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转让,联系QQ:105765989
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二作文 > 正文

“大进”的故事作文 大进军简介文案

2023-03-22 初二作文 类别:叙事 9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大进”的故事作文 大进军简介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大进”的故事作文  大进军简介文案

“大进”的故事作文 大进军简介文案:

小时候,我们一家三口住在梁弄。离家不远,就是镇文化中心。爸爸经常到那儿和人打台球。妈妈也经常带着我去看他们打台球。
那时候,我才二三岁,个子还够不上台球桌呢,妈妈就抱着我站在边上看。只见爸爸拿着一根一头粗一头细的黑色长棍子,瞄准一个白球,“砰”的击过去,一阵短促而清脆的“啪”声过后,白球撞到一个红球,红球滚呀滚呀滚,“扑”的一声,便落入了网内。每当这时候,我便又是拍手又是大叫:“哇!打进!打进!”
这天,妈妈照例抱着我去看打台球,可是才不多一会儿妈妈就挺不住了,因为那时候我也有十多斤了吧,加上我还要边叫边疯狂地乱动。妈妈把我从左手换到右手,又从右手换到左手,可手臂还是酸,只能抱着我“打道回府”了。可是我还没过瘾呢!妈妈一回到家便把我放下坐到沙发上休息了。我站在客厅里,噘着小嘴,边吮吸着手指头边摆着身子摇着头,一副很不高兴的样子。忽然我的目光停在了鞋柜上,我的脑细胞一下子有了灵光!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在我这个聪明绝顶的孩子身上诞生了!我蹬蹬蹬地快步走向鞋柜,从鞋柜上取出一只旅游鞋,然后又蹬蹬蹬地快步走向卫生间,站在抽水马桶前,对准马桶用力地将我的旅游鞋“打进”了抽水马桶。就这样,我又乐不可支地把第二只鞋“打进”了抽水马桶。正当我要把第三只也“打进”的时候,被妈妈发现了,夺下了我手中的鞋。妈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边把鞋子捞上来边问为什么。我感觉自己闯了祸,一边蹬蹬蹬地快步走出卫生间一边解释:“打进!”妈妈听了,惊奇得嘴巴张得比碗还大,而后就是喘不过气来的笑。直到现在,妈妈把我的这段经典的故事一遍一遍说给大家听的时候,还是笑个不停。
然而,“打进”的笑话并没有就此结束,过了不多日子,又一部经典上演了。那天,妈妈买来了一串黄澄澄的香蕉。奶奶剥了一只给我吃。我胃口小,吃了一小半便不想吃了。奶奶觉得扔了太浪费,就把吃剩的香蕉往自己嘴里送。我张大眼睛看着被奶奶含在嘴里的香蕉,又一阵灵光闪现,脱口而出两个字:“打进!”这下可把我奶奶给害惨了,她听了咽也不是,吐也不是,差点没被噎死。直到现在只要家里一吃香蕉,大家便会把这香蕉打进嘴里的故事重新播报一遍。
怎么样,你不得不佩服我这个发达的大脑了吧?“打进”的故事版权所有,独我一人,绝无雷同!

“大进”的故事作文 大进军简介文案:

大尾巴鳄鱼是一个农村青年,他一点文化知识都没有。 大尾巴鳄鱼渐渐长大了,妈妈叫他去城里找一个好工作。大尾巴鳄鱼一进城就看见一个箱子下面有四个圆圈跑得飞快,是什么东西?原来他不知道那是汽车。他又看见人们手空空的进到商店里,出来时全是好吃的。大尾巴鳄鱼也跟着进去想看看怎么回事,一进去后看得他眼花缭乱,他兴奋地把大尾巴一甩,高高的货架哐哐地砸到他的脑袋,货架上的东西洒落一地,他赶紧把东西捡起来放好。可是大尾巴甩来甩去又把小马的衣服弄脏了,他不停地向大家赔礼道歉。 大尾巴鳄鱼找到老板说想在这儿工作,老板同意了说:“你在出口等客人,让他们出示结过账的单子,如果有的话用你的尾巴一转让他们出去。明天上班。”大尾巴鳄鱼高兴极了。 第二天,大尾巴鳄鱼早早的来到超市,在门口等老板来。老板来了一开门顾客就涌了进去,大尾巴鳄鱼看见有顾客出来就用他的大尾巴把出口堵住,顾客给他看结账单,他把大尾巴一转让他出去了。这样一来大尾巴鳄鱼干了一年多,挣了一些钱。 大尾巴鳄鱼用这些钱上学深造,不想再做没有文化的人了。

“大进”的故事作文 大进军简介文案:

明代哲学家王廷相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一天,他乘轿进城,途中遇雨,轿子走得很慢。原来轿夫穿了双新鞋,正在小心地躲避着泥水。不料行至长安街后,路更加难走,轿夫一不小心一脚踩进了泥坑。自此,他不再爱惜新鞋。后来不仅鞋子全被泥水所污,而且全身上下也没一点干净之处。王廷相对此深有感触地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走好自己第一步的道理。正如故事所述,开始,轿夫尚在“小心地躲避着泥水”,力求一身清白;然而,当他“一不小心一脚踩进了泥坑”之后,便破罐子破摔,“不再爱惜自己”,直至“全身上下也没一点干净之处”。可见,这“一不小心”的“一脚”最终造成了多么恶劣的后果。这个故事,告诫我们要小心谨慎地走好人生的第一步,特别是第一次的一步。人的一生,是有很多第一次的。它们有的是有意义的,是值得纪念的,如第一次考试、第一次义务劳动、第一次受表扬等;也有的是“泥坑”,是堕落的开始,像第一次开小差、第一次偷窃、第一次打牌赌博等。而且,分清第一次的是与非,并不需要什么高深知识,只在于他的本质品性和良知。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上要对得起苍天和父母,下要对得起黄土与众生,他就应该慎重地走好自己的第一步。我们中学生正处在学习求知的阶段,人生之路还面临着许许多多的第一步。我们更应该牢牢记住父母师长的谆谆教诲,祖国人民的殷切希望,认真走好自己的第一步,尤其是对学习、生活道路上的那些“污水”泥坑”,要远远地避开才好。

