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心灵点滴观后感作文 心灵点滴观后感医学生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心灵点滴观后感作文 心灵点滴观后感医学生文案: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来自生活的故事。主人公曾在年少的时候因为患有忧郁症而住进了一精一神疗养院,在出院后,他就立志要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他考进了医学院。与当时其他的医生不同,他非常反对传统医学界那种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的思想。相反,他相信,欢笑、与病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出方。在面对审官的质问,他人的质疑的时候,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处事方法,而在他面对审官的时候说了一句令我十分感动的话,他说:“我们应该和伟大的护一士们建立友谊,她们可以教你,她们每天与人相处,她们来回于血与屎之间,她们有丰富的知识,而那些人一性一尚存、受你们尊敬的教授们亦如此,分担她们的同情,用它来感染别人。”
在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一名医生对护一士的敬重,对护一士这一个群体的尊重和肯定与支持。在很多医生,甚至是病人的眼中,护一士的工作似乎并不是十分的重要,甚至以为护一士也只是医生的跟班,要做的工作只是执行医生的遗嘱而已。而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护一士的工作就不是很重要的了吗?护一士只是在执行医嘱而已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为什么还 要护一士?直接只要护工就好了啊!事实上,在一个病人的治疗过程之中,如果没有了护一士贴心的服务,细心的关怀,每一个患者都不可能顺利的康复,这不是在夸大了护一士的作用,而是在阐明一个被很多人所忽略的事实。在一个病人进行治疗的时候,医生的遗嘱的确是基础,而护一士的工作就是建立在这么一个基础上,但这并不代表护一士的工作就那么简单。因为,护一士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如果没有了护一士,医生的医嘱也只能是一个“空头的支票”,无法实现其治疗。我想,这个也许就是护一士存在的意义了。一个和医生一样相辅相成的存在。医生为病人提供了治疗的方案,而护一士就去关怀每一个病人,用欢笑、关一爱一,去贴心的保护他们,让他们的身一体在照顾下慢慢的康复,重获健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依然以为护一士也仅仅是一个跟班而已。对于这个事实,我们也只能感叹生活的无奈。而此同时,我也深深地意识到我们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到底应该怎么去做了。
作为一名未来的医护工作人员,我们现在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学一习一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其次,我们要保持一颗充满一爱一的心,用一爱一去关怀身边的人。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一习一之中,保持自己专长的同时,改正提升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呃综合技能,把自己培养成一名优秀的护一士!如果我们每一个读护理,从事护理工作的人都能如此严格的要求自己,那么,我想,我们的付出,我们的努力也终会得到所有人的肯定!就如片中的主人公一般,坚持自己所思所想,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拼搏,最后获得了大家的认同!
心灵点滴观后感作文 心灵点滴观后感医学生文案:
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600字
