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转让,联系QQ:105765989
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妇女儿童土地权益保障情况调研报告作文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调研报告文案

2023-03-17 综合文案 类别:其他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妇女儿童土地权益保障情况调研报告作文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调研报告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妇女儿童土地权益保障情况调研报告作文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调研报告文案

妇女儿童土地权益保障情况调研报告作文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调研报告文案:

办事处位于科右前旗西南部,西南与吉林省##市胡力吐乡、万宝镇接壤,西与突泉县永安镇相连,北与旗内白辛、古迹、巴拉格歹三个办事处毗邻。全办事处辖10个村,29个自然屯,47个社。辖区总面积23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1699.84亩,全办事处现有4806户,其中外出1140户,总人口15946人,其中外出人口3175人。现有农业人口1XX人,占总人口的76.53%,办事处现有妇女6696人,占总人口的42.7%。通过土地排查清理结果显示,##办事处有861名妇女丧失土地(土地在娘家)占农业人口7.17%,有1207名儿童没有土地,占农业人口的10.05%。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民生存和实现其它权利的重要基础。虽然《农村土地承包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进行了立法保护,但是由于土地实行了“三十年不变”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承包政策,广大妇女儿童的权利没有得到基本的保障,此类问题不仅事关农村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而且事关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妇女在这方面的咨询与投诉也一直不断。
一、农村妇女儿童土地权益丧失原因及存在问题
(一)婚姻流动性和土地不可移动性原因
由于婚姻习俗,大部分妇女结婚后要从娘家迁移到婆家居住生活,而她们原来承包的土地是无法迁移的。土地这种生产资料的不可移动性和土地承包的稳定性无疑与妇女结婚出嫁的这种流动性产生矛盾。
(二)婚后妇女的土地权益缺乏保障措施原因
1、妇女在娘家到土地得,如婚姻嫁到外地,嫁入所在地村由于没有预留机动地,也没有新开垦地和村民自愿交回的承包地,妇女婚后就很难取得承包土地。
2、妇女原居住地虽为其保留了承包地,但实际上,这
些妇女由于路途遥远或其它原因很难去娘家从事耕种或向娘家索要其承包的土地,妇女的土地权益在妇女婚后实际上就变向丧失了。
3、一些愚腐闭塞的思想在农村一些地方还存在,“泼出去的水,嫁出门的女”,婚后的妇女的土地在很大程度上被长辈们剥夺了。
(三)新生儿童无地可分原因
由于土地实行了“三十年不变”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承包政策,我办事处现有1360名儿童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后出生,没有分到土地,年龄最大的13岁,最小的1岁,在法律面前,这是一种无奈。
(四)法律政策原因。
由于土地实行了“三十年不变”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承包政策,儿童在没有出生时,就预示着其土地权益被剥夺了。
二、保护妇女儿童土地权益的建议
1、要提高广大基层干部保障妇女土地权益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维护妇女儿童土地权益的自觉性。
2、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移风易俗,提高广大群众法律素质,从本质上改变部分群众落后愚腐的思想,增强广大妇女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3、根据《土地承包法》在实施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逐步完善法律,解决眼下农村妇女和儿童没有土地的实际问题。
4、建议村委会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有关保障和维护妇女儿童土地权益方面的措施,对荒滩、荒地进行改造,解决一部分妇女儿童没有土地的问题,从而保护妇女儿童权益。
5、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将死亡人口耕地收回集体所有,分配给新生人口,最大限度的保护其权益。

妇女儿童土地权益保障情况调研报告作文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调研报告文案:

XX县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落实《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妇女儿童发展纲要
情 况 汇 报
XX县人民政府
(2003年9月28日)王主任,各位代表:
XX县辖7镇3乡1区,859个行政村,总面积10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8万亩,人口51.9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妇女儿童各项合法权益工作,把贯彻落实“一法一办法”和两个“纲要”作为促进男女平等、加快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总抓手,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了全县妇女儿童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县妇女政治地位和参政议政水平显着提高,妇女就业及再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妇女科技骨干队伍日益壮大,妇幼保健水平显着提高,妇女儿童受教育的条件日益完新,妇女儿童的各项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现将我县贯彻落实“一法一办法”和两个“纲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一法一办法”贯彻落实情况
