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转让,联系QQ:105765989
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18全国卷2作文 18全国卷2化学文案

2023-03-20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18全国卷2作文 18全国卷2化学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18全国卷2作文  18全国卷2化学文案

18全国卷2作文 18全国卷2化学文案:

何为语文素养,在我看来,是知识语言的积累,是情感的接收与表达,是思维的方式与品质,是一种品德,一种审美,一种个性。我们每个人,从牙牙学语,到朗读课文,到醉心图书馆,再到在讲台上发表演讲,我们在一生中,不断进行着语文素养的积累提升。
王国维先生曾将做学问分为三境,其构思之巧妙,意蕴之深远令人叹服。如今,我想将语文素养的提升也分为三境,浅析我对提升语文素养的理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此第一境也。课内有限阅读是语文素养的基石。一篇篇字字珠玑的课文是江浪淘尽后留下的珍宝。课本中有文化的缩影,是千锤百炼的精华。我们以一个纯白的形象走入学堂,在心上写下拼音,写下汉字,再刻下自己连词成句的小小句子,再刻下唐诗中的明月光与宋词中的春华秋水。在有限的课内阅读中,我们逐渐培养起对语文的最初感知之兴趣,通过自主或非自主的背诵为语文素养铺上最基础的基石。若不知“床前明月光”,又怎懂故乡愁呢?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此第二境也。课外大量阅读是语文素养的积累。相比浓缩有限的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是更广阔的世界,是更博远的清景无限。偶尔学习遇到不懂之处,教师会说:“先记下,之后会慢慢理解。”我想,广博的课外阅读,便是帮助慢慢理解的过程。当在课本中看到孔子的“仁”和“礼”,我们或许需要读完整部《论语》来找一个答案,当读过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唐诗、宋词典籍便会成为不离手的宝物。此外,在街边的旧书店里,在高大静肃的图书馆里,我们认识更多的人,了解更多角度的观点,以此填补、完善自己的思想。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红霓。”此第三境也。社会实践是语文素养的积淀。它让你在积累的花海中终于寻觅到自己的那一条路,笔直地通向自己的心境。当你在阅读完一则新闻后有了自己坚持的观点看法,你就有了自己的思维。当你站在讲演台上引经据典,神态自如地讲述自己的观点,你就有了自己的风格与表达。社会实践,是将众多积累的知识文字沉淀下来,在反复地揣摩与思索,在切实的理解与运用中,呈现自己的精神。孔乙己学问虽多却终不成器,旧时代那么多饱读诗书的书生却“百无一用”,他们是闭门锁窗、不理世事的学习,因此没了融会贯通,没有自己的思想与精神,也就没有真正语文素养的最终升华,更上高格。
此三境,步步相生,步步相扣,缺一不可,只有铺就基石,逐步积累,渐渐沉淀,才能一步步提高语文素养,不为功利,不为名采。惟愿诗酒趁年华,浩气当空,一展虹霓。
语文教师龚小菊点评:本文有三大亮点:一是思路清晰,层层深入。开头对语文素养进行了阐释,即语言知识的积累,情感的接收与表达,思维方式及品质,全文也基于此展开论述,结尾道出三者关系。二是巧妙借鉴王国维治学三境界来构思,引用古诗来喻三条途径、三种境界。既完成了作文“任务”,又使得说理形象。三是每一部分论述时都能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充分体现了作者眼中有“任务”。
[2018全国卷2语文作文]

18全国卷2作文 18全国卷2化学文案:

