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转让,联系QQ:105765989
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正文

数学研究性学习计划作文 数学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文案

2023-03-22 六年级作文 类别:叙事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数学研究性学习计划作文 数学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数学研究性学习计划作文  数学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文案

数学研究性学习计划作文 数学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文案:

纵观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单一的、被动的,往往缺少自主的研究、探索;学生学习的合作、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少;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公式、法则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而应该更具有发现性、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
一、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研究性学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研究性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三)研究性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四)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研究性学习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六)研究性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自由的设想,尝试,解答,检验,得出结论,交流思想。
2、发展学生独立研究与合作的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3、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研究、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乐于寻疑、质疑、解疑的心理倾向。
4、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二、实施研究性学习要做到:
(一)要创设一个问题的情境。
(二)既要注重学生的独立研究,又要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
三、研究性学习的环节:
问题情境----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评价体验,五个环节可构成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活动系统,每个环节中学生的活动是开放性的,而环节与环节是紧密相连的,为学生系统地提供自己研究、探索、充分展现、愉快合作、自我体验的时间和空间,也有利于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
四、小学段研究型教学的目标定位:
(一)总体上实现对学生进行“主人、主体、主角”的三主人格培养。
(二)激发小学生对科学技术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和追求。
(三)初步培养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了解从事独立学习必须具备的精神、气质和品格,知道什么是合作精神,什么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价值观。
(四)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知识和积极情感体验,初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五)初步学会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初步应用所知识解决一些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和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六)初步了解科学思维方法,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初步养成动脑筋、提问题、想问题、找资料、找答案的习惯,初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魏江
二零一五年九月六日

数学研究性学习计划作文 数学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文案: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3、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初步认识球,知道球的各部分名称以及球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5、培养仔细观察、勤于动手、大胆联想、善于分析、总结归纳的好习惯。
单元知识结构图:特征
长方体(五年级)
圆(六年级上学期)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
学习基础
体积v=sh圆锥的体积v=1\/3sh
等底等高
单元各课时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具体分析附后)
课时安排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策略易错提醒圆柱的认识(1课时)1、初步认识圆柱,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2、掌握圆柱的特征,熟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会看圆柱的立体透视图。3、帮助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实操能力。掌握圆柱的特征。1、会看圆柱立体透视图。2、熟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调动多种感官,看、摸形成形体体验。圆柱的侧面这一名词不熟悉,不善于用侧面积的叙述方法。圆柱的表面积(2课时)新授1课时练习1课时1、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3、培养观察、操作能力,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1、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学会解决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1、理解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2、灵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1、在圆的有关知识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2、在熟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3、让学生举出有关计算圆柱表面积的例子。4、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1、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不熟练。(圆的有关知识没过关)2、有关实际应用问题中数量关系不清。圆柱的体积(2课时)1、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能熟练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3、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1、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能正确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1、清晰地呈现圆柱体与长方体的转化过程并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得出。2、理清有关圆柱体积和容积的计算应用问题的数量关系。1、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时,充分让学生说明圆柱与转化出的长方体的关系(不管怎样摆放都可以推出底面积乘以高的计算公式)。2、区别圆柱物体的体积和容积时要借助实物和具体情境。1、单位名称的正确使用。2、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书39页第7题)3、表面积和体积的混淆。4、不理解“横截面”意思。圆锥的认识(1课时)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2、学会测量圆锥的高。3、学会看圆锥的立体透视图。4、培养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1、掌握圆锥的特征。2、会看圆锥的立体透视图。会测量圆锥的高。正确地认识圆锥的高。(把圆锥的母线当成高)圆锥的体积(2课时)新授1课时练习1课时1、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求出圆锥的体积。2、能解决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3、学会知识迁移、转化的学习方法。1、理解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2、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3、准确解决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1、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转化过程。1、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的圆柱和圆锥。(留下等底等高深刻的印象)2、做实验,用有颜色的水(看起来明显突出)。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1、忽视了等底等高。(判断题)2、计算体积时忘记乘以1\/3。
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二、预习学案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
三、导学案:
(一)小组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二)共同探究。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3)下面我们看看这些物体的真实形状。用笔沿着圆柱物体边缘画出物体的轮廓,出现圆柱几何图形,展示画有圆柱几何图形的投影片。
2.圆柱的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圆柱的高矮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从而揭示圆柱高的含义。(课件显示:在图上标出高)
(2)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长方形
板书:沿高剪┤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课件显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5、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检测
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3.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4题。
五、课后作业:配套练习册第6页做一做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
沿高剪┤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长方形的宽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二、预习学案: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导学案:
(一)小组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二)共同探究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习:练习七第5题
(1)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2)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3)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教学例4
(1)出示例3。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①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底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
5.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四、课堂检测: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练习二第6题。
3、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有哪些?(指明学生说说,大家一起小结)
五、课后作业:练习二7、8、9、10题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例4:①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底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圆柱的体积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二、预习学案: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导学案:
(一)小组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二)共同探究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
(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
(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2、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V=sh
50×2.1=105(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②2.1米=210厘米
V=sh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③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V=sh
0.5×2.1=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
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
0.005×2.1=0.0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0.0105立方米。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第①、③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4)做第20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3、引导思考: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V=πr2h)
4、教学例6
(1)出示例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①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5、比较一下补充例题、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都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不同的是补充例题已给出底面积,可直接应用公式计算;例6只知道底面直径,要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
四、课堂检测:
1、做第21页练习三的第1题。
2、练习三的第2题。
这两道题分别是已知底面半径(或直径)和高,求圆柱体积的习题.要求学生审题后,知道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
3、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一般先求什么?然后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练习三3、4、5题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或V=πr2h
例6:①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圆锥的认识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二、预习学案: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三、导学案:
(一)小组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二)共同探究
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5、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四、课堂检测: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4、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五、课后作业:配套练习册14页标一标
六、板书设计:
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一个顶点一个高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圆锥的体积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二、预习学案:
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三、导学案:
(一)小组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二)共同探究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板书: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Sh
2、教学练习四第3题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第4题。
4、教学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四、课堂检测:
1、做练习四的第7题。
学生先独立判断这三句话是否正确,然后全般核对评讲。
2、做练习四的第8题。
(1)引导学生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②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③求出这堆煤的体积后,应该怎样计算这堆煤的重量?
(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四的第6题。
(1)指名学生先后回答下面问题:
①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多少?
②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
③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④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科书第28页的表格中,做完后集体订正。
4、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
五、课后作业:练习四7、8题。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1\/3×圆柱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1\/3Sh
课后反思:

数学研究性学习计划作文 数学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文案:

通过这次和爸爸妈妈家庭会议的讨论,我明确了以后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以及学习方法。拿数学来说吧,理科是最重要的。数学思维的体操,学好数学,我觉得应该做到独立思考,活跃思维。老师也说了学好数学的三要素是:概念是关键,方法是保障,思维是灵魂。只有理解了概念,掌握了学习方法,再加上活跃自主的思维学数学会有很大的进步。英语,课前预习,掌握笔记,牢记单词,熟背文段。每天的笔记,都要整理复习。学会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灵活掌握。作业认真准确完成,作业有错及时纠正。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吸取这样的教训。语文,注重积累,熟背课文诗词。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理解每节课每句重点句子以及词语的含义,了解每篇课文的思想中心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与环境。学习每篇课文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学好这些主课的同时也要学好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学好这几门课,要注重在课堂上的听讲。认真及时做同步训练。做时,不抄书,注重平时的运用及积累。体育锻炼,更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只有身体健康了才能更加有精神的学习。及时参加运动项目,及时定时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能力。在学校,也要和同学经常交流,和老师做朋友。让同学们成为排忧解难的伙伴,让老师成为愉悦身心的良师益友。[]

数学研究性学习计划作文 数学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文案:

一、认真听讲。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回家认真做作业、把当天所学的课程都复习一遍、把第二天要学的课程预习一遍。
二、认真完成作业。保证按质、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多做题。每天做数学、语文、英语复习题各一套。
四、不懂就问。如果在做作业或做复习题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题,就要问家长、老师和同学,如果还不会,就要上网查,直到会为止。
五、每天都要保持好的心态。如果以烦躁(类似)的心情学习,是学不会知识的。
六、每天至少运动二十分钟。好的身体是好成绩的基础,如果连自己的身体都垮了,那就什么都学不了了。
七、阅读课外书。多阅读名着,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
八、改掉坏毛病。我们要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如:字体不工整、抄作业……不然它们就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成绩。
九、讲文明,懂礼貌。作为少先队员,不仅要尊老爱幼,尊敬师长,还要乐于帮助,别人时刻紧记遵守规则。
我暂时能想出来的就这几条。为了能考上一个好初中,所以在新的学期里我会更加努力,争取每一门功课都能取得好成绩,做一名出色的好学生。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数学研究性学习计划》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数学研究性学习计划》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研究性学习计划》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数学研究性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