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古典文学单选题及答案作文 古典文学单选题及答案解析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古典文学单选题及答案作文 古典文学单选题及答案解析文案: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勾选选项后,正确答案会出现在题目后的括号中。
先秦文学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这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B】
A.105篇B.305篇C.160篇D.300篇
2.风雅颂是【D】
A.《诗经》的表现手法B.《楚辞》的表现手法
C.《楚辞》按音乐性质的分类D.《诗经》按音乐性质的分类
3.《尚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A】
A.历史散文集B.诗歌总集
C.历史故事集D.小说集
4、《尚书》包括【B】
A.《虞书》、《夏书》、《商书》、《盘庚》
B.《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C.《盘庚》、《夏书》、《虞书》、《周书》
D.《秦誓》、《无逸》、《多士》、《盘庚》
5.《春秋》是【C】
A.传记体史书B.国别体史书C.编年体史书D.记事本末体史书
6.《春秋》三传是指【A】
A.《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左氏春秋》
B.《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虞氏春秋》
C.《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严氏春秋》
D.《左氏春秋》、《虞氏春秋》、《严氏春秋》
7.《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密的【B】
A.国别体史书B.编年体史书C.纪传体史书D.纪事本末体史书
8.《战国策》的最后编校定名者是【A】
A.汉代的刘向B.汉代的刘歆C.汉代的贾谊D.汉代的王逸
9.《战国策》是【B】
A.传记体史书B.国别体史书C.编年体史书D.记事本末体史书
10.《论语》的文体形式是【B】
A.对话体B.语录体C.传记体D.诗歌体
11.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是【B】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
12.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一般认为,他的作品主要有【B】
A.《离骚》《九歌》《九章》《天问》《九辩》
B.《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魂》
C.《离骚》《九歌》《九章》《天问》《九叹》
D.《离骚》《九歌》《九章》《天问》《七发》
13.《九歌》是一组祭神的乐歌,共包括十一篇作品,具体是【B】
A.《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
《山鬼》《国殇》《桔颂》
B.《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
《山鬼》《国殇》《礼魂》
C.《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
《山鬼》《国殇》《哀郢》
D.《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
《山鬼》《国殇》《招魂》
14.宋玉的代表作是【B】
A.《九歌》B.《九辩》C.《九章》D.《七发》
15.《楚辞》文学史上所说的“屈宋”是指【B】
A.屈原和宋之问B.屈原和宋玉C.屈原和宋郊D.屈原和宋祁
秦汉文学
1.李斯是楚国人,后来到了秦国。他的代表作是【A】
A.《谏逐客书》B.《过秦论》C.《吕氏春秋》D.《论贵粟疏》
2.《吕氏春秋》的编辑者是【C】
A.李斯B.吕雉C.吕不韦D.吕向
3.贾谊赋的代表作是【B】
A.《过秦论》《吊屈原赋》B.《鵩鸟赋》《吊屈原赋》
C.《过秦论》《鵩鸟赋》D.《甘泉赋》《鵩鸟赋》
4.一般认为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D】
A.贾谊的《吊屈原赋》B.贾谊的《鵩鸟赋》
C.司马相如的《子虚赋》D.枚乘的《七发》
5.汉代散体大赋到司马相如达到顶峰,他有两篇赋奠定了汉代散体大赋的固定模式,成为后代赋家模仿的样板。这两篇赋是【B】
A.《二京赋》《上林赋》B.《子虚赋》《上林赋》
C.《长杨赋》《上林赋》D.《长杨赋》《羽猎赋》
6.扬雄是西汉后期著名的辞赋大家,他的代表作品是【D】
A.《甘泉赋》《羽猎赋》《子虚赋》《河东赋》
B.《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二京赋》
C.《甘泉赋》《长门赋》《长杨赋》《河东赋》
D.《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
7.张衡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辞赋作家,他的《二京赋》是东汉都城大赋的绝响,而标志着新的抒情小赋时代的到来的是他的【C】
A.《述行赋》B.《登楼赋》C.《归田赋》D.《刺世疾邪赋》
8.《史记》是我国第一部【C】
A.编年体史书B.国别体史书
C.纪传体通史D.记事本末体史书
9.班固的《汉书》的体例是【C】
A.纪事本末体通史B.纪传体通史
