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诸葛亮作文 诸葛亮是哪里人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诸葛亮作文 诸葛亮是哪里人文案:
我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我也十分佩服他。诸葛亮,字孔明,南阳人氏,人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他辅佐刘备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故五丈原,享年54岁。
诸葛亮之所以在我心目中占有这么大的位置,是因为他是位足智多谋的天才军事家。“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和“空城计”等,充分显示出他的大智大勇。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胆果断,善于发现敌将的弱点,攻其不备。他根据自然现象,巧用大雾天,“草船借箭”是其成功的范例。他利用司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计”,吓退了追赶蜀兵的魏军。
诸葛亮不仅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为了使农民更方便地灌溉农田,发明了脚踏水车。为了解决军粮运输的困难,发明了“木牛流马”。据说木牛流马的肚子装粮草,把舌头一扭就会走动或停止。诸葛亮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身在茅庐”以知“三分天下”,使刘备能有安身之处。他的“联吴攻魏”的策略,使蜀兵节节胜利。他采取“抚民生息”的方针,让蜀国一步步走向强盛。诸葛亮有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刘备在“三顾茅庐”时,听到农夫唱的歌词,就是诸葛亮写的。可惜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少。
诸葛亮作文 诸葛亮是哪里人文案:
浅谈《三国演义》中的智慧型人物——诸葛亮
摘要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强有力的治国理念,在我国的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总以智慧的形象出场,并且谈笑间智谋横出。他的出现使得刘备如鱼得水,并亲自为他打下了半壁江山。他是传统文化精华的象征,他一生的努力作为,忠诚廉洁的高风峻节和呕心沥血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后世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基础,围绕其“智”和“忠”来进一步对这一传奇人物加以分析。在“智”这一方面,主要叙述诸葛亮开疆拓土、驻军排阵以及治郭安邦之智。在“忠”这一方面,将其分为诸葛亮六次北伐、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流芳百世这三个方面加以描写。最后总结归纳出整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力求突出诸葛孔明是智慧的化身,忠臣的代表。
关键词诸葛亮“智”“忠”
诸葛亮,是东汉末年的核心人物,经过千百年的盛传,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在罗贯中的笔下,他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一直到现在,在中华人民的眼中,他不光是一位忠臣,更是一名智者。
一、诸葛亮之“智”
在作品中,作者从第三十六回开始一直到一百零五回,可以说每个章节当中都有诸葛孔明,每个回目当中也都有些许计策。但是,认真总结,因为他运用智慧的宗旨不一样,以致最后的结局也有了差别。具体来说:
(一)开疆辟国之智
作品第三十八回“隆中对”,第七十二回孔明用离间计赚到马超,并且以救援的名义一路出击,最终取得汉中。第七十三回刘备占领了汉中然后自立为王,第八十五回“孔明运筹帷幄平五路”以及后来的“七擒孟获服蛮夷”,“六出祁山进中原”。从这些章节中可以看出,孔明想方设法,大展计策,为的是他为刘备在“隆中对策”中筹谋的“三足鼎立”的霸业,他作为蜀国的中坚力量,担负着刘备对他的雨露之恩,后来又受到刘备“白帝城托孤”的重任,他为了蜀汉竭智尽忠,可以称得上是大智。从第三十八回《隆中对》说起,那个时候他才岁,先帝问其一统全国的计策,他准确地总结了那个时候的情形,建议刘备起初要先夺取荆、益两州当作他们的军事据点,对内要改进政事,对外要连合吴国,西边跟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对南边的少数民族进行扶持,让他们发展生产。等到时机成熟时,兵分两路兴师北伐,最终一统天下的思想策略。
(二)行军布阵之智
