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 正文

翁同龢:晚清政治家、书法家,同治、光绪两代帝师作文 文案

2023-03-21 高一作文 类别:素材 2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翁同龢:晚清政治家、书法家,同治、光绪两代帝师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翁同龢:晚清政治家、书法家,同治、光绪两代帝师作文  文案

翁同龢:晚清政治家、书法家,同治、光绪两代帝师作文 文案:

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咸丰六年(1856)一甲一名状元。
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光绪戊戌政变,罢官归里。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卒后追谥文恭。学通汉宋,文宗桐城,诗近江西。书法遒劲,天骨开张。幼学欧、褚,中年致力于颜真卿,更出入苏、米。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晚年沉浸汉隶,为同、光书法家第一。当时的书法家对他的书法造诣之高十分敬佩。生平翁同龢家族显赫。父亲翁心存,道光进士,咸丰、同治两朝大学士,早年任上书房总师傅,是咸丰帝、恭亲王奕、惠郡王绵愉的师傅,晚年入值弘德殿,授读同治帝。翁同龢的长兄翁同书,道光进士,官至安徽巡抚,遭李鸿章弹劾遣戍。翁同龢幼年时的国学教育系由其母亲与姐姐教导完成。翁同龢的妻子为汤夫人,妾陆氏。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参加科举得恩贡,咸丰六年(1856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陕西学政,因病回京。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是翁同龢发现诸多疑窦,慈禧太后下令重审此案,其中涉及两湖派与江浙派的权力斗争。光绪元年(1875年),翁同龢署刑部右侍郎。次年四月,受命教授光绪帝读书。不久,迁户部侍郎,充经筵讲官,晋都察院左都御史。历任刑部、工部尚书。光绪八年(1882年),充任军机大臣。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中,主张进兵结合谈判,不可一味依仗刘永福之黑旗军。不久,罢直军机。历加太子太保,赐双眼花翎、紫缰。翁同龢因曾国藩及李鸿章曾经检举其兄,因而终身与李鸿章有私怨。任户部尚书期间,处处刁难北洋水师。当时有一副讥讽对联描写二人: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安徽合肥的李鸿章,下联常熟即江苏常熟的翁同龢。李翁二人的恩怨间接导致日后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的失利,当时英国人建议中国:必添购快船两艘,方能备日制胜,未料翁同龢不断拖延,两艘快船为日本购去,新日舰速度快、炮门多,其中一艘日舰吉野号成为甲午战争中击沉中国舰队最多的船舰。
光绪二十年(1894年),翁同龢再任军机大臣,深得光绪帝信任。在甲午战争中,坚决主战。次年,清军战败,中日和议期间,翁同龢与李鸿藻极力反对割地,指出:宁增赔款,必不可割地。又联合俄、英、德三国谋阻割地,最终情势无法挽回。次年,兼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开始后,6月15日,翁同龢突然遭光绪帝将其开缺回籍。传统说法认为翁支持维新变法,推荐康有为,拟定并颁发了戊戌变法的纲领性文件《明定国是诏》;故遭到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之名加以罢黜。政变后,又遭严厉斥责,将其罢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翁先到侄子江西巡抚翁曾桂署中暂住,然后回常熟故乡。
光绪三十年(1904年)病逝于故乡。死后康有为誉之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然而,根据雷家圣《力挽狂澜:戊戌政变新探》一书指出: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说道:那拉氏(慈禧太后)忽将出一朱谕,强令皇上宣布。皇上见此诏,战栗变色,无可如何。此朱谕实那拉氏与荣禄最毒之计,闻系出于荣禄私人李盛铎所拟云。翁同龢一去,皇上之股肱顿失,然后可以为所欲为也。可见罢黜翁同龢的诏书,为荣禄私人李盛铎所草拟。但是康有为在《自编年谱》却记载翁同龢被罢前夕,康有为为御史李盛铎草译书、游历及明赏罚、辨新旧折,李上之。可见康有为替李盛铎草拟之明赏罚、辨新旧的奏折,即是弹劾翁同龢的奏折,将翁同龢视为旧而加之以罚。变法派领袖康有为竟然帮荣禄私人李盛铎草拟奏折,岂非怪事?因此,李盛铎不但非荣禄私人,而且可能是在康有为的授意与拟稿之下,上书弹劾翁同龢。翁同龢的被罢,不是那拉氏与荣禄最毒之计,而是康有为除旧布新的结果。宣统元年(1909年),翁同龢获得官方平反,追复官衔,并追加谥号为文恭。著作有《瓶庐诗稿》、《翁文恭公日记》、《翁文恭公军机处日记》等。改革主张在长达二十年交往中,其帝师身分对皇帝的政治思想产生深远影响,在1889年光绪亲政时,翁即向皇帝呈上冯桂芬的《校邠卢抗议》,主张稳重务实的改革,强调西学的重要,不过其本身十分重视儒学的根本价值,在甲午战争后极力将和谈责任推搪予李鸿章以免接触外交事务可见一斑。时人称之为人好延揽而必求其为用,广结纳而不能容异己。书法翁同龢书法,早年学董、米,中年以后学颜鲁公雄,又师从时人钱沣,纵横跌宕,为世所重。清徐珂《清稗类钞》谓:叔平相国书法不拘一格,为乾嘉以后一人晚年造诣实远出覃溪(翁方纲)、南园(钱沣)之上。论国朝书家,刘石庵(刘墉)外,当无其匹,非过论也。光绪戊戌以后,静居禅悦,无意求工,而超逸更甚。谭钟麟更推崇为:本朝诸名家,直突平原(颜真卿)之上,与宋四家驰骋者,南园(钱沣)、道州(何绍基)、常熟(翁同龢)而已。故居与纪念馆翁氏故居今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城内翁家巷2号。翁同龢从8岁到20岁期间居住在此。古宅为保存完好的大型官宦宅第,坐北朝南,占地约4620平方米,今存大小房屋90余间。第三进正厅额彩衣堂为明代遗构,画梁雕栋,气势宏伟。