C.纪传体断代史D.编年体断代史
10..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A】
A.班固的《咏史》B.辛延年的《羽林郎》
C.张衡的《同声歌》D.张衡的《四愁诗》
11.一般认为,“苏李诗”是托名西汉两个人写的五言古诗的简称。这两个人是【A】
A.苏武和李陵B.苏武和李广
C.苏建和李陵D.苏建和李广
12.《陌上桑》是【C】
A.南朝乐府民歌B.北朝乐府民歌
C.汉乐府民歌D.汉代文人诗
13.以下属于汉乐府民歌的是【C】
A.《卖炭翁》B.《兵车行》C.《陌上桑》D.《木兰辞》
14.贾谊散文的代表作是【A】
A.《过秦论》B.《鵩鸟赋》
C.《吊屈原赋》D.《论贵粟疏》
15.王充是我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他对汉代的天人感应、灾异祥瑞、谶纬迷信、经学学风,俗儒人格都进行了理性批判。而这些思想都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B】之中。
A.《春秋繁露》B.《论衡》C.《昌言》D.《潜夫论》
魏晋南北朝文学
1.文学史上说的“三曹”是【C】
A.曹操曹丕曹睿B.曹操曹植曹睿
C.曹操曹丕曹植D.曹丕曹植曹睿
2.建安七子是指东汉末年建安时期的七位作家【C】
A.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阮咸、刘伶
B.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曹植
C.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D.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阮籍
3.在魏晋易代之际出现了七位较著名的文人,由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人谓之竹林七贤,他们是【C】
A.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B.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阮咸、刘桢
C.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阮咸、刘伶
D.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阮咸、阮瑀
4.《胡笳十八拍》的作者据说是【C】
A.南朝的蔡文姬B.西汉末年的蔡文姬
C.东汉末年的蔡文姬D.唐朝的蔡文姬
5.五言《悲愤诗》的作者是【C】
A.南朝的蔡文姬B.西汉末年的蔡文姬
C.东汉末年的蔡文姬D.唐朝的蔡文姬
6.在中国古代文人七言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三位作家是【B】
A.张衡曹丕辛延年
B.张衡曹丕鲍照
C.曹丕鲍照辛延年
D.曹植辛延年鲍照
7.魏晋南北朝时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A】
A.干宝的《搜神记》B.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C.干宝的《世说新语》D.刘义庆的《搜神记》
8.魏晋南北朝时轶事小说的代表作是【A】
A.刘义庆的《世说新语》B.干宝的《搜神记》
C.干宝的《世说新语》D.刘义庆的《搜神记》
9“大小谢”是指南朝时期的两位以写山水诗著名的诗人【C】
A.谢脁和谢庄B.谢灵运和谢惠连
C.谢灵运和谢脁D.谢惠连和谢脁
10.永明体诗是产生在南齐武帝永明年间的一种新诗体,又称新体诗。它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永明体诗的主要作家有【D】
A.沈约谢灵运B.沈约鲍照C.鲍照谢脁D.沈约谢脁
11.宫体诗是在南朝梁代宫廷中形成的一种诗风,以描绘声色为主,是当时统治者声色生活的反映。主要作者有【D】
A.萧纲徐摛徐陵鲍照
B.萧纲徐摛徐陵谢灵运
C.萧纲徐摛庾肩吾沈约
D.萧纲徐摛徐陵庾信
12.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现存较早的一篇文学批评专论《典论·论文》的作者是【A】
A.曹丕B.刘勰C.钟嵘D.萧统
13.《文选》又称《昭明文选》,编辑者是【D】
A.曹丕B.刘勰C.钟嵘D.萧统
14.《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巨著,该书的作者是【B】
A.曹丕B.刘勰C.钟嵘D.萧统
古典文学单选题及答案作文 古典文学单选题及答案解析文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考作业4答案
一、填空(共10分,每空1分)
1、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这首诗所咏赞的是缇萦救父的故事。
2、建安时期的咏物诗多借咏物来寄托情志,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刘桢的《赠从弟》三首,其二“亭亭山上松”更具代表性。
3、盛唐诗人王维的送别诗名作《送元二使安西》后来被谱成名曲《阳关三叠》,广为传唱。
4、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咏物词很多,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是他的两首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