作品第四十回“孔明火烧新野”,第四十九回“赤壁之战”,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第八十四回陆逊烧了刘备的军营,孔明用八阵图困住了陆逊,第九十五回“空城计”和第九十九回“诸葛亮大破魏兵”等都属于这一类型。在这些回目中尤为经典的当推孔明的五次“火攻”,同样的计策,但他却能连续用五次,而且每次都能诱骗敌人上当,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他用计是很高明的。研究孔明驻军排阵的策略,要掌握他对大局的了解,对敌方情况的洞悉程度,和他对敌手的准确认识为基础。除此之外,他在天文地理等方面的成就,也是推进其计策得以正确实施的主要因素。作品第四十六回“诸葛亮草船借箭”,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并不是说孔明真的能够呼风唤雨,喷云吐雾,应该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晓其中的奥妙。
在运筹帷幄,智算华容这一计策中,也体现出了他那独特的智慧。赤壁一战,曹魏失败,孙权和刘备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曹操带着一些残军败将落荒而逃,一般而言,这是孔明截杀曹操的一个好时机。但是如果那时把曹操给杀了,孙刘两家就可以争天下,这样对在江南立足未稳的刘备是很不利的。说白了就是帮孙权杀掉了曹操,替他消除了后顾之忧,他就可以一心一意的对付蜀国了,所以为了保全自己,必须维持三方面相互牵制的关系,尽可能延续孙刘两家的联盟。所以,那个时候的曹操是万万不能杀的。而关羽是“义绝”人物,当年在曹营,曹操可说是有恩于他。对于一个“义绝”人物,是不可能对曹操恩将仇报的。这点是孔明早已料定了的,因此才派遣关羽去华容道。如果不是这样,而是明令放曹,或者根本不去截杀曹操,“友军”孙权就会立马怀疑刘备联孙的诚意,必然给孙刘联合造成极大的危害。而通过关羽放曹,既给孙权留下心腹大患,又给自己留下空当,立稳脚跟,抓住有利时机入川,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以图统一天下。在这其中,他利用内部、外部,敌友我之间的各种关系,把它们合理的控制在他所需要的总决策之中。这是诸葛亮公关谋略的杰出之处,也是“天不灭曹”的真正含义。
(三)治国御民之智
在管理蜀国的问题上,诸葛亮在面对南中的叛乱时,采取暂时性的招抚而不讨伐的政策,而是先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升国力。他治理国家的方针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一是广纳贤才,着重联络各方面的贤才。诸葛亮认真地执行着人才强国战略,因此他很注重“举贤”策施,他用人时从不讲出生,擅长发掘并用人。他还大力支持教育工作。创立了太学,侧重培育国家所需要的各型精英。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治国先治吏,治乱国必用重典”是他治理蜀国的重要方针,同时这些又都是以法制为前提的。他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条例。三是推进生产进步,确保农作物更好的生长。诸葛亮实行了减轻农业税收,休士劝农等措施。
陈寿所著《三国志》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利,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释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帮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正是因为诸葛亮的治理国家和管理民众的高超能力,使得国家没有内患,也因此诸葛亮才深得民心。诸葛亮深知内部团结便可以阻挡国外侵扰的原理,这是其“智”的又一表现。总而言之,有了刘备的知人善任,才使得诸葛亮的聪慧得以很好的施展。
二、诸葛亮之“忠”
诸葛亮走上了扶刘兴汉的道路,说明了他是一个尊崇儒家并赞成王家正统的思想家。他在出山前,认为刘备就是名主。因为刘备对他“三顾茅庐”且彬彬有礼,刘备这一举动感动了他,因此他跟了刘备,二人也成了莫逆之交,最终用死来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从公元年开始到公元年,他先后五次出兵攻打曹军,一直到死也没能完成先帝所愿,最后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
(一)六次北伐,光复汉室
公元年,刘禅继位,诸葛亮心甘情愿地辅佐他,管理朝政内外。他先是扫平叛乱,安定后方,然后率军出驻汉中,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六次北伐曹魏的战争,其实当时蜀国根本不具备伐魏的条件。那么他为什么要一次次的北伐呢?这是他为了完成隆中对策而做的努力。而先帝最终也没能了却这一心愿,他在弥留之际对孔明说:你的才能超出曹丕很多,必然能够使国家安定下来,最终成就一番大事业。假如我的儿子有才能,你就用心扶持他。假如他没有才能,你便接替他的位子。孔明潸然泪下并发誓必当全心全意效忠后主。