道光十三年(1833年)翁心存从仲氏处购得,作为奉养母亲之所。翁同龢玄孙、美籍华人翁兴庆将翁氏故居捐献给国家,1991年辟为翁同龢纪念馆,1996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虞山西麓鹁鸽峰下有瓶隐庐纪念馆,瓶影庐系翁同龢晚年失势后居住直至去世之所,位于常熟虞山西麓鹁鸽峰下谢家浜的尚湖之滨,登楼揽翠,开轩面湖,具有山林胜致。

翁同龢:晚清政治家、书法家,同治、光绪两代帝师作文 文案: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他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被称为近代史上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为官40载,任封疆大吏十余省,扬名中外,而他的清廉自守也是清廷中为数不多的一人。据说他晚年任山西巡抚,自己订立分析家产的字据,他自己的全部的家产却只有三万两左右。作为如此的高官,财产竟然还比不上“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的小小的知县。他爱好诗词、书法,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书法、日记、公牍以及札记等。还留下许多至理名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1841年,由于投降派的陷害,林则徐被以“办理不善”的罪名革职降级,充军伊犁。1842年途经陕西西安与家人告别时作七律一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是其中的两句。
虽然他蒙受冤屈,但报国之志并未稍减,这两句的大意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会受到祸害而躲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查禁鸦片时期,曾在自己的府衙书写此联: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身为高官,却要求家人勤俭持家,家中的开支,能省则省。他家教甚严,经常告诫子女不能倚仗父亲的权势,和官府妄相往来,更不能干预地方的事务。 怎样对待财产,怎样对待子女,林则徐还有一段名言:”儿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儿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这段名言应当成为天下为父母者之座右铭。当今社会上有些老年人白发苍苍了还在为儿女攒钱买房,退休了还要为儿女的工作四处寻找门路。还有的子女为争夺父母的财产甚至大打出手。殊不知,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其实往往是害了他们,毁了他们的人生。
林则徐50多岁的时候,还写了一个”十无益“: 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做事乖张,聪明无益。 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不惜元气,医药无益。 淫恶肆欲, 阴骘无益。他将一些常被人们看作有益的东西,分别做了界定说明,也就是说,如果不满足某种条件,一些看来有益的事情,很可能没有益处。因此这”十无益“既是林则徐自己的修行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

翁同龢:晚清政治家、书法家,同治、光绪两代帝师作文 文案:

《鸿门宴》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简介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司马谈之子。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鸿门宴》是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
二、字词梳理
(1)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宇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秦末起义军领袖。起兵反秦后与刘邦争天下,最终失败自杀。
(2)沛公:刘邦(前256一前195)。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秦末起义军领訕,称沛公。后建立两汉王朝,即汉高祖。
(3)霸上: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
(4)左司马: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参掌不政。
(5)王:称王。
(6)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三、文字读音
(7)子婴:秦朝最后的国君,在位46天。当时已投降刘邦。
(8)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
(9)范增:项羽的主要谋士。
(10)说:劝说。
