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过秦论》原文及注释译文作文 《过秦论》原文及注释译文拼音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过秦论》原文及注释译文作文 《过秦论》原文及注释译文拼音文案:
[作文范文]《过秦论》原文及注释译文
《过秦论》原文及注释译文
《过秦论》
贾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通假字
约从离衡“衡”通“横”
威振四海“振”通“震”
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缉察盘问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锄櫌棘矝“櫌”通“耰”
孝公既没“没”通“殁”死
译文有统一天下的雄心。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识英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民,尊重贤才而重用士人,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在这时,六国的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沟通他们的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来攻打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九国的军队有所顾虑徘徊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然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窘迫不堪了。因此,纵约失败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
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过秦论(3张)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最尊贵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把性命交给秦的下级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着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据守华山以为帝都东城,以黄河当作帝都的护城河,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脐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合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过秦论》原文及注释译文作文 《过秦论》原文及注释译文拼音文案:
《过秦论》字词
一、通假字。
1、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衡,通“横”,连横是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2、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3、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4、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5、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6、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7、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2、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3、才能不及中人(中人:一般人)
4、铸以为金人十二(金人:金属人像,此指铜人)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地势)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坚固的屏障)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衡量,动词)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布包一样;囊,像口袋一样)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在国内,对内;外,对外)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
2.名词作动词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瓮作;绳,用绳子系)
④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鞭,用鞭子抽;笞,用竹杖打)
⑤《过秦论》(过,指出过失)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
3.形容词作动词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
4.形容词作名词
①据崤函之固(固,险要的地势。)
②自以为关中之固(固,坚固的屏障。)
③尊贤而重士(贤,贤者,贤能的人。)
④因利趁便(利,便:便利的条件)
5.动词作名词
①追亡逐北(亡,逃跑的人;北,溃败的军队)
6.使动用法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斗,使……争斗)
②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弱)
③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④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漂,使……漂浮)
⑤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使……灭亡)
⑥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⑦以愚黔首(愚,使……愚蠢)
⑧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
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弯,使……弯,拉开)
7.意动用法
①尊贤而重士(重,以……为重,看重)
五、特殊句式(翻译)
1.判断句
①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翻译:(秦始皇)自认为关中这样险固的地势,方圆千里坚固的城池,这正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万代的基业啊。
②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翻译:可陈涉不过是个用破瓮作窗户,用草绳系门轴的穷人子弟,是农村被雇佣的种田人,又做了被征发戍边的士兵。
③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翻译: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不施行仁义,攻取与保有天下的形势截然不同啊。
2.被动句
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翻译:陈涉一人发难,秦朝就被灭了。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翻译:连秦王本人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缘故呢?
③谪戍之众
翻译:被征发戍边的士卒
④天下诸侯已困矣
翻译:天下的诸侯已经精疲力竭了
3.省略句(补充省略部分)
①尝以十倍(于秦)之地。
②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④聚之(于)咸阳。
⑤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⑥临不测之渊,以(之)为固。
⑦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⑧身死(于)人手。
4.宾语前置(翻译)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翻译: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握着锋利的武器,缉查喝问过往的行人。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翻译:同上
③崤函之固,自若也翻译: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像从前那样。
5.定语后置(用符号标示)
①铸以为金人十二
②金城千里
6.状语后置(用符号标示)
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②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写法复习:多次运用对比:1?.秦国前后兴亡的对比。2?.?九国联盟与秦国实力的对比;3?.?陈涉与九国的对比;4?.?陈涉与秦国的对比;
本文以大部分篇幅铺张宣扬秦的兴盛史,再以秦的速亡史与之比较照应,运用了先扬后抑、扬中有抑的手法,处处予以衬托、对比,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
六、文学文化常识
1.贾谊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与屈原合称“屈贾”。本文是一篇政论文。论是议论文体。贾谊代表作有:
政论文:《论积贮疏》、《过秦论》
辞赋:《吊屈原赋》
2.战国四公子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四人均以“善养士”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又称“战国四君子”。
3.天下的别称:宇内、四海、六合、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
4.山东、关中、河
山东:指崤山以东。
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河:特指黄河。如“河南”指黄河以南,“河北”指黄河以北。
