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袁崇焕,明朝最后的救命稻草作文 明朝末年袁崇焕之死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袁崇焕,明朝最后的救命稻草作文 明朝末年袁崇焕之死文案:
中国的封建王朝,缺什么也不缺冤案。 轮到袁崇焕喊冤时,情况有点倒霉。他才死,明朝就灭亡了,没了平反的主,跟谁喊去? 再者,通敌卖国的罪名固然冤枉,可有两条罪,袁崇焕倒受之无愧。第一条,在崇祯皇帝面前夸下“五年复辽”的海口,够浪漫,够气魄,也够他渎职罪名成立了。第二条,拿着尚方宝剑,砍了同样有尚方宝剑的毛文龙的脑袋,大伙踊跃地歌颂道:督师好胆量。背过身就咬牙:好你个专权的袁崇焕呀! 有了这层底子,被袁崇焕打得七荤八素的皇太极,长辫子一摸,计上心头。他亲自操刀,连夜赶工,做了双“小鞋”给袁崇焕穿。于是,公元1630年深秋,袁崇焕被押上刑场,千刀万剐的“磔”刑,老百姓蜂拥而来,争抢卖国贼的肉,一边生吃,一边痛骂。 北京城出现了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幕,“反间计”用到了历史上最成功的地步。
一个书生去带兵
要是广东东莞的客家人看到袁崇焕被行刑的惨状,一定捶胸顿足。在故乡人的眼里,袁崇焕又热情、又大胆、又爱读书,人称“三好学生”。 1598年,“三好学生”小袁十四岁了,是骡子是马,出去遛遛就知道,父亲便领着他去广西看望做生意的祖父。 巧了,广西正在考童子试。 小袁同学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管三七二十一,决意参加。祖父便找到熟悉的乡绅,办了一张暂住证,让他冒籍应试,果然一考就过,补为弟子员。小袁同学尝到了“高考移民”的甜头,干脆拿着广西藤县的学籍,又中了举人,在读书入仕的康庄大道上虎虎前行,pk掉众多学友,顺利晋级殿试。万历皇帝的大殿上,论一篇,策一道,他写得花团锦簇,当即高中皇榜,授职福建邵武县。 新科进士,正欲做春风得意状,领命而去,却猛听朝臣惊呼:皇师在辽东战败了!五万精兵,尽丧后金努尔哈赤的铁蹄之下! 这就是震惊朝野的萨尔浒之败。 这也是唤醒袁崇焕的一声惨呼。儒装欲裂,热血欲出,书生袁崇焕已死,大将袁崇焕当立。此时,他正好三十五岁。 赴东南基层就职的袁崇焕,常务工作是平反冤狱、公平税捐、奖掖侠义。他主抓工作是退伍军人和转业军官,专门打听辽东战事。休闲活动是举头看地图,低头思孙武。三年以后,也就是1622年,一届任满,北京要召集县级官员“朝觐”了,其实也就是听听述职报告,决定任免提拔。谁料袁崇焕功夫全在述职外,他一骑出关,勘察地形,回来后掷地有声:给我兵马粮草,我一人可守山海关。 正值努尔哈赤攻陷沈阳、辽阳之时,满朝文武畏缩惧战。袁崇焕,一介知县,口出豪言,顿时成为黑暗中的一道火光,风雨后的一道虹霓,令御史汪日彩、侯恂、前辽东经略使熊廷弼、兵部尚书孙承宗刮目相看。天启皇帝破格提拔他为兵部主事,不久,就升他为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关监军,并下拨二十万两白银用来扩充兵源。 从来都是书生入仕,袁崇焕却迈出了他书生领兵的步伐。 出关前,他去拜访了战败后“革职”在家的辽东经略使熊廷弼,熊廷弼试探地问:“袁公准备在山海关采取什么策略?”袁崇焕胸有成竹地答道:“主守而后战!”久经沙场的熊廷弼一听,刮目相看。 不错,守,守住了明王朝残烛般的生命,守来了袁崇焕军事生涯的辉煌。一场场浴血奋战,就在坚守中来临了。
一战打死努尔哈赤
第一个军事任务,是到山海关外三十五里的广宁监军。 袁崇焕身体素质好,“本钱”充足,所以接令后一刻不停,星夜兼程,凌晨入城,看得驻地官兵们一愣一愣地回不过神。 更回不过神的事还在后头,袁崇焕和顶头上司王在晋吵架了。他要守关,就得推进防守线,总不成就在自家薄门板前守着吧?三十五里哪够,起码得向北二百里,到宁远去。这一架吵得皇帝头大,派了自己老师孙承宗巡边,接任经略使,按照袁崇焕的方略营筑宁远城。 这个书生果然韬略超群。为了稳固边防,袁崇焕采取“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的政策。他清退了原来从河南、山东和西北等地抽调来的轮戍兵士,让他们纳银代役以作军费,并把省下来的粮饷供给精锐之师。同时,袁崇焕鼓励当地百姓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政策一出,立竿见影,被后金政权蚕食的土地重新回到明朝的控制中。一个以宁远城为中心,以周边城堡为纽带的新防御体系初步形成。 可惜,和谐军营没保持多久。由于党争,孙承宗被太监头子魏忠贤拉下了马,接替他的高第只愿躲在关内消极防守。袁崇焕的宁远城成了孤岛,努尔哈赤发出了奸笑:“一个小小的宁远城,我用靴尖也能把它踢倒。” 他真的能吗? 袁崇焕的答案是,拿一万人狠踹努尔哈赤十万人! 1626年正月,第一场硬仗开始了。袁崇焕先定军心,把库存白银全放到城上,凡勇敢退敌者,赏银;凡临阵退缩者,立斩。