(11)山东:指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12)美姬:美女。
(13)幸:这里指君主宠爱女子。
(14)望其气:观察他的云气(以预测吉凶穷达)。望气是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之术,据说“真龙天子”所在的地方。天空中有一种异样的祥云,方士能够看来。
(15)失:指失去时机。
(16)楚左尹项伯:项伯,名缠,字伯。左尹,官名。
(17)季父:叔父。
(18)素善留侯张良:一向与张良友善。善,友善、交好。张良(?一前190),宇子房,刘邦的主要谋士。刘邦得大下后,封他为留侯。留,地名,在今江苏沛县东南。
(19)之沛公军:到刘邦驻军地。之,往。
(20)臣为韩王送沛公:张良曾任韩王(战国末期韩国贵族、名成,项羽叔父项梁立其为工)司徒。刘邦从洛阳南行,让韩王留守,自己同张良入武关。送,这里是跟从的意思。
(21)此计:指下文“距关,毋内诸候”的计策。
(22)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鲰,浅陋、卑微。
(23)距:同“拒”,把守。
(24)毋内诸侯:不要让诸侯进来。内。同“纳”,接纳。诸侯,指其他率兵攻秦的人。
(25)当:对等,比得上。
(26)有故:有旧,有交情。
(27)活之:救了他,活,使……活命。
(28)幸:幸亏,幸而。
(29)孰与君少长:即“与君孰少孰长”。
(30)兄事之:用侍奉兄长的礼节对待他。
(31)要:同“邀”,邀请。
(32)奉卮酒为寿:奉上一杯酒、祝(项伯)健康。卮,酒器。
(33)婚姻:两家结为婚姻关系。
(34)秋毫不敢有所近:意思是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近,接触。
(35)籍吏民:造册登记官吏、百姓。
(36)将军:指项羽。
(37)备:防备。
(38)非常:指意外的变故。
(39)倍德:忘恩。倍,同“背”。
(40)蚤:同“早”。
(41)谢:道歉。
(42)因:趁着(机会)。
(43)从百余骑:以一百多人跟从他。从,使……跟从。
(44)戮力:合力。戮,同“勠”。
(4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秦二年三(前207),楚怀王命项羽渡黄河救赵,又命刘邦沿黄河南进攻琴,河,黄河。
(46)意:料想。
(47)郤:同“隙”,隔阂、嫌怨。
(48)亚父:项羽对范增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丁对待父亲。亚,次。
(49)付:这里是“陪坐”的意思。
(50)数:屡次,多次。
(51)目:递眼色。
(52)玉玦:环形有缺的佩玉、“玦”与“决”同音,范增用玦暗示项羽要下决心除掉刘邦。
(53)三:多次。
(54)项庄:项羽的堂弟。
(55)若属:你们这些人。
(56)翼蔽:遮护,翼,像翅膀一样。
(57)樊哙:刘邦的部下。
(58)与之同命:跟他同生共死。意思是要守卫在刘邦身旁,竭力保护他。之,指刘邦。
(59)交戟之卫士: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兵士。
(60)披帷:掀开帷幕。披,分开
(61)目眦:眼眶。
(62)按剑而跽:握着剑,跪直身子。这是一种警备的姿势。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63)参乘:亦作“骖乘”。古时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64)斗卮:大酒杯。
(65)彘肩:猪的前腿根部。
(66)加彘肩上:把猪腿放(在盾)上。
(67)啖:吃。
(6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杀人像是怕不能杀尽,给人用刑像是怕不能用尽酷刑。举、胜,都有“尽”的意思。
(69)怀王:名心,是战国时楚怀之孙。项梁起兵,立他为王,也称楚怀王。破秦后,项羽尊他为义帝,后来项羽又令人把他杀了。
(70)细说:小人的谗言。
(71)亡秦之续:已亡的秦朝的后继者。意思是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72)窃为大王不取也:私意认为大王不会采用(这种做法)。窃,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
(73)如厕:上厕所。如,往。
(74)陈平(?一前178):原为项羽的部下,后来为刘邦的谋士,官至丞相。
(7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醉小让: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辞让。
(76)刀俎:切肉用的刀和砧板。
(77)何辞为:何必告辞呢?为,句末语气助词,表反问。
(78)操:拿。
(79)璧: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
(80)玉斗:一种玉制饮酒器皿。
(81)谨诺:遵命的意思。谨,表示恭敬郑重。
(82)置:放弃,丢下。
(83)夏侯婴、靳强、纪信:都是刘邦的部下。
(84)骊山:即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
(85)道:取道。
(86)芷阳:秦代县名,在今陕西西安东。
(87)间行:从小路走。间,秘密地。
(88)度:估计。
(89)不胜杯杓:禁不起多喝酒,意思是醉了。胜:承受、杯杓、酒器,借指饮酒。
(90)再拜:拜两次,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
(91)大将军:指范增。
(92)督过:责备。
(93)撞:敲击。
(94)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三、文字注音
(1)玉玦:jué。
(2)旦日飨士卒:xiǎng。
(3)鲰:zōu。
(4)奉卮酒为寿:zhī。
(5)戮:lù。
(6)目眦:zì。
(7)按剑而跽:jì。