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讲的是主人公Patch Adams怀着帮助病人的满腔热忱,从医学院学习期间就开始实践他的情绪治疗法,并开设免费诊所为穷困的人们服务的故事。主创人员将叙事的重点放在了Patch Adams怎样做而非为什么这样做,这使得前1\/3时间里的部分剧情给人感觉比较突兀,但当你慢慢往后看的时候,从内心接受了Patch就是这样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乐天派时,就会逐渐感受到那种人性光辉照耀下的温暖感觉。
这片子最开始打动我的是Patch在儿童病房里把灌肠的气球套在鼻子上,把体温表、输液用的架子和夜壶都变成杂耍道具的那个情节。相信凡是有过较长时间住院经历的人都曾体验过,那些冷冰冰的医疗器械,令人沮丧、厌烦,甚至恐惧,更别说对那些小孩子了。而Patch让这些稚嫩的脸上重新绽放出发自内心的笑容,让我真有些羡慕这些小孩子了,为什么自己当初没遇到Patch这样的医生呢。
与医学院教育学生们千万不要对病人产生感情相反,Patch的理论是尽可能和病人拉近距离,用欢笑减轻甚至治愈他们的病痛,我不知道这种理论是否真正有效,但当我看到背上插着翅膀的Patch站立在痛苦的绝症病人床边时,觉得他的确就是天使。
和制度、固有观念作对的人总是要经受诸多磨难,有意思的是,本片中制度的化身——医院院长的饰演者,在另一部诠释自由精神挑战固有制度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同样扮演象征制度权威的典狱长。既然这两部影片均出自好莱坞,这位演员在两部影片里的斗争也只能是均以失败告终了。
片中还有两位熟脸,一位是曾出演《波士顿法律》的Monica Potter,在本片中饰演令Patch倾心的女同学,可惜她的结局令人唏嘘。一心想帮助他人的人落得这种结局,实在是最悲惨不过的,这令我想起了《急诊室的故事》第六季发生的惨剧。但对Patch来说,生活依然要继续,帮助他人同样会继续,并会因此成就非凡的伟大。
劝说Patch回到医院的那个同学是由菲利浦西摩尔霍夫曼饰演的,和那之前许多影片中一样,菲利浦再次扮演了一个不讨好、不显眼的角色,但看得出,他演的十分认真、到位。真是佩服他这么多年是怎么熬过来的,但或许对真正喜欢表演的他来说,那同样是珍贵且快乐的积累,甚至可以称为希望的本身。而他在本片中饰演的人物对Patch态度的转变,同样给了我们希望——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只要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便可拥有交流包容的基础,一起搭建驶向美好彼岸的舟船。
美国影片《心灵点滴》观感
Patch的回忆和自述:在他九岁时,参加过韩战的父亲去世。而父亲去世之前因为是军人也常不在家,他的童年是缺失父爱的。成年后的他缺乏归属感和精神寄托,迷茫、厌世、有自杀倾向,他幻想自己在冰雪覆盖的原野上跋涉,困在其中逃不出来。
他自己走进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精神病院里的病人:怕松鼠的室友和总是伸出4根手指让人猜的老者,让他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那种快乐使他从自己的困扰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使得Patch在人到中年时,决定去医学院读书。
这部电影大家以前都没有看过,会上分析的内容只是影片的前奏,真正的情节尚未展开。因为前奏的演出很精彩,激起了大家的兴趣,纷纷了解电影的名称,以便自己以后观看。我也不例外地想知道后来发生的故事。周末便抽空断断续续地看完了。
后面讲述了主人公Patch Adams进入医学院学习后,历经波折,仍坚持自己的信念,在学习期间开始实践情绪治疗法,并开设免费诊所为贫困人们提供服务,与医学院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制度抗争,差一点被学院开除,最后终于从医学院毕业,拿到学位,具备了行医资格,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没有太多故事情节,都是一些真实的零碎的生活片段,但依然常被深深地感动,因为感受到了人性光辉照耀下的温暖。
经历过寒冬的人,最知道太阳的温暖。在漫漫长夜中行过路的人,最了解光明的意义。Patch Adams经历过心灵的创伤,知道如何去抚慰别人的心灵。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拯救了自己。
