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转让,联系QQ:105765989
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作文 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整理文案

2023-03-21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作文 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整理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作文  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整理文案

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作文 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整理文案:

篇目:《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李贺小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通假字】
⑴可与不:不,通“否”。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⑶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
(7)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
【一词多义】
⑴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⑵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⑶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⑷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⑸幸
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⑹以
1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把)
【古今异义】
⑴拜为上卿(拜,古:授予官职今:常指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
⑵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古:忧虑,担心今:祸害,灾难)
⑶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向人敬酒或献礼今:长命、百岁)
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离开;今: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亲戚,古:近亲及姻亲.今: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⑸请指示王(指示,古:指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
⑹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上前进献今:向前行动或发展)
⑺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宣言,古:扬言,到处说今:宣告、声明,今多做名词)
⑻布衣之交(布衣,古:平民今:布衣服.)
(9)秦自繆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约定、契约今:限制)
(10)臣所以去亲戚二事君者(所以,古:…的原因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词类活用】
⑴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⑵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⑶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⑷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⑵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⑶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苏武传》
——班固
【通假字】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女:通“汝”,你。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始以疆壮出疆:通“强”,强壮。
伏剑自刎伏通服,用。
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聚。
因泣下霑矜,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
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古今异义】
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
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位列将古义:位;官位。今义:位置、地位。
列:一般的,普通的。今义:排列。
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动词,靠近。
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一词多义】
(1)以
少以父任(因为)
汉亦留之以相当(来)
以货物与常(把)
何以复加(用)
前以降及物故(通已,已经)
(2)乃
乃曰:汉天子我丈人也。(就)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才)
(3)语
恐前语发(….的话)
以状语武(告知)
(4)会
会论虞常(一起)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恰逢,正遇上)
(5)发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起事)
恐前语发(泄露,败露)
(6)当
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副有罪,当相坐(应当)
(7)使
匈奴使来(使者)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在汉者(出使)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派)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让)
(8)为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替)
与君为兄弟(成为)
兄弟并为郎(做,担任)
(9)引
虞常果引张胜(牵引,指供出来)
引佩刀自刺(抽出,拔出)
(10)及
吾与副中郎张胜及假吏常惠等….人俱(和)
此必及我(连累)
及还,须发尽白(等到)
(11)因
君因我降(依靠,凭借)
因厚赂单于(顺便)
欲因此时降武(趁)
【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名词做动词,祭祀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4、形容词作名词
始以强壮出壮:强壮,指壮年
【特殊句式】
1.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2.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张衡传》
——范晔
【通假字】
⑴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尊,通“樽”,古代盛酒器。
⑵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
(3)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文,通纹,花纹
(4)阴知奸党名性,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
(5)中有都柱,傍行八道傍通旁
【古今异义】
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
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文,通“纹”,花纹。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
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寻其方面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名词作状语,当时。
(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①衡少善属文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②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③妙尽璇机之正尽,研究透了;正,正确的道理。
(3)形容词意动用法:
大将军邓奇其才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4)名词作动词
皆共目之目,使眼色
【一词多义】
(1)观
观太学(观摩学习)
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启窗而观(看)
(2)施
傍行八道,施关发机(v,设置)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v,施行,实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v,施加、加强)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动词作名词,给予、赠送的东西)
探古发穴,靡计不施(v,使用)
未报秦施(动词作名词,恩惠)
何施之为(v,报答)
(3)制
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伏,控制)
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4)辟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唇吻翕辟(开,打开)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辟邪说(排除,驳斥)
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5)雅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副词,平素,向来)
察纳雅言(形容词,正确的)
明经义谙雅故(形容词,旧时的)
闻弦歌而知雅意(形容词,数旧时敬辟,可译为美好的)
附庸风雅(n,诗经中的大雅、小雅)
(6)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咸怪其无征(证明)
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岁征民间(征收)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
(7)公
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
齐师伐我,公将战(n,古代爵位,此指鲁庄公)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n,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n,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
【虚词:一词多义】