(一)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培养选拔和配备女干部工作实现新跨越。加强女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选拔女干部工作的基础,是保证女领导干部后继有人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为此,我县把女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纳入整个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加强女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一是结合一年一度的县乡领导班子年度考察考核进行后备干部推荐,掌握了一批优秀女后备干部。二是充分发挥县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发动各级妇联组织向组织部门推荐优秀妇女人才。三是对全县科级以上女干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建立档案,对各乡镇党委推荐的每个村的女后备干部进行认真筛选。在此基础上,通过层层把关,建立起了全县女干部人才库,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女后备干部队伍,为选拔使用女干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注重把县乡妇联作为培养输送干部的基地,加强对妇联干部的培养使用。
在选配女领导过程中,我们具体掌握了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同等条件,优先推荐女干部原则。我们面向社会,从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不同岗位上发现优秀妇女人才。只要是经过民主评议、推荐,且得到群众公认,经考察确认素质好、政绩突出的积极予以推荐。二是同等条件,优先选择女干部的原则。近几年来,我县在选拔使用女干部上进一步解放思想,考核考察时,不以性别论高低,不分性别讲水平,注重发现女干部“闪光点”;在坚持同一标准的前提下,优先重用女干部人选。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共提拔女干部10人,占新提拔干部的30%。三是不唯台阶,破格提拔女干部的原则。我们在坚持德才兼备标准的前提下,对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女干部,尽快放到高层次上任实职。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女干部3415名,占全县干部的33.4%。其中,县级女干部5名,科级女干部126名,女党员2579名。女性比较集中的教育、卫生、文化、商业、乡企和公检法等维权部门的领导班子中都配备了1名女领导成员;11个乡镇党政班子全部配上了女干部;30%的行政村“两委”中配备了女干部,任正职的6人。
(二)千方百计做好妇女就业及下岗再就业工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有关劳动保障领域各项目标的落实,切实保障妇女的各项合法权益,我县按照省、市有关扶持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文件精神,结合全县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下岗职再就业的优惠政策,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了《再就业优惠证》,使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职工,持《优惠证》,可享受到工商、税务、卫生、民政等部门一定数额的税费减免。同时,以社区服务业为重点,采取促进、扶助和鼓励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帮助妇女扩大就业门路,帮助家庭困难和有再就业愿望的800余名失业妇女和1300余名下岗女职工实现再就业。重点开发家政服务、社区文化、教育、绿化、清洁等领域,同是时鼓励下岗失业妇女积极参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现已完成了1208名妇女的再就业安置,其中,国有和集体企业安置710人,民营企业安置402人,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有96人从事个体经营。
(三)坚持依法治教,努力提高中小学入学率和妇女接受职业教育工作。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坚持制止中小学生辍学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各部门在制止学生辍学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中小学生辍学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一是实行《义务教育合同书》制度。在司法部门公证下,全县近八万名中小学的家长都与学校及政府签订了《合同书》,把义务教育纳入合同化管理的轨道。二是采取扶贫救助措施。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学校采取减、缓、免缴杂费和代缴课本费以及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措施进行帮扶。2000年以来,全县共有3844名贫困生得到救助而重新获得学习机会。对接受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妇女,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招生学校的前景、发展趋势、就业安置、优惠政策等,使受教育的妇女自觉参加职业教育。目前,全县小学适龄女童共21378人,入学率100%;全县初中适龄女生12056人,入学11574人,入学率96%;小学女童辍学率0.21%;初中女生辍学率3.12%。全县妇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人数:县中等职业学校入学62人;市属中专入学143人;华宇学院入学110人,其它中专学校(包括私立中专)入学302人。