让我们关注自己的心灵,让情感有所寄托;让我们爱护自己的身体,使心灵有一个健康的载体。
《心灵点滴》观后感 :改变,须从心开始
《心灵点滴》改编于一个真实故事,由罗宾.威廉斯Robin Williams 主演,讲述的是医学院学生帕奇Patch Adams如何与传统的医患关系和传统的医疗方式抗争的故事。
“人是不值得信任的,医生也不需要病人的信任,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严酷无情的训练,把人性从学生们身上剔除出去,由此来完善学生,然后使他们成为医生。”——这是帕奇就读的医学院的办学原则,在这里,学生被训练成为“医生”,在这里,医生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冷漠的代名词。
而在帕奇的理念中,医生不仅治人,更重要的是助人,医生在人们最脆弱的时候提供治疗,也提供建议和希望。在他看来,医生不应该被神化和崇拜,一个人,不是他成为医生后就应该被恭维被崇拜甚至他放的屁都跟常人不同,医生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医生只是一名跟患者平等的博学的朋友。
于是,帕奇不惜违反学院的规定,向陈腐冷漠的制度挑战,他扮演小丑,逗病人发笑,他主动跟病人交谈,他每次都称呼他们的名字,他分享病人的快乐和梦想,也分担他们的痛苦和悲伤,他给病人带来欢笑和温暖,他让病怏怏的孩子恢复笑脸,给病入膏肓的老人带来快乐,他让原本死气沉沉的病房重新充满活力和希望,而对那些已经被宣判死刑的病人来说,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离开也可以走得坦然和无憾了,因为他们曾经得到过人们的关爱,他们是带着微笑离开的。
影片中有这样一幕:
教授带领学生在医院现场教学,来到一名糖尿病患者病床前,教学进行中,“糖尿性溃疡、淋巴水肿、坏组织、抗生素、截肢....”一个个专业名词从教授嘴里说出,所有的学生都在忙着向老师提问和记录老师教授的治疗方法,根本没有人注意到这名病人早已紧张和害怕得面如死灰脸上充满了绝望,在他们面前病人仿佛只是一具没有感情的标本,没有人注意到这一切,除了帕奇,
更多热门文章:
心灵点滴观后感作文 心灵点滴观后感医学生文案:
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看完影片《Patch Adam》(中文翻译为《心灵点滴》)。当我第一次看时心里好象感到了什么但是抓不住是什么感觉,于是我又反复看了3次。并找了一些有关资料。
影片《Patch Adam》是罗宾?威廉斯主演的一部旷世杰作,在影片中罗宾?威廉斯饰演的帕奇在年青的时候,因有自杀倾向而被送进了精神疗养院,在疗养院的遭遇让他立志成为一名医生。于是在六零年代末期和七零年代初期进入维吉尼亚医学院就读。他天资聪颖,在医学院的成绩非常优异,可是医院内的医生们受传统观念的限制,都十分不近人情。他不屑于这种状态,他相信欢笑就是最好的处方,……坚持自己关怀病人、 以病人为重的理念,和传统的势力周旋到底。最后,终于成功地拿到医科学位。
虽然一些情节有一点点老套的感觉,但对整部电影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特别纯,虽然极其感人,但却没有丝毫的造作之感,我觉得这很大程度要归功于罗宾?威廉斯的完美表演,他在片中的表演是那么的自然,找不到一点的瑕疵!影片的主题由于他的表演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影片最后的结尾更令人叫绝,绝顶的幽默,使得整部电影更显得无与伦比!看了这部电影,真的让人产生纯洁的追寻完美心灵的冲动!
导演在这套戏的一开始就透过了一个病人以四枝手指的小故事开启了男主角帕奇的生命。它同时也灌输了学生有关这套戏的信息之一,那就是「不要注目在问题上,要看别人所看不到的,并日日更新创造未来」。这句话深深地打动我的心扉并吸引着我拭目以待,目不转盯的看下去。心里想深一层,这不就是一位教牧人员应该要有态度吗?身为领袖,必须要有远见,不要让虚幻的表面影响你对其实底的洞察。
帕奇很清楚知道自己进来医学院的目的,因为他是带着使命进来的。学术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是知道自己身为一位医生可以如何走进病人的世界里来去帮助病人并与病人联系更为重要。因为,医生就是为了医人助人。换句话说,教师。医生或这辅导者犹如医生,也是为了拯救灵魂的工作和牧养人的生命为大前提。所以帕奇三年的医学院学习活生生的映射出学生三年的神学院学习应有的态度。猛上课与啃死书还为次要,在学校如何处事待人和与人接触才是我们需要看重的。