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7.合纵、连横
合纵: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亦作“合从”。
连横: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亦作“连衡”。
8、《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9、《贾谊》毛泽东: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10、多次运用对比:1?.秦国前后兴亡的对比。2?.?九国联盟与秦国实力的对比;3?.?陈涉与九国的对比;4?.?陈涉与秦国的对比;
本文以大部分篇幅铺张宣扬秦的兴盛史,再以秦的速亡史与之比较照应,运用了先扬后抑、扬中有抑的手法,处处予以衬托、对比,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
秦孝公占据崤山,函谷关那样险固的地势,拥有雍州一带的土地,(秦国的)国君臣子牢固据守来窥伺周王朝,有像席子一样卷起天下,像布包一样包取天下,像口袋一样包括四海的意图,兼并吞下天下的野心(并吞天下,占领海内,控制全国),在这时,商鞅辅佐秦孝公,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修造防守进攻的武器,对外实行连横,来使诸侯各国相争斗。于是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吞并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盘,向北占领要害的郡邑。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使秦国变弱的办法。不吝惜珍奇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君子,都有聪明才智而又忠诚可靠,宽仁厚道而又爱护人民,尊敬贤人而又重用士人的君主。他们相约实行合纵政策,要使秦国的连横政策离散,集聚了韩、魏、燕、赵、宋、卫、中山等国家的军队。在这时,六国的贤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些人替他们谋划;有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人沟通他们的意见;有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国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进攻秦国。秦国人打开函谷关的大门来迎接敌人,九国的军队,却迟疑徘徊起来,不敢进去。秦国没有消耗一支箭、一个箭头,可是天下的诸侯已经精疲力竭了。这样一来,合纵解散,盟约失效,六国争着割地去贿赂秦国.秦国有多余的力量乘他们困乏来制服他们,追逐逃走的败兵,使百万败兵尸横遍地,流的血能让盾牌漂浮起;秦国进而趁着这便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请求归服,弱国前来朝拜。
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依次继位,他们执政的时间很短,秦国没有什么大事。等到秦始皇登位后,他发展前面六代君主遗留下来的功业,举起长鞭来统治各国,吞并了东周和西周,相继灭掉了诸侯各国,登上最尊贵的皇帝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势震慑四海。向南攻取了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那和象郡;百越的首领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了秦的下级官吏。秦始皇于是又派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再到南边来放牧、六国的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雪恨。
在这时他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国方法,烧毁了各学派的书籍。以使百姓变得愚昧;毁坏着名的城邑,杀害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把它们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器,用来铸成十二个铜人,来使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变弱。这样以后,凭借华山当做城墙,倚靠黄河当做护城河,依靠着亿丈高的城墙,面对着不可测量的深渊,把它们作为险固的屏障。优秀的将领手执强有力的弓弩,把守着险要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握着锋利的武器,缉查喝问过往的行人。天下已经平定,秦始皇的想法,自认为关中这样险固的地势,坚固的城池方圆千里,这正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万代的基业啊。
秦始皇死了以后,他遗留下来的威风仍然震慑着边远的地区。虽然这样,可陈涉不过是个用破瓮作窗户,用草绳系门轴的穷人子弟,是农村被雇佣的种田人,又做了被征发戍边的士兵;才能比不上普通人,既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贤德,又不像陶朱、猗顿那样的富有;置身于守边的队伍当中,突然在田野之间崛起。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王朝;砍削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的百姓像云一样汇集合拢,像回声那样应和他,许多人担着粮食如影子一样跟着他。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使秦王朝灭亡了。
秦朝的天下并没有变小变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像从前那样。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尊贵;农具和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锋利;被征发戍边的士卒,并不比九国的军队强大;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策略,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谋士。但是,成功与失败大不相同,功业也完全相反,这是为什么呢?假使让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跟陈涉量量长短、衡量大小,比量彼此的权势力量,那简直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了。然而秦国凭借狭小的地盘,发展到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势,招致八州来归,使本来跟自己地位相同的各国诸候都来朝见,已有一百多年了;此后才将天下作为一家私产,把崤山、函谷关作为宫墙;而陈涉一人发难就使秦朝灭亡,连秦王本人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不施行仁义,攻取与保有天下的形势截然不同啊。
《过秦论》原文及注释译文作文 《过秦论》原文及注释译文拼音文案: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魏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孟子》论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也。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
4.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
诚:的确。
B.君臣皆贺,陈轸独吊
吊:悼念死者。
C.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
绝:穷尽。
D.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
来:使……到来,招致。
5.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陈轸“远见卓识”与楚王“利令智昏”的一组是(
)(3分)
A.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
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
B.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C.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D.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B.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处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C.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推向了秦国的怀抱。
D.孟子认为张仪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实现了分化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2)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参考答案
4.D.(A.诚:如果。
B.吊:表示哀痛,例如“中心吊兮”(《诗桧风匪风》),而不表“形影相吊”的“安慰”之意。
C.绝:断绝。)
5.A.(B项,前一句符合要求,后一句说的是齐王;C项,前一句符合要求,后一句说的是韩国、魏国的做法;D项,前一句说的是张仪,后一句符合要求。判断此类型题要看准主体对象。)
6.D.(“从文中表现可知,张仪诳楚不是大丈夫所为。认为他是“大丈夫”的,只有“或谓”,即“有的人认为”。)
7.①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就是因为我们有齐国作盟友。
②攻打秦国还不如趁机用一座大城的代价去收买它,与秦国合力攻打齐国。这样我们从秦国失去的土地,还可以子啊齐国得到补偿。
(文言文句翻译强调字字落实:直译为主,不增不减。落实关键词语,找出得分点。一般的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句式中的特殊句式为考查的重点。①“所以”:之所以,“以”:因为②“因”:趁机,“赂以一名都”介词结构后置,“亡地于秦。取偿于齐”。)
