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知识点总结作文 知识点总结软件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知识点总结作文 知识点总结软件文案:
议论文又叫 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高考议论文知识点总结 ,欢迎阅读。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论点的特点:
①正确②鲜明
归纳论点的方法:
(1)、标题(2)、文章开头(3)、结尾(4)、中间: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
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
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概括议论文论点类一:
方法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概括议论文论点类二:
1、论点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明暗两种。前者可以在文章中直接寻找到能明确表达论点的语句(包括文章题目),后者在文章中没有直接表述,需要读者在读懂文章后进行提炼概括。
2、正确把握论点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1)抓文章的标题。议论文多以论点或议论的话题为标题,也就是说,标题往往能体现出作者的看法和主张,抓住标题有助于正确把握文章论点。
(2)关注文章首尾段。作者常常在首尾段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3)捕捉段落中心句。段落中心句通常在文章段落的开头或结尾,这些中心句大多能表现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常是分论点。掌握了这些中心句,就能比较快地理情文章脉络,从而把握论点。
(4)把握文章结构的逻辑关系。议论文非常注重段与段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如果在阅读中把握各段的中心句并进而理清各段之间的关系,就能提练出文章的论点。
3、正确把握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但围绕着中心论点的常有多个分论点进行阐述,这就需要我们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分论点之间的联系。
二、论据
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题型: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类
一定要看清楚是让你举什么样的例子,是名人的还是其他的。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答题方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例证法(摆事实):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的论证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使说理更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论证了论点。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使说理更鲜明,给人印象深刻,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
注意: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的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找论证方法时,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就可以万无一失。
★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七、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知识点总结作文 知识点总结软件文案:
(一)圆的有关性质
[知识归纳]
1.圆的有关概念:
圆、圆心、半径、圆的内部、圆的外部、同心圆、等圆;
弦、直径、弦心距、弧、半圆、优弧、劣弧、等弧、弓形、弓形的高;
圆的内接三角形、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圆内接多边形、多边形的外接圆;圆心角、圆周角、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
2.圆的对称性
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圆具有旋转不变性。
3.圆的确定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4.垂直于弦的直径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