这无疑是部具有深刻内涵的影片。
首先,作为一医生或辅导者,必须是一个聆听者、关怀者。
剧中帕奇因患有轻微忧郁症,自愿到疗养院治病。但他发现许多病人,其实不是精神异常,而是没人在乎他们心中的问题。因院方对待他们的方式如关在栅栏内的动物般,不关心、不寒暄,只给予食物及形式的诊疗。精神科医师也只是如问卷机器般问问题,没有眼神的关注,给病人的感受相当冷漠。
只有当我们有一个聆听的心并关怀人时,才能摸触人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真正的需要,才真正帮助到人,并产生影响力。因人们的需要不只是药物上的医疗,乃是心灵上的医治和释放。
第二,从帕奇身上看到,一个充满喜乐和欢笑的人,是能产生影响力的人。
观看本片,发现「笑」实在具有莫大的意义。因它不但有医疗的价值,且能让病人在痛苦中得慰藉,化解病人的孤单,减缓病人的紧张和惧怕情绪。所以,帕奇相信欢笑就是最好的处方,为了逗病人笑,他扮演小丑,给病人带来欢笑和温暖,影响了身边的人,羸得许多人的喜爱。
「笑」是上帝给的礼物,我们应善用它。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我相信有时候一个小就能将纠纷、争吵化解与无形之中。
第三、对人要有「热情」-PASSION。
热情会让人舍己并放下尊严。就如帕奇对小孩子们的热情而做出了医院不曾有的小丑角色而使到病房里充满了欢乐声和生气。当我们以热诚来接待任何一个人时,他们会分享他们的心情和敞开自己来响应你。
但是,「冷漠」却成了现代人所患上的病态。这乃是慢性杀手,逐步逐步的抹煞了人们的热忱。我们不可以忽略了人性的重要,每个身边的人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对象,又或许他们也是我们需要去关心的人群,时时刻刻敏锐人的需要。帕奇在退学公听会上,面对抨击和质疑时,他响应这话,并揭露了传统医院制度的麻木不仁,偏离人性的丑陋一面。他们的心冷漠,高高在上,板起面孔与病人保持距离,以显示身份与知识界线,巳失去原本从医助人的初衷。他提出医生应该治疗人,而不只是疾病;他坚信,以同理心对待病人,倾听和交往,陪伴病人度过疾病苦痛,这些与药物和医技一样重要。
但愿我也能像影片中所描述的:「谁都不可以控制我的灵魂、学习和热忱」。
第四、作为一个医生、教师或辅导者,除了对病人有同理心和信任外,应有一个谨慎的心。当有突发事件时,应想到预期后果,懂得保护自己的安全。
帕奇的女朋友—凯琳,因没有考虑到这点,夜晚单独前往探望一名有严重自杀倾听的男精神病患者,而忽视了病患者精神状态并不稳定的潜在高度风险。最后,她遭遇了严重的不幸,被对方谋杀了。其实,她可以通知帕奇一同前往,或采取其它方式来帮助对方。因她十分清楚此病人的病态,一年多次自杀入院,平时行为怪异。
凯琳的遭遇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醒。
第五、你若舍己,甘心乐意帮助人,所付出的爱最终能得到回报。
好施舍的,必得丰裕;滋润人的,必得滋润。
传统医界视帕奇为「不走正道」的医学院学生,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优秀无比,却在操行成绩上落得「过度快乐」的评语,而被退学处分。在退学公听会上,曾经受他帮助过的病人,因着他付出的爱所感动,大家自愿出席支持他的医疗理念,为他的操行作了有力的见证,免了退学处分,顺利毕业,成为一名专业且优秀的医生。
心灵点滴观后感作文 心灵点滴观后感医学生文案:
昨晚在《医事法》的课上看完了电影《心灵点滴》,感慨万千,一夜难眠。
曾几何时,我也是非常同情患者的,为什么现在变得这样冷漠呢?记得实习的时候,我和闺蜜都曾不止一次为病人死亡而痛哭流涕,闺蜜甚至当时哭得比家属还伤心。而现在如果再看到实习生为病人哭泣,我们只会觉得他们\"太幼稚了\"。
我研究生读的是神经内科,病房里大部分病人是脑梗塞,我每天去看他们时都要进行神经系统查体,然后指导他们进行康复训练。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病人是个老太太,来的时候大面积脑梗,半身几乎全瘫了,大部分肌肉肌力为0,只有个别的部分还可以微动,肌力为1,不过她的意识是清晰的。这样的病人多数来讲恢复得都不好,因为肌力为0,他们很难用上力,我只能安慰老太太说,剩余活着的脑细胞可能还可以部分代偿这些功能吧,现在最好努力活动这些还可以微动的部分,让它们刺激刺激脑细胞。而让我惊奇的是,没过几天,老太太的脚居然能动了!