参考译文:
秦王想征伐齐国,又顾虑齐国与楚国有互助条约,便派张仪前往楚国。张仪对楚王说:“大王如果能听从我的建议,与齐国废除盟约、断绝邦交,我可以向楚国献上商於地方的六百里土地,让秦国的美女来做侍奉您的妾婢。秦、楚两国互通婚嫁,就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楚王十分高兴,允诺张仪的建议。群臣都前来祝贺,只有陈轸表示哀痛。楚王恼怒地问:“我一兵未发而得到六百里土地,有什么不好?”陈轸回答:“您的想法不对。凭借我的见解,商於的土地不会到手,齐国、秦国却会联合起来,齐、秦一联合,楚国即将祸事临门了。”楚王问:“你有什么解释呢?”陈轸回答:“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就是因为我们有齐国作盟友。现在我们如果与齐国毁约断交,楚国便孤立了,秦国又怎么会偏爱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而白送商於六百里地呢!张仪回到秦国以后,一定会背弃对大王您的许诺。那时大王北与齐国断交,西与秦国生出怨仇,两国必定联合发兵夹攻。若替您算计的话,不如我们暗中与齐国仍旧修好而只表面上绝交,派人随张仪回去。如果真的割让给我们土地,再与齐国绝交也不晚。”楚王斥责道:“请你陈先生闭上嘴巴,不要再说废话了,等着看我去接收大片土地吧!”于是把国相大印授给张仪,又重重赏赐他。随后下令与齐国毁约断交,派一名将军同张仪前往秦国。
张仪回国后,假装从车上跌下,三个月不上朝。楚王听说后自语道:“张仪是不是觉得我与齐国断交做得还不够?”便派勇士宋遗借了宋国的符节,北上到齐国去辱骂齐王。齐王大怒,立即降低身份去讨好秦国,齐国、秦国于是和好。这时张仪才上朝,见到楚国使者,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何还不去接受割地?从某处到某处,有六里多见方。”使者愤怒地回国报告楚王,楚王勃然大怒,想发兵攻打秦国。陈轸说:“我可以开口说话吗?攻秦国还不如趁机用一座大城的代价去收买它,与秦国合力攻齐国。这样我们从秦国失了地,还可以
在齐国得到补偿。现在大王您已经与齐国断交,又去质问秦国的欺骗行为,这就是我们促使齐国、秦国和好而招来天下的军队了,国家一定会有大损失!”楚王仍是不听他的劝告,派屈匄率军队征讨秦国,秦国也任命魏章为庶长之职,起兵迎击。
春季,秦、楚两国军队在丹阳大战,楚军大败,八万甲士被杀,屈匄及以下的列侯、执珪等七十多名官员被俘。秦军乘势夺取了汉中郡。楚王又征发国内全部兵力再次袭击秦国,在蓝田决战,楚军再次大败。韩、魏等国见楚国危困,也向南袭击楚国,直达邓。楚国听说了,只好率军回救,割让两座城向秦国求和。
《孟子》论之曰:有人说:“张仪、公孙衍,他们难道不是大丈夫吗?他一怒而使各国恐惧,安居时又能使兵火息灭。”孟轲说:“那岂能称得上大丈夫!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说的就是大丈夫。”
《过秦论》原文及注释译文作文 《过秦论》原文及注释译文拼音文案:
自
一组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译文:爱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教他的孩子。(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译文:秦皇喜欢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译文:不吝惜物产丰饶的地方。(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译文: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国君各自爱惜自己的领土。(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译文:我唯独爱慕莲花的从淤泥中生长却不受泥的沾染。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译文:(房子)不被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译文: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志向呢?(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4)则易扶安,与盟结好。(安抚,抚慰)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译文:距山十里地有王平在那里安营扎寨。(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生)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专有。(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译文:他们既然来了,就得让他们安心。3.被(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2)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译文: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3)将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译文: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4)闻妻言,如被冰雪。(覆盖)译文: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盖上冰雪一样。(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译文: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译文: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2)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译文: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3)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译文: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亲人5.本(1)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译文:还是返回到根本上来吧(2)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译文:现在保存这稿本不忍心废弃,在路途中用收抄录下来(3)予本非文人画士(本来原来)译文: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4)此之谓失其本心(原本的)译文: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性(5)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译文: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译文: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译文: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您宽容我到这个地步啊(3)先帝不以臣卑鄙(目光短浅)译文:(刘备)不认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境边界)译文:越过别的国家来攻打管理远方的国家,你知道有多困难(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译文: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7.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武器)译文: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到都城咸阳(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译文:赵国也准备了许多军队防备秦国,秦国不敢妄动。(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译文: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打破(敌方的)计谋,其次是挫败(敌方的)外交(4)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译文:我(侯生)听说晋鄙的兵符常在魏王卧室之内(5)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译文:以长安君作为人质才肯发兵相救(6)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战争)译文: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发动战争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8.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译文:您的疾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要更加严重(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译文:假使当初我不做这个差事,早已经困苦不堪了(3)而江浙之梅皆病矣(生病)译文: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生病了(4)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忧虑)译文: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5)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病)译文:我不知道你病了死了是什么时候9.