(8)彘:zhì。
(9)肩刀俎:zǔ。
(10)不胜杯杓:shēng。
(11)沛公欲王关中:wàng。
(12)毋内诸侯:na。
(13)樊哙:fánkuài。
四、通假字
(1)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
(2)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5)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7)不者:“不”通“否”。
(8)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9)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
(10)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
(11)拔剑切而啗之:“啗“通“啖”。
五、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驻军。
(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于项羽曰:告诉。
(3)不可不语:告诉。
(4)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5)吾得兄事之:侍奉。
(6)范增数目项王:示意。
(7)刑人如恐不胜:惩罚。
(8)道芷阳间行:取道。
(9)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10)发上指:向上。
(11)若入前为寿:走上前。
2.名词用状语
(1)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2)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3)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4)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那样。
(5)头发上指:向上。
(6)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
(7)道芷阳间行:抄小路。
3.动词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2)从百余骑:使……跟从。
(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步,内:使……进来。
(4)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5)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使……回去。
(6)樊哙侧其盾以撞:使……侧过来。
(7)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
4.形容词用作动词
(1)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1)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
5.形容词用作名词
(1)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
(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事。
(3)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6.动词用作名词
此亡秦之续耳:后续者。
七、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非常。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今义:河南省,河北省。
(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
今义:仔细说来。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刘邦。
今义:现在的人。
(7)沛公已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
(8)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之所以……是因为……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9)沛公奉卮酒为寿古义:敬酒。
今义:岁数大。
八、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用“……也”表示判断。
①此天子气也。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2)用“……者,……也”表示判断。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②亚父者,范增也。
③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⑤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用“为”表示判断。
①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②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4)无标记表示判断。
此亡秦之续耳。
2.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今日之事何如?