一、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问题。(12分)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注释〕:①孔融被收: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④罪止于身: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不可以保全他们生命?⑥亦收至: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1、解释加点的词。(4分)
1、孔融被收()2、冀罪止于身()
3、二儿可得全不()4、寻亦收至()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3、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2分)
4、请默写《观沧海》中展现诗人曹操伟大政治抱负的诗句。(2分)
二、惊诧生命之壮美(12分)
向生命鞠躬◆张强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工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的初冬。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得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而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惊恐地指给我看时,我想这绝对是这山上唯一至今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过去,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很衰老或孱弱,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他活捉了。此时儿子还没有害虫益虫之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必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入,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它用前腿摸刮着,那是它的血。
⑤儿子握住草秆,将蚂蚱盯视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
⑥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跑了!跑了!”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寻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已受到重创,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未找出两步就轻易地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并没有离开,而是蹲在儿子旁边注视着蚂蚱。我要看看这五脏六腑都被穿透的小玩意儿究竟用何方法逃跑。
⑦儿子手里捏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不放。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和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儿子的手稍一松懈,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它每爬行一毫米,都要停下来歇一歇,或许是缓解一下身体里的巨大疼痛。穿出它嘴里的草秆在一点一点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⑧我大张着嘴,看得出了神。我相信我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生命的奇迹。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精疲力竭了。
⑨儿子手里握着的草杆再没有动。我抬眼一看,原来他早已如我一样,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⑩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动它!它太厉害了!”我明白儿子的意思,他其实是在说:“它太顽强了!”儿子大概永远都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5.“蹑手蹑脚”这类词很有特色,请在所积累的词汇中另写两个和它们结构相同的词语。(2分)
6.第②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7.第⑥段儿子曾急切地“叫起来”第⑨段儿子连忙“喊”。这一“叫”一“喊”分别表现儿子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3分)
8.根据文章的内容,依次填写出“我”对蚂蚱情感态度变化的词语。(2分)
它是害虫而轻视→难以想象→【】→为之震惊→【】
9.在小说结尾“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我为何“鞠躬”?说说你的理解。(3分)
10.请写出《次北固山下》展现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的诗句。
参考答案:
1、逮捕希望同“否”不久
2、大人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3、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如:诚惶诚恐、自言自语等
6、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这么冷清的环境衬托蚂蚱求生的不易,更加让人震撼。
7、“叫”是儿子希望爸爸重新捉住逃跑的蚂蚱;“喊”是害怕我再去捉蚂蚱,可见蚂蚱顽强的精神、求生的欲望也震撼了两岁的儿子,使他不想再伤害它,并对它产生了崇敬之情。
8、认为是生命奇迹弯腰鞠躬
9、①对蚂蚱坚强的毅力的钦佩②对蚂蚱的歉意③对生命的敬畏④对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乃至生命的代价教育了作者父子的感激。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8全国卷2作文 18全国卷2化学文案:

2015全国卷2语文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位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与立意:
本题属于多则材料题。对于多则材料的审题,我们要注意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题目所给的三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在各自的行业领域中,都展示了不同的风采,取得了各自的成就。他们的不同点在于,小李致力于学术创新,老王专注于技术优化,小刘则追求艺术的优美。我们在立意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展开写作。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觉得三个人都好,于是三个人都在作文中浓墨重彩地评价。可以适当的评价自己所选人物的独特之处,即与其他人物所不同的方面,略加点评。
推荐立意角度:
小李的角度:笃学+敏思+矢志=创新
老王的角度:爱岗敬业+熟能生巧=点铁成金
小刘的角度:爱好+跋山涉水的努力+发现美的眼睛=征服观众
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
【第1段】人生之路,以其多样和繁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亦用其复杂和差异考验着我们的选择。不同的人生之路决定不同的人生价值,我尤为欣赏大李,认为他的人生最具风采。
【起——选定任务,表明看法,肯定大李最具风采。】
【第2段】不可否认,爱岗敬业,勤于奉献,变普通技艺为完美艺术的老王有他的风采,他让我们看到,平凡如你我的小人物,也可以通过潜心所热爱事业的创造,为人生延展与增添价值;酷爱摄影,跋山涉水的小刘凭借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将青山悠悠,流水深深的美景定格于镜头瞬间,带给人们以美的感受。这样的人生,同样具有风采。
【转——先肯定其他两位的风采。以退为进,扣住题干中的“风采人物”阐述。】
【第3段】但是,我还是认为大李最具风采。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是“板凳做得十年冷”的对学术的纯粹钻研;是“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的对创新的极致追求;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对生命价值的充分自信与尊重。在人心浮躁的当下,人们往往为了一纸文凭,一个空名争得头破血流,而像大李这样葆有纯净与积极的人格就显得尤为珍贵。
【转——再转,回到最具风采的那个。运用因果分析中的“原因分析”与“背景分析”,紧扣材料中“当代”一词,分析大李“最具风采”的理由,阐述自己看法。——权衡比较】
【第4段】我们的社会,需要“老王”们用精妙的技艺增添精致,需要“小刘”们用精湛的艺术增加精彩。但若没有了“大李”们对学术的潜心研究,我们就很可能被禁锢在当代截面上,难以博古通今,继往开来。我们的国家,亦可能失去创新带来的无限发展动力与潜力。大李依靠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精神继承前辈的学问,寻得生命科学的奥秘,无愧于先人,造福于后世,这样的人,又怎能不具风采?
【承——比较分析与假设分析、因果分析、结果分析——利弊、好坏、优劣),紧扣材料“学术”一词,联系现实各方面论证大李的最具风采。】
【第5段】 宋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责任感与文化性格在大李的身上得到了传承;袁隆平以及“两弹一星”研制专家们的科学精神亦在大李身上得到彰显。大李用努力与拼搏,用理想与信念,用坚守与坚持,用热爱与热情走出了一条极具价值的科研人生之路。这样的人,自然熠熠闪光;这样的人生,注定风采无限!
【承——从历史层面,紧扣“科学”一词,运用引证法、例证法和因果分析,进一步证明大李的最具风采。但是,前两种论证法只是一句带过,绝不喧宾夺主,还是回到大李身上,旨在证明社会现实里需要这种精神,这种精神与历史接轨】
【第6段】从时间的长河来看,每个人的存在不过是极短暂的一瞬;以宇宙为疆,光明也不过是局促的一隅。但是,人之为人的伟大,就在于我们可以依靠无限的创造与热爱,探索生命的奥秘与科学的精彩,超越时间与生命的界限,为后世留下无限的财富。大李潜心学术,他的人生极具风采!
【承——紧扣“贡献”一词,运用因果分析,从人的存在价值层面,再次论证大李的最具风采】
【第7段】 我愿如大李,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
【合——重申论点,结束全文。】

