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含答案)作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含答案)作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文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全)
一、轶事十则
(一)粟粥荠菜
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经宿①遂凝,刀割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荠菜②十数茎于盂③,暖而啖④之。如此者三年,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谥文正公。
[注:①宿:xiǔ,宵,夜。②荠(jì)菜,一种野菜。③盂,yú,一种圆口器皿。④啖,dàn,吃,]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惟煮粟米二升惟:只。
B.经宿遂凝遂:就。
C.暖而啖之暖:暖和。
D.谥文正公谥:shì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被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这里用作动词。
2.这段文字表达的主旨是:
(二)不展家书
宋,胡瑗(yuàn),布衣时,与孙明复、蔡守道为友,读书泰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寐。十年不归,得家书,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不复展读,不欲分其心也。
1.判断下面语句翻译是否正确()
“读书泰山,攻苦,食淡”——在泰山中读书,攻读勤苦,饭食粗淡。
2.下面词语,哪几项能概括语段中胡瑗的性格()
A.勤奋B.不怕清苦C.持之以恒
D.谦虚E.不顾家室F.专心致志
(三)铸砚示志
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卒以进士及第。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常临鉴自奇鉴:镜子。
B.屡举进士举:推举,推荐。
C.试官恶其姓恶:wù厌恶,讨厌。
D.或劝政业或:有的人。
E.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示:给人看。
F.砚穿则易。易:容易。
G.卒以进士及第卒:终于。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
2.下面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桑维翰为自己的相貌感到自卑。
B.桑维翰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的人。
C.试官是一个昏庸的官员。
(四)系剑冢树
吴,季札,出游上国①,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乃解宝剑,系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与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注:①上国:春秋时,对吴楚而言齐晋等中原之国,称为“上国”。]
1.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出游上国游:交游,往来。B.过徐君过:访,探望。
C.系徐君好季札剑好:认为……好。D.口弗敢言弗:不。
E.系徐君冢树而去冢:坟墓。F.岂以死倍吾心哉倍:通“背”,违背。
2.画线语句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A.“为使上国,末献”——出使上国,没有献出宝剑。
B.“尚谁与乎”——还给谁呢?(与,给;宾语“谁”前置。)
C.“吾心已许之”——我的心已许给了他。
(五)不责碎玉吏
宋,韩琦,在大名①日,有人献玉盏二只,表里无暇,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永为室玩。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其上。一日召漕使②饮,将用之,俄为一吏误触倒其桌,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伏地待公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客曰:“凡物成毁有数。”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注:①大名,地名,北宋时大名府又称北京。②漕使,管水道的官吏。]
1.加黑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俄为一吏误触倒其桌俄:一会儿。为:被。
B.吏伏地待公罪罪:动词,治罪。
C.顾吏曰顾:回头看。
D.汝误也,非故也故:事故。
2.判断下列语句翻译正误。
A.“永为室玩”一一一长久地作为室中的玩物。()
B.“覆以锦衣”——用华美彩色的饰布盖在桌上。()
C.“凡物成毁有数”——所有的东西形成、毁坏都有定数。()
D.“何罪之有”——什么罪他有呢?()
(六)抱璞自泣
楚,卞和,游荆山,得璞玉①,奉献武王。王使人相之曰:“石也。”以和为诈,而刖②其左足。及文王即位,和复奉献之,王使人相之曰:“石也。”又以和为诈,而刖其右足。及成王立,和又欲献,恐见害,乃抱璞哭于荆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继之以血。成王闻之,使人问之:“天下刖者多矣,子奚泣之悲耶?”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吾是以悲。”随使献玉。王使玉人琢其璞,果得美玉,遂命之曰:“和氏壁”。
(注:①璞(pú)玉,没有雕琢过的玉石②刖(yuè,断足之刑。〕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恐见害见:表被动译为“被”。
B.三日三夜泣尽泣:哭泣。
C.子奚泣之悲耶奚:xī,为什么。
D.宝玉而题之以石题:题名,命名。
E.贞士而名之以诳诳:kuáng,欺骗。
F.吾是以悲是以:“以是”的倒装。是:这,此。
2.下面语句翻译是否正确?
