①邀请:要项伯、要100②相约,约定:虽与府吏要③关键,险要:筑石寨土堡于要隘①适宜,合适: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宜、10110
打开百度文库APP阅读全文取消确定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词义分析(已排版)作文 古代汉语词义辨析文案:

常见文言多义词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长:chánɡ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ɡ,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ɡ,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成语:惩前毖后)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4、将要。(今当远离)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度:1、du?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5、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分:fēn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4、fa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2、恶、坏(陟罚臧否)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2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2、光线(仿佛若有光)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号:háo1、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2、hào,别号。(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3、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4、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
还: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2、xuán,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2、忧患(无冻馁之患)
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
惠:1、恩惠(大王加惠)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
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2、尽、到(南极潇湘)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4、非常、最(初极狭)
寂:1、平静(视端容寂)2、寂静(寂寥无人)
3
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2、一会儿(立有间)3、参与(又何间焉)
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
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5、知道(见往事耳)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3、将要(公将战)4、搀扶(出郭相扶将)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2、吹号角(且角且走)借:1、借(每假借于人)2、依靠(愿借子杀之)3、即使(借第令毋斩)尽: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3、即使居:1、过了(居十日)2、停留(不可久居)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2、发动(举大计亦死)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4、参加(董生举进士)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2、具有(各具情态)决:1、判断(孔子不能决也)2、分别(意难决舍)3、断然(故决然舍去)绝:1、隔绝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4、极高的,陡峭的开: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2、放晴(连月不开)3、打开(旁开小窗)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苦:1、苦于(苦秦久矣)2、使,,苦(苦其心志)3、愁(何苦而不平)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2、使,,快乐(钟鼓乐之)
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类:1、类似(绝类弥勒)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词义分析(已排版)》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词义分析(已排版)》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词义分析(已排版)》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