5、西晋诗人左思的《咏史八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咏史诗的代表,其中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反映了在门阀世族社会里出身低微的士人怀才不遇的痛苦和愤懑。
6、“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历来被认为是写景的佳句,这是宋代词人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句子。
7、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借赞美蝉的孤高贞洁,抒发了自己身世之感和坚持操守的决心。
8、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初唐咏史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诗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9、周邦彦怀古词名作《西河?金陵怀古》化用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石头城》和《乌衣巷》中的句子,但却浑化无迹,没有斧凿的痕迹。
10、唐代大诗人杜甫伤悼诸葛亮的绝句《八阵图》结尾写道:“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也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竞的无限惋惜。
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
1、以七绝作品为例,分析盛唐送别诗的特点
唐代离别现象的普遍存在和人们对离别之情的高度重视,构成唐人送别诗繁荣的根本原因。同时,诗人们的精心创作,前人描写送别诗的艺术经验的积累,以及唐代音乐与送别诗的结合等条件,使得唐人送别诗不仅繁荣,而且以其对离别心理的专门、全面、深刻、细腻的描写,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1)、唐代的离别现象大致涉及征戍使边、行旅漫游、迁谪下第等。
(2)、送别诗除了表现双方的深厚感情,还表达诗人进步的人生观、社会观、理想抱负和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等思想。如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示自己不再留意于污浊的官场等。
(3)、充满风景、风俗的新奇画面,如李白送孟浩然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岑参送武判官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柳、草、水、云、月、酒成为送别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2、南宋咏史怀古词有什么特征?试以辛疾弃的作品为例进行分析。
(1)内容上不以抒写离愁别恨为主,而是在词里抒写对入侵的外敌的仇恨、对朝廷苟安的愤怒、对恢复中原的渴望,并以此来共勉。
(2)风格上摆脱了婉约缠绵的送别词风,表现为激昂、豪放、悲壮。
(3)风格慷慨悲壮。代表作: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3、分析杜甫的咏物诗《房兵曹胡马》
这首《房兵曹胡马》诗属于杜甫早期的创作,它俊朗洒落的风神固然和杜诗后期所表现出的深沉苍茫气象不同,但仍不失为一首精彩之作。诗人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对骁勇善战、义干青云的胡马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圆,使读者不仅欣赏到胡马的俊健的体形,更为它所呈现出的精神感奋不已。一、二句写其骨相不凡,三、四句写其体态雄奇,五、六句写其气概品质,七、八句总揽全篇,揭示主旨。而重点在于胡马的“不凡”,以此为主脉,描刻形容,不即不离。同时,句句写马,而又处处关人,以健马喻猛士,豪迈之情溢于言表。恰好说明杜诗咏物“遗形取貌”的特点。
四、论述题(共3题,每题20分)
宋代以言志为主的送别词有什么特点
宋人的送别词可以分成以抒情为主和以言志为主。前者重在抒写离愁别恨,而后者则在送别中寄寓胸怀抱负,如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辛弃疾《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贺新郎》(绿树听鹈鴂)等,这些词不以抒写离愁别恨为主,而是在词里抒写对入侵的外敌的仇恨、对朝廷苟安的愤怒、对恢复中原的渴望,并以此来共勉。风格上摆脱了婉约缠绵的送别词风,表现为激昂、豪放、悲壮。
二、1、试分析古典诗词中的“南浦”这一意象
浦,本意水滨。南侧水“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广为流传之后,“南浦”就成了送别之地的别称,在这个意象上,积淀了历代诗人的离情别绪。人们只要一看到这个词,就会引发离别的感伤。南唐词人冯延巳《三台令》中写道“南浦,南浦,翠鬓离人何处。当时携手高楼,依旧楼前水流。流水,流水,中有伤心双泪。”就是由“南浦”联想起往事,触景伤情。
[陆游《游西山村》
这首诗的起、承、转、合的结构和情景交融的意蕴,完全脱胎于《过故人庄》,只不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既写景明丽,又颇含哲理,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妙!
