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品味老糕点的文化作文 老式糕点广告语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品味老糕点的文化作文 老式糕点广告语文案: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猪肉,二十七,添新衣,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一年一年又一年。”
2015年2月11日,我们七色光小队来到杭州市北郊的一个古镇——塘栖。相比其他江南古镇,塘栖不算太有特色,一条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最能拿出手的便是大运河上那座古桥——广济桥,作为古运河上仅存的七孔石拱桥,它已经屹立500年。
走上桥,立刻感受到它的古老,169级厚石板磨损严重,方形阶梯已不见棱角。尽管参差不平,它却依旧连接着水南和水北,不负“广济”之名。水北街是经过修缮的“古街”,街面不大,一路走过去,满是糕点铺。
刚走进塘栖老街,一股过年的气息向我们扑面而来。队员们带着喜悦的心情,寻找着有趣的事物。老街上挤满了购买年货的人群,熙熙攘攘地在各商店内外东张西望,目光瞄准自己心仪的年货,捏着鼓鼓的钱包,向收款处挤去。当他们手里的大包小袋装得再也塞不下时,才心满意足地从人群中挤出来满载而归,但又时不时地还会朝店里张望。店主们面对店堂内簇拥的顾客,大声吆喝着介绍商品,想赢得顾客们的青睐,并且买下它。
“晓曦,快过来,这些年糕是多么有趣呀!”“紫陌,快过来看看,他们正在打年糕呢!”每个队员都在抢着诉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过古桥往左行,我们就发现一家奇特的糕点店,卖糕点的位置只占左边极小部分,最右边砌着一个江南老样式的灶台,绘着考究的灶台画。布置很用心,墙上挂着蓑衣,斗笠,更有趣的是店内还有一个老石磨,磨上堆着大米,推杆斜斜吊在梁上??????手痒的我们轮流地想办法推动那个大大的石磨,不知道是用力不够均匀还是姿势不到位,沉沉的石磨始终一动不动。
糕点店的门前,摆着几张桌子,上面陈列着五颜六色各种形状的米塑。米塑,又称“粉塑”,系用米磨成粉,蒸熟后用手工捏成。这些米塑,从工艺和特色讲,有点类似于北方的“面塑”,都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米塑是塘栖乡间的一种特有的民俗工艺,流传较广。这个盆子里装着粉色、白色、黄色的立夏狗。这些“立夏狗”真是可爱,一只只憨态可掬,而且颜色各异,昂首翘尾,令人爱不释手。那个盆子里放着叠得很高,并且整整齐齐的上梁元宝,这些元宝象征着大吉大利……
我们推选出小队里,两个最强壮的队员去打年糕。他们合力举起了10多斤重的大木棰,使出吃奶的劲,脸憋得像个红彤彤的苹果,一下一下地使劲向石臼里的大粉团子砸去。“啪—啪—”粉团子像顽皮的孩子一样,似乎跳了起来。紧接着,做年糕的师傅用手醮了凉水,猛地将粉团子翻了过来。在一砸一翻之间,粉团子变得越来越富有弹性。粉团子打完以后,还要分小块定型,这样,又香又糯的年糕就做好了。我们几个忍不住拿了一块放嘴里,热乎乎的,味道有点甜,出乎意料的好吃,传统美食还真不是盖的。伯伯们说,以前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这样打年糕,所以那时,满街都是香喷喷的年糕味道。
古镇的糕点店做的是糕点、卖的是记忆、品的是文化。传统糕点最能承载记忆和感情,吃着吃着,就想起过去,想起塘栖。
点评:反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强调作者的观点,论据充足。适当地运用对比、比较等手法,通过事物相互间的悬殊与差异,有力地佐证文章的中心。全文清新秀逸,亲切委婉,朴素而不落俗淘,值得借见。
品味老糕点的文化作文 老式糕点广告语文案:
每逢中国年,年糕是必不可少的美食,因为年糕寓意着美好的祝愿——年年高。我们宁波的年糕更以“软、香、糯”名扬海内外。白蟹炒年糕、雪菜年糕汤、大头菜烤年糕……光听菜名就让人垂涎三尺。
妈妈说她小时候还吃过“煨年糕”。煨年糕,那是怎么一个吃法?我缠着妈妈一定要尝一尝。元旦,我们来到天童外婆家。外婆家有一台老灶,妈妈决定煨上一根年糕,让我尝尝她小时候的年味。等外婆在大灶烧了一桌的菜后,灶台底下积攒了一堆柴火棍。妈妈把一根擦干的年糕丢到柴火棍里,借助柴火棍的热量,慢慢地把年糕煨熟。大约过了十几分钟,灶台间飘来一阵香味,这种香味是我未曾嗅到过的,直抵我的心底,把馋虫都勾出来了。