(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垂径定理及推论1可理解为一个圆和一条直线具备下面五个条件中的任意两个,就可推出另外三个:①过圆心;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不是直径);④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⑤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5.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此定理和推论可以理解成:在同圆或等圆中,满足下面四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能推出另外三个:①两个圆心角相等;②两个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③两个圆心角或两条弧所对的弦相等;④两条弦的弦心距相等。
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
6.圆周角
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7.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8.轨迹
轨迹符合某一条件的所有的点组成的图形,叫做符合这个条件的点的轨迹。
(1)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这个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2)平面内,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平面内,到已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例题分析]
例1.已知:如图1,在⊙O中,半径OM⊥弦AB于点N。
图1
①若AB=,ON=1,求MN的长;
②若半径OM=R,∠AOB=120°,求MN的长。
解:①∵AB=,半径OM⊥AB,∴AN=BN=
∵ON=1,由勾股定理得OA=2
∴MN=OM-ON=OA-ON=1
②∵半径OM⊥AB,且∠AOB=120°∴∠AOM=60°
∵ON=OA·cos∠AON=OM·cos60°=
∴
说明:如图1,一般地,若∠AOB=2n°,OM⊥AB于N,AO=R,ON=h,则AB=2Rsinn°=2htann°=
例2.已知:如图2,在△ABC中,∠ACB=90°,∠B=25°,以点C为圆心、AC为半径作⊙C,交AB于点D,求的度数。
图2
分析:因为弧与垂径定理有关;与圆心角、圆周角有关;与弦、弦心距有关;弧与弧之间还存在着和、差、倍、半的关系,因此这道题有很多解法,仅选几种供参考。
解法一:(用垂径定理求)如图2-1,过点C作CE⊥AB于点E,交于点F。
图2-1
∴
又∵∠ACB=90°,∠B=25°,∴∠FCA=25°
∴的度数为25°,∴的度数为50°。
解法二:(用圆周角求)如图2-2,延长AC交⊙C于点E,连结ED
图2-2
∵AE是直径,∴∠ADE=90°
∵∠ACB=90°,∠B=25°,∴∠E=∠B=25°
∴的度数为50°。
解法三:(用圆心角求)如图2-3,连结CD
图2-3
∵∠ACB=90°,∠B=25°,∴∠A=65°
∵CA=CD,∴∠ADC=∠A=65°
∴∠ACD=50°,∴的度数为50°。
例3.已知:如图3,△ABC内接于⊙O且AB=AC,⊙O的半径等于6cm,O点到BC的距离OD等于2cm,求AB的长。
析:因为不知道∠A是锐角还是钝角,因此圆心有可能在三角形内部,还可能在三角形外部,所以需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略解:(1)假若∠A是锐角,△ABC是锐角三角形。如图3,由AB=AC,可知点A是优弧的中点,因为OD⊥BC且AB=AC,根据垂径定理推论可知,DO的延长线必过点A,连结BO
∵BO=6,OD=2
∴
在Rt△ADB中,AD=DO+AO=6+2=8
∴
图3图3-1
(2)若∠A是钝角,则△ABC是钝角三角形,如图3-1添加辅助线及求出,在Rt△ADB中,AD=AO-DO=6-2=4
∴AB
综上所述AB=
小结:凡是与三角形外接圆有关的问题,一定要首先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确定圆心与三角形的位置关系,防止丢解或多解。
例4.已知:如图4,AB是⊙O的直径,弦CD⊥AB,F是CD延长线上一点,AF交⊙O于E。求证:AE·EF=EC·ED
图4
分析:求证的等积式AE·EF=EC·ED中,有两条线段EF、ED在△EDF中,另两条线段AE、EC没有在同一三角形中,欲将其置于三角形中,只要添加辅助线AC,设法证明△FED∽△CEA即可。
证明:连结AC
∵四边形DEAC内接于圆
∴∠FDE=∠CAE,∠FED=∠DCA
∵直径AB⊥CD,∴
∴∠DCA=∠CEA,∴∠FED=∠CEA
∴△FED∽△CEA
∴,∴AE·EF=EC·ED
小结:四边形内接于圆这一条件,常常不是在已知条件中明确给出的,而是隐含在图形之中,在分析已知条件时,千万不要忽略这一重要条件。
例5.已知:如图5,AM是⊙O的直径,过⊙O上一点B作BN⊥AM,垂足为N,其延长线交⊙O于点C,弦CD交AM于点E。
图5
(1)如果CD⊥AB,求证:EN=NM;
(2)如果弦CD交AB于点F,且CD=AB,求证CE2=EF·ED;
(3)如果弦CD绕点C旋转,并且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F,且CD=AB,那么(2)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证明:(1)连结BM(如图5-1)