唐人送别诗极多,唐人送别诗代表作: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渭城曲》、高适《别董大》、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的《赠王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其中的佳作。
宋人的送别词代表作: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辛弃疾《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2、试以王维和李白的咏史怀古诗为例,分析盛唐咏史诗对“诗言志”的传统继承。
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更重要的是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而盛唐是封建社会大繁荣的时期,士人心中对功名的热望和积极进取的心态十分强烈,他们往往通过咏史表现对自我价值的无比自信的肯定。王维的《西施咏》借对西施美貌的赞颂,透露出对自身才能价值的肯定,并寄托着有朝一日为君王所赏识的愿望;《夷门歌》也是通过对侯嬴任侠行为的礼赞,寓托着作者渴望有人赏识的心理和和建功成名的热望。李白《古风》其十五“燕昭延郭隗”写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招纳贤士之史事,借以抒发自已满腹高志,却无人赏识的愁闷;《古风》其十“齐有倜傥生”,表达诗人对鲁仲连的仰慕和他意欲追步古人的超迈情怀。
3、结合作品,分析苏轼和周邦彦咏物词的异同
苏轼的咏物词大多直抒胸臆,自然明白,在诗文写作上,注重主张气的流贯,但这样也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即平白直露,缺乏含蓄蕴籍之美。周邦彦作品安排巧,采取的布局结构也不同于以往任何词人,其情感表达隐微曲折,缠绵连复,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巧妙运用了前人的想象,把别样的伤心情怀融入其中,饱满的呈现在读者面前,由花及人,离愁别恨,回环往复,情不能己,全文笔致空灵,体物细微,一气贯通,是不可多得得咏物佳作,周邦彦的《元丑、8226;
蔷薇凋谢作》此词题面为咏落花,实则全篇落到一个“惜”字。起初一个“怅”字,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章法回环曲折,起落无端。周词章法回环往复,绵密婉转,羁旅行愁之意,吞吐而不能放纵。
四、讨论题
田园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种重要题材,请大家认真阅读导读教材中选录的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的作品,以小组形式讨论下列问题:
(1)陶渊明田园诗的创作心态、情感内容和艺术手法。
(2)孟浩然、王维田园诗的创造心态、情感内容和艺术手法。
(3)陶渊明对盛唐田园诗的影响。
讨论之后,请选取其中一个问题,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六百字左右的小文章,作为本次作业的书面材料。
答:(3)陶渊明的田园诗最大的特色是平淡自然而有意味醇厚,以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既生动的勾划出淡雅素净的田园风光,又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恬淡心境真率的书写出来;一切都仿佛是从胸中自然流出,谢尽炉冶、斧凿之痕。正如苏轼所赞:“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东晋后期,陶渊明把农村田园生活大量写入诗中,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一大创举。陶渊明将自己的杰出才华倾注到田园诗的创作上,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一下子便将田园诗推上了峰巅。
唐宋及后代的田园诗领域里,虽然也出现了一些优秀诗人,写出了一批又一批反映各自时代田园生活的田园诗,有的也有自己的特色;但是,从根本上、或者说从整体上他们的田园诗的成就,都没有能超过陶渊明。可以说,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广阔天地,一直是在陶渊明的浓荫覆盖之下。
唐代田园诗的创作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尤其是盛唐田园诗,多用白描的手法写田园生活的美好和愉快,风格自然清新,情趣盎然,神韵天成,受陶渊明影响较大。王维和孟浩然是其最重要的代表。
孟浩然田园诗特色:清新淡远,简朴纯净,代表作:《过故人庄》
孟浩然的田园诗清新淡远,语言简朴纯净,他的《过古人庄》写景清新秀丽,写故人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可爱,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并且对后世田园诗的写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就是从《过故人庄》脱胎而来的。
王维田园诗特色:淡雅优美、意境清远,代表作《渭川田家》、《新晴野望》
王维以画家的眼光和绘画的笔调来描绘田园风光的淡雅优美,着色不浓,而意境清远。他的《渭川田家》、《新晴野望》等都是有着永恒艺术魅力的田园诗珍品。
《李白《古风(其十五)》阅读答案》
古典文学单选题及答案作文 古典文学单选题及答案解析文案:
一.填空
1.诗经最后编订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国风产生的时期是西周
2.屈原的作品写作最晚的作品是《怀沙》
3.贾谊的散文集是《新书》
4.《答客难》的作者是东方朔,内容是剖析士人在太平盛世却怀才不遇的状况