“以和为诈”——(王)认为卞和是(在)欺诈。()
3.“吾是以悲”一句中的“是”指代的内容是:(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七)强项尽忠
后汉,董宣,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①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公主出行,以奴骖乘②。宣候之,乃驻车叩马③,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④。帝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因赖(chì)“强项⑤令”,出。
(注:①苍头,奴仆。②骖乘(shèng),古代乘车在车上右侧陪乘的人,③叩马,拦马。④帝,汉光武帝刘秀。⑤项,脖子。〕
1.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因匿主家匿:nì,躲藏。
B.宣候之候:等候。
C.大言数主之失数:shǔ数落、指责。
D.因格杀之因:副词,于是、就。格:打、斗。
E.帝使宣叩头谢主谢:感谢。
F.强使顿之顿:叩、磕。
2.判断翻译正误。
A.“主即还宫诉帝”——公主立即回到皇宫向皇帝告状。
B.“因敕‘强项令’,出”——(帝)于是称他为“强项令”,让他回去了。
3.概括董宣的性格特征:
(八)号殿上虎
宋,刘安世,廷谏,至犯雷霆之怒①,则执简却立。待天威少霁,复前极论,一时奏对,且前且却者,或至四五,殿庭观者汗出竦听。众目公,号曰“殿上虎”。
[注:①雷霆之怒,指帝王愤怒、发作。下句中的“天威”与此意同。]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廷谏,至犯雷霆之怒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犯:冒犯,触犯。
B.执简却立简:即“笏”,大臣上朝手执的狭长板子。却:退。
C.天威少霁少:通“稍?。霁:雨过天睛,此指气消。
D.复前极论前:动词,上前。极论:极力论争。
E.汗出竦听竦:sǒng,肃敬。
F.众目公目:名词用作动词,看着。
2.“廷谏”中的“廷”与“殿庭观者”中的“庭”意思是不是相同?(请查字典后回答)
3.刘安世为什么被称“殿上虎”?
4.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九)俭啬老
汉时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管理产业,聚敛无餍,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不得已而入内取十钱,自堂而出,随步辄①减,比②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③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④,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货财没官。
[注:①辄zhé,就。②比:等到。③寻:接着。④他说:外传。]
1.加黑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侵晨而起侵:渐近。侵晨,天刚要亮。
B.聚敛无餍餍:(yàn)满足。
C.闭目以授乞者以:把,其后省略了“之”,代钱。
D.我倾家赡君赡:shàn,赡养。
2.判断语句翻译的正误。
A.“恶衣蔬食”——穿破旧的衣服,以草菜为食物。
B.“或人从之求丐”——有个人跟着他,向他乞讨。
C.“自堂而出,随步辄减”——从堂屋走出,随着脚步减少(准备送给乞者的钱)
D.“货财没官”——财产没有交给官家。
3.老人给了乞者多少钱?()
4.“闭目以授乞者”中“闭目”的细节与“我倾家赡君”这样的人物语言,表现了“老人”的什么特点?
(十)诸小儿取李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戏。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①王戎,西晋人,“竹林七贤”之一。]
1.解释下列句中加黑字:
A.尝与诸小儿戏()()
B.诸儿竞走取之()()
C.取之信然()()
2.翻译“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一句。
3.这个小故事要说明的是:
二、许允妇故事三则
(一)许允妇捉夫裾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①,德加妹②,奇丑。交礼竟,允元复人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③。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④,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⑤,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fú)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注:①许允,三国时魏人,官至领军将军,后被司马师所害。阮卫尉,姓阮名共,卫尉是官名。②德加,阮卫尉之子,官至河内太守。③桓范,官至大司农。④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纺织)。⑤百行(xíng):泛指各种好品行。]
1.加黑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会允有客至会,正好、恰巧。
B.妇令婢视之婢,bì,使女。
C.还答曰还,huán,回来。
D.桓果语许云果,结果。
2.加黑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既见妇既:将要。B.妇料其此出其:指代许允。
C.许因谓曰因:于是。D.遂相敬重遂:于是,从此。
3.画线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礼意,允无复入理”——婚礼结束后,许允已不再有进入洞房的可能。
B.“故当有意,卿宜察之”——肯定是有用意的,你应当细心体察。
C.“便捉裾停之”——就拉住许允的衣襟要他停下。
D.“妇有四德,卿有其几”——许允的媳妇应该有四德,你有其中几条呢?