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译文:我仔细地观察,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体察)译文:始终不能明了我心迹啊,我怨恨我那君王过分荒唐(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译文: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去处理(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净的样子)译文: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译文: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稍(6)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考察)译文: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10.朝(1)朝服衣冠(早晨)译文:早晨(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译文:蔺相如每到上朝的时候,常常推说自己生病了不去(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拜见)译文:强国请求归服,弱国前来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译文:于是进入宫廷去见威王(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译文: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二组11.曾(1)曾不知老之将至(竟然)译文:竟然不知道衰老越来越近(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译文: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3)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译文:增加自己原本没有的才能12.乘(1)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乘坐)译文:仅与儿子迈两人乘小船,来到悬崖绝壁下(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译文:就着这种便利,支配割裂天下(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译文:从京城出发,冒着风雪(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车辆)译文:于是为长安君套马备车一百乘(辆)(5)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译文:到时候登上那破颓的墙,盼望你回到关门来(6)乘风破浪会有时(坐,驾)译文: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理想彼岸13.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译文: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译文:战败而亡国,实在是不得已的(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译文:现在将军真的能命令勇猛的将士统领几百万的士兵(4)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如果)译文:如果知道是这样的话,就是地位再高的官,我也不会扔下你而去当官的(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确实)译文:这果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候了14.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译文:天刚亮就起来,打扫庭堂院落(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楚去掉)译文:为东汉皇室去除残秽势力(3)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理修理)译文:就清理已废的魏阉生祠的旧址来安葬他们(4)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译文: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任枢密使(5)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台阶)译文:赵王打扫庭前台阶,亲自迎接公子,依照主人迎接贵宾的礼节15.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辞言语)译文:侯生却没有一句半句话送我(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辞文学)译文:都爱好擅长文辞,凭着辞赋好而被人称道(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矣(推辞)译文:面对死我都不退让怎么会推辞一杯酒呢(4)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译文: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5)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译文:大的礼数不用顾及小处的谦让(6)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译文:明晓国家治乱的方法,能说会道口才好(7)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译文: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16.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从随从)译文:沛公(刘邦)率领一百多骑兵去(项羽军营所在地)面见项王(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译文:我听从他(指给我出点子的那个部下)的建议,大王您也赦免了我(3)惑而不从师,其为感也(向…学习)译文:有难题却不请教老师,这仍是难题(4)樊哙从良坐(依傍)译文:樊侩坐在了张良的旁边(5)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三十里(由,自)译文:从这条路到我军营不过二.三十里罢了(6)弟走从军阿姨死(投身)译文:教坊负责秩序的兄弟参军去了,当家的阿姨也死了(7)合纵缔交相与为一(通“纵”合纵之策)译文:联合其他六国形成合纵的团结局面(8)然皆祖屈原之从此令(从容,舒缓,不急迫)译文:然而都效法屈原说话得体17.殆(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危险)译文: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百战都不会有危险(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乎几乎)译文:况且燕赵是处在秦(把别国)消灭得差不多的时侯(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译文: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译文: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18.当(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译文:木兰在对着门织布(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译文:招募能够捕捉它的人,抵挡他(这个人)税收(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译文:有巨大的石块阻挡在水的中游(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译文: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译文:可怜我窦娥被官府糊里糊涂地判了死罪(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译文:我知道欺骗大王之罪应被诛杀(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译文:准备献给官府,但是心里还很不踏实(8)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译文:有只狼在道上,象人一样站在那号叫(9)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据把守)译文: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10)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译文:在这个时候,是商鞅辅佐秦孝王(11)不就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译文:不久我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来19.道(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译文:把玉璧藏在怀里,从小路逃走(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译文:从郦山下来.选择了通往芷阳的小路走(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理规律)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播道理教授课业和解答疑惑的(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译文:于是秦始皇废除古代帝王的治国方法(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译文:攻打没有王道的人,诛伐残暴的秦朝(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译文:人家都说是三国时周郎鏊兵破曹的赤壁(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译文:臣下所注重探究的是解牛的规律。20.