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采莲蓬作文 采莲蓬的季节是什么时候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采莲蓬作文 采莲蓬的季节是什么时候文案:
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一只机帆船乘风箭一般地驶向湖心,船尾留下一条水痕,渐渐扩散开去。湖崖旁一大片一大片荷叶从水中冒出来,墨绿墨绿的衬托着一朵朵亭亭玉立的荷花。风儿吹来,荷花、荷叶,还有莲蓬互相碰撞,顿时响起一片哗哗声,好像快乐的流水声。在一朵朵娇嫩的荷花前,挺立着一个个嫩绿的莲蓬,好像手拿话筒正在唱歌的姑娘。远远望去,墨绿的荷叶衬着粉红的荷花,恰如一幅美丽的图画。我趴在船头,望着荷花丛,有点如痴如醉。
小表哥健健忽然对我说:“虓虓,我们去采莲蓬吃,吃不?”“太好了!”我高兴得一跃而起。可没一会儿,我又愣住了。“大表哥还要去买一船化肥,没有船,怎么采呢?”我不禁犯了愁。健健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从后舱里拖出两个装杂物的大木盆。“坐这个!”我一呆,可一想,管它呢,不沉就行。
我蹑手蹑脚跨入盆中,生怕它翻了。随着木盆上下浮动,我的心也跳个不停,确实有点害怕。但是好奇心终究占了上风,我一边笑一边玩水。小表哥又上船拿了两个大蚌壳给我当桨。我用它一划,盆船便向前驶去。
“突突突”,大表哥强强驾着船买化肥去了,只留下几缕袅袅青烟。我来到一个大莲蓬前,停下船,抓住莲蓬就拔。谁知莲柄上长满了小刺儿,一用力,手生疼生疼,手心上立刻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小红印。我使出吃奶劲儿也拔不起来,急中生智,抓起蚌壳锐利的边缘对准叶柄“咯吱咯吱”磨了起来,不一会儿,那莲蓬被我锯了下来。我捧着这胜利果实,心里乐开了花。我正要招呼小表哥,他却赶了上来。我想告诉他用蚌壳锯莲蓬的办法,可他像变魔术似的忽然掏出一把剪刀来,一下一个,干净利索,比我这种办法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我见了不服气:“你有好工具,算啥本事!”我暗下决心要超过他。可工具不行,只好走“歪门邪道”。小表哥只顾埋头剪,莲蓬就放在他身后,哈,好机会!我卷好袖子,伸手把莲蓬取了过来,他似乎没发觉,又放下一个,我又取了过来。不一会儿,我的盆子就满了。我暗自发笑,开始还勉强忍住,后来不禁捧腹大笑,身子一仰,一个倒栽葱,“扑通”载入水中。“救命!”我不会游泳,一边乱打水,一边呼喊,“哈哈哈”小表哥笑得前仰后俯,急忙把“船”划了过来。“你当我不知道?”原来他早发现了。正讲着,“咕嘟”一口水进肚,我急了,一把揪住一根叶梗,一蹬,咦?底下是泥。我踩着泥慢慢站了起来,原来水并不深,只没到腰部。我试探着走了几步。右脚忽然抬不起来,脚上的鞋好像被什么卡住了。我用力一挣,脚拔出来了,塑料鞋却不见了。我狼狈地爬上了“船”。表哥见了,蹲下去摸呀摸。“摸到了!”他吸了口气,一声喊,一拔,鞋和一截白东西全拔出来了,“藕!”我惊叫道。那截藕白白胖胖像个小娃娃。
太阳升高了,我见采得差不多了,折了张荷叶当帽子,拿起一个大个的莲蓬细细端详:它足有小碗口大,深绿的外衣,均匀地排列着十几个小孔。
挖出一个莲子,撕去绿皮,里面是白嫩的肉,掰成两半,里面还是绿芽。我吃了一个莲子,味道甘甜鲜美,可好吃了,没吃多少,暑气全消了。“突突突”,大表哥驾着载满化肥的船回来了。我和小表哥爬上船,把莲蓬和藕也搬上船。船儿向村子驶去,湖面上留下一道水痕和大家的笑声……
【简评】
本文获《小学生报》全国“童年趣事”大奖赛一等奖。文章的主要特色是小作者善于从真实的生活中选材,童心盎然。文章写的是孩子们喜爱的坐木盆采莲蓬,边采边吃的事;用的是小伙伴们都听得懂的小伢儿口语,记的是儿童的举止心情。
文章行文流畅,清新,像明净的小溪,在欢快跳跃地歌唱童年的趣事。文章采用的是场景式开头,那“微波荡漾的湖面”,“箭也似的驶向湖心”的机帆船,“一朵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墨绿的荷叶”、“互相碰撞”的莲蓬,构成了一幅迷人的江南水乡荷花图,结尾又注意和开头照应,结构完整。
采莲蓬作文 采莲蓬的季节是什么时候文案: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铺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采莲蓬作文 采莲蓬的季节是什么时候文案: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赏析
《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采莲妇女的生活。历来写采莲曲的很多,但写得出色也颇不容易。而这首小诗只用了二十个字就维妙维肖地塑造了一个可爱的采莲劳动妇女形象。