②大王来何操?
③沛公安在?
④客何为者?
⑤籍何以至此?
(2)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①沛公军霸上。
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③贪于财货。
④具告以事
⑤长于臣
⑥因击沛公于坐
⑦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⑧得复见将军于此
3.被动句
(1)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2)无标记
珍宝尽有之。
4.省略句
(1)为(省介词宾语“之”)击破沛公军。
(2)则与(省介词宾语“之”)一生彘肩。
(3)旦日(省主语“你”)不可不蚤自来谢(省介词宾语“于”)项王。
(4)欲呼张良与(省介词宾语“之”)俱去,曰:“毋从(省介词宾语“之”)俱死也。”
(5)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上。
(6)将军战(省介词宾语“于”)河北,臣战(省介词宾语“于”)河南。
(7)置之(省介词宾语“于”)坐上。
九、一词多义
1.如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
(2)沛公起如厕:往,到……去。
(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2意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
(2)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3.举
(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2)杀人如不能举:全、尽。
4.谢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动词。
(2)哙拜谢:感谢。
(3)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
5.军
(1)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
(2)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
(3)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
6.言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
7.幸
(1)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
(2)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
8.去
(1)亡去不义:离开,动词。
(2)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
9.当
(1)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
(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
10.故
(1)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形容词作名词。
(2)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
(3)故听之:所以,连词。
11.坐
(1)项王、项伯东向坐:坐下,动词。
(2)因击沛公于坐:座位,名词。
12.从
(1)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
(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
13.胜
(1)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
(2)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动词。
14.击
(1)为击破沛公车:动词,攻打。
(2)因击沛公于坐:动词,刺杀。
15.辞
(1)卮酒安足辞:动词,推辞。
(2)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动词,告别,辞别。
(3)大礼不辞小让:动词,顾及。
十、重要虚词
1.为
(1)客何为者:wéi,做,干,动词。
(2)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wéi,做,干,动词。
(3)窃为大王不取也:wéi,认为,动词。
(4)为击破沛公军:wèi,替、给,介词。
(5)我为鱼肉:wéi,是,动词。
(6)吾属今为之虏矣:wèi,被,介词。
(7)何辞为:wéi,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
(8)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第一个“为”,wèi,给,介词;第二个“为”,wéi,动词,成为。
(9)军中无以为乐:wéi,动词,作为。
(10)且为之奈何:wèi,对,动词。
(1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wéi,是,动词。
(12)君为我呼入:wèi,替,介词。
(1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wèi,给,介词;wéi,做,动词。
2.因
(1)因言曰:趁机。
(2)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
(3)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4)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3.以
(1)具告以事:介词,把。
(2)籍何以至此:介词,凭。
(3)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介词,拿
(4)还军霸上,以待项王:表目的连词,来。
4.且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
(2)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3)且为之奈何:副词,况且。
5.于
(1)长于臣:介词,比。
(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对,向。
(3)樊哙覆其盾于地:介词,在。