后出良策,用火炮掩护,城上弓箭齐发,城下挑石固墙。火光之中,一枚不长眼的炮石,和努尔哈赤来了个亲密接触,一代天骄的大汗就此负伤,憋屈了几个月,亡了。这可是明军自与后金动兵以来第一次大胜仗,也是强悍的努尔哈赤起兵以来唯一的败绩。 宁远大捷,明朝高兴得要晕过去了,原来八旗不是不可战胜的,原来神话也可以由我们创造。“来人!给袁大将军升官――辽东巡抚,总揽关外防务。” 然而,努尔哈赤走了,皇太极来了,他为父报仇,撇开宁远,重兵围锦州,要打第二场硬仗。 袁崇焕一看,笑了:这种招数,千八百年前咱就取好名字了,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皇太极呀皇太极,你怎能干低估我智商的事情呢?你以为我不知道你意在宁远? 于是,袁崇焕依然坚守不发,以逸待劳,只派了四千精骑,就扰乱了皇太极的后方。皇太极前面攻不下锦州,后面稳不住阵脚,只好杀了“回马枪”强攻宁远。结果自然和他父亲一样,败在袁崇焕的坚城利炮下。 宁锦大捷了。 这是明朝军事上的又一次重大胜利,意味着找到了瓦解骑兵进攻的有效方法。尽管在魏忠贤“坐视锦州于不顾”的诬陷下,袁崇焕被迫回乡赋闲了,但他的个人声望,已达到顶峰。连八旗都承认,“议战守,自崇焕始”。
一刀砍了大将
斗转星移,天不变,皇上在变。没几个月,崇祯皇帝上台了。少年天子第一件事,召回了袁崇焕,就问一个问题:你老老实实告诉我,辽东还守不守得住?我这皇帝板凳还坐不坐得稳?
袁崇焕张口就答:五年复辽。 崇祯大喜过望,好好好,只要你能收复辽东,你要钱要官,要啥有啥。从今以后,你就是兵部尚书、右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了,官名太长?没关系,一句话:有困难,找崇焕。 两君臣,一问一答,十分顺溜。一旁的给事中许誉卿却听出了冷汗。怎么算计,五年收复辽东,人才物力财力都安排不过来。袁崇焕无所谓地笑笑:“我看皇上对辽东战事如此急躁,就姑且允诺五年复辽,安慰安慰他罢了。” 许誉卿面无人色。好家伙,怪不得这么顺溜,臣轻率,君急迫,如此绝配,那就等着绝杀吧。 回到山海关之后,袁崇焕对待本职工作,还是竭尽全力的。但是,性格中的缺陷也越明显。早在和皇帝老师、知遇恩公孙承宗合作时,他发现一军官虚报士兵的人数,就砍了人家脑袋,活活气坏了孙承宗。你一个监军,谁给了你生杀大权?袁崇焕自知理亏,身子是趴下去谢罪了,心里可没当一回事。 这种处理军务中的独断与自负,终于随着袁崇焕权力的增大,走到了擅杀毛文龙的地步。 此时的袁崇焕觉得,辽东东江总兵毛文龙,在他蛋糕上划了一道,割据地方。他要统一军权,就容不得这粒沙子。于是,袁崇焕以阅兵为名,手持尚方宝剑,逮捕同时拥有尚方宝剑的毛文龙,当众宣布他的十二条罪状,将其“咔嚓”了。 百姓议论、大臣非议,都在其次,关键是,崇祯皇帝“骇然”了。 在已经恶化的君臣关系中,袁崇焕迎来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战:北京保卫战。 公元1629年,崇祯二年,十一月,皇太极吸取了宁锦之战的教训,绕开了袁崇焕的防线,从遵化长驱直入,陈兵北京广渠门下。 袁崇焕这个时候,也不知是不是真急昏了头,他带着自己的铁骑,跟着皇太极后面跑进了关,一路都没有布置阻击,丢掉了三河、香河、顺义等北京近郊县,直接跑到广渠门前,才和皇太极对上阵。 这一来问题大了。没有勤王圣旨,你带兵进京干吗?要造反吗?就是不造反,也是纵敌深入了! 严寒的北京冬季里,袁崇焕领九千兵,在广渠门对抗皇太极十万大军。战争,不可谓不惨烈;胜利,不可谓不悲壮。但,一步错,步步错,还来不及体味京师得保的狂喜,一轮残阳,已映出了紫禁城如血的朱批:逮捕袁崇焕。 此时,战场上早输得没脾气的皇太极,把握住了最后机会。 他叫了北京保卫战中俘虏的两个太监,上演了最古老的招降和反间之计。 一切都是那么老套。两个太监逃回宫里,向崇祯帝报告:“皇太极的军队之所以能成功入关直逼京师,是袁崇焕放纵所致,后来皇太极主动撤回关内,也是与袁崇焕密谋的欲擒故纵之计。此前,袁崇焕诛杀毛文龙也是为了削弱明朝在辽东的防御能力。袁崇焕已经向后金投降了。” 拙劣的谎言,却碰上了深深猜忌的皇帝,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在被关押了八九个月之后,崇祯皇帝下令,对袁崇焕处以极刑。 最悲哀的一幕来临了。英雄临刑,自误误人。在百姓唾弃中死去,才是袁崇焕最大、最无法申诉的冤屈。 明史就这样怆然落幕了。“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袁崇焕,明朝最后的救命稻草作文 明朝末年袁崇焕之死文案:
一回到家,看见姐姐在电脑前坐着,心想,姐姐肯定又在玩游戏了。走近一看,几个字映入我的眼帘:圆明园的毁灭。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将圆明园烧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看到这里,我的愤怒凝结在了“毁灭”二字上。心里不禁涌出一个信联——从今以后我要用功读书。俗话说得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只要我们用功读书,只要我们强大起来了,中国才能更加强大。