得(1)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译文:古代的人观察天地……鸟兽,往往有所收获(2)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译文:没能跟项羽见面(3)吾得兄事之(应该)译文:我得把他当作兄长来对待(4)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通“德”感恩)译文: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5)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表反问,难道)译文:莫不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吗(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译文:积累善行,具备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7)此言得之(对,合适)译文:这话说得对三组21.度(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译文:假使拿山东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译文:请(你)估计我回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3)春风不度玉门关(过)译文: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译文: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5)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译文:做梦的时候觉得自己飞过了月光下美丽的镜湖(6)予怀怆然……因自度此曲(谱写)译文:我内心凄凉……于是自创了这首曲子(7)崔九堂前几度闻(量词,次)译文:也在崔九的家里多次听到您的唱歌(8)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译文:大臣们惊慌发呆,事情发生得突然,不曾意料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9)竞周容以为度(法度法规)译文:争着取悦于人成为法度(10)秋月春风等闲度(度过)译文:随随便便就消磨了美好的年华22.非(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不,没有)译文:登上高处招手,并非是你的胳膊变长了(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译文: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是)译文:一个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懂,谁能没有疑惑呢?(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译文:是防备盗贼进来与其他的非常事件的(5)觉今是而昨非(不对的)译文:想到当初去做官这是一大失策举(6)世非之而不加沮(诋毁毁谤)译文: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23.复(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再)译文:你的父亲回来后,亲自跟你再算账了(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恢复)译文:改变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再)译文第二年,秦国再次攻赵,杀死两万人(4)山重水复疑无路(往复)译文: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5)幸复得此妇(又)译文:幸亏还能娶到这个(贤慧能干)的妻子24负(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背东西,以背载物)译文: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担负,使……承担)译文:总共就这两条办法,宁愿答应(秦国)来让秦国理屈(3)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译文:秦国太贪婪,自负强大(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译文:我害怕被大王您欺骗而辜负于赵国(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背弃)译文:蔺相如估计秦王虽说答应斋戒,但必定会负约不把城池给赵国(6)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失败)译文:转折关系所以不用战斗但是强弱胜负已经定了(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覆盖)译文:苍茫的大山被雪覆盖,晶莹的白雪似烛光一样照亮了天的南面(8)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辜负)译文:我的行为辜负了神明,才使你这么早死去25.盖(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矣(大概)译文:现在把“华”念作“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错了(2)今已亭亭如盖矣(车盖)译文:今天已经高高地矗立着,枝叶繁盛,像一把撑开着的巨伞一样了(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超过胜过)译文:况且刘豫州是皇室的出身,英才非常的出众(4)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大约)译文: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5)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表示原因)译文:失去了强力的支撑,不能独自与(秦国)抗衡(6)盖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译文:还是返回到根本上来吧26.故(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因此,所以)译文:不积累小的步子就无法到达很远的地方(2)故意为其爱不若燕后(所以)译文:因此认为您对长安君的爱比不上对燕后的爱。(3)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译文:时光飞逝,过去了多少朝朝暮暮,我已经变老了(4)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以前的)译文:这里是过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5)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译文:您怎么会与项伯有交情呢(6)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译文:之所以特意派遣将领守(函谷)关(7)此物故非西产(原来本来)译文:这个东西不是西边产的(8)故臣复取璧(所以因此)译文:所以我又一次取来碧玉(9)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以往的)译文:从而重蹈了六国灭亡的覆辙27.固(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译文: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据(2)固请,召有司案图(坚持坚决)译文:(秦王)坚持请求(相如过来),叫有关的官员按地图(指出划给赵国的几座城)(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译文:这暴君(秦始皇)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原来)译文: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译文:出生在我之前,他懂得道理固然也在我之前(6)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译文: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28.顾(1)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回头)译文: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译文:多次到我居住的草庐中拜访(3)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惜,顾念)译文:子布、元表等人只顾妻子儿女(4)大行不顾细谨(考虑)译文:大的行为不用顾及细枝末节(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但是)译文:在我看来,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发动战争的原因(6)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译文: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么(7)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表轻微转折,只是)译文:我每次想起,常常痛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29.国(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译文:国家灭亡了,但山川河流依然存在(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诸侯国)译文: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国都京城)译文:(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的感觉(4)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区区域)译文: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快乐的城市去。(5)等死,死国可乎(国事)译文:同样是死,(选择)为国事而死好吗30.