4.选段开头“家人深以为忧”的原因是:_________此事之后家人还担忧吗?________原因是:(用文中语句回答)________
(二)许允妇诫夫免祸
许允为吏部郎①,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②收之。其妇出诫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论语·子路)》。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否,若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③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
[注:①吏部郎,主管官吏任免、升降的部门的官员。②虎贲,官名,皇宫中卫戍部队的将领。③阮新妇,即许允妇,姓阮。]
1.加黑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遣虎贲收之收:逮捕。B.其妇出诫允曰诫:告诫。
C.明主可以理夺可:可以。以:用。夺:使改变。
D.允衣服败坏败:失败。F.勿忧,寻还寻:不久。
2.画线语句翻译错误的一句是:()
A.“多用其乡里”——较多地重用了他同乡的人。
B.“举尔所知”——举荐你所了解的人。
C.“陛下检校,为称职与否”——陛下(可以)核查,(看他们)是否称职。
D.“皆官得其人”——都是和官僚相好的那些人。
3.许允被收,“阮新妇自若”的主要原因是:()
A.因为她知道许允没有任用坏人和亲信
B.因为她知道许允会用孔子的话辩解
C.因为她知道魏明帝是能听进道理的人
D.因为她知道许允衣服破旧会感动明帝
(三)许允妇教子免祸
许允为晋景王①所诛,门生②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蚤③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曰:“无豫诸儿事。”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④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
[注:①晋景王,即司马师。②门生,两晋、南北朝时依附于世家豪族的人。③蚤,通“早”。④钟会,三国时魏人,官至司徒。]
1.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门生走入告其妇走入:跑进(内室)。
B.无豫诸儿事无豫:不关。
C.景王遣钟会看之之:代许允的妻子及孩子。
D.汝等虽佳汝等:你们几个。
E.才具不多具:才能。
F.会止便止会:正好。
2.画线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妇正在机中”——许允的妻子正在机上纺织。
B.“蚤知尔耳”——早就知道会这样的。尔,代词“这”。
C.“后徙居墓所”——后来迁居到许允的墓地居住。
D.“若才流及父”——如果才能的品级赶得上其父。流,品级。
E.“儿以咨母”——孩子们为钟会要来之事向母亲请教。
F.“率胸怀与语”——敞开胸怀和“话匣子”。
3.翻译“会反,以状对,卒免”一句。
4.总览《许允妇故事三则》说说许允的妻子是怎样一个人。
三、《世说新语》故事八则
(一)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①及中表②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③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④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⑤与君先人伯阳⑥有师资之尊⑦,是,仆与君奕世⑧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人以其语语(yù)之。韪曰:“小时了了⑨,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⑩
[注:①清称:有清高的名称。②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③府君,李元礼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④仆,对自己的谦称。⑤仲尼,孔子的字。⑥伯阳,即老子,姓李。⑦师资之尊,指礼尊对方为师的敬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⑧奕(yì)世,累世。⑨了了,聪明、懂事。⑩踧踖(cù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1.判断画线词语解释的正误。
A.诣门者——登门拜访的人()
B.乃通——(看门人)才肯通报()
2.“人以其语语之”句中,“其”指代(),“之”指代(),第一个“语”是()词性,第二个“语”是()词性。
3.结尾处陈韪为什么“大踧踖”?
(二)割席分坐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①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②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③也。”
[注:①轩冕,指官员乘坐的车。②废书,废止读书。③友,旧说同学为朋,同志为友。]
1.管宁为什么说华欲不是自己的“友”?
(三)荀巨伯看友人疾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①贼攻郡。友人语(yù)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泛称。]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值胡贼攻郡值:正赶上。
B.子可去去:离去。
C.不忍委之委:委曲。
D.遂班军而还班:调回或调动军队。
2.试简评本段主旨。
(四)张吴兴亏齿
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①知其不常②,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③?”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注:①先达,有德行学问而又声位显达的前辈。②不常,才能不凡。③窦,洞。]
1.张吴兴的“不常”,从文中哪里可见?
(五)阿翁以子戏父
张苍梧是张凭之祖,尝语凭父曰:“我不如汝。”凭父未解所以,苍梧曰:“汝有佳儿。”凭时年数岁,敛手①曰:“阿翁,讵②宜以子戏父!”
