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郭永怀事迹材料作文 郭永怀事迹材料300字文案

2023-03-22 综合文案 类别:材料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郭永怀事迹材料作文 郭永怀事迹材料300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郭永怀事迹材料作文  郭永怀事迹材料300字文案

郭永怀事迹材料作文 郭永怀事迹材料300字文案:

爱国科学家郭永怀的故事
1939年夏,英国决定用中英庚款招收中国留学生,住在昆明一个四合院中的郭永怀、林家翘和钱伟长3人成绩不相上下,考试委员会破例把他们全部录取。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他们云集香港,准备赴英之际,二战爆发,英国进人战争状态,第二年初,英国当局只得将这批中国留学生转到英联邦成员国学习,并决定由上海搭船赴加拿大。1940年1月,正是中华民族抗日救亡最艰苦的岁月。郭永怀和一批踌躇满志的青年在上海搭上一艘客轮,准备前往加拿大深造。当尖利的汽笛鸣响时,护照才发下来。郭永怀等学生打开一看,竟是日本领事签发的。满腔热血的中华青年们震怒了,向英代办提出强烈的抗议,坚决要求更改护照。英代办以取消留学资格相威胁,正当有人准备妥协时,一向木讷寡言的郭永怀一反常态,猛地站出来说:“宁可不出国,中国人也要有自己的骨气!”他那凛然正气唤起同胞们的民族自尊心,众人毅然走下徐徐起锚的轮船。
洗碗积极分子
郭永怀于1941年5月来到当时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GALCIT),主动提出要进行当时空气动力学的前沿问题棗跨声速流动不连续解的研究,并于1945年获得博士学位。在加州理工学院期间,许多青年留美学者,如钱学森、钱伟长、郭永怀、周培源、林家翘、傅承义、孟昭英等,经常于周末聚集在一起。由于周培源有家,大家就经常在周培源家里聚餐。每次大家分别买来蔬菜和鸡、鸭、鱼、肉等,一起动手,争相劳动。钱学森、孟昭英等都具有较高的烹饪技术,所以他们总是主动承担炒菜任务,大家由于在辛苦一周之后,能够享受到可口的佳肴,也乐得让他们操劳;而其他不会炒菜的就只能收拾饭桌和洗刷碗筷。郭永怀和周培源是洗碗的积极分子,他们每次都抢着打扫战场,还常为此打碎碗碟,引得大家开怀大笑。星期天除在周培源家里聚餐外,有时钱学森和周培源还开车带着大家到海边去野餐和游泳,或在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俱乐部共进午餐。周末聚餐期间,大家在茶余饭后经常讨论许多古今中外的问题,其重点是当时中国的前途问题。这种周末聚餐活动直到1947年2月周培源举家回国才结束。
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作为爱国科学家,郭永怀认为科学是全人类的,应该造福所有的民族。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中华儿女终究要回归祖国,这是爱国者的必然归宿。
1946年,郭永怀应聘到美国的康乃尔大学航空研究生院。一进校门,他就向校方声明:“我来贵校是暂时的,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去。”为此,校方不让他从事机密工作。但空气动力学,特别是令人烦畏的数学难题,又不得不请郭永怀处理,他们便要郭永怀填一张表格,在“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意为美国服兵役?”一栏中,郭永怀填了个大大的“不”字,从此他也失去了查阅任何秘密资料的权利,但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郭永怀从未流露出任何一丝后悔之意。
郭永怀在栖身国外的日子里,时刻挂念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祖国。1953年应钱学森邀请,郭永怀利用休假到帕萨迪那。那时,钱学森情绪很坏,美国政府因不准许回归祖国而限制了他的人身自由,他满腔怒火,异常激动,向多年的知己倾诉衷情。其实,郭永怀的心情也是一样,但他克制地规劝好友说:“不能性急,也许要到1960年美国总统选举后,形势才能转化,我们才能回国。”他们握手相约,只要一有机会,就立即回国。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经过外交斗争,替钱学森赢得了回归祖国的胜利。郭永怀更是归心似箭。1956年11月,郭永怀毅然放弃了在美国已经获得的荣誉、地位和优裕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
甘做“铺路石子”
郭永怀深深地懂得,要使祖国的科学事业兴旺发达,光有少数老专家是不行的,必须不断地培养成千上万的后继者。因此,他把培养年轻一代的力学工作者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他常把自己比喻为“一颗铺路石子”,让青年人从他身上踩过去,为培养下一代无私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经常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诫青年:“天才是没有的,关键在于刻苦学习。学问是无止境的,只有下苦工夫才能占领科学堡垒。”他还用牛顿与鸡骨头的故事教育过大家,要大家用一股“傻劲”去学习、工作。言传身教,他周围的同志深受感染,而他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也长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1962年夏天,郭永怀要在中国科大开设边界层理论课程,但当时没有教材,他只好亲自同助手们一起一丝不苟地编写讲义。他几次放弃休假疗养的机会,坚持与助手们一同紧张地工作,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编出了第一流的《边界层理论讲义》。由于他有着丰富的研究工作经验,知识渊博,见解深邃,因此讲课别具一格,使学生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人们事隔多年依然记忆犹新。
郭永怀就像一个辛勤的园丁,对青年一代总是极力扶持提携。1963年前后,当时在清华大学工作的张涵信同志投寄了一篇和郭永怀联合署名的论文,经审查通过后送请郭永怀最后定稿时,他大笔一挥勾掉了自己的名字。由于论文的题目是郭永怀建议的,写作过程中又得到他的许多指点,署上郭永怀的名字是合乎常规的。尽管作者和编辑一再要求,他还是以极其诚恳坚决的白吻对编辑说:“国外的工作条件比国内优越得多,如果不是为了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我何必从国外回来!说实在话,我从回国之日起,已把个人科研上的得失置之度外,我认为不署名有利于青年人增强独立工作的意识,有利于他们迅速成长。”
在学术问题上,郭永怀以严谨著称,从不容许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更不容许草率从事、滥竿充数。1963年,《力学学报》编辑部收到一封对一篇论文持有不同意见的批评信,而论文作者是在郭永怀指导下工作的两位青年。郭永怀仔细地看了来信,并让两位作者认真考虑别人的观点,给予答复。他说:“我主张发表论文,就是为了进行学术交流,以期引起讨论。别人的批评意见,只能使我们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郭永怀事迹材料作文 郭永怀事迹材料300字文案:

今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鹿明做客“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访谈节目时说,中国科大排演的音乐剧《爱在天际》,以郭永怀先生和他夫人李佩一家的亲情为切入点,真实地讲述了郭永怀先生从回国、育人、从事“两弹一星”研制到壮烈牺牲这样一个故事,深情地再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科学大师的大爱情怀和强国梦想。
“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是由中国科协发起的科学家主题宣传活动,旨在通过师生演校友、师弟演学长的方式,广泛宣传把自身事业追求和人生价值追求同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紧密联系起来,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以报效祖国为最高荣耀、在创造一流科技业绩中书写人生辉煌的科学大师,塑造科技界的民族英雄,引导广大青少年和科技工作者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宏伟事业中来。
“通过对郭永怀基地工作人员和他工作的中科院力学所的一些老人的走访,我们知道郭先生平时话语不多,走路的时候总是迈着大步,略略低着头像在思考什么问题。所以,我们觉得如果用话剧来表达的话,可能不能特别准确地来反映郭先生,后来我们选择用音乐剧,用爱这一点来切入。”鹿明说。
中国科大多位首任系主任都是科技大师,为什么要选郭永怀?“因为郭永怀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里面唯一的一位烈士,他从青海实验基地回北京,有一个数据要向中央汇报,从兰州坐飞机往北京上空飞的时候,在离北京上空400米的高空飞机发生事故,他没有想到自己,没有想到家人,唯一的本能的就是把原子弹的机密文件紧紧地贴在胸口,和警卫员紧紧地抱在一起。这个事情太打动人了。”鹿明说,郭先生1968年牺牲,那时是“文革”初期,所以郭先生的事迹不像邓稼先、钱学森、李四光那样众所周知,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郭先生和他的夫人李佩的事迹向大家传扬。
鹿明表示,非常想利用这个机会,向教育部和管教材的部门呼吁,把科学大师们的事迹写进教科书,让孩子从小知道共和国的脊梁、民族的英雄是他们。