“儿子,可以来吃啦!”听到妈妈的召唤,我立刻跑进厨房,呀,煨好的年糕金黄发亮。我张开嘴巴咬了一口,啊,好烫,不过外酥里嫩,口感软糯,唇齿留香,味道好极了。煨年糕真好吃啊,我的嘴巴里充满了满满的米香味,令人回味无穷。
品味老糕点的文化作文 老式糕点广告语文案:
在我的家乡——桐乡,年糕是过年时人们不可缺少的食品。过年前夕,家家户户都打好年糕,在除夕之夜边吃年糕边守岁,别提有多惬意了。年糕本来就有“年年高”的意思,有的人家还在年糕上撒点儿花生、红枣,就更有长寿、兴旺的吉祥寓意啦。
去年过年时,我目睹了打年糕的热闹场面。村里的几户人家聚在一起,打年糕这活儿分工还真细致:有烧火的、蒸粉的、打糕的、切糕的、点红的。每户人家已经磨好一袋糯米粉,白白的、细细的。
打糕前半小时,在磨好的糯米粉中均匀地撒上一些水,让糯米粉吸收一些水分,听外婆说,这样打出来的年糕更糯些。接着就要蒸粉了,只见大柴灶上的大铁锅里竖着一个巨大的木桶,一位老爷爷正用双手一层一层地往大木桶里撒米粉。大柴灶里火烧得旺旺的,一缕缕热气直往上冒。过了十几分钟,大木桶里的糯米粉就蒸熟了。
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打年糕开始了。只听见“哎哟”一声,蒸熟的一大桶粘在一起的米粉倒入了石臼中,这时,外公出场了。他手里拿着一个大木锤,在糯米粉上倒了少许水,然后,拿大木锤使劲地敲啊敲。敲了一会儿,又停下朱,用手去揉几下,就像是给年糕做桑拿。打了一会,外公还叫来一位助手,帮他为石臼中的年糕翻身。外公打一锤,助手把年糕翻个身。这样反复几次之后,年糕的雏形就初步完工了!
“好喽!”助手抱起打好的年糕团,扔在早已准备好的门板上,这时,一群妇女、小孩七手八脚地拉动着年糕团,把它拉得长长的。我这个在城里长大的孩子也加入了队伍,别提多带劲了!更值得一提的是,把长长的年糕切成一片一片的小年糕的不是“刀”,而是一根细线,这样一点也不粘手。你看,朴实的农民多聪明!
有几个手巧的奶奶,把年糕做成鱼形、花生形、元宝形,还在年糕上点上红色的小圆点,预示着“年年有鱼”、“年年高”。至此,打年糕工程就算全面竣工了。
刚打好的年糕,用手一捏,软软的,粘粘的。咬一口,糯糯的,韧劲十足,我被粘得满嘴是年糕。刚打好的年糕可以“拿起即吃”,已经冷却的年糕可以与白米烧成“年糕粥”,用红糖拌一下,食用味道更佳。还可以用油炒着吃,撒上几粒芝麻,你准会吃得三天三夜不会忘。
我和家乡的年糕之间还发生过一些小故事呢!记得有一次暑假里,我吵着要吃年糕,于是爸爸从超市里买了年糕来给我吃。我咬了一口,滑溜滑溜的,一点也不糯,便嚷着:“这不是年糕,这不是外婆家的年糕!”后来才知道这是机器加工的年糕,自然没有家乡糯米年糕的原汁原味了!
家乡的年糕,我爱你!我爱你雪白的颜色,我爱你糯糯的口感,我更爱你土制土打的感觉。
品味老糕点的文化作文 老式糕点广告语文案:
“烤菜年糕,米道交关好……”一声声吆喝深入人们的心里。3到5元不等,买一碗烤菜年糕,特别是在冬天温热的感觉从手心传来,浇上一勺汤汁,浓厚的香气在鼻尖酝绕。用竹签插起一块年糕,吹一吹送入口中,软滑的年糕带着酱汁在口腔中滑动,齿间喷薄出咸咸的汁水,香气徘徊不绝。再喝口汤、吃根大头菜,让口中的酱香更加浓郁、更加润滑地进入咽喉,暖人心窝,从心中发出来自五脏六腑的抒情感言。
也不是只有烤菜年糕才能俘获人心。在老一辈人的心中,宁波臭冬瓜的地位是无法震撼的。夹起一块“去兮兮、香糜糜”的臭冬瓜,拌着饭入口,咸香的滋味在口中迷漫。软糯的冬瓜怪不得中射出一股清清爽爽的卤水,“香气逼人”。这一口,冬瓜的咸、香、臭都在里面,直让爷爷、奶奶们拍手叫好。
在青石板铺成的悠悠老街里,还有一种美食:油赞子,位于鼓楼的“王阿姨油赞子”最具有代表性。每天排队的S形长龙,人们有窃窃私语在聊天的,成群结队的,一人只能买个两个袋子。而这家店只有两种口味—海苔味咸的和甜的。刚刚炸出来的油赞子色泽金黄,有点油腻,要冷却一会,吃起来更加酥脆。
宁波特色的美食太多了,不管是昂贵的雪菜大黄鱼汤,还是廉价的烤菜年糕,这都是舌尖上的宁波甬城。
结语:《品味老糕点的文化》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品味老糕点的文化》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品味老糕点的文化》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