5.东汉最早的文人诗----班固《咏史》
6.上古神话资料保存最全面的作品是《山海经》
7.宋玉的作品有哪些?《九辩》《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8.东汉《史传散文集》最有名的是《汉书》
9.东汉抒情小赋的名篇是张衡的《归田赋》
10.分别指出下列作品的特点,《庄子》:汪洋恣肆,《孟子》:雄辩正义凛然,
赋体作品(大赋):歌功颂德,《史记》: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两汉乐府诗的特点
11.汉书的作者----班固《潜夫论》的作者----王符《楚辞》的作者----刘向
《吕氏春秋》的作者----吕不韦《春秋繁露》的作者----董仲舒
12.《哀郢》的作者----屈原《五蠹》----韩非子《西京赋》----张衡
《二京赋》----张衡《三都赋》----左思(西晋)《两都赋》----班固
《鵬鸟赋》----贾谊《谏逐客书》----李斯《硕人》----《诗经·卫风》
13.《吴越春秋》的作者是东汉初年的赵晔,《洞箫赋》的作者是王褒。
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
东汉的史传散文集,最有名的是赵晔《吴越春秋》
10.两汉时期第一批写京都赋的是杨雄的《蜀都赋》
11.荀子的五篇赋:《荀子·赋篇》包括礼、知、云、蚕、箴五个小赋
12.东汉政论文散文集有名的是王充《论衡》
13.“叙事之最”是对哪本书的评价:《左传》
14.韩愈“诘屈聱牙”是对《尚书》的评价
15.“惊心动魄”,“一字千金”是对哪部作品的评价:《古诗十九首》
二.名词解释
屈宋----文学史上“屈宋”并称。因为:1.尽管宋玉在抗争黑暗现实上,难以与屈原相提并论,但是他对现实不满,身遭迫害,怀才不遇,确与屈原有相似之处;2.《离骚》《九辩》这两篇代表作,艺术上各有千秋。
辞赋----在发展过程中,楚辞类作品逐渐与新体赋合流,总称为辞赋,楚辞类作品称为骚体赋,因此,辞赋是新体赋和骚体赋的总称。
扬雄的四大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风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它们分别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风,是指十五国风;骚,是指《离骚》。故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骚是中国诗歌的两种形态。
七体----《七发》是七体的开山之作。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专门单设一类体裁“七”,号称“七体”。
扬马----“扬马”是指扬雄和司马相如。扬雄早年极其崇拜司马相如,曾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作《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为已处于崩溃前夕的汉王朝粉饰太平、歌功颂德。故后世有“扬马”之称,“扬马”并称,说明二人在汉赋发展史上的地位。
秦汉文学的概要----A.汉赋成为主流,在帝王周围形成若干作家群体,产生了歌功颂德、铺张扬厉、凝重板滞的大赋,成就不大。B.诗歌领域出现了杂言、五言、七言新体诗,特别是汉代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清新有致,给中国诗歌的发展注入了生机。
《七发》所说的七件事----“七发”就是以七件事启发太子。七件事分别是:音乐,饮食,车马,宫苑,田猎,观涛,妙道。文章的重点在妙道,写得精彩的是观涛。
三、简答题
1.《诗经·邶风·新台》的诗旨是什么?
讥刺卫宣公,揭露统治阶级伦理道德的虚伪和生活的腐朽
2.先秦散文的特点
《春秋》:叙事之祖,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
《尚书》:佶屈聱牙
《左传》:叙事之最
《国语》:记言为主,说辞谨严有致,步步为营
《战国策》:长于辞令,语言“辩丽横肆”
《论语》:语录体
《老子》:韵文体,富于哲理的短句韵语,词约义丰,流畅顿挫
《庄子》:汪洋恣肆,寓言多,且艺术性强,大胆奇特的想象,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以寓言说理的手段,“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其主要特征
《荀子》:议论文论旨明确严谨,善用类比,造语简约
《韩非子》:峻峭,锋芒毕露
《孟子》:长于论辩,雄辩正义凛然,气势浩然,言辞犀利,又善用譬喻说理,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
《史记》:不虚美,不隐恶,不为亲者隐,不为尊者讳,秉笔直书
3.司马迁《陈涉世家》,《孔子世家》堪比王侯的原因
本纪、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传说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侯王,根据政治地位决定他们入本纪还是入世家,但情况又不尽然。孔子没有侯爵,陈胜是自立为王,二人都列入世家,因为他们的历史地位堪与王侯相比。司马迁的安排可谓独具慧眼,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也是合乎逻辑的归纳。
4.先秦文学概要(包括内容,发生,成熟等的过程,文学地位)
1.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2.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诗人屈原出现;3.在散文领域文史哲不分,在诗歌领域诗乐舞结合。
5.屈原的美政理想(神末规章制度,削贵族,联齐抗秦)
1.国君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享有国家;2.应该选贤任能,罢黜奸佞;3.修明法度,使国政清明,国家富强.