图5-1
∵AM是直径,∴∠ABM=90°
∵CD⊥AB,∴BM∥CD
∴∠ECN=∠MBN,又AM⊥BC,∴CN=BN
∴Rt△CEN≌Rt△BMN,∴EN=NM
(2)连结BD,BE,AC(如图5-2)
图5-2
∵点E是BC垂直平分线AM上一点,∴BE=EC
∵CD=AB,∴
∴∠ACD=∠BDC,又AB=AC,AE=AE
∴△ABE≌△ACE,∴∠ABE=∠ACD=∠BDC
∵∠BED是公共角,∴△BED∽△FEB
∴BE2=EF·ED,∴CE2=EF·ED
(3)结论成立。如图5-3
图5-3
证明:仿(2)可证△ABE≌△ACE
∴BE=CE,且∠ABE=∠ACE
又∵AB=CD,∴
∴∠ACB=∠DBC,∴BD∥AC
∴∠BDE+∠ACE=180°
而∠FBE+∠ABE=180°
∴∠BDE=∠FBE,而∠BED是公共角
∴△BED∽△FEB
∴BE2=EF·ED,∴CE2=EF·ED
(二)直线与圆的关系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圆的位置相离相切相交公共点的个数012公共点名称无切点交点直线名称无切线割线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关系
2.切线的判定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切线的性质
(1)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2)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3)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此定理及推论可理解为以下三个条件中任知其中两个就可推出第三个:①垂直于切线;②经过切点;③经过圆心。
4.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5.弦切角定理
(1)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2)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3)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6.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1)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2)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3)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4)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7.三角形的内切圆
(1)有关概念:三角形的内切圆、三角形的内心、圆的外切三角形、多边形的内切圆、圆的外切多边形;
(2)作图:作一个圆,使它和已知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
[例题分析]
例6.已知:如图6,AB是⊙O的直径,C是AB延长线上一点,CG切⊙O于D,
DE⊥AB于E。
图6
求证:∠CDB=∠EDB。
分析:由AB是⊙O的直径,联想到直径的三个性质:
图6-1图6-2图6-3
(1)直径上的圆周角是直角。若连结AD,则得Rt△ABD;
(2)垂径定理。如图6-2,若延长DE交⊙O于F,则可得DE=EF,;
(3)过直径外端的切线与直径垂直。如图6-3,若过B点作⊙O的切线BM,则AB⊥BM。
由CD是⊙O的切线,联想到切线的三个性质:
(1)过切点的半径垂直于切线。如图6-1,若连结OD,则OD⊥CD;
(2)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若连结AD,则∠CDB=∠A;
(3)切割线定理。如图6,CD2=CB·CA。
由DE⊥AB于E,联想到以下一些性质:
(1)Rt△DEB中两锐角互余,即∠EDB+∠EBD=90°;
(2)垂径定理。如图6-2,只要延长DE交⊙O于F,则可得到相等的线段,相等的弧;
(3)构造与射影定理相关的基本图形。即连结AD,则可得到△ADB是直角三角形,DE是斜边上的高,又可得到两对相等的锐角,三个相似的三角形,还可运用射影定理、勾股定理、面积公式等。
证明:连结AD,如图6,∵AB是直径,∴∠ADB=90°。
∵DE⊥AB,∴∠EDB=∠A
∵CD是⊙O的切线,∴∠CDB=∠A,∴∠CDB=∠EDB
此例题还有许多证法,比如连结OD,如图6-1,利用切线的定义;又比如延长DE交⊙O于F,连结BF,如图6-2,利用垂径定理;还可以过点B作⊙O的切线交CD于点M,如图6-3,利用切线长定理,等等,这诸多证法,读者不妨试证之。
小结:此例题证明∠CDB=∠EDB,即证明BD是∠CDE的平分线,由此证明可以联想到AD也是∠GDE的平分线。
另外,通过对此例题的分析和证明可知,图6-4中隐含着很多图形的性质,如相等的锐角、相等的线段、相等的弧及相似三角形等等,为此可将图6-4分解成三个基本图形。如图6-5,以利于进一步理解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
图6-4
图6-5
例7.已知:如图7,点P是半圆O的直径BA延长线上的点,PC切半圆于C点,CD⊥AB于D点,若PA:PC=1:2,DB=4,求tan∠PCA及PC的长。
图7
证明:连结CB
∵PC切半圆O于C点,∴∠PCA=∠B
∵∠P=∠P,∴△PAC∽△PCB
∴AC:BC=PA:PC
∴