(四)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强妇女科技培训工作。我县始终把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和科技培训工程作为全县农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立健全了全县农民培训组织和网络,完善推广机制,在科技培训过程中尤其把劳动妇女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全面提高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农业技术水平。从1996年至今,以“农函大”为依托,以农广校为阵地,以“农民夜校”和青农工程培训班“巾帼科技致富工程”为基础,大力加强妇女科技培训工作。在科技培训网络建设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时新增《奶牛饲养》教材,聘请有经验的农业专家不定期地进行培训,深入实地解疑难。在完善科技服务网络中,组织农、林、牧、菜等专家和技术人员成立了农村妇女科技指导中心,并在临南镇、林子镇等产业突出、规模集中,且有固定教室,档案资料齐全的4个乡镇建起了农村妇女科技指导站。科技指导中心(站)充分发挥服务职能,采取送科技下乡、办班集中培训、结对帮扶等形式,为农户送去最盼望的技术。同时,建好基地网络,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我们不断扩大合作社规模,对基地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到新技术在基地传出、新品种在基地示范、新成果从基地推广、新产业由基地带起。全县有科技示范园区13处,“三八”科技示范基地55个,示范点15个,有力地促进了“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的进程。
自工程实施以来,我县共培训农民学员4.8万人,发放绿色证书6626份,其中妇女占80%以上。通过培训,使学员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大大增强,文化素质和实践技能显着提高,95%以上的妇女学员掌握了2—5门实用技术。孟寺镇的韩红英1998年参加养殖培训班,1999年办起了养鸡厂,不到三年时间发展成固定资产50万元,年交税10多万元的纳税大户,并带动了一方农村经济的发展。临南镇的解长红于2000年参加了大棚蔬菜培训班,现建有高科技大棚17个,固定资产30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女能人”。像这样的妇女学员还有很多,她们作为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五)加大宣传力度,切实维护好妇女的财产、责任田、口粮田和宅基地等合法权益。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2001〕26号文件精神,积极宣传贯彻实施“一法一办法”,特别面向农村,在妇女的财产权益、责任田、口粮田、宅基地等方面应享有的权利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印发《妇女权益保障法》宣传提纲5万余份,分管县长发表电视讲话2次。为提高村级干部的法律知识水平,我们将一法一办法及《土地承包法》列为村级干部培训班重要的学习内容,并聘请法律工作者就农村如何保障妇女在家庭财产、宅基地、责任田等方面的权益搞了专题讲座,提高了村级干部的思想认识。在工作中村干部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法》,对出嫁到外地,以及男到女家落户的都依法分给了口粮田、责任田、宅基地,使农村广大妇女群众都能以法享有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虽然,我县在贯彻落实“一法一办法”和两个“纲要”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在妇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及配备工作中,还存在着妇女领导干部后备人选不足,特别是缺乏担任正职的后备人选,妇女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问题。二是妇女就业及再就业渠道还需要进一步拓宽。三是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女童辍学问题还不容忽视,防止出现反弹。四是农村妇女参加科技培训的积极性还不够高,科技致富的效果还不很显着。五是农村妇女和儿童生存的自然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切实维护好广大妇女的各项合法权益。一是进一步加大“一法一办法”和两个“纲要”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车、明白纸等各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省实施办法和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积极创造条件,为妇女干部学习培训、实践锻炼提供更多的机会,做好妇女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力争使更多的优秀妇女干部走上“一把手”的位置。三是努力拓宽妇女就业及下岗再就业工作渠道,加强技能培训,健全信息搜集网络,确保妇女就业及再就业工作健康发展。四是加大综合执法力度,维护好妇女儿童的各项合法权益。

妇女儿童土地权益保障情况调研报告作文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调研报告文案:

近几年,随着乡镇妇联及相关部门对法律法规知识的大力宣传和普及,农村妇女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也有所增强,农村妇女权益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农村妇女权益保障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一员女村官,我有必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从事不同行业的农村妇女,就婚姻关系、家庭财产和土地承包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妇女维权意识明显提高,但仍待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广大农村妇女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权能力在不断提高,在走访调查的农村妇女中,大多数妇女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有些妇女表示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会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有些妇女清楚的知晓夫妻之间是应该互相尊重、相互抚养,那种关起门来打老婆的事情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家务事;有些妇女知道在受到诸如家庭暴力问题时应该报警或者寻求当地妇女组织帮助。12年以来,我和村妇女主任共接待周石庄2例离婚妇女要求分配财产的案例,通过我们的调解,她们享受到了应有的权益。顺河镇妇联曾接待受家庭暴力困扰的妇女6人,其中5例调解恢复和谐家庭,一例最终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了自己的人身权利。
种种现象表明,广大妇女已经不在是沉默的羔羊,已经能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同时也看到,广大农村妇女中正在承受或者长期承受家庭暴力的也有人在;因不懂法律以暴治暴,触犯法律的也有人在。这些现象说明农村妇女的权益保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
广大农村妇女所承包的土地大都在出生地,婚后住所、户籍所在地都发生了变迁,但是土地却不能随住所、户籍的变迁而变动,而且大多数农村妇女主动放弃土地的种植和收益权利。当土地承包权益受到侵害时有75%的妇女不知道找哪个部门解决,但是在承包地土地挪作他用,补偿金分配时有56%的妇女知道积极争取。
三、农村妇女享有的财产支配权局限性较大
在针对家庭财产由谁管理的问题时,有80%的妇女表示对家庭的财产享有一定的支配权利,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广大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明显提高。但在问及家庭重大问题决策权时,都异口同声的说共同商量或是由男方做主,而当男女双方针对某一重大决策问题有分歧时,即使妇女知道自己是正确的,但多数情况下却仍然做不了主。这也同时说明了妇女所享有的财产支配权局限性还很大,妇女的权利观念仍趋保守,妇女的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四、家庭暴力问题仍需重点关注
在调查妇女中,有10%甚至更多的妇女表示曾被配偶打过,这是一个比较令人担忧的数字。当然也可能被打过的,有很多并不能构成家庭暴力,但是从这个数字中,也隐隐透露出,广大农村妇女的家庭生活幸福指数并不是很高。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与因素
1、家庭暴力存在原因:一是客观上体力上处于劣势,在挨打的时候比较被动,几乎没有反抗的余地,偶尔反抗引来的可能是对自身更大的伤害。二是农村妇女自身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遭受暴力后虽然也知道是违法的事情,但是很多妇女因受“家丑不可外扬”等观念的影响,或是根本没有勇气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导致配偶重复施暴。三是家庭暴力取证困难。虽然说目前已有了专门的家庭暴力鉴定机构,但是由于大多数妇女对家庭暴力的鉴定程序并不了解,遭受家庭暴力后不知道应该找谁,如何进行鉴定,什么时间鉴定最合适,而且受害妇女在不打算离婚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去做鉴定,从而导致家庭暴力取证困难。
2、土地权益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是妇女的土地多在未婚前的父母所居地,一旦结婚了,父母家所在地取消了她的承包经营权,丈夫家可能也没有她的土地,从而失去土地。二是长期形成的土地种植传统,女性出嫁后土地留在出生地,由自家兄弟代为种植,并获得经济收益,导致广大农村妇女认为理所当然的土地承包权应当属于兄弟,而不去争取。三是土地承包以家庭为单位,户主大都是男性,这也导致广大农村妇女在出嫁、离婚或者是丧偶等特殊情况出现时,土地作为农村主要的经济来源,不能随妇女的住所、户籍等变化而发生改变。
3、财产支配权有限问题存在原因:一是妇女意识里她们最首要的任务仍然是照顾孩子和老人,因此并没有积极努力争取工作机会,农村妇女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工作,导致她们对男士的依附性太强。二是就农村来说,家庭经济来源仍以男士为主,妇女会觉得自己“没有说话权”,从而不去争取财产权利。
由调查结果可看到,广大农村妇女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家庭地位也在提高,可以说总的形势是好的,但是在农村,家庭暴力、土地纠纷、财产支配分割等存在的问题,依然容不得有半点松懈,针对这些问题,应该提高普法维权的力度、广度、深度,注重个案维权。
解决维权问题的建议与措施
就目前妇女维权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看,妇女问题是社会问题,它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渗透在社会的每个角落。虽然国家已经设出代表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专属