18全国卷2作文 18全国卷2化学文案:

多则材料、关联型、任务驱动作文评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17全国二卷)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期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了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生命追求。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体现了思乡爱乡的家国情怀,具有旷远的意味。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体现了追求一流的高洁志向。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体现了“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博大胸襟。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体现了文化人的筋骨与清醒的自我意识,不盲从于社会,为中华民族鼓与呼的使命与担当。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揭示了人应该有远大的精神理想,需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来观照现实生活。
作文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无非是提示考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感触,对有内在联系的诗句进行组合,从而体现一种思想精神。但总的立意方向还是如何“树人”,是侧重于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思考。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如①③的组合,可以论述如何内修品德,外行奋斗;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了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生命追求。;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体现了文化人的筋骨与清醒的自我意识,不盲从于社会,为中华民族鼓与呼的使命与担当。若是①⑤组合,则可以论述自强不息,敢作敢为;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体现了思乡爱乡的家国情怀,具有旷远的意味。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体现了“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博大胸襟。若是②④组合,则可以书写家国情怀,社会责任;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了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生命追求。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体现了追求一流的高洁志向。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体现了“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博大胸襟。
若是①③④组合,则可以大谈注重内在修养,提升个人境界,树立担当意识;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体现了“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博大胸襟。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体现了文化人的筋骨与清醒的自我意识,不盲从于社会,为中华民族鼓与呼的使命与担当。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揭示了人应该有远大的精神理想,需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来观照现实生活。
若是④⑤⑥组合,则可以探讨个人修为与国家的关系,并谈及民族使命等。这些组合的情况不一而足,一要看诗句本身的含意,二要看考生对诗句的解读与相关性的把握。当然,若要成功地组合并且提炼好立意,则需要费一番思量。这里用时要多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天一大联考)
①常格不破,人才难得。(包拯)
②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胡瑗)
③择之以才,待之以礼。(苏洵)
④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⑤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⑥才之用,国之栋梁也。(王安石)
宋代有关“才”的名言很多,发人深省。读了上面六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天一大联考
写作提示
本次作文参照2017年全国卷Ⅱ的模式,选用与论述“才”相关的六个宋代名言组成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材料关注“人才”这一社会热点话题,贴近学生实际。题目要求从六句宋代名言中任选两三句,并合理引用,体现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导向,也融入了传统文化。
写作前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理解这些名言的具体内涵;二是找到所选名言的相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
①常格不破,人才难得。(包拯)
②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胡瑗)
③择之以才,待之以礼。(苏洵)
④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⑤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⑥才之用,国之栋梁也。(王安石)
第一句体现了人才难得,选拔人才要不拘一格;第二句体现了人才的重要性——治国平天下,以及成才之道在于教化;第三句体现了选拔人才坚持的原则和对待人才的态度——礼待人才;第四句体现了才与志的火系,才与志的结合更能成大事;第五句体现了才与德的关系,相互影响,德为根本;第六句体现了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这些名言既充满深刻的思辨性,又具有时代的价值导向性。
没有围绕“人才”这一话题来写的视为偏题、跑题。选句不符合写作要求或没有合理引用要酌情扣分。
根据选取名言的不同,立意角度也有很多,列举几种,以供参考:
①常格不破,人才难得。(包拯)
②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胡瑗)
③择之以才,待之以礼。(苏洵)
④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⑤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才与德关系密切,在二者关系中,德占主导地位
⑥才之用,国之栋梁也。(王安石)
(1)以①③为基础,论述对待人才的态度;
(2)以①③或①⑤或③⑤或①③⑤为基础,谈论人才选拔任用的标准;
(3)以②⑤为基础,论述对人才的培养在于教化、德育;
(4)以②⑥为基础,说明教育和培养人才对国家的重要价值;
(5)以④⑤为基础,表现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及追求;
(6)以六句中任两句或三句为基础,结合宋代的社会实际来写如何育才、选才、用才等。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18全国卷2》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18全国卷2》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8全国卷2》,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18全国卷2》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