∵AB是半圆O的直径,∴∠ACB=90°
又∵CD⊥AB
∴
∴AB=AD+DB=5
∵
∴
例8.已知:如图8,在Rt△ABC中,∠B=90°,∠A的平分线交BC于点D,E为AB上的一点,DE=DC,以D为圆心,DB长为半径作⊙D。
图8
求证:(1)AC是⊙D的切线;
(2)AB+EB=AC
分析:(1)欲证AC与⊙D相切,只要证圆心D到AC的距离等于⊙D的半径BD。因此要作DF⊥AC于F
(2)只要证AC=AF+FC=AB+EB,证明的关键是证BE=FC,这又转化为证△EBD≌△CFD。
证明:(1)如图8,过D作DF⊥AC,F为垂足
∵AD是∠BAC的平分线,DB⊥AB,∴DB=DF
∴点D到AC的距离等于圆D的半径
∴AC是⊙D的切线
(2)∵AB⊥BD,⊙D的半径等于BD,
∴AB是⊙D的切线,∴AB=AF
∵在Rt△BED和Rt△FCD中,ED=CD,BD=FD
∴△BED≌△FCD,∴BE=FC
∴AB+BE=AF+FC=AC
小结:有关切线的判定,主要有两个类型,若要判定的直线与已知圆有公共点,可采用“连半径证垂直”的方法;若要判定的直线与已知圆的公共点没有给出,可采用“过圆心作垂线,证垂线段等于半径”的方法。此例题属于后一类
例9.已知:如图9,AB为⊙O的弦,P为BA延长线上一点,PE与⊙O相切于点E,C为中点,连CE交AB于点F。
图9
求证:
分析:由已知可得PE2=PA·PB,因此要证PF2=PA·PB,只要证PE=PF。即证∠PFE=∠PEF。
证明一:如图9,作直径CD,交AB于点G,连结ED,
∴∠CED=90°
∵点C为的中点,∴CD⊥AB,∴∠CFG=∠D
∵PE为⊙O切线,E为切点
∴∠PEF=∠D,∴∠PEF=∠CFG
∵∠CFG=∠PFE,∴∠PFE=∠PEF,∴PE=PF
∵PE2=PA·PB,∴PF2=PA·PB
证明二:如图9-1,连结AC、AE
图9-1
∵点C是的中点,∴,∴∠CAB=∠AEC
∵PE切⊙O于点E,∴∠PEA=∠C
∵∠PFE=∠CAB+∠C,∠PEF=∠PEA+∠AEC
∴∠PFE=∠PEF,∴PE=PF
∵PE2=PA·PB,∴PF2=PA·PB
例10.(1)如图10,已知直线AB过圆心O,交⊙O于A、B,直线AF交⊙O于F(不与B重合),直线l交⊙O于C、D,交BA延长线于E,且与AF垂直,垂足为G,连结AC、AD
图10图10-1
求证:①∠BAD=∠CAG;
②AC·AD=AE·AF
(2)在问题(1)中,当直线l向上平行移动,与⊙O相切时,其它条件不变。
①请你在图10-1中画出变化后的图形,并对照图10标记字母;
②问题(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证明:(1)①连结BD
∵AB是⊙O的直径,∴∠ADB=90°
∴∠AGC=∠ADB=90°
又∵ACDB是⊙O内接四边形
∴∠ACG=∠B,∴∠BAD=∠CAG
②连结CF
∵∠BAD=∠CAG,∠EAG=∠FAB
∴∠DAE=∠FAC
又∵∠ADC=∠F,∴△ADE∽△AFC
∴,∴AC·AD=AE·AF
(2)①见图10-1
②两个结论都成立,证明如下:
①连结BC,
∵AB是直径,∴∠ACB=90°
∴∠ACB=∠AGC=90°
∵GC切⊙O于C,∴∠GCA=∠ABC
∴∠BAC=∠CAG(即∠BAD=∠CAG)
②连结CF
∵∠CAG=∠BAC,∠GCF=∠GAC,
∴∠GCF=∠CAE,∠ACF=∠ACG-∠GFC,∠E=∠ACG-∠CAE
∴∠ACF=∠E,∴△ACF∽△AEC,∴
∴AC2=AE·AF(即AC·AD=AE·AF)
说明:本题通过变化图形的位置,考查了学生动手画图的能力,并通过探究式的提问加强了对学生证明题的考查,这是当前热点的考题,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
例11.如图11,AB是⊙O的直径,⊙O过AC的中点D,DE⊥BC,垂足为E。
图11
(1)由这些条件,你能推出哪些正确结论?(要求,不再标注其它字母,找结论的过程中所连辅助线不能出现在结论中,不写推理过程,写出4个结论即可)。
(2)若∠ABC为直角,其他条件不变,除上述结论外,你还能推出哪些新的正确结论?并画出图形。
分析:(1)若连结DO,可证得DE是⊙O的切线。
若连结DB,由直径AB和点D是AC的中点,可得AB=BC,∠A=∠C等。而且DE⊥BC于点E,又由双垂图形,可得,等。
(2)连结DO、OB。方法同上。
答:下列结论可供选择,如图11-1
图11-1
(1)①DE是⊙O的切线②AB=BC③∠A=∠C④DE2=BE·CE
⑤CD2=CE·CB⑥∠C+∠CDE=90°⑦
(2)①CE=BE②DE=BE③DE=CE④DE∥AB⑤CB是⊙O的切线
⑥B⑦∠A=∠CDE=45°⑧∠C=∠CDE=45°
⑨CB2=CD·CA⑩(11)
(12)
说明:本题是结论开放的探索性问题,答案不唯一。寻找结论的关键是抓住命题的条件及其特点(尤其是利用特殊几何图形的判定和性质),在几何中诸如:相等关系、特殊图形、两图形的关系等。
(三)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知识归纳]
1.基本概念
(1)两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的定义。
(2)两圆的公切线、外公切线、内公切线、公切线长的定义。
(3)两圆的连心线、圆心距、公共弦。
2.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两圆的位置圆心距d与两圆的半径R、r的关系外公切线条数内公切线条数公切线条数外离224外切213相交202内切101内含000
3.相交两圆的性质: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4.相切两圆的性质:如果两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例题分析]