部门妇联来帮助妇女解决困难,但是也正是因为此,形成了妇女工作也只有妇联做的不良局面。其实妇女工作是全社会的,仅靠妇联是远远不够的。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整合社会资源,推动解决维权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支持妇女维权工作的氛围,实现社会化维权大格局。
1、创造良好大环境,构建社会化的维权工作格局
在维权进程中要跳出传统、单一的维权模式,打破妇女工作妇联做的局限模式,确立社会化维权的新观念,用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和思考妇女合法权益维护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妇女利益的有效机制,使妇女的各项权益真正落到实处。大
一是打造依法维权的法治环境。通过深入普法、严格司法、违法必究等环节,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公正,为妇女维权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强化妇联维权的职能作用。妇联自身要解放思想,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方式,依据法规和政策,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实施办法和建议,切实解决妇女维权方面带有群体性、倾向性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维权工作。实现妇女维权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起全方位、开放式的社会化维权的大格局。要以妇女发展和维权需求为目标,依靠党委领导,争取政府支持,协调社会力量,推动民众参与,逐步形成社会化、法制化妇女维权工作新模式。
2、从妇女本身做起,提高广大妇女的整体素质
提高法律素质,增强广大妇女自我保护的能力。鼓励妇女通过各种渠道,学科学、学法律,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鼓励妇女灵活运用法律保护自己,自觉地维护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的平等地位和发展权利,在妇女最广泛的参与中促进两性和谐平等发展。
加强文化教育,增强广大妇女社会竞争的能力。不仅要加强妇女基础文化教育。保证女童适龄入学率,降低在校女童辍学率,确保妇女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要把成人妇女的再教育纳入正规化、系统化的轨道,为妇女终身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妇女儿童土地权益保障情况调研报告作文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调研报告文案:

按照省、市妇联工作安排,区妇联对近年来我区资助贫困女童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帮扶贫困女童情况
我区经济的发展,为儿童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但仍有一部分家庭的子女因天灾、疾病等各种原因成为特困儿童。1998年,区妇联与区关工委联合对特困儿童生活学习等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走村串户,历时一个多月,共摸排出特困儿童235人。这些特困学生,有的父母双亡,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有的父母残疾没有劳动能力,有的因生病或其它意外事故经济窘迫,很多儿童面临失学。为此,区妇联与关工委在全区倡导了“用你的情,我的爱,托起明天的太阳”献爱心活动,得到区机关和各乡镇干部的响应,共收到捐款3.4万元,衣物2593件,108名特困儿童收到了捐助,每人收到捐款400元,解决了当年特困学生的学习经费和穿衣问题。
为彻底帮助困难学生走出困境,完成学业,区妇联和区关工委专题向区委常委会提出并汇报了“关于百名领导干部联系百名特困儿童的请示报告和方案”,建议百名正科级干部联系帮扶百名特困儿童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这一提议得到区委区政府的肯定,区委〔1998〕45号文件正式下发了“关于百名领导干部联系帮扶百名特困儿童的实施意见”。首批落实131名领导与131名特困儿童结成帮扶对子,这一活动被称为“双百德政工程”。1999年区妇联、关工委对“双百德政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向各帮扶领导发了一封感谢信,感谢他们情系儿童、关心未来,向特困儿童伸出爱的双手,让他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雨露健康成长。每年,我区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对帮扶对象情况进行调整。2000年将这一活动扩大到副科级以上干部,100名副科级领导与100名特困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再次将“双百德政工程”推向纵深,全区共有231名领导干部阶段帮扶231名特困儿童。区委及时转发《关于“双百德政工程”实施情况的报告》中的通知,并将继续开展“百名领导干部联系百名特困学生”活动写入了《关于区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若干意见》中,对这项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2002年初,鉴于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联系帮扶特困学生工作发生变化的情况,区妇联及时对全区5个乡镇、3个街道及区属企业中的特困居民职工家庭学生进行重新摸底,共摸排出特困家庭学生123名,他们在新学期开学时又得到区领导、区直49个部门干部职工的救助。2005年,区关工委对“双百德政工程”活动实施以来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如何推进等进行了一次调查,摸底登记特困家庭学生288名,并向区委常委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实施“双百德政工程”的意见》。新《意见》经区委常委会研究讨论一致通过,由区委、区政府“两办”转发执行。