6.新体赋(大赋的特点)
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新体赋的最高成就。新体赋篇幅比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请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分较多;在内容上以实物为主,歌功颂德,主要用于正面的赞颂讽喻;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词藻,对事物作穷形极貌的描写,显示了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
7.汉乐府诗的艺术成就
a.汉乐府在艺术表现上的最突出特色,是叙事成分的增强
b.汉乐府艺术上的又一特点是,在叙事或带有叙事性的作品中,对话描写大量出现,还时常出现对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
c.汉乐府的语言率直自然,表现出民歌民谣特有的清新质朴的风格。
四,论述题:
1.庄子,韩非子都以寓言说理,请举例分别说明。(《庖丁解牛》《滥竽充数》)
庄子:1、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征文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时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史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已,神出鬼没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个主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2、寓言数量多,这些审议表现出了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庄子文看似胡说乱说,骨里却尽有分数。《庄子》奇丽诡谲的艺术形象,是其哲学思想的反映,同时也是其常常情感迂回曲折的流露。
《韩非子》的审议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的故事,没有超越现实的虚幻境界和人物和《庄子》中奇幻玄虚,怪话神奇的审议故事相比,风格截然不同。2、韩非审议形象化地体现了他的活动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他也像庄子一样,取材于历史,让历史人物说话,改变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使之反映自己的思想观点。3、而取材于现实社会和民间故事的审议更是韩非对社会现象深入仔细观察后提炼出来的,如“郑人买履”、“郢书燕说”等具有的讽刺力量表现出的哲学智慧,都是韩非审议思想深度的反映;4、题材平实,但寓言在艺术上绝不平淡,而是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2.以婚恋作品为例,说明汉乐府诗与诗经十五国风中婚恋诗的变化(表现,感情,形式上说明)
1.从内容上看,汉乐府主要表现女性在爱情婚姻上的反抗意识,而诗经国风中大多是表现婚姻破裂后的妇女被夫家休弃的悲惨结局,抒发弃妇的愤懑不平。
2.汉乐府中表现出来的爱与恨中始终受到封建礼教的压制束缚,而诗经的爱情不像后世那样深受封建礼教的压制束缚。
3.从艺术特点来看,汉乐府有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侧重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性格。诗经善用“赋。比。兴”
4.从句式上看,汉乐府受《离骚》的影响,通常每句六言或七言,七言句最后一个字往往是语气词,还有后来歌谣中的五言。而诗经的句式是以四言为主。
3.举例说明古诗十九首是怎样表现思妇之情的。
《古诗十九首》所展示的思妇心态也是复杂多样的.盼望游子早归,这在《古诗十九首》众多的思妇诗友中没有一首命名.然而,盼归而不归,思妇的反应却大不相同.有的非常珍视自己的婚姻,对游子的爱恋极深,远方捎回书信,她会置之怀中,”三岁字不灭”;又如《行行重行行》中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离家远行的丈夫的殷切怀念,诗以反复低回的咏叹调,倾吐别易会难、长久相忆的缠绵思绪,笔触重叠回环,层层推进,最后结以无可奈何的深情宽慰。思妇觉察到“游子不顾反”的苗头,日感衰老、消瘦,只好宽慰自己“努力加餐饭”。通篇“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4.结合《左传》,分析描写战争方面的不同手法(战争结果,方式)
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记叙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一场争夺王位的残酷斗争。这一场历时长久的劝争,《左传》作者仅用了500余字,就把时间的起因、发展、结尾叙述的得明白生动。
2.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晋公子重耳之亡》叙述重耳历经19年的流亡生涯,从一个贪图安逸的贵公子,最终成长为一位心胸宽阔、胆识具备的政治家。
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左传》擅长写战争著称,它记叙了春秋时期许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
4.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5.分析诗经与乐府诗艺术形式的不同(五言诗,长短句)
从句式上说,《诗经》基本上是四言体,汉乐府则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完整的五言诗已不和见,但一般是杂言,杂言乐府诗句法自由多样,整散不拘,有一种跌宕起伏的气势,发展到唐代则形成了自由奔放的“歌行本”。五言诗虽比四言仅多一个节拍,但却能够把单音词和双音词有机地搭配起来,寓变化于整齐之中,适应了当时社会语言的发展,扩大了诗歌的容量,增强了表现力。乐府民歌开五言诗先河,扩大了到整个诗坛。
6.东汉五言诗和古诗十九首所取得的成就。