郭永怀事迹材料作文 郭永怀事迹材料300字文案:

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在回京汇报工作途中的空难夺走了他正在华年的生命,而在空难发生的那一刹那,他与他的警卫员用生命护卫了国家的机密,留下了永世流芳的时代印记!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
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充分诠释了郭永怀对祖国的深爱、对科学的热爱、对亲人的挚爱,正如剧中人郭永怀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科学不能到达的。”
在接受导师郭永怀耳提面命的教导的六年间,我了解到,他深沉寡言,不苟言笑,但是他把炽热的爱埋在心里,表现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中。他默默地率领众人科研攻关,总是战斗在第一线。我见过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时他在现场监测时待过的掩体,见过他试验克服热障的庞大风洞,也知道作为力学所的副所长他为科研人员设计过图书馆的座椅、灯光。
他说过:“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作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衷心希望象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早日建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耒鼓舞全世界革命人民。”他用行动实践了他的热爱和希望。
我忘不了53年前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里,第一次见到导师时的情景。那时,郭先生对我和我的师兄李家春说:“ 我们这一代,你们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作为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为此贡献了毕生精力,在中科院力学所,在中国科大,在九院,在29基地,到处可以看到他的“铺路石子”精神结出的硕果,而他的教导也成了我一辈子的座右铭。
我也见证了郭先生与师母李佩先生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在他俩20年的共同生活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笃爱情深,大爱无疆,在郭先生辞世的47年中,李先生依然对他一往情深!如今李佩先生已经九七高龄,仍有一种“你不回来,我不老”的情怀。这一点,在音乐剧中有生动刻画,即使只是短短八分钟的片断,也感人至深。
总而言之,科学家是有大爱的人。这些共和国的脊梁用大爱为我们构筑了永不坍塌的铁的长城!
更多相关观后感推荐:
1.2016年郭永怀事迹陈列馆观后感
2.2016《郭永怀》观后感
3.2016郭永怀事迹观后感
4.2016年参观郭永怀纪念馆
5.郭永怀纪念馆观后感
6.2016年郭永怀观后感
7.参观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有感
8.2016年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观后感
9.2016参观郭永怀纪念馆有感
10.2016年关于郭永怀观后感

郭永怀事迹材料作文 郭永怀事迹材料300字文案:

今天,我们还一同参观了 郭永怀先生纪念馆,整个展馆通过用图片、视频、及珍贵的文物资料,全面展示了郭永怀先生的卓越功勋和大师风范。
郭永怀先生是我们荣成人,中国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郭永怀先生满怀报国热忱,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环境,带着妻儿回国参加建设,致力于我国核武器发展,参与了从原子弹到氢弹装置再到核航弹、导弹核武器的建设。1968年12月5日凌晨6点左右,郭永怀先生因飞机失事去世,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他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竞完好无损。原来在飞机遇险、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先生想到的只是用身体保护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一个人在生命完结的那一刻,还能想到用自己最后仅剩的躯体去保卫者国家的机密,那他是何等的英雄和智者。
岁月在流逝,但人们对郭永怀的缅怀将日益深切,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卓越贡献,不会忘记他为国家富强、科学进步而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新一代的我们也将永远会记得他的瞩目精神,在这位先驱的注视下,为祖国的明天开始每一天的奋斗不息!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郭永怀事迹材料》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郭永怀事迹材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郭永怀事迹材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