目前,我区“双百德政工程”已历时9年,15个学期,期间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区直机关、单位部门的领导已为2378名特困儿童帮扶合计资费捐助金额95.7万元。
随着“双百德政工程”的不断深入开展,我区历来捐资助学的优良传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从区级领导到区直机关领导干部,从企业家到退休教师,从乡镇到学校,全区各级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及个人,纷纷通过“济贫思廉”、结对帮扶、建立基金会、捐款助学、减免学费、以奖促学等多种形式,参与到帮扶特困学生工作中来。
区级领导和区直部门、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率先垂范,联系帮扶任务到位率较高。区四大班子领导在帮扶人数、资助金额、联系帮扶特困家庭脱贫致富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区直部门及其领导多数都能积极主动地实施联系帮扶,分别给予每名特困学生每学期200-500元不等的资助,多数街道、乡镇在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帮扶.。今年以来,全区各级领导领导干部和区直各部转自:门单位共计出资15.7万元帮扶特困生378人。
街道、乡镇基金会帮扶成效显著。2004年以来,常青、骆岗、义兴、宁国路等街道、乡镇相继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募集资金20万元,重点帮扶特困学生,实际效果非常明显,仅2005年上半年一学期就解决了115名特困学生近8万元学杂费。
社会帮扶有了新进展。社会各界齐献爱心,捐资捐物帮扶特困学生,使联系帮扶工作增添了新的力量。省、市妇联,团市委,常青房地产公司等多单位、个人对我区特困学生进行捐款帮扶;二中、四中、九中、屯小、外国语学院等多家院校为特困学生减免学费。据初步统计,近年来共有24家社会单位及个人资助我区特困学生86名,资助现金实物价值近3万元。
以奖促学取得成效。我区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居)非常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以奖促学,取得很好的效果。常青街道曙光社区设立“金榜题名奖”以奖促学,对辖区出国留学和考取研究生、大学本科生、专科生的学生分别给予1.5万元、1万元、0.5万元等奖励,并敲锣打鼓送上门。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6月底,我区共有2678名特困学生得到联系帮扶,到位帮扶资金(含实物折现)95.7多万元。
二、成效显著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受助女童在学习成绩、思想品德方面较受助前均有明显进步,在性别平等意识和公共意识方面也有明显提高。骆岗街道分路口社区的吴国翠父亲病故,母亲残疾,家庭贫困,该社区累计资助7万元,供吴国翠兄妹读书。目前,哥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已就业,吴国翠本人为中医学院研究生在读。兄妹二人对社居委的帮助十分感激,吴国翠本人在大学期间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家庭负担,并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志愿活动,以回报社会对她的一片爱心和无私帮助。义兴镇卫乡村女童庞兰兰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因家庭贫困,本来没有心思好好学习,成绩平平。在接受帮扶后,她振作了精神,树立了信心,成绩跃居优秀生行列。她的爷爷奶奶也转变了“女孩子少读点书没关系”的想法,认真培养她成才。
三、贫困女童继续教育与新农村建设
在对各乡镇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留守家中的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因此,农村女童受教育程度越高,在其成年后可能对新农村建设做出的贡献越大。同时,女童受教育程度提高、收入提高后,对于其自身男女平等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将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基本国策的真正落实。
四、建议
1、因地制宜,拓展资助面。“春蕾计划”建立之初,是为了救助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传统习俗的原因而失学的女童,帮助她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在我区,符合这样条件的失学女童是不存在的,因此,对贫困女童的救助存在偶然性、一次性,没有形成制度。所以,建议“春蕾计划”的对象应扩大到城市贫困女童,并从资助义务教育阶段的春蕾女童延伸到资助高中、大学的贫困女生。
2、建立监督、激励机制,确保助学资金用在刀刃上。“春蕾计划”的健康持久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即监督受助女童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对用功读书、奋发向上的受助女童,要继续支持,并采取激励措施,加大帮扶力度;对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受助女童,要马上停止资助。同时通过学校、社区进行定期回访,如果有些女童家庭经济条件好转,达到一定标准后,应停止助学款的资助。此项监督工作建议由妇联组织实施。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妇女儿童土地权益保障情况调研报告》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妇女儿童土地权益保障情况调研报告》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妇女儿童土地权益保障情况调研报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