例12.已知两圆外切时,圆心距为10cm,两圆内切时,圆心距为4cm,求两圆半径的长。
解: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cm和rcm。依题意,得
答:大圆的半径为7cm,小圆的半径为3cm。
例13.已知:如图12,两圆相交于A、B,过点A的直线交两圆于C、D,过点B的直线交两圆于E、F。
图12
求证:CE∥FD。
分析:要证CE∥FD,可通过角的关系证平行,即只要证∠E=∠BFD或证∠ECD+∠D=180°,若证∠E=∠BFD,只需将∠BFD转化成与⊙O1有关的圆周角,或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只要连结AB即可;若要证∠ECD+∠D=180°,也需连结AB,得∠EBA=∠D,∠EBA+∠ECD=180°,则也可得证。
证明一:(用同位角证)连结AB
∵四边形EBAC内接于⊙O1,∴∠BAD=∠E
知识点总结作文 知识点总结软件文案:
第一单元
1.《春》朱自清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
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②朗润:明朗润泽
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
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
一、作者简介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
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②温晴:温暖晴朗
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⑤秀气:清秀。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⑥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
⑦贮蓄:存放,储藏
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3.雨的四季刘湛秋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而又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一、作者
刘湛秋1935年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二、思考:
1.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1)更有韵律美
(2)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四季的雨”:单纯强调“雨”,显得呆板、生硬。
“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2.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春雨:柔情而生机
夏雨:热烈而粗犷
秋雨:端庄而沉思
冬雨:自然而平静
3.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
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到净化。
4.四季的雨有什么特点,给整个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5.分析文章的语言特征
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6.“春雨图”这段文字是如何写春雨的?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
是间接描写。这段文字实际上写的是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确切的说,这应该是一幅“春雨初霁”图,因为它展现的是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作者的笔墨主要放在了春雨给世界带来的变化上。
7.作者说:“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那么在春雨到来之前“世界的姿容”是什么样的呢?
植物是僵硬的,颜色是昏黄的,空气是干燥的,整个世界是寂静的,然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来了,一切都变了。
8.春雨图中作者都描绘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树、水珠子、水雾、小草、空气等
9.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景上有许多亮点,你认为春雨图中有哪些亮点?
①树:“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
如果把“特别明亮的”去掉,是否影响表达效果?——影响。
“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②花:把花苞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娇媚,那么那朵花呢?那个春雨浸润下的春天呢?一定是更加美艳动人吧!