[注:①敛手,拱手,②讵,jù,副词,表反问,“哪里”、“怎能”。]
1.本段主旨是什么?
(六)玉镜台聘婚
温公①丧妇,从姑②刘氏,家值乱离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属③公觅婚。公密有自婚意,答云:“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姑云:“丧败之馀④,乞粗存活,何敢希汝比?”却少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门第粗可,婿身名宦,尽不减峤。”因下玉镜台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礼⑤,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⑥,果如所卜。”玉镜台,是公为刘越石⑦长史,北征刘聪所得。
[注:①温公,即温峤(piáo)。②从姑,堂姑。③属,通“嘱”④馀,同“余”。⑤交礼,行交拜之礼。⑥老奴,对年老男子的戏称。⑦刘越石,西晋大将军。]
1.加黑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公密有自婚意密:私下里。
B.但如峤比云何但:但是。比:类,同样的。
C.乞粗存活粗:马马虎虎。
D.女以手年披纱扇披:掀开。纱扇:遮面的纱巾。
2.判断下列语句理解的正误。
A.“姑以属公觅婚”——堂姑把女儿托给温公,让他给(女儿)找个夫婿。()
B.“何敢希汝比”一一哪敢希求和你相比?()
C.“婿身名宦”——婿出身于有名望的官宦之家。()
D.“尽不减峤”——都不比我差。()
(七)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①,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②,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③,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借,又以为疾已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④,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注:①武帝:晋武帝司马炎。②柯,草木的枝茎。扶疏,枝味茂盛下垂的样子。③讫,pì完了。④恨,遗憾。]
1.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石崇与王恺争豪豪:富有
B.并穷绮丽并:一起,都。穷,用尽。
C.以饰舆服舆:车
D.恺以示崇示:给……看。
E.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悉:小心地。
F.如恺许比甚众许:表约数。比:类,同样的。
2.补出这个句子中省略的词语,并解释加黑字。
又以为疾已之宝。
3.王恺的身份是:
4.结尾处王恺为什么露出了失意的样子?
(八)殷仲堪屏人
王绪数谗殷荆州①于王国宝,殷甚患之,求术于王东亭。()曰:“卿但数诣!王绪,往辄屏人,因论它事。如此,则二王之好离矣。”殷从之。国宝见王绪,问曰:比③与仲堪屏人何所道?”绪云:“故是常往来,无它所论。”国宝谓绪于己有隐,果情好日疏,谗言以息。
[注:①殷荆州,即殷仲堪。②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③比,近来。]
1.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王绪数谗殷荆州数:shù数次,量词。谗:讲坏话。
B.殷甚患之患:忧虑。
C.卿但数诣王绪但:只。数:shuò,屡次。
D.往辄屏人往:去了。辄,就。屏:bǐng,退;使……退。
2.①文中括号处省略的说话人是()。
②“故是常往来“停顿是否恰当?()翻译此句。
3.补出“谗言以息”中省略的词语。
四、前倨后恭
裴佶少时,姑夫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①报寿州崔使君候谒(yè)。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②,命茶甚急,又命酒撰③,又令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④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末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紽(tuó)千匹。
[注:①阍(hūn)者,守门的人。②须臾,很短的时间。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④倨,jù,傲慢。〕
1.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姑夫为朝官,有雅望雅望:好名声。
B.言未竟竟:竟然。
C.寿州崔使君候谒候谒:等候拜见。
D.将鞭之鞭:名词用作动词,鞭打。
E.又令秣马、饭仆饭:使动用法,让……吃饭。
F.及入门,有得色门:内室之门。得:得意。
2.判断下列语句理解的正误。
A.“崔昭何人,众口称美”——崔昭是什么人,大家都称赞他?()
B.“良久,束带强出”——过了好长时间,(姑夫)才系上腰带,勉强地到前厅见客。
C.“前何倨而后何恭也”——起初是何等傲慢,后来又是何等的恭敬呀!()
3.在括号处补出句中省略的成份。
A.佶至宅看其姑,会其退朝,()深叹曰
B.及()入门,有得色
C.佶末下阶,()出怀中一纸
4.请各用一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A.“姑父”为什么生气地呵斥看门人,又要鞭打他?
B.“姑父”后来为什么对崔昭那么殷勤?