①因入京师(因而)
②因以讽谏\/衡因上疏陈事(就)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①十年乃成(才)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③遂乃研核阴阳\/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衡乃诡对而出\/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就)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3、为
①再迁为太史令\/在转复为太史令\/出为河间相(担任)
②阉竖恐终为其患(成为)
③以为吉凶倚伏(与“以为”一起,意为“认为”)
④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做)
⑤上下肃然,称为政理(治理)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否定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未有之也”。
②游于三辅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于三辅游”。
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
④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于天文阴阳历算尤致思
⑤验之以事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以事验之”。
2、被动句:
①举(被)孝廉不行
2连辟(被)公府不就
3、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其他用法】
(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词。
①皆:皆隐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皆出营立观。
②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③尽:妙尽璇机之正。/尽收其他。/尽失其度。
④毕:群贤毕至。
⑤俱:船、粮、战俱办。/待吾客与俱。
⑥悉:悉使羸兵负草填之。/悉府库以赈之。
⑦举:举家庆贺。/杀人如不能举。
⑧胜:刑人如恐不胜。/不胜枚举。
⑨备: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表示长久、经常的副词。
①常: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常痛于骨髓。
②雅: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③素:荣禄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户兼并。
(3)表示否定的副词。
①不:衡不慕当世。
②未: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③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④弗:行道之人弗受。
⑤非: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⑥毋:赵王畏秦,欲毋行。
⑦勿:愿将军勿虑。
⑧莫: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4)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
1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2行:去应荐。
3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4就:就职,任职。
5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6应:应职,接受官职。
7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8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9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10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11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12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13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14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李贺小传》
——李商隐
【通假字】
⑴持一版:版,通“板”,木版。
⑵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
【古今异义】
以及程限为意。(以及:古:以达到今:连词,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
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率:古:全、都今:带领,轻率)
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是:古:这,这个今:联系动词)
苟信然(信:古:的确,确实今:信件,相信)
【一词多义】
⑴为
①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介词,给,替。)
②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介词,表被动,被。)
③以及程限为意(以……为……,固定结构,把……作为……)
④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动词,创作,写。)
⑤立召君为记(动词,创作,写。)
⑵独
①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副词,单独)
②长吉独泣(副词,独自)
③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副词,特别)
④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副词,仅仅)
(3)见
①忽昼见一绯衣人(v,看见)
②又岂人见会胜帝耶(n,见识)
(4)书
①见所书多(v,写)
②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n,字体)
(5)之
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助词,的)
随弃之(代词,指诗稿)
少之(助词,在句中起调节音节作用)
【词类活用】
恒从小奚奴从,动词使动用法,使……从,带着。
忽昼见一绯衣人昼,名词作状语,在白天。
太夫人急止人哭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出:使动用法,使….出来
能苦吟疾书书:名词作动词,书写
【特殊句式】
长吉姊嫁王氏者(定语后置)
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被动句)
天上差乐,不苦也(判断句)
省略句:
上灯,与(之)食
投(于)他囊中
立召君为(之)记

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作文 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整理文案:

《兰亭集序》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
二、古今异义
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
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
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
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
三、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
动词作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
动词的使动
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
形容词作名词
1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
2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
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
形容词的意动
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
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
数词的意动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副词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
四、一词多义
1之
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
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
2修
茂林修竹(意为“高”)
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3虽
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于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
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以
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6一
若合一契(一起)
其致一也(一样)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
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③其致一也
2倒装句
状语后置亦将有感于斯文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当其欣于所遇
终期于尽
不能喻之于怀
定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3省略句
(众人)列坐(于)其次
(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悟言(于)一室之内
放浪(于)形骸之外
六、古今异义
1.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位。
2.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3.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4.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5.所以
古义:①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7.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
七、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赤壁赋》
文言实词
一、通假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二、古今异义
徘徊于斗牛之间
徘徊古义:明月停留
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斗牛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三、一词多义
(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
(5)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歌曰:“??”(歌词,名词)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2名词用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3名词的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
4动词的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5形容词用作动词。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二、文言虚词
1.而连词,表转折。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连词,表修饰。倚歌而和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承接。正襟危坐而问客
连词,表并列。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哀吾生之须臾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吾与子之所共适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它们。
耳得之而为声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去,往)
3.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徘徊于斗牛之间\/
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托遗响于悲风\/
于是饮酒乐甚
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4.乎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呢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反问,吗。\/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表疑问,吗。
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
郁乎苍苍\/知不可乎骤得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
5.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指示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6.然凌万顷之茫然\/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其声呜呜然(语气词,相当于“焉”,表陈述语气,可不译)
三、文言句式
判断句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游于赤壁之下\/渔樵于江渚之上\/
寄蜉蝣于天地\/托遗响于悲风\/
月出于东山之上
2.宾语前置句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
3.定语后置句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
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
疑问句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四、成语
羽化飞天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横槊赋诗逝者如斯杯盘狼藉如泣如诉遗世独立
《游褒禅山记》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古义:周围;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到达,达到,动词;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三、一词多义
1.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掩饰)
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
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
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
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
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
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
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
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
8.其
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
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代慧空禅院)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代华山洞)
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作“那”,“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那些,代游客)
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四、词类活用
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状语
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名词作动词①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②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①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③往往有得。得:动词作名词,心得,收获。
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
形容词作动词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②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形容词的使动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弄错,使??错。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昏暗:使动,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副词作动词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五、特殊句式
判断句
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者,??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语气)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者,??也)
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者,??也)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判断)
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
倒装句
状语后置句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定语后置①有穴窈然。
省略句
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宾语)
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宾语)
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词)
五、文言固定句式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作文 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整理文案:

整理一、人的称谓
【直呼其名】有三种情况:
自称姓名或名。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用于介绍或作传。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一般而言,字与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出于礼貌和尊敬。名与字一般由父亲或尊长来取。
【号】即别号、表号。号一般由个人取定,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青莲居士、少陵野老、玉溪生、四明狂客、醉翁、、已斋叟、我佛山人、百炼生等等。
【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欧阳文忠公(欧阳修),史忠烈公(史可法),缪丑(秦桧)。
【斋名】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杨诚斋(杨万里);聊斋先生(蒲松龄),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籍贯】如王临川——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柳河东——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顾亭林——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
【郡望】如唐代韩愈,世人称为韩昌黎,是因为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韩愈实际上是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而苏轼也曾自称“赵郡苏轼”、“苏赵郡”,苏氏是赵郡的望族(实际上苏轼是四川眉州人)。
【官名】在古代官名用以人的称谓十分普遍,如“阮步兵”——阮籍,“嵇中散”——嵇康,“洪经略”——洪承畴,“孙讨虏”——孙权,“贾太傅”——贾谊;“杜拾遗”、“杜工部”——杜甫;“柳屯田”——柳永。
【爵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后人遂以武侯相称;谢康乐——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王荆公——王安石;诚意伯——刘基。
【官地】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贾长沙——贾谊,他曾贬为长沙王太傅;陶彭泽——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骆临海——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柳柳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贾长江——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
【兼称】如《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谦称】有下列6种: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作文 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整理文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字词读音
窦娥冤
卜儿bǔ孛老bó哄骗hǒng起哄hóng哄抬物价hōng功名未遂suì半身不遂suí隧道suì燧人氏suì逾越yú不渝yú瑕不掩瑜yú负隅顽抗yú前合后偃yǎn面面相觑qù脊梁jǐ恼躁nǎozào惫懒bèilǎn忤逆wǔnì稠密chòu踌躇chòuchú燕侣莺俦chòu平畴千里chòu鳏寡孤独guān契机qì楔子xiē锲而不舍qiè修禊事xì嗟怨jiē症结zhēng盗跖zhí埋怨mán埋没mái奔丧sāng亲眷juàn誊写téng荣誉yù纷至沓来tà杳无音信yǎo湛湛青天zhàn错勘kān斟酌zhēn戡乱kān难堪kān哥哥行háng罪愆qiān敷衍fūyǎn恁时节nèn砍斫zhuò骇人听闻hài尸骸hái苌弘化cháng引吭高歌háng亢旱三年kàng插科打诨hùn浑水摸鱼hún混水摸鱼hún角徵juézhǐ蹴鞠cùjū连累lei累赘léizhuì亲家qìng孽根niè萌蘖niè瀽半碗jiǎn桃杌wù鼓三通tóng
雷雨
汗涔涔cén岑寂cén伺机sì伺候cì侍候shì风尘仆仆pú前仆后继pū昧心mèi闷热mēn闷雷mèn蘩漪yī倚靠yǐ绮丽qǐ江堤dī提防dī半晌shǎng间苗jiàn间奏曲jiān间冰期jiān间不容发jiānfà
哈姆雷特
脚镣liào了望liào燎原liáo撩起liāo涝水lǎo祈求qí憎恶zēng枭首xiāo凫水fú忏悔chàn棕榈lǘ嫁奁lián藩属fān忤逆wǔ篡夺cuàn横征暴敛héng横暴hèng编纂zuǎn嗣位sì戕害qiāng蟊贼máo吮舐shǔnshì繁文缛节rù万恶不赦shè觊觎jìyú掭拨tiàn延宕dàng哀恸tóng国玺xǐ砧石zhēn傀儡kuǐlěi同衾qīn蒙骗mēng蒙哄méng痉挛jìng
诗歌单元
天堑qiàn珠玑jī罗绮qǐ叠巘yǎn羌管qiāng钓叟sǒu千骑jì骤雨zhóu凝噎níngyē因噎废食yē暮霭ǎi菱歌líng公瑾jǐn羽扇纶巾guān腈纶jīnglún樯橹qiánglǔ稼穑jiàsè应笑我yīng酹江月lèi料峭qiào蓑衣suō萧瑟xiāosè遥岑远目cén玉簪螺髻zānjì鲈鱼lú脍炙人口kuài刽子手guì烩饭huì桧柏guì舞榭歌台xiè揾英雄泪wèn熅火yūn不瘟不火wēn愠色yùn媪ǎo封狼居胥xū祠堂cí伺机sì饲料sì叠yǎn倩人执笔qìng倩影qiàn靖康jìng靓妆jìng婧女jìng巷陌xiàng巷道hàng金戈铁马gē弋射yì乍暖还寒zhà压榨zhà咋呼zhā咋舌zé愧怍zuó
杂文、随笔单元
糟粕zāopò徘徊páihuái自诩xǔ栩栩如生xǔ蹩进bié脑髓suǐ吝啬lìnsè国粹cuì譬如pì聚苯běn乙烯xī孱头càn孱弱chán磕头kē溘然长逝kè剔除tī冠冕堂皇guān冠心病guān冠名权guàn残羹冷炙gēng藩篱fān玄虚xuán暴殄天物tiǎn刹那chà古刹chà刹车shā给以gěi给予jǐ给水工程jǐ给付jǐ惩罚chéng咄咄逼人duō专横hèng甲烷wán相似sì似的shì忖度cǔn稍息shào器皿mǐn茎叶jīng弥天大罪mí消弭mǐ弭患mǐ囊括náng囊中羞涩náng
廉颇蔺相如列传
缪贤Miào遗赵王书wèi揣度chuǎiduó盆缶fǒu避匿nì渑池Miǎn不怿yì就汤镬huó衣褐yìhè睥睨pìnì诈佯yáng列观guàn皆靡mǐ传舍zhuàn肉袒负荆tǎn甚倨jù拮据jū裙裾jū盘踞jù刎颈之交wěn
苏武传
单于Chán阏氏yānzhī昆邪王hūnyé且鞮侯jūdī浞野侯zhuó驽马nú妻孥nú弓弩nǔ重负国zhóng自分fèn啮齿动物niè仓廪lǐn大义凛然lǐn房檩lǐn穷厄è纺缴zhuò丈人行háng招募mù蓦然回首mó陷没mó膏腴之地gāoyú弹劾hé喟然kuì马厩jiù窥观kuī檠弓弩qíng节旄尽落máo厚赂lù置币遗wèi没胡中mó使牧羝dī更嫁gēng
张衡传
范晔yè逾侈chǐ累召lěi果实累累léi号召zhào征辟bì辟邪bì辟谣pì蟾蜍chánchú诡对guǐ五载zǎi刊载zǎi装载zài怨声载道zài载歌载舞zài篆文zhuàn椽子chuán掾吏yuàn不容置喙huì谶语chèn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