③水雾:或浓或淡的水雾映射着雨后的阳光,更映射着雨后的美丽世界。
④小草:谁听过春草复苏、萌发、成长的声音?作者听到了。这沙沙声是真正热爱大自然、珍视生命、细心于生活的人用心灵听到的,这美丽的文字是作者用细腻的心写出来的。
⑤空气: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平常到甚至让人忽视。可是在作者笔下空气却在春雨过后透出果子一样的芳甜,这正好可以和我们学过的一个句子互相诠释“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三、小结
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他的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
摘录的句子是: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表达作用是: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4.《古代诗歌四首》
诗歌的分类,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一、《观沧海》
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必须掌握的内容: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这为千古名句。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选自《李太白全集》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
2、背景
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作者闻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表示慰问。
3、词义:
左迁:降职。杨花:柳絮。子规:杜鹃鸟。
五溪:五条溪水名。
4、译文
暮春时节,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主题:
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6、赏析要点: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
(▲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7、艺术手法: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表达了对朋友的真切关怀,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
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凭借想象让自己的心独立于身体之外,或随狂风,或随明月,飞向远方,于浪漫的想象中表达了悠远深邃的感情。
三、《次北固山下》
1、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
2、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罴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3、中心思想: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壮丽画面,写出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漂泊之情,并流露出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怀。
必须掌握的内容: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在描绘长江景色。
2、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新事物孕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达作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名句——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3、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见雁思亲,表现了淡淡的思乡愁绪。
4、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都是对偶句。
5、你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美景。
四、《天净沙·秋思》
1、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王实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2、题目解说:“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意为秋天里的思念。题眼是“思”,“秋”是特定时节,“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内容。
3、前两句是写景,末二句为抒情。“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
4、此曲描绘了秋天黄昏的景色,烘托了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必须掌握的内容:
1~3句:用九个景物构成一幅水墨画,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4~5句:用了夸张。表达游子漂泊在外思乡的悲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第二单元
5.《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一、文常
《秋天的怀念》体裁:散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作者与背景
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原籍河北涿(zhuō)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出血逝世。史铁生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二、字词
残疾焦躁不安憎恨(zēng)暴怒无常砸碎墙壁沉寂
瘫痪(tānhuàn)侍弄(shì)捶打整宿(xǐu)翻来覆去
唰唰啦啦憔悴(qiáocuì)央求神色喜出望外絮絮叨叨
豌豆仿膳踩扁敏感诀别淡雅深沉泼泼洒洒烂漫
创伤(chuāng)
词语解释:
1.瘫痪(tānhuàn):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活动能力。
2.憔悴(qiáocuì):形容人脸色不好。
3.整宿:整夜,整个晚上。
4.诀(jué)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5.絮絮叨叨(xùxùdāodāo):形容说话等连续不断。
三、问题巩固
(一)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做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解析: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来顺受,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忍耐和宽容。“悄悄地”“偷偷地”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慈爱。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解析: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尽其所能地劝抚、安慰“我”。“扑”“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的强烈;“忍住哭声”说出的话语,字字沉重,句句贴心,读之令人怆然。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解析:“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般的神色”见出母亲的耐心、慈祥。即使“暴怒无常”的“我”,也不由得为之感动了。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解析:仅仅因为“我”勉强(qiǎng)同意出游,母亲就“喜出望外”,展开话题,提起“我”儿时的趣闻逸事,她有些“忘情”,忘乎所以,暂时忘记了眼前的烦恼,直到她突然意识到犯了“禁忌”,才从“梦”中惊醒。母亲“忽然不说了”,她意识到她说多了,因为现在的“我”,完全丧失了“跑”和“踩”的能力,母亲怕又勾起“我”的烦恼。“她比我还敏感”,说明她的内心比“我”还沉重。
(二)“我”的“暴怒无常”有哪些表现?对此应该怎样理解?