C.“姑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冉氏烹狗记(片断)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sh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①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jī)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②,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③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④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⑤。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⑥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间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⑦之用也,恶⑧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
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含答案)作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文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典型例题】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2)是日,饮酒乐,天雨()
(3)公将焉之()
(4)岂可不一会期哉()
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①打猎②下雨③到、往④约定的时间
(2)A(疑问代词哪里)
(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
(4)守信
【模拟试题】
一.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妇亦\/起大呼
B.又夹百千\/求救声
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D.不能\/名其一处也
2.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A.虽人有百手虽:虽然
B.不能指其一端指:手指
C.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D.几欲先走走:走开
3.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
C.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
D.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听口技表演的人很多。
B.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
C.表演者所用道具非常简单。
D.表演者还没开始表演就抓住了听众。
二.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下面各句加点词古今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居五日,扁鹊复见。B.北山愚公……面山而居
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D.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将“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译为现代汉语。
3.把本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4.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整个故事说明了的道理。
三.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1.解释加点词。
(1)天雨,解素衣。()
(2)岂能无怪哉?()
2.翻译下面句子。
(1)衣素衣而出
(2)迎而吠之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顿两处)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试题答案】
(一)
项应为“妇\/亦起大呼”,B项应为“又夹\/百千求救声”,C项应为“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2.C“虽”是“即使”;“指”是“指明”;“走”是“跑”。
3.D画线句的用词都是观众的反应,因为这种反应是表演者引起的,所以从侧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B根据“施八尺屏障”可知表演者与听众隔开的。
(二)
1.B
2.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3.1—9句为第一层;10—11句为第二层;最后两句为第三层。
4.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人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三)
1.(1)下雨(2)感到奇怪
2.(1)穿着白色的衣服出去。(2)冲着杨布叫
3.向者\/使汝\/白而往黑而来
4.举例:遇事要善于思考;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②因:趁机。③时:当时。④何以:为什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
【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⒂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向。②道:道理。③之:代“禽”。④射:射箭时。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3.★次非杀蛟
【原文】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③反:同“返”,回,归。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⑦尝:曾经。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在;②反:同“返”,回,归;③全:保全;④复:又。
2.翻译:
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3.次非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4.★大脖子病人
【原文】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其:那里的。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④异:奇怪。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参考译文】
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
1.解释:
①其:代词,那里的;②辄:就;③异:奇怪;④然:这样。
2.翻译:
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
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5.★高阳应造屋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注释】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⑾任:担负。果——果然,果真。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1.解释:
①为:造;②以:用;③善:好;④益:更加。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
6.★竭泽而渔
【原文】
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注释】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⑤薮(sǒu):指野草。⑥田:通“畋”,打猎
【文言知识】
释“竭”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
【参考译文】
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1.解释:
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
2.翻译: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
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7.★功名
【原文】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①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释】①归:归顺,归附。②务:致力。
【参考译文】
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
1.解释:
①则:那么;②盛:茂盛;③所以:……的原因;④令:让,叫。
2.翻译:
人主贤则豪杰归之。
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
3.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时也说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8.★目贵明
【原文】
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
(选自《管子?九守》)
【注释】①贵:以……为贵。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③聪:听力好。④智:思维敏捷。⑤辐辏:车轮的辐条。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⑦塞:受蒙蔽。
【文言知识】
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
【参考译文】
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1.解释
①贵:以……为贵;②聪:听力好;③智:思维敏捷;④塞:受蒙蔽。
2.翻译: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译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
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是:耳聪目明,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觉灵敏。
9.★自知之明
【原文】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选自《荀子·荣辱》)
【注释】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运。④穷:走投无路。⑤无志:没有见识。⑥失:过失,过错。⑦反:反而。⑧岂:难道。⑨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
【文言知识】
释“君子”与“小人”“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劳动百姓。《国语》上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
【参考译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知:认识;②岂:难道;③道:遵循;④怪:异端。
2.翻译: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人应该有自知之明。
10.★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
(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含答案)作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文案:
(小升初必考)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题二
小学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二?