过(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经过,通过)译文: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2)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胜过)译文:一出门,所穿的皮衣和驾车的马超过了世代做官的人家啊。(3)以其境过清(过分,过于)译文:由于这个地方过于冷清(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错误,过失)译文:就会明晓通慧,行为没有过错了(5)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译文: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6)今公子故过之(访问)译文:现在公子有事情过问我(7)一日,大母过余曰(到,到来)译文:有一天,祖母来看我四组31.何(1)却看妻子愁何在(哪里,代词)译文: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什么,代词)译文: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3)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怎么办,对……怎么办)译文:拿走我的玉璧,不给我城池,怎么办(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多么)译文: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5)徐公何能及君也(怎么)译文: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32.恨(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遗憾,不满意)译文: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2)此恨绵绵无绝期(遗憾)译文:这种遗憾会持续很长时间(3)以是知公子之恨之复返也(感到遗憾)译文:因此我知公子心里怪我,定会回来的(4)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恨恨:惆怅悲伤)译文: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或即将死去的人作别,那种遗憾哪里是可以用语言表达的呢?33.胡(1)胡取禾三百廛兮(为什么怎么)译文:为什么收取三百囷仓的粮?(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古代我国北部民族的统称)译文:匈奴不敢南下放牧(3)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译文:田园就要荒芜,(我)为什么不归隐呢?34.患(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动词,忧患,担心)译文:想要不给,又怕秦兵会出兵攻来。(2)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名词,忧虑,忧患)译文:秦国的欲望和诸侯的忧患都不在战争上(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祸害,灾祸)译文:那些大祸常常是因为不注意小事造成的,而能干的人也是被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所困(4)有备无患(忧虑)译文:有准备就没有忧患了(5)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讳忌)译文:这几项都是用兵的禁忌(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担心)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35.或(1)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有人)译文:有人说:“梅花以曲折为美,直就没有姿态了”(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译文:有的人认为他死了,有的人认为他逃走了(3)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偶或)译文:一餐也许会吃掉一石粟米。(4)云霞明灭或可睹(也许或许)译文:在云雾霞光中有时还能看见(5)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人)译文: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6)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也许)译文:那么胜败的定数,存亡的道理,应当能够与秦国互相较量,结局后续还不容易预料36.疾(1)君有疾在腠理(疾病)译文:大王的病处于肌肉之间!(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痛苦)译文: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呼父母的(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痛恨)译文: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耳朵听不到正确的意见(4)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通“嫉”妒忌)译文:庞涓担心他才能超过自己,妒忌他(5)举疾首而相告曰(疾首,头痛)译文:百姓全都头脑作痛互相议论说(6)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猛烈)译文:顺着风向大声呼叫,声音没有加快,而听到的人会更加清楚、明白(7)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锐利)译文:经过一个冬天,野草枯萎,小动物无处藏身,猎鹰的眼睛更容易发现猎物,更加敏锐。冬雪消融,马跑起来没有了雪的软绵滞碍(8)老臣病足,不能疾走(快)译文:老臣脚有毛病,不能快跑37.及(1)怀王悔,追张仪,不及(赶上,追上)译文:怀王后悔,追赶张仪,没有追赶上。(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等到)译文: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到了)译文:到了秦始皇的时候,他发扬先前六代祖辈遗留下来的基业(事业)(4)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涉及)译文:一个人出名,周围的人也跟着出名(5)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译文:他的贤能比不上孔子(6)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译文:你更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7)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接近)译文:我接近死亡的次数不知道有多少次了(8)不及今有功于国(趁)译文: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38.即(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靠近接近)译文: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来是商量婚事的(2)项伯即入见沛公(立即马上)译文:项伯立即进来见刘邦(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当当时)译文: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跟自己一起饮酒(4)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与“则”的用法相同,相当于“就”的意思)译文:壮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死得轰轰烈烈(5)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登上帝位)译文:昭帝当了皇帝,几年以后,匈奴和汉朝结为了亲家(6)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即便)译文:就算是捉到了两三只(蟋蟀),又都很差很弱,不合规格(7)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依照,就)译文:用桂木、木兰修筑的宫殿,依着冈峦的形势(高低起伏)。39.既(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已经)译文:心愿已得到了满足,便开始暴虐起来(2)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译文:将军您既然是皇家的后代(3)继而得其尸于井(不久)译文:不久从井中打捞上来尸体(4)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译文:喝完了酒,酒宴的桌上杯子盘子乱七八糟(5)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译文: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6)既来之则安之(既然)译文: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40.假(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译文:所以人们大多都把书借给他(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译文: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不真,与“真”相对)译文:才明白过来:原来第一只狼假装睡觉是来迷惑敌人(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如果,假如)译文:假使我受到法律制裁被处死刑,就像九头牛身上失去一根毛一样(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译文:一个善于骑马的人,他的腿脚也不是很利索,但他能行很远的路五组41.