解析:“我”的暴怒无常,主要表现在不能以欣悦或者平常的心情接受本来美好的事物。无论是春天的归雁,还是甜美的歌声,或是外出赏花,都不能唤起“我”对生活的热情。其本质是面对自己的不幸,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因而丧失了生活的信心,自然也不能理解母亲的苦衷。
(三)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
解析:第2自然段“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为自己没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第5自然段“我没想到她已经炳成那样。”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懊悔。“我”正是在这样的反思与醒悟中变得成熟了。
(四)找出第1段中的叠用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
叠用词语: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解析:两个“悄悄地”,描写母亲来去时小心谨慎的动作,其中包含了无限的宽容和忍耐;“偷偷地”,表现了母亲不忍打扰“我”、不想激怒“我”,耐心等待“我”安静下来的心理和情态;(眼边)“红红地”,含蓄地表明母亲刚刚哭过,面对“我”的不幸,她比“我”更为痛苦,又无可诉说;“去走走”极为口语化,看似不经意的话语,掩饰不住高度紧张的期待心情,因为对这样的提议,“我”是不容易响应的;“好好儿活”口语化表达,朴实而真切,万千牵挂与不舍,尽在不言中。
6.《散步》莫怀戚
一、作者
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步》《诗礼人家》等。
二、课文内容。
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身后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结构图解。
思考: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A、散步的人有:我母亲妻子儿子
B、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C、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景?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请用:“初春之景是美丽的,美在___”句式品赏。
概括课文中每个人物的特点。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
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找出过渡段落,并概括。
过渡:我们一家四口在这样美丽的初春田野上散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可是一个小小的分歧却让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
为什么我会感到责任的重大?
我决定走大路。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妻子、儿子都听我的,我的决定直接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之重大。
(这其中表达式我对母亲、妻子、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怎样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小孩,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老人、小孩组成当前典型的小家庭,而整个世界正是一个个小家庭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
有什么不同?有何作用?
写作技巧一
开门见山,直接叙事。
写作技巧二
抓住细节,刻画人物。
写作技巧三
结尾点题,升华主题。
写作技巧四
巧借景物,烘托主题。
写作技巧五
巧妙穿插,交代内容。
作用:让时空更集中
对称美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课堂小结
亲情有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亲情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亲情是一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亲情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愿我们每个家庭都从散步这样的小事做起,建设美好的生活,创造温馨的家园。
7.《散文诗两首》
知识点总结作文 知识点总结软件文案:
1、朱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他的散文中艺术成就较 高的是收入《背影》、《你我》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温州和踪迹》之二的《绿》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毛泽东称他 “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郁达夫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故都的秋》文笔简洁、优美,是郁达夫抒情散文代表作。
3、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著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译著有《罗亭》、《鲁滨孙飘流记》等。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定。原本只称为“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编成于公元前六世纪,共 305篇,故又称作“诗三百”。《诗经》从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500年间的社会生活。《诗经》开创了我国 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诗经》以四言诗为主,间有杂言。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诗经六义”:“风”、“雅”、“颂”“赋”、 “比”、“兴”。《诗经》在章法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采薇》即是一例。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连绵词、叠字来状物、拟声、穷貌。
5、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楚辞》收集了屈原、宋玉、贾谊等人的诗赋,由西汉刘向编 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地方色彩浓厚,故曰《楚辞》,也称“楚辞体”或“骚体”。《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 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
6、《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原是西汉的一个官署的名称,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 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包括文人乐府和乐府民歌两部分)。其特点是继承了《诗经》的写实传统,叙事成分增加,在形式上突破了四言体和骚体,形成 了在我国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杂言诗和五言诗。
7、《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最早见于《文选》。
8、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与其子曹丕、曹植均以诗文闻名,被后人称为“三曹”。
9、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代表作有诗歌《归园田居》、《饮酒》、《读山海经》,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以及辞赋《归去来辞》等。
10、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人。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为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1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后人称之为“三苏”。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 风格,自成一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与韩愈并誉为“韩潮苏海”。他的书画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1079年, 被贬黄州,其间两游赤壁,写下两篇赋,课文所选为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12、《游褒禅山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人称王荆公、王文公。
13、《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家雨果,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知识点总结》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