6.然
(1)然不自意:然而,连词。
(2)不然:这样,代词。
(3)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形容词的词尾。
7.之
(1)珍宝尽有之:代珠宝。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3)为之奈何:代词,指这件事。
(4)吾得兄事之:代词,指他。
(5)与之同命:代词,指沛公。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结构助词,的。
(7)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代词,指关中。
十一、参考译文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祝项伯长寿,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能不能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肩膀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们发怒,不敢奉献。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再进去。”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王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了曹无伤。
十二、难句解析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旦日”即明日,“臣”是刘邦自谦的称呼,“戮”是联合,一同的意思,“河北”、“河南”指黄河北岸、黄河南岸。全句译为:沛公第二天一早就带着百多个骑兵来拜见项王,到达鸿门,赔不是说“臣仆跟将军合力同心攻打秦王朝,将军在黄河北岸作战,臣仆在黄河南岸作战。”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置”,放弃。“车骑”指战车。“道”用作动词,取道。“间”可译作从小路或秘密地。全句译为:刘邦就丢下他的车马与随从人员,独自骑马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及盾牌,快步离去。从骊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走。
3.臣请入,与之同命。
“之”可指沛公,也可代项庄,两种说法都成立。一般取前说,即“与沛公同命。”。全句译为:我请求进
去,跟沛公同命运。
4.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撞”在现代汉语中是“运动着的物体跟别的物体猛然碰上”,在这句中“撞”作击刺讲。全句译为:亚父接了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击破了它。
十三、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第1、2段),交代鸿门宴的由来。
第二部分:(第3、4段),写鸿门宴上的斗争。
第三部分:(第5、6、7段),述会后余事,包括刘邦逃席,间道至军;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而范增破斗;刘邦诛杀曹无伤。

翁同龢:晚清政治家、书法家,同治、光绪两代帝师作文 文案:

“死去元知万事空”,这是宋代大诗人陆放翁临终前的遗诗,他不是留恋红尘,而是“但悲不见九洲同”,于是他警告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时,必需“家祭无忘告乃翁”。在感慨陆放翁的心系国家,至死不忘之余,不由得感叹:活着真好!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无人不想多活久一些,因为世界是美丽的,生活是美好的。活着可以看新闻、评政治,可以与同学朋友畅述幽情,可以沐浴阳光,可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于是我们期待活着,因为活着真好!是的,活着真好。无论是古代或是现在,无论是帝王将相,或是黎民百姓都希望自己能活着,长长久久的活着,并期待着永生不灭。因为 ----只有活着才可以看到阳光,感受到爱,享受天伦之乐。曾记否,庄子问来诏他去做官的钦差的问题----你愿意当在稀泥里夹着尾巴的活龟还是愿做放于高堂之上却受万人膜拜的死龟?结果无论是问者或是被问者的答案都是----活着的龟。因为就算你再怎么的受人朝拜,都毕竟是只死龟,是只一无所有,仅剩残壳的龟,所以所有的人都希望活着,因为活着真好!无论你是英雄,抑或狗熊,死去了,一切皆空。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六国破灭,王子皇孙尽为秦宫人,至今有不为尘土乎?如今却有一些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屡屡自杀,这又为何?前段时间,国内常演“跳桥秀”,高官自杀等,这更是为何呢?难道生活不美好吗?难道生活就再也没有直得他们留恋的了么?非也!非也!或只看到生活痛苦的一面,没有回眸曾经精彩的瞬间;或真的如某高官自杀后的遗嘱“已经没有再值得留恋的”;或又如《观音山》里所说的,孤独不是永远的,在一起才是永远的。活可以享受生活,体味世事,感慨人生,所以绝大多数的人都希望活着。然,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所恶有甚于死者时,你还选择苟且偷生吗?当,你看到只要牺牲自己的利益便可救活数条生命,你还会苟且存活吗?当,你能存活,却要永远地丢掉你的人格和尊严时,你还会选择生存吗?故,我们常看到了像“烈焰之中筑大爱”的王茂华、谭良才之类的舍生取义之士;看到了像“舟曲之子”王伟般的铁汉砥柱男儿;看到了像“忠信兄弟”孙水林、孙东林般的坚守承诺义士……活着真好,有的人却牺牲自己而救活他人,原因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活着真好,而是他们更懂得活着真好,要让其他人感受活着真好,享受活着真好!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翁同龢:晚清政治家、书法家,同治、光绪两代帝师》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翁同龢:晚清政治家、书法家,同治、光绪两代帝师》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翁同龢:晚清政治家、书法家,同治、光绪两代帝师》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