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李郭同舟的成语故事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李郭同舟的成语故事作文 文案: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太原界休人郭太字林宗,出身贫寒,但他积极好学,到处游学。游学到洛阳见到河南尹李膺。李膺十分喜欢与他交往,一时传为佳话。后来郭太要回家,京师很多学者来送行,郭太只与李膺两人乘船而行,送行的人说他们像一对神仙。
【出处】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后汉书·郭太传》
【解释】以之比喻知已相处。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李郭同船、李郭仙舟
【同韵词】覆水难收、才学兼优、显微阐幽、华屋山丘、老气横秋、含垢包羞、豆分瓜剖、饮谷栖丘、终身之忧、替古人耽忧、……
【成语举例】一时门外瞻望颜色,伺侯车骑者弱项肩累迹,几如荀陈会坐,李郭同舟。东汉风流,再见今日也。
李郭同舟的成语故事作文 文案:
李郭同船:以之比喻知已相处。同“李郭同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郭同船的成语故事,快来看看吧。
【注音】lǐ guō tóng chuán
【成语故事】
南朝时期,太原界休人郭太字林宗,出身贫寒,但他积极好学,到处游学。游学到洛阳见到河南尹李膺。李膺十分喜欢与他交往,一时传为佳话。后来郭太要回家,京师很多学者来送行,郭太只与李膺两人乘船而行,送行的人说他们像一对神仙。
【出处】
闻道山阴回棹,相去都无百里,李郭可同船。 宋·吕渭老《水调歌头·陈性孺不相见十年》词
【解释】
以之比喻知已相处。同“李郭同舟”。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结构】
主谓式
【相近词】
李郭同舟、李郭仙舟
【押韵词】
习惯若自然、举止不凡、英雄出少年、裂冠毁冕,拔本塞源、势不两全、古调独弹、相顾无言、形影相怜、含笑九泉、割剥元元、......
李郭同舟的成语故事作文 文案:
导语:李郭仙舟比喻知己相处,不分贵贱,亲密无间,常用为友人相亲之典。
“李膺和郭太并肩站在船上,看上去像神仙一样。”
这是“李郭仙舟”的本义。
“知己相处,不分贵贱,亲密无间,常用为友人相亲之典。”
这是“李郭仙舟”的比喻义。
《后汉书·郭太传》曰:“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士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这是“李郭仙舟”的来历。
羡慕吧,以后你和朋友坐船,并肩站在船头看风景,兴致来了,也可以用“李郭仙舟”来臭美,只要你们知识足够渊博、气度足够不凡、品行足够高洁,或者脸皮足够厚。
李、郭二人最被人推崇的,就是品行高洁。
李膺“素怀刚正”,刚正到什么程度?我给你讲个故事。
他在洛阳做司隶校尉时,张让的弟弟张朔担任野王县(现在的沁阳市)县令。张朔无恶不作,害怕被李膺收拾,就跑到洛阳,躲到哥哥家的空心柱里。
张让,东汉末年“十常侍”之首,连汉灵帝都叫他爹,是个跺一脚洛阳都得震三震的人物,但李膺不甩他,带人闯进张家,破开柱子,将张朔提溜出来,依律处斩。
郭林宗人称“神气冲和,言合规矩,高才妙识,罕见其伦”。我也给你讲个故事。
他42岁去世时,近万人前去送葬。大家为他刻石立碑,大名鼎鼎的蔡邕也为他写了碑文。写完,蔡邕感慨道:“我写了那么多碑文,都感到惭愧,唯独给郭林宗写,一点儿都不惭愧。”
他的意思是说,给别人写的碑文或多或少有阿谀奉承的成分,只有写给郭林宗的碑文,百分之百写实。
李郭同舟的成语故事作文 文案:
【释义】: 以之比喻知已相处。同“李郭同舟”。
【出处】: 宋·吕渭老《水调歌头·陈性孺不相见十年》词:“闻道山阴回棹,相去都无百里,李郭可同船。”
【成语】 楼船箫鼓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李郭同舟的成语故事》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郭同舟的成语故事》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李郭同舟的成语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