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端午节的亲情作文 端午节的亲情小故事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端午节的亲情作文 端午节的亲情小故事文案:
情如粽叶,越煮越香。
快乐如射线般,无限延长。
——文婵若兮
冬去了春来,春去了夏来,转眼间,此年的端午节也即将在缕缕粽香间清晰开来。
站在早晨清新的阳光里,感觉丝丝温馨,恬静美好。走在流马人喧哗的大街上,风中淡淡的粽香扑鼻而来,深呼吸,任粽香飘进五脏六腑,打消购买的念头。看,转角处,一群群年长的人儿正在精挑细选上等糯米,声调不一的讨价还价声却成了小城最欢快最活波的晨间交响曲,感觉那么真挚,那么动听。
走进超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设计独特,色彩鲜明醒目的宣传语。进入购物区,其次,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那形态各异,口味多样,包装极其精致来自五湖四海风味独特的粽子,让人尽饱眼福。
尽管眼前这粽子千般好,万般美,毫无疑问会吸引无数人的眼球,必定会激起不少顾客强烈购买的欲望。但在我心里,却远远比不上我外婆包裹的爱心粽子。
往常的端午节都是在学校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度过的,虽然外卖的粽子口味也不差,但是对外婆精心包裹的粽子还是怀深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只要我放假回家,嘴馋了,不论什么时候,外婆总是毫不犹豫笑眯眯地满口答应,转身就走进厨房去准备包裹粽子的材料。此刻,我觉得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宠儿。
接下来,外婆就坐在藤椅上一边筛选着糯米,而我就蹲在外婆身旁一边刷洗着粽叶。我的任务完成后,我就安静地坐在藤椅上,看着外婆以极其娴熟麻利的动作清洗糯米,搓小豆,细切腊肉,又以其灵巧的双手一边擦去粽叶上多余的水分,一边将糯米小心翼翼地递进粽叶口,然后,将这些零散的粽子捆扎。最后,放入锅内蒸煮。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这些繁琐细致的程序,我是不会明白原来包裹一个小小的粽子竟然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心思精力。此刻,对外婆这种耐心细心贴心式的举动,不禁使我的钦佩之感不由而生,让我感动的无言。
望着墙上的钟表,细数着自己在庭院踱步的步伐,迫不及待地等候着粽子出锅的那一刻。迈进厨房,看着这满屋氤氲的雾气,闻着那浓浓的粽香,有一种强烈揭锅,一尝为快的冲动。但,最终,我还是遵守了那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良言。
过了几分钟,粽子终于蒸熟了。于是,我就迫不及待地揭开那还正冒热气的粽叶,用筷子将粽子一分为二,看着那金灿灿流油的腊肉,饱满剔透的赤豆,让人垂涎三尺。于是,忍不住细细咬上一口,滑滑嫩嫩的,不油不腻,而且富有嚼劲。但是,外婆总是在旁边笑着温柔提醒着我“当心烫手,当心烫手”。我总是天真的回答道:“就算是烫着了,我也是幸福至极,快乐无比的”,外婆浅笑无语,只是满眼疼爱的望着我抚摸着我的脑袋。
每当走在回家的路上,手里提着外婆给我包裹的爱心粽子,心里感觉沉甸甸的,我明白这小小的粽子里面包含了多少关爱,多少汗水,多少祝愿,多少温暖。这么多年以来,外婆总是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地默默付出着,劳累一个人承受着。不管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地方,有好吃的,好玩的,外婆总是在第一时间想到要留给我们,打电话告诉我们。不管什么天气,不论什么季节,外婆依然坚持着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们千叮咛万嘱咐,叮嘱我们要:“好好照顾自己,天冷要记得加衣,晚上要盖好被子,不要着凉了。也许,我们若安好,便是她的晴天。”每当回忆起外婆的音容相貌,一言一行,心里总是暖暖的,甜甜的,对她的思念越发浓烈。不管在校内校外,只要听到室友们赞扬起她们外婆时,我的脑海播放的满是外婆慈爱辛劳的画面,让我不禁潸然泪下,我想,亲情总是无须解释的,思念总是无需理
端午节的亲情作文 端午节的亲情小故事文案:
在大作家沈从文的笔下,端午节是个民俗大舞台,各种民俗令人应接不暇,而在我们家,端午节是个亲情交流日,促膝而谈使我们感到亲情的温暖。
我们的端午节,最令人心动的不是各式各样的民俗,也不是丰富多样的食品,而是浓浓的亲情。到了端午,一家人无论谁,也无论有多忙,都会抽出时间回到家中,同家人吃顿团圆饭,叙叙旧,坐一坐,让亲情和着粽香荡漾在每个人心头。