间(1)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期间)译文:在危难的时候接受命令(2)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译文:扁鹊觐见蔡桓公站了一会(3)安得广厦千万间(房屋的间数)译文:怎样才能得到有很多屋子的大房子(4)间以诗记所遭(间或)译文:有时侯用诗来记述个人的遭遇(5)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译文:坏人离间的办法,可谓是达到了极致(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译文:当权者自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7)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译文: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8)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表时间,有时,偶然)译文:几个月之后,偶尔有人进谏。(9)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从小路)译文:从骊山向下,取道芷阳小路逃走。(10)侯生乃屏人间语曰(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译文:侯生于是就摒退了所有人,低声的耳语(告诉了公子)。42.见(1)事不目见耳闻(看见)译文: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2)项伯即入见沛公(拜见会见)译文:项伯立即进来见刘邦(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召见,接见)译文:秦王坐章台见相如(4)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见解,见识)译文:马谡大笑着说:“你这真是女子一般的见识。”(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示被动,相当于“被”)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同“现”出现)译文: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7)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看见的东西)译文:越难进入,就越能看见它的奇妙之处。43.解(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剖开,分解动物的肢体)译文:有一个名叫庖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2)悉埋于地,解其棕缚(把系着的东西解开)译文: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的棕绳的束缚(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解释,解答)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教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4)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理解懂得)译文:有了问题却不向认真求教,那样的疑惑最终也不能解决了(5)太后之色少解(缓解)译文:太后的脸色稍稍缓解44.就(1)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译文: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2)连辟公府不就(赴任就职)译文:屡次(被)公府征召,没有去就任(3)轲自知事不就(完成,达到目的)译文:轲知道自己的事成功不了了(4)若无罪而就死地(走向,走上)译文:像这么毫无罪过就被拉去杀掉。(5)荆轲遂就车而去(登上,走上)译文:于是荆轲就乘车走了。(6)臣俱表以闻,辞不就职(接受,就职上任)译文:我将以上苦衷全都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45.举(1)举类迩而见义远(举出,提出)译文:所用材料例贴近生活而表达的意义却极其深远.(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举行)译文:现在逃跑被抓了回来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推荐,举荐)译文:永元年间,(张衡)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4)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全,皆)译文:百姓全都头脑作痛,眉头紧皱,互相议论说(5)杀人如不能举(尽)译文:杀人只担心不能杀完(6)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举言:发言)译文:(焦仲卿)张嘴想对妻子说话,却抽抽咽咽话也说不成句!(7)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包举:并吞)译文:像卷席子一样卷走天下,像包包裹一样包走九州(8)戍卒叫,函谷举(被攻占,被占领)译文:于是刘邦揭竿而起,攻破函谷关46.绝(1)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断绝)译文:楚国果真能够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奉献商於一带六百里的地方(2)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停止消失)译文: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噌吰的声音象击鼓敲钟一样不停(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阻绝)译文: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亲们来到这块和外界隔绝的地方(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译文:并非善于游泳,却能渡江过河(5)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的)译文:我单独和迈儿坐小船,到绝壁下面(6)不绝如缕(断绝)译文: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47.堪(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经得起,忍受)译文:更何况在这萧瑟凄冷的清秋时节呢(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能够,可以)译文:哪忍回头看,异族的佛狸祠旁乌鸦的叫声和社日的鼓声响成一片(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能够可以)译文: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差不多?(4)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胜任)译文:(她)不能做府吏的妻子,怎么配得上县太爷的公子?”(5)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经得起,承受)译文: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48.克(1)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能够)译文:你那么纯正聪明应该继承他的家业的,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2)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译文: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要求(3)彼竭我盈,故克之(战胜)译文: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就把他们打败了。49.类(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种类)译文:仰望天地宇宙的辽阔,俯看万物种类的繁盛(2)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像)译文:很长时间不见你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在这里,很像个女孩。(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事例)译文:他的文章看似平凡而其主旨却十分重大,所用材料例贴近生活而表达的意义却极其深远.(4)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类推)译文:您守义不杀人,却要(发动战争)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懂得类推啊50.怜(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复合词,可惜)译文:守边的戍卒们都起来反抗,函谷的兵丁也一起发举叛乱,楚人的一把大火,可怜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2)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复合词,可爱)译文:姊妹弟兄都封了大邦,好羡人呀,一家门户尽生光。(3)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怜悯同情)译文:再说公子即使不把我赵胜看在眼里,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你的姐姐吗?(4)丈夫亦爱怜其子少乎(爱惜,恋爱,疼爱)译文: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5)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爱戴)译文:项燕原是楚国的将军,多次立功,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六组51.弥(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愈加)译文:(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更加)译文:佩戴上缤纷多彩的服饰啊,菲菲的芳香更加显著(3)夜雪初霁,荠麦弥望(满,遍)译文: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52.