一、阅读《曾子杀猪》,完成习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妻之市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
C.妻适市反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
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支公好鹤》,完成习题。支公①好鹤,住剡东②岇山③。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④其翮⑤。鹤轩翥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⑦,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支公:支遁,字道林,东晋人,年二十五而出家为僧。他既是名僧,又是名士。②剡(shàn)东,剡县之东。③岇山,山名,在今绍兴东二百里。④铩,摧残,伤残。⑤翮(hé),禽鸟类羽毛中的硬管,这里用来指羽毛。⑥轩翥(zhù),振翅高飞的样子。⑦姿,通“资”,资质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人遗其双鹤()
(2)乃反顾翅()
(3)支意惜之()
(4)少时翅长欲飞()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
3.“支公好鹤”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阅读《欧阳修苦读》,完成习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唯读书是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南辕北辙》,完成习题。
南辕北辙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选自《战国策》)
导读: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吾用多。()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君之楚,奚为北面?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3.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
五、阅读《叶公好龙》,完成习题。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这个成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问之,曰:“欲作针。”()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3.“逢老媪方磨铁杵”,中“方”的意思是:()
A.方才B.正在C.方形
七、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炳烛而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③矣。”师旷曰:“何④不炳烛⑤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⑥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⑦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⑧?”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眼睛失明,善于弹琴,精于辨音。③暮:晚。④何:为什么。⑤炳烛:点燃蜡烛照明。⑥为人臣:做臣子的。⑦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⑧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走路比哪个好呢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臣闻之()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③盲臣安敢戏其君()④善哉()
2.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吾剑之所从坠B.故时有物外之趣
C.项为之强D.何不试之以足
3.翻译句子。
①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4.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句,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八、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⑴诸儿竞走取之()
⑵人问之()
⑶取之,信然()
2.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作用。
A.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B.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
C.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
3.翻译句子: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
A.信服B.征服C.服从
5.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日:“我欲之四楚。”臣日:“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日:“吾马良!”臣日:“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日:“吾用四多!”臣日:“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日:“吾御者田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1.解释加点的字。
我欲之楚()将奚为北面()
2.“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
3.成语“”出自本文,比喻。
十、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注释】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
1.下面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语言、动作很搞笑)B乡人托以子偕往(一起,一同)
C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回家)D解元尽处是孙山(尽头)
2.这次考试落榜的人是()A乡人子;B孙山。
3.从上文看,孙山是个()的人。
A满腹经纶B能说会道C自私自利D不通人情
4.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形容,它是()
A任人唯贤B同舟共济C名落孙山D功成名就
答案见下一页
答案:
一.
1.D(应为“只是”之意)
2.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啊。(错译“欺”、两个“子”字每个扣0.5分;后一句的“是”字所表达的意思和判断句的特点未译出要扣1分。)
3.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只要大意对即可)
二.
(1)送给;(2)看;(3)舍不得;(4)不久
2.既然有凌冲霄汉的资质,又怎么肯给人作身边观赏的玩物呢?
3.有时,爱并不只是占有,而放飞或不给精神意志的自由套上枷锁才是真爱。
三1、C2、D3、多读古人的文章只是致力于读书。
四.
1.(1)好(2)资用,即路费。
2.(1)您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面走?
(2)这几个方面的条件越好,那么离楚国也就越远。
3.要实现的目标与实际行动恰好相反。
五.
1.通“旋”,转身
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3.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六.1.之:老婆婆2.弃:放弃3.B
七.
1.①听说②好像③怎么,哪里④好2.B
3.①我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②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王呢?
4.说明了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不算晚,都比不学习好。同时说明越是年轻,学习越是重要,收获也会更多,成就也会更大。
八.
1.⑴代词,代指李子⑵代词,代指王戎⑶代词,代指李子
2.B3.略4.A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动脑想一想,多思考其中的道理,不能盲目的跟从。
九.1.想要为什么2.马虽然好,但这不是通往楚国的路啊。
3.南辕北辙行动和目的相反
十.AABC
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含答案)作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文案:
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含答案)
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皆多过失。是时上年老,宠姬赵婕妤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汉书·霍光传》)
译文: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两个句子。
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①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②(《资治通鉴·卷二一五》)
①
②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两个句子
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子贡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解马而与之。(选自《吕氏春秋》)
①有鄙人始事孔子者
金榜VIP已享免费阅读及下载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含答案)》作文的经历,对《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含答案)》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含答案)》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含答案)》,希望对大家写《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含答案)》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