首二句写日落时分,江水清澈,余晖掩映,金波粼粼,荡漾着苗条美丽女子的宛转歌声。诗一开头就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出江南日暮的迷人景色。第二句起首巧用“荆歌”二字进而渲染了江南气氛,接着作者又抓住最具特征的细腰来勾勒提掇江南女子的轻盈体态。此处“艳”字用得极妙,不仅与上句里的“清”字相映成趣,而且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她的美丽外貌,一字传神,足可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媲美。联系首句,不由得使人想象到红色的晚霞给她披上了绚丽的衣裳,给她增添了姿色;她的美貌与动人的歌声,也为“日暮清江”增添了风光。
已经日落黄昏,她还在江上干什么呢?唱的又是什么歌儿呢?诗的第三句揭了这个谜,原来她在采莲。傍晚还在采莲,表现了她的勤劳,边采边唱,勾画出她开朗的性格和愉快的心情。至此,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有静有动,一幅充满浓郁水乡生活气息的采莲图跃然纸上。但是诗人并不满足于绘声绘色地描写一个采莲的场面,而着重于刻画采莲人。由“从小惯”三字,我们一方面可以知晓她采莲熟练,另一方面也说明她健康朴实,从小就培养出勤劳的品质。联系日暮采莲,自然让人了解到采莲是项繁重的劳动,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顺势带出第四句“十五即乘潮”,使意境更深一层,原来她在小小年纪就能驾驭风浪,该是多么勇敢多么勤劳啊!这两句不仅写出采莲女的能干和劳动本色,而且使人享受到一种健康纯朴的美。
这具“象牙微雕”是从环境描写到人物外貌到人物心灵逐层深入,情景兼容,由于诗人择词炼字功力很深,使人恍若身历其境。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民歌味道很浓,寥寥数语,涵盖万千。
采莲蓬作文 采莲蓬的季节是什么时候文案:
一、《采莲曲》
作者:王昌龄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1、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2、芙蓉:即荷花。
3、乱:混杂。“乱入”指采荷女子在荷花池中。
翻译: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
仿佛一色,分不清楚,
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
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
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二、《采莲曲》
作者:白居易
原文: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翻译: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
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
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
便低头羞涩微笑,
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三、《采莲曲》
作者:李白
原文: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翻译:
夏日的若耶溪傍,
美丽的采莲女三三俩俩采莲子。
隔着荷花共人笑语,人面荷花相映红。
阳光照耀采莲女的新妆,
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
风吹起,衣袂空中举,荷香体香共飘荡。
那岸上谁家游冶郎在游荡?
三三五五躺在垂杨的柳阴里。
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
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采莲蓬》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采莲蓬》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采莲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