后来手也微微能动一点,于是我抓住机会每天鼓励她进行功能锻炼,教她锻炼肌力,后来出院的时候,这半身的肌力基本可以达到3-4级,已经很了不起了!我告诉她,后期还需要长期的锻炼,想站起来还是有希望的,她和家属走的时候都非常开心。后来再遇到大面积脑梗的病人,我都以这个老太太为例,鼓励他们。还有一次,我的一个病人也是脑梗半身不遂,当天来的时候情绪低落,第二天我去看她的时候,她竟然说着说着就嚎啕大哭起来,护士长听到动静还以为她欺负我就赶紧跑过来看,我赶紧说没事就把门关上了。她主要是觉得自己还年轻,才四十出头就变成了废人;我极力安慰她,说年龄更大的、病情更重的病人都可以通过功能锻炼而恢复得很好,她这么年轻,一定可以恢复自理能力的!后来她通过功能锻炼,出院时是走出病房的,让我非常欣慰!和病人家属吵架的事我也干过,那是一个脑梗塞后遗症期的病人,神志不清,长期卧床,只能靠输液维持生活。每天护士都很头疼给她扎输液,因为长期卧床,她的四肢已经萎缩,血管也越来越细,以至于后来只有一个技术最好的护士可以扎成功了,连护士长都不行。但是由于身体原因,那个护士有一天被调到门诊去了,那里更加清闲适于养病。她走了以后,我这个病人的输液就成了一个最棘手的问题。我于是找家属谈话,希望他同意我们给病人扎一个中心静脉插管,这样每天的输液问题就解决了。但没想到家属不同意,说既然还有人可以扎成功,为什么不继续扎呢,为什么要做这项创伤更大的操作呢,人员调动是你们的问题,我不管!于是我和那个家属大吵一架,回到办公室还哭了半天。过了大约一个小时,我想想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啊,于是又回到病房向家属道歉,并心平气和地商量这件事,没想到家属竟然反过来向我道歉,并痛快地同意了。我开始觉得很委屈,因为真心诚意为病人着想竟然家属会这么不领情,但家属向我道歉的那一刻,我感觉到了被理解的快乐。
毕业后我来到放射科工作,接触病人的机会不多。离开神经内科的时候,我的导师和师姐师弟们都羡慕我,说我以后再也不用接触
病人了,真好。当时的我很惊讶,因为我在研究生阶段从没觉得接触病人有什么痛苦的,我只是觉得常常对他们爱莫能助是最无奈的事。
然而工作之后,我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因为工作中主要面对的是影像资料,即使给病人打电话也只是为了多了解一点病情从而出一份更可靠的报告,我对那些急切想知道结果的病人越来越不耐烦,我总是说,我需要再仔细看看,而且还有上级大夫要看的,现在不能告诉结果,告诉了也不准确。我们还有个岗位是\"接诊医师\",负责接待来检查的病人,主要是对申请单过于简单的病人补充病史,有时还需要查体,当然顺便就需要向他们解释检查的注意事项、造影剂的危险性等。我在这个岗位工作的时候,发现有很多病人都是带着怒火过来的,甚至有的人把对临床医生的满腔怒火转嫁到我们身上--他们不敢得罪给他们看病的临床医生。病人不容许我们犯错误,甚至对于等待时间过长也怨气很大,有很多病人坚持用别人的名字做检查,导致信息不准确,这样有误诊的危险,也让人不厌其烦......事实上接触病人的时间少了,反倒看到的都是他们的缺点,厌恶情绪激增,对那些只是想多问几句的病人也变得有点不耐烦了。我们的主任总是说,要对病人好一点,她本人对挂她号的病人总是十分客气,看片子比平时要仔细许多。我不知道她是如何保持心情平静的,她对我们永远也不够满意,但对病人却关爱有加,甚至有说有笑。
和我差不多年资的医生如今也多数对病人冷漠了,再也提不起当年的热情。聊天的时候发现,我们工作中多多少少都被病人或家属伤害过,主要是伤心,所以对越来越多的病人失去了信心,不知道哪个人将来就会反咬一口。老公说他现在对病人反倒比研究生的时候要好一点了,因为他越来越发现病人之间的差异,所以对大部分病人都越来越好,真心诚意帮助他们,只有对那些素质比较低的病人保持一定距离;或许这就是一个医生开始成熟的表现吧。
反过来看《心灵点滴》,如果patchadams最初的表现只是像我们实习时的那种原始的热情,那么当他深爱的人被病人谋杀后,他还能重新建立起对病人的热情,这简直就是奇迹了。我们都有同情心,我们也都感受过帮助病人的快乐。但怎样能在被病人伤害过之后还继续对他们好,这需要一个心理调整的过程,也需要在实践中找到合适的与病人相处的方式。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心灵点滴观后感》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心灵点滴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心灵点滴观后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