东汉的五言诗已经成熟,叙事诗有《孔雀东南飞》这样的长篇巨制。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是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文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刘勰曾称誉它为“五言之冠冕”,它长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而是选用典型的事、物、景,委屈婉转,反复低徊;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专写梦境、幻境、孤独境,造成朦胧凄清之境;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质朴语句写出细腻之情,达到“一字千金”之效。
7.古诗十九首后人是怎么评论的?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钟嵘《诗品》)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五.判断
1.汉代大赋中有一类作品是九章成篇,名目相似被称为九体(错)
(大赋由三大部分组成,面目相似)
(一脉相承,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作为骚体赋的一种体制,虽然规模未大,却具备了独有的格局,与大赋中的“七体”互相辉映,是为“九体”)
2.张衡抒情诗(错)张衡----抒情小赋
3.先秦孟子散文的文格特点(X)(气势恢宏、词锋犀利、善用类比)
4.司马迁将孔子世家列入····(X)
5.张衡的《四愁诗》是东汉诗歌成熟的标志。(X)
《四愁诗》在体制上,通篇用七字句,是古代较早的一首七言诗诗作,表现了作者的艺术创新精神。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六.翻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所有人的孩子,做到这一点,统一天下就像在手掌心里转动东西那样容易。
《吕氏春秋》: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尝鼎里一片肉的味道,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
《论贵粟疏》: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
要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在于重视粮食。重视粮食,就要在老百姓当中,采取把粮食作为奖赏和惩罚的手段。
张衡《鹦鹉赋》(心怀归而弗果,徒怨毒于一隅)
心怀回归的愿望却难达目的,只能躲在角落里怨恨哭泣。
七.背诵
《楚辞·九章·哀郢》----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粤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以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百尺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不敌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枚乘《七发》----客曰:“不记也。然闻于师曰,似神而非者三:疾雷闻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内云,日夜不止。衍溢漂疾,波涌而涛起。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溰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六驾蛟龙,附从太白。纯驰浩蜺,前后骆驿。颙颙卬卬,椐椐彊彊,莘莘将将。壁垒重坚,沓杂似军行。訇隐匈礚,轧盘涌裔,原不可当。观其两傍,则滂渤怫郁,闇漠感突,上击下律。有似勇壮之卒,突怒而无畏。蹈壁冲津,穷曲随隈,逾岸出追。遇者死,当者坏。初发乎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赵壹《刺世疾邪赋》----伊荣纳由于闪榆,孰知辨其蚩妍!故法禁屈挠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乘理虽死而非亡,违义虽生而匪存。
有秦客者,乃为诗日:“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
鲁生闻此辞,系而作歌日: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尔分,勿复空驰驱。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
《报任安书》----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古典文学单选题及答案作文 古典文学单选题及答案解析文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的手工业技术专著是(4)。
(1)《周易》(2)《营造法式》
(3)《工部工程做法则例》(4)《考工记》
2.封闭的里坊制度是以前城市结构上的一个特点,自何时开始废除了封闭式的里坊和夜禁制度(3)。
(1)汉朝(2)唐朝
(3)北宋(4)南宋
3.清朝早期都城盛京故宫在(3)。
(1)今哈尔滨市(2)今长春市
(3)今沈阳市(4)今兴城市
4.古来素有“虎踞龙盘”之称著名的古城建筑遗存是指(1)
(1)南京城(2)西安府城墙
(3)北京城(4)平遥古城
5.中国古代建筑完全成熟阶段在(2)
(1)宋朝(2)唐朝
(3)元朝(4)明朝
6.战国中期以后,君王死后的葬身之处专称(3)。
(1)墓(2)坟
(3)陵(4)封丘
7.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县城建筑的典型代表是(1)
(1)平遥古城(2)蓬莱水城
(3)丽江古城(4)大兴城
8.中国第一座皇帝陵是(2)
(1)黄帝陵(2)秦始皇陵
(3)邯郸赵王陵(4)燕下都王陵
9.在中国帝陵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为宝城宝顶式最后定型的帝陵是(1)
(1)明孝陵(2)秦始皇陵
(3)明成祖的长陵(4)清东陵
10.号称明长城“天下第一关”的是(3)
(1)嘉峪关(2)娘子关
(3)山海关(4)居庸关
11.号称“千佛洞”的石窟寺位于(2)
(1)今山西省(2)今新疆地区
(3)今河南省(4)今四川省
12.中国著名的大足石窟位于(4)
