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茅盾《白杨礼赞》写作背景作文 茅盾《白杨礼赞》写作背景介绍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茅盾《白杨礼赞》写作背景作文 茅盾《白杨礼赞》写作背景介绍文案:
白杨礼赞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2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3,这时如果不是宛若4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5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6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7。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8,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
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9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10,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11,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12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13(那也是直干秀颀14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原载《文艺阵地》月刊第6卷第3期,1941年3月10日出版)
茅盾《白杨礼赞》写作背景作文 茅盾《白杨礼赞》写作背景介绍文案:
侧转45度,所见的是在余晖中飘扬的那面红旗,背景是不见枝干的白杨树,茂密的叶片遮住了枝,遮住了远方的房屋。同时,让我想起的是矛盾老先生的散文——《白杨礼赞》:“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翻开历史的扉页,我看到秦王统一,我看到大唐盛世,那何尝不是自豪?越过辉煌,是的,我无法逃避屈辱,慈禧太后的专政独权使我泱泱大国命悬一线,那不是该让每一个中国人都痛心的吗?那削瘦的中国在清末历史书里渐渐地萎缩了,那软弱的中国在《南京条约》上沉重地跪下了。昔日繁华的大地如今被笼上了浓厚的黑雾,千万人民在痛苦的深渊里挣扎,哭泣……突然……你听!一声声呐喊如同一阵阵惊雷,激荡着昏睡的土地;你看!一道道霞光如同一支支利箭,照射着沉寂的人们。孙中山破陋习,建立中华民国,陈独秀、胡适、李大钊一批爱国人士从霞光中走来,鲁迅那以笔当枪的战争是打的热热烈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奋起抵抗。1931年9月18日,日军蓄意挑起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1937年12月,一个令人痛心的日子,人们悲陶相告:“南京失陷了!”南京城上空时时回荡着我中国子女魂的哭诉,中国共产党听到了吗?是的,他们听到了,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打的日本军落荒而逃。1946年1月,是国党再次发动内战,刘伯承、邓小平率部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展开了辽沈、淮海、平津等一系列战役。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一个全民振奋的消息,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站起来了!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爆炸,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终于成功了。2001年又是一个令人沸腾的消息,北京取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了,中国真的站起来了!回望历史,静观现在,“没有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舍生忘死,何来今日的国泰民安?那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辉煌的中国抬头45度,无云的天空是一片浓重的蓝,那面鲜红是革命的旗帜,是永恒的经典!
茅盾《白杨礼赞》写作背景作文 茅盾《白杨礼赞》写作背景介绍文案: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矛盾大师的《白杨礼赞》,有很大感触。
《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表面上是赞颂白杨,还赞颂了那些具有与白杨品性的人。他笔下的白杨树,是平凡的外观及非凡的内质的统一体。但白杨的意义却不仅仅是这些,它有着更深刻的内核。白杨树不仅仅是北方农民的象征,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这是文章的文眼,也是作者的情感落脚点,是对抗日战争中民族解放斗争精神的歌颂。
白杨树是极其普遍的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它没有善于观赏的外形,在西北极其普遍,但却力争上游,通身笔直,一丈以内绝无横斜逸出,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拔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口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这篇文章不仅象征意义深刻独到,描写也十分细腻逼真,在艺术上极具感染力。作者以白杨树象征“真人真地”,立意显得很奇妙,在画面上的形象和气势,既明朗又委婉。为了突出白杨树,作者在环境描写上颇有讲究,衬托了白杨树的壮丽挺拔的气质和形象。
《白杨礼赞》不仅在立意方面有深层含义,即象征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质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还有细腻的描写。文章布局层层深化,围绕讴歌白杨树,从外形到内核各个层面深入抒发,同时,开头结尾互相呼应,强化了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结合这几个方面,《白杨礼赞》的的确确不失散文名篇和散文经典等称号。
茅盾《白杨礼赞》写作背景作文 茅盾《白杨礼赞》写作背景介绍文案:
今天早上,我读了茅盾先生写的文章——《白杨礼赞》。
文中写到:白杨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枝丫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逸斜出;它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读到这里,我不禁抬头向窗外望去,只见对面是高高的楼,而那棵在窗外陪伴我多年的白杨树确不见了!我不禁四处张望,原来我已搬家,我已不在我以前的家。我便想念起先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杨树。
那棵白杨树也有着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所有的枝丫一律向上,且紧紧靠拢,绝无旁逸斜出。它宽宽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春天,它长出嫩绿的叶苗,告诉我春天来了;夏天,它挥舞绿油油的叶片,给我送来无限的清爽;秋天,它的叶子全黄了,一阵秋风吹来,落叶在空中翩翩起舞,十分漂亮;冬天,它的叶子落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让冬日温暖的阳光照进我的房间,给我送来无限的温暖。
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数,因为它象征我们民族那种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参!想到这里,我更加想念以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杨树。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