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转让,联系QQ:105765989
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语文文言文虚词-若-的用法作文 文言虚词若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文案

2023-03-22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7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语文文言文虚词-若-的用法作文 文言虚词若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语文文言文虚词-若-的用法作文  文言虚词若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文案

语文文言文虚词-若-的用法作文 文言虚词若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文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若\"的用法
导读:(一)动词,像,好像。
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蒲松龄《促织》)
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③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二)用作代词。
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①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司马迁《鸿门宴》)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
③更若役,复若赋……(柳宗元《捕蛇者说》)(若:你的)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司马光《赤壁之战》)
③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司马光《赤壁之战》)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①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3.至,至于。
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①指挥若定。(司马光《赤壁之战》)
【若何】怎么样。
①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①车后若干递送夫。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语文文言文虚词-若-的用法作文 文言虚词若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文案:

中职语文常用虚词“之”“而”的用法

1.代词:
(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
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我
②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它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他
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它
(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事”、“那”、“那样”等。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这件事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一类
2.动词:一般来说“之”字后接(表处所的词),“之”字作动词用
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③辍耕之垄上
3.助词
(1)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其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语。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彼童子之师
③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宾语前置的标志;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谓语前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4)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
(5)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作用,不译。
①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智)也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配套练习题
判断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
1.吾得兄事之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为之奈何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5.夫秦王有虎狼之心6.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9.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10.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答案
1、人称代词,他;2、动词,到
3、指示代词,这件事
4、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助词,的
6、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助词,定语前置的标志
8、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9、之①动词,到;之②,助词,补充音节
10、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②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②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七)表示因果关系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八)表示目的关系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而”练习题:
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登高而招。()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6.吾从而师之。()
7.秦强而赵弱。()
8.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9.小学而大遗。()
1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答案:1.(表转折);2.(表递进);3.(表并列);4.(表修饰);5.(表假设);6.(表顺承);7.(表并列);8.(表修饰);9.(表转折);10.(表因果)。

语文文言文虚词-若-的用法作文 文言虚词若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文案:

5、其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吾未见其明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何为其然也?”\/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今存其本不忍废。\/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牗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其后秦伐赵,拔石城。\/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会其怒,不敢献。\/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入人园圃,窃其桃李,\/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
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考之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醨?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奚以知其然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语文文言文虚词-若-的用法作文 文言虚词若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文案:

文言文实词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
惑)(疑惑)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
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
9、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
击)《狼》
10、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
1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松,
这里指卸下)
12、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
18、旦辞爷娘去(早晨)《木兰诗》
1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
的声音)(
20、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桃花源
记》
2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同上)
2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的地方)(同上)
23、后遂无问津者(探访)(同上)
24、芳草鲜美(鲜嫩美丽)(同上)
2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同上)
26、会宾客大宴(适逢)《口技》
28、妇抚儿乳(喂奶)(同上)
29、一时齐发(同一时候)(同上)
3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同上)
31、宾客意少舒(稍稍)(同上)
32、虽人有百手(即使)(同上)
34、年且九十(将近)((愚公移山)
35、杂然相许(赞成)(同上)
36、寒暑易节(交换)(同上)
37、虽我之死(即使)(同上)
38、惧其不已也(停止)(同上)
39、斯是陋室(这)《短文两篇.陋室铭》
40、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
41、可爱者甚蕃(多)《短文篇.爱莲说》
42、亭亭净植(树立)(同上)
4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4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马)《短
文两篇.三峡》
45、良多趣味(真、实在)(同上)
46、林寒涧肃(寂静)(同上)
47、遂至承天寺(于是)《短文两篇.
记承天寺夜游》
48、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明察秋
毫:形容视力好。秋毫:秋天鸟
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49、夏蚊成雷,私拟作群舞空(自己
把它比作)(同上)
50、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愉悦)
58、水尤清洌(清凉)《小潭石记》
59、怡然不动(愣往的样子)(同上)
60、叔尔远逝(忽然)(同上)
61、往来翕忽(轻快敏捷)(同上)
62、犬牙差互(互相交错)(同上)
63、悄怆幽遂(深)(同上)
64、不可久居(停留)(同上)
7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无不,
都)《核舟记》
73、其两膝相比者(挨着)(同上)
74、神情与苏,黄不属(相类似)(同
7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
76、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道歉)
《唐睢不辱使命》
77、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忙
碌的样子)
7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去,
往)《陈涉世家》
79、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80、虽有千里之能(即使)《马说》
8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驱策,用马鞭子打)
82、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曾)《始
得西山宴游记》
84、游于是乎始(从此)(同上)
8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醉
翁亭记》
86、云归而岩穴暝(昏暗)(同上)
87、至于负者歌于途(背着东西)
88、杂然而前陈者(摆列)
89、若脱笼之鹄(天鹅)《满井游记》
91、委而去之(放弃)(离开)《孟子
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92、域民不民封疆之界(界限,这里
意思是限制)(同上)
9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
之间。(被起用)(被举用)
9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验)
(了解)
9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
(规模)《岳阳楼记》
9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同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语文文言文虚词-若-的用法》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文言文虚词-若-的用法》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语文文言文虚词-若-的用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