(1)今山西省(2)今甘肃省
(3)今河南省(4)今重庆市
13.中国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是(3)
(1)云冈“昙曜五窟”(2)重庆市长江南岸的大弥勒佛石像
(3)乐山大佛(4)唐代敬善寺洞阿弥陀坐佛
14.后人在哪个石窟意外发现“藏经洞”,后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2)
(1)龙门石窟(2)莫高窟
(3)云岗石窟(4)天水麦积山石窟
15.1957年在原址上建立的中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是(1)。
(1)半坡村遗址(2)殷墟遗址
(3)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4)周口店遗址
16.以下哪个古人类文化遗址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
(1)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2)赵邯郸故国
(3)“阿房宫”遗址(4)周原遗址
17.由于有其碑石立于西门外,故号称“天下雄关”的是(4)。
(1)辽东镇和蓟镇长城(2)河北的山海关
(3)北京的居庸关(4)甘肃的嘉峪关
18.中国建筑的完全成熟阶段是在(3)。
(1)春秋战国时期(2)秦汉时期
(3)隋唐时期(4)明清时期
19.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都城是(4)。
(1)秦都咸阳(2)东汉都城洛阳
(3)南京应天(4)隋唐的长安城
20.被世界人类遗产委员会评价为简洁、生动地表达了一种对一个伟大文明的进步产生过伟大影响的宇宙观的建筑是(2)。
(1)孔庙(2)天坛
(3)关帝庙(4)武侯祠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历史文化遗迹包括(1234)。
(1)古建筑、古遗址(2)古墓葬、石窟寺
(3)古长城(4)古园林
(5)古字画
2.汉朝先后修建的两大规模宏伟的都城是(34)。
(1)咸阳(2)邺城
(3)长安(4)洛阳
(5)镐京
3.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遗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34)。
(1)器物体系(2)历史价值
(3)艺术价值(4)科学价值
(5)规范体系
4.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帝王陵墓建筑有(1234)。
(1)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2)南京明孝陵
(3)北京明十三陵(4)清陵
(5)汉墓群
5.下列中国历史文化遗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有(12345)。
(1)万里长城(2)周口店“北京人”
(3)孔府与孔庙(4)布达拉宫及附属项目
(5)武当山古建筑群
6.以下哪个城市被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245)
(1)南京(2)大同
(3)唐山(4)开封
(5)安阳
7.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古村落是(24)
(1)乔家大院(2)西递村
(3)乔家堡村(4)宏村
(5)王家大院
8.中国古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其木构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是(135)
(1)井干(2)十字脊
(3)穿斗(4)丁字脊
(5)抬梁(附斗栱)
9.使用木构架的优点是(125)。
(1)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2)隔热、防震作用
(3)防腐作用(4)透明作用
(5)木构的弹性可减缓震动和防止断裂
10.下列说法中,哪些与“胡同”一词的来由有关(124)。
(1)“胡人大同”之意(2)“浩特”,谐音“胡同”
(3)胡服骑射(4)蒙古语“井”的意思
(5)胡汉同一
11.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至今保存完整的有(24)。
(1)东汉都城洛阳(2)明清紫禁城
(3)宋都开封城(4)盛京
(5)隋唐的长安城
12.中国古代园林按建设的占有者身份区分有(13)。
(1)皇家园林(2)官员园林
(3)私家园林(4)将军园林
(5)寺院园林
13.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有(245)。
(1)山水相依(2)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3)气候凉爽宜人(4)建筑美与自然美相融合
(5)诗情画意般的情趣
14.以下园林哪些属于皇家园林(13)。
(1)颐和园(2)留园
(3)避暑山庄(4)罗布林卡
(5)拙政园
15.以下遗址哪些属于五代宋元明清时期文化遗址(123)。
(1)元上都遗址(2)金上京会宁府遗址
(3)北宋东京城遗址(4)邺城遗址
(5)大明宫遗址
16.中国的三大石窟是(123)。
(1)云冈石窟(2)龙门石窟
(3)莫高窟(4)大足石窟
(5)伯孜克里克石窟
17.从墓葬发展史上可以看出,古帝王陵墓的封顶主要有哪几种方式(123)
(1)“方上”(2)“以山为陵”
(3)“宝城宝顶”(4)“石棚”
(5)“不封不树”
18.中国的石窟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123)
(1)新疆地区(2)中原北方地区
(3)中国南方地区(4)西藏地区
(5)内蒙古地区
19.以下遗址哪些属于秦汉文化遗址(14)。
(1)秦兵马俑坑(2)新疆楼兰古城遗址
(3)殷墟遗址(4)“阿房宫”遗址
(5)周原遗址
20.陵园建筑的地上建筑部分由哪三部分组成(124)。
(1)神道(2)祭祀用的殿堂
(3)“黄肠题凑”(4)护陵监
(5)“石棚”
结语:《古典文学单选题及答案》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古典文学单选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古典文学单选题及答案》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