“大进”的故事作文 大进军简介文案:

明朝万历年间,山西大同府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一个樵夫上山砍柴,为了避雨无意间发现一个山洞,便进去躲雨。进去之后,他发现洞里藏着许多金银财宝,堆积如山。他扔掉山上砍来的柴,把衣服脱下来包了整整一大包财宝回家去了。从那天以后,他一夜暴富,成了当地有名的财主。他把山洞的事情悄悄地告诉了他的老婆,并让她保密。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个月之后樵夫突然变得痴痴呆呆的,他老婆寻遍周围最好的大夫都看不好他的病,他整天就坐在那里嘴里不停的念着三个字“失心洞,失心洞。”
老婆想起他跟自己讲过的那件事情,便找到村里的村长。于是,村长召集了村里的壮丁,到山上去看个究竟。不久,他们便发现那个山洞,和那个樵夫一样,凡是,进山洞的人都背了一大包金银珠宝回来,山洞的事越传越广,村里的人都来这个山洞取宝,整个村子一下子,都富了起来。同样是一个月之后,凡是,进洞取宝的人都变得和樵夫一样的痴痴呆呆,几乎整个村子的人都这样。而剩下少数几个没进洞的人,再也不敢进那个山洞了。
一天,有一个道士来到这个村子,说能够治他们村的痴呆病,但是,有个条件就是生病的人,必须花掉他们从洞中取得的所有钱财。于是,村里开始纷纷变卖财物,装了整整几大车,交给了那个道士,道士从别处雇了几个壮汉,把几大车的财宝运走了。道士在临走前,把一封信交给村里的人,说只要按照上面的方法去做就能治好村里的病。村里的人打开信,信上面写着“财因贪心来,祸由迷心起,欲治失心症,且寻无心人。”
无心之人,不就是傻子吗,村里的人议论纷纷,难道还嫌村里的傻子还不够多吗?一个聪明的村民,对那些人说,现在村里这么多傻子原本都不傻,现在要找的是原本就傻的人。这时大家想到了村里的旺才,他是个孤儿,从小不知道谁给扔在山神庙里,被好心人捡回村里,就这么有一顿没一顿的把他养活大了,给他饭他就吃,平日里他也不闹事,只知道自顾自的玩泥巴。
村民们商量着兴许让旺才到山洞里去一趟,村子里的病就能治好了。于是大家找来了旺才,把他带到山上的山洞前,让他进去看看,过了没多久旺才手里拿着一个泥人,乐呵呵的走了出来。大家急着想回村看看有什么变化,便带着旺才,往村子里赶,回村一看还是老样子,那些人还是一脸的痴呆,根本没见好,纷纷骂那个道士骗人。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只见旺才拿着泥人走进了一户人家,把泥人朝着病人面前一晃,那人立刻如见鬼神般全身发抖,惊叫连连,浑身上下直冒冷汗,村民正想上去阻拦,但见那人冷汗过后,神智恢复了正常。于是,村民纷纷让旺才带着泥人去自己家,不多会儿,旺才走遍了村里的每户人家,走出最后一家门口的时候,泥人“啪”的一声化为干土碎了一地。
全村大多数人家的病都好了,只有几户人家家里人还是痴痴呆呆的,见状急忙过来拉着旺才,要他再上山到洞里去拿一个泥人来给他们家人治病。只见,旺才一收平日里痴呆的样子,嘴里吐出一句话:“心不净,则病不止。”原来,那几户人家没有把洞中取得的财物全部交给道士,而是偷偷又留了一些藏在家中,所以泥人在他们面前便不起作用,如今,追悔莫及,但为时已晚。
村里众人见旺才也不傻了,纷纷好奇地围了上来,想看个究竟,旺才缓缓道出了此中玄机。其实,山洞为此处山神所有名为“试心洞”,因见此村十分清贫,动了侧影之心,开启洞门以试民心,若民风淳朴便可为福一方。原来,在金银财宝旁边山神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一人一件,多则生变”,但是进洞的人眼里只有这满洞的财宝,却完全看不到这石碑上的字,故而有此一灾。而后,山神见祸由自己一时善心而起,于心不忍便化为道士前来解救众人,因为只有无心之人才不会有贪念,才能不选财宝选泥人,而只有这泥人能解村民的失心症。就在泥人破碎时旺才也随之苏醒,他原是山中一个无名小仙,因打破神龛而被贬为凡人在此受罚,今日罚期已满,也该随山神回山,守护这‘试心洞’。他还告知众人山洞洞门已封,莫要再寻,说着向众村民深深一鞠躬以感谢多年养育之恩,说完便出了村上山去了,此后再也没人看见过他。而后,有几户人家多次上山找那个山洞,却再也没人找到过。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大进”的故事》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进”的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大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