在我印象中,我过的最难忘的端午节,当属那一次。当时,太谷的四姨奶奶一家前来看望我奶奶,恰好是端午节那天。自从一大早接到四姨奶奶的电话后,全家人就忙了起来。爸爸负责置办酒水,一口气拎回来两桶“竹叶青”和三瓶汾酒;姑父和三大爷一起去了菜市场,买了几种熟肉和几道家常菜的原料。妈妈、姑姑、二姑等几个女眷有条不紊地包起了粽子。就连我们几个小孩子也不闲着,帮忙递着包好的粽子……
四姨奶奶终于来了,她不仅带来了粽米与粽叶,还带来了一大家子人。当时的规模达到了十人以上,吃的是自己做的鲜枣粽,喝的是杏花村的汾酒、竹叶青,把两张大长条桌子摆在一块,十几个人正好围了一圈,浓浓的亲情便氤氲在粽叶的清香中。
饭桌上,两家,不,是一家人亲密无间,大家都有话要说,女人们两两聚在一起,谈谈家常。男人们则点上支烟,倒上杯酒,围在一起话说天下大事,颇有煮酒论英雄的气概。就连孩子们也找到了伙伴,你给我讲个笑话,我给你看个稀罕玩具,笑声不断。
吃了饭,一家人又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汩罗江上的龙舟比赛。电视开着,却没人看,最多不过瞟一眼,便又将注意力转回亲人身边。孩子们呢?他们早就带着大人给的香包到邻院给其它小朋友炫耀去了。
这就是我们这里的端午,没有伟人,因为一个普通人的屋子里不能也不必容纳伟人们崇高的精绅;没有宗教,因为那对我们的家庭生活毫无用处;只有亲情,才是于我们最平凡,最亲近而又最珍贵的心灵慰藉。
端午节的亲情作文 端午节的亲情小故事文案:
假如有人问我:“你喜欢在粽子中加什么?肉吗?枣吗?”都不是。我最喜欢加的,也就是世界上最为珍贵的——亲情。
端午节的前一天,我们一家怀着敬仰的心情去菜市场买端午节的必备品:艾草、粽叶、红绳、糯米等。没错,我们要包粽子、插艾草,以表达我们对先辈屈原的敬仰之情。\"赤心鸿智报祖国,众人皆醉为臣醒。不忍眼看国人落,汨罗江边融臣心。”这就是屈原的一生,悲壮而又美丽,如同夜空中永恒的流星,在宇宙中闪耀穿梭。菜市场人头窜动,商品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我们很快就备足了过节的用品,一路说笑着回家了。
回到家,摆好粽叶,放好糯米,就开始一个重要流程——包粽子。首先,我小心的拿起一片粽叶,想把它折成漏斗形,可它在我的手中扭来扭去,似乎在抗议变成粽子的命运。于是我只好把它折了几下,它这才不乱扭,乖乖的被我做成漏斗。接下来就是放糯米,这一步十分关键,米多少都不行!起先我舀了满满几大勺,可等放进去一看米太多了,于是我只好把米倒掉一些。但调皮的粽叶不知何时的下面开了个口,里面的米像水一样“哗”的一声流走了一半,我不由得着急了起来。这时爸爸走了过来,拿起了一张粽叶:“看我的!”。只见他的双手像小鸟一样上下翻飞,放米、放馅十分熟练,看起来毫不犹豫。原来包棕子的要点就是快,不能犹豫。不然就容易失败。这不就像抓住时机去做事情吗?快则成功,慢则反之,这就是效率呀!最终我包好了粽子,甚至学会了打“五莲结\"呢!望着它们,我和爸爸都十分自豪,而我从棕子上似乎看到了屈原那笑吟吟的样子,心中别提有多高兴了。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粽子端上桌后,我立刻迫不及待的尝了一口——真香啊!真令人回味无穷。但是,你知道粽子为什么那么香吗?因为里面加入了一种特别的佐料——亲情!
端午节的亲情作文 端午节的亲情小故事文案: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到这天,家家户户粽叶飘香。从小,在父母的熏陶下,我对端午节就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小时候,家住农村的我每到端午节这天就围坐在灶台边,等待妈妈把一锅香甜的粽子煮熟。等到粽子熟了,妈妈掀开锅盖,一股香气一溜烟似的涌进我的鼻子。我迫不及待地拽着妈妈的衣襟叫她包给我吃,吃上了喷香的粽子我才不哭不闹。每当吃着粽子的时候,妈妈总在一旁唠叨:“我的孩子,当你吃着美味的粽子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一个深爱自己祖国的人——屈原。
端午节就是纪念他啊!”孩童的我并不理解妈妈的话,只是狼吞虎咽地吃着。长大后,在教科书上我认识了这个似曾相识的老朋友,并了解了关于他的故事。我为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爸爸是个老政治,家事国事天下事,他事事关心。记得有一年的端午节,爸爸吃着粽子却一脸悲愤,妈妈询问原因,他放下碗筷,表情极其严肃地说:“韩国人真是太过分了,竟然把端午节申报为他们国家的文化遗产。”那时候的我从没见过爸爸生过这么大的气,又不理解爸爸说的话。后来,我看到了一则新闻,这才理解了爸爸生气的原因。长大以后过端午节,虽然不用守在灶台边,但那种想品尝美味的冲动一直伴随着我。虽然粽子的口味发生着变化,但是那古老人物的故事却永远传承,他时刻提醒着中华儿女什么叫民族气节,什么叫爱国情深。这种感情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端午节又到了,我吃着香甜的粽子,思绪穿越时空,回到了那古老的世界,正在与老朋