顾炎武说过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鲁迅也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些话不断地告诫我们,祖国的强大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而我们的强大则与书本脱不了干系。总的来说,少年们,读书吧!记住“书中自有黄金屋”。
我爱中华,但我更爱阅读。朋友们,为了祖国更强大,中华民族的同胞们,好好学习吧!
广东广州淡水园林小学五年级:徐小婷
袁崇焕,明朝最后的救命稻草作文 明朝末年袁崇焕之死文案:
当八国联军的时候,火烧圆明园,让我国损失惨败,但是我们仍然回来了,就是雌喜的祸害,让我们的中国失去了圆明园,失去了国宝啊!
当帝国主义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时,林则徐虎门硝烟,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东亚病夫”!我们中国人的尊严就是无人可以玷污的得。
当第五次“围剿”我们失败的时候,毛主席带领我们走向长征的道路上,“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走过茫茫的草地”,我们,没有想过“退缩”这两个字,虽然人数伤亡很多,但是我们的红军还是坚持过来啦!用《长征》代表了他们的心情啊!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言。
当日本借口一名战士失踪要进入宛平县城搜查的时候,我们拒绝啦!让日本知道,我们不是好欺负的!
也有无数让我们哭泣的事情。邱少云,被烈火烧身,谁知他的身旁就有一个小水沟,可是他却没有那样做,一名年轻的战士就这样为我们中国牺牲了。朱自清,一身病重,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人物,人民将永远爱戴他。
我们有骨气的民族,有志气的国家,在全世界的眼中上升了五星红旗,我们中国人从1949年10月1日开始,从一个泥泞的水堆中站起来啦!
袁崇焕,明朝最后的救命稻草作文 明朝末年袁崇焕之死文案: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海自尽。英法军队洗劫两天后,向城内开进。
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英军代表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周围五园都化为灰烬。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法国作家雨果在圆明园被毁之后,在对英法联军的谴责信中写道: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强盗抢劫,一个强盗纵火,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
为什么圆明园会遭此浩劫呢?这是由于清王朝的腐败统治才造成的。在火烧圆明园之前,清政府已经被迫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如碎纸片般撒遍了中华大地。通过这些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割取了中国大片的领土,强索了巨额的战争赔款,这是致使圆明园被毁、中国贫穷衰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华才开始渐渐苏醒了,从“神一”到“神七”的发射,从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的辉煌,可以看出,我们伟大的祖国如一条巨龙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袁崇焕,明朝最后的救命稻草》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袁崇焕,明朝最后的救命稻草》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袁崇焕,明朝最后的救命稻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袁崇焕,明朝最后的救命稻草》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