莫(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没有谁)译文: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能)译文: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3)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暮”的本字,指傍晚)译文: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独自和儿子苏迈坐着小船来到这陡峭的岩壁之下。(4)奏刀騞然,若不中音(否定副词,没有)译文: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5)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代词,没有人,没有谁)译文:朝中的臣子们没有不敬畏大王的53.乃(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们>的)译文: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意愿(2)今君乃亡赵走燕(却)译文:现在您却丛赵国逃往到燕国(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竟然)译文: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是很奇怪的啊!(4)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只仅仅)译文:到了东城,(项羽身边)仅剩了二十八名骑兵。(5)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才)译文:在朝廷上举行设有九个迎宾赞礼官吏的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玉。(6)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于是,就)译文:项王于是奋力驰骋,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判断句标志)译文:应当立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8)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译文:在家祭那一天,千万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爸爸54.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译文: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自然的变化,终将归于消灭(2)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期望,希望)译文:好剑只期望它能够斩断东西不期望它能够比的上莫邪(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期服,船一周年的丧服)译文: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4)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约定)译文:今晚半夜,强盗们正约定和我到某个地方决斗(5)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满一年)译文:一年之后,即使想要提意见,(但是)没有可以进言的事情了55.内(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通“纳”接纳,使进入)译文: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与“外”相对)译文:河内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一部分)百姓迁移到河东去(3)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内部,对内,常指国内朝廷内)译文: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4)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里面)译文: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5)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内心)译文:既然我已经有了这种美好的内在品行,又在这上面加上了优秀的才能56.奇(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有意的,卓越的,不平常的)译文:用讨好秦国的态度来礼遇那些有学问的人(2)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罕见的)译文:进的越深,路越难走,但所看到的也越发令人惊奇。(3)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以……为奇,惊异)译文: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4)昂其直,居为奇货(罕见的,奇异的,不寻常的)译文: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5)每闻琴瑟之音,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以……为奇)译文:它每逢听到琴瑟的声音,都能按照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觉得出奇57.迁(1)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译文:派公车特意召请,任命他做郎中,后来又提升为太史令(2)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迁移迁都)译文:这时敌兵已经攻到门外了,(我们)迎战或者防守还是弃城逃跑,都来不及了。(3)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降职)译文: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4)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变更,变易)译文: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5)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复合词,迁灭:灭亡)译文: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6)顷襄王怒而迁之(流放)译文:顷襄王非常生气,就贬谪(或流放)了屈原58.请(1)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请求,请求别人做某事)译文:我私下听说赵王喜爱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2)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约请,邀请)译文:于是约请宾客,准备车骑百余辆,想带着宾客(也称门客)前往抗击秦军(3)子犯请击之(请求)译文:子犯请求袭击秦军(4)继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请示)译文:按照皇帝或法律的依据,要杀造反人59.穷(1)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穷尽无边无际)译文:把握“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2)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完,结束)译文: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3)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穷尽,极尽,走到尽头)译文: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4)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尽,极尽,走到尽头)译文: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得志,困顿)译文:身处困境就更应坚毅不拔,不改变自己远大的理想(6)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偏僻,荒凉)译文:在不长草木的北方,有一片海域,叫“天池”60.去(1)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离开)译文: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2)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距离)译文:沛公军队在驻在霸上,中间相隔四十里(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前往,向……去,表动词去向)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4)为汉家除残去秽(除去)译文:为东汉皇室去除残秽势力(5)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去来”偏义复词,偏去,走了以后)译文:他去了(浮梁)就只留下我一人在浔阳江上守着空荡荡的船,这无处不在的明月照得江水凄清,更显得我孤独凄凉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过秦论》原文及注释译文》作文的经历,对《《过秦论》原文及注释译文》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过秦论》原文及注释译文》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过秦论》原文及注释译文》,希望对大家写《《过秦论》原文及注释译文》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