因此我认为,孔明这么做,都是由于他对刘备的忠心所致。在北伐时,他曾经这样说过:“我受先帝托孤的重任,日夜不曾懈怠;而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就不必担忧有什么内患;如若不在这个时候征讨贼军,收复山河,那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在很多大臣的万般阻碍和后主的举棋不定中,他又说:“我如果不能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以及托孤的重任,那活着跟死了有什么差别呢。”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很明了的看出孔明对刘备的赤胆忠心。“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白天黑夜的忧愁哀叹,就怕担不起重任,他“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他还要“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他屡次兴兵北伐,最终却都以失败告终,以他的聪明才智不可能不知道,当时弱小的蜀国是无法战胜强大的魏国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诸葛亮一意孤行,为兴刘复汉大业殚精竭虑呢?——是忠诚。
(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明在弥留之际对身边的人嘱托说:“我死了以后,你们要竭尽全力辅佐刘禅,国家以前制定的法律,不可以随意更改,我以前用过的人,也不能轻易罢免他们的职务;我死了以后,不可以发丧,司马懿如果有什么察觉,就让后面的军队先撤,然后,一个营一个营慢慢的撤退,如果他来追的话,就摆开阵势,回旗返鼓”。他在临终之前还不忘复汉大业,他嘱托下属要将他下葬在定军山的脚下,因为诸葛亮知道定军山是魏军进入蜀国的最后一关,因此定军山关系着蜀国的存亡,他让自己亲自镇守定军山,将魏军阻挡在西川之外。“生为兴刘尊汉业,死犹护蜀葬军山”这是武侯祠里歌颂诸葛亮忠心的一副对联,生前一直在为兴刘复汉大业着想,到死了也在为国家保护疆土。真不愧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忠心耿耿,流芳百世
孔明从出山起,便一心跟随刘备,为了蜀汉以及刘备的复汉大业而损耗了大半的人生。在跟随刘备其间,他不断地为刘备出谋划策,很好地按照隆中对策来实行刘备的复汉大业。他协同吴国来抵御魏国,并竭尽全力让三股势力保持平衡。在位其间,他果断地排除了很多险境。清朝康熙帝评价诸葛亮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臣子,只有诸葛亮才能这样”。
三、结语
诸葛亮充分运用了他的聪明才智,使得刘备建立的蜀国在历史上存在了较长的时间。他有胆识,学识也很渊博,还懂军事,通晓天文和地理知识,此外还通达心理。为了成就立汉大业,他兢兢业业和勤勤恳恳了一生。他既忠善仁义,又足智多谋,出山前,在隆中,他基本上已经为刘备想好了三分天下的计策,而出山后,他的路程变得艰难险阻。因为刘备还连脚跟都没站稳,他要帮助刘备先站稳脚跟,然后联合孙权一起对抗曹操,在他辅佐刘备执行这些举措的过程中,不管是哪一步,他都施展了令人拍手叫绝的计谋进去。
诸葛亮虽然最终没能完成先帝兴复汉室的遗愿,但他将毕生心血全部献给了刘家。他的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志士。他的不二忠心成了后世士大夫心中的典范。此后很多文人,都追求着这种尽忠竭力,为国为民而奉献自己一生的高贵品格。诸葛亮不愧是我国历史上智慧的化身,忠臣的典范。
注释
[]陈寿.《三国志》浙江古籍出版社,年月日.
[]卢中南.《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年月日.
[]卢中南.《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年月日.
[]卢中南.《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年月日.
参考文献
.罗贯中.《三国演义》岳麓书社,年月第一版.
.毕胜杰.诸葛亮传[].远方出版社,.
.罗贯中.三国演义[].毛宗岗.评.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朱一弦.三国演义资料汇编[].百花文艺出版社.
.罗贯中.三国演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任重.略论诸葛亮的北伐[].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期.
.简修炜,葛壮.诸葛亮北伐略析[].历史教学问题,().
.柏杨.诸葛亮北伐挫败[].吉林文史出版社.
.陈寿《三国志》.浙江古籍出版社,年月日.
.卢中南.《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年月日.
诸葛亮作文 诸葛亮是哪里人文案:
诸葛亮作文 诸葛亮是哪里人文案: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诸葛亮》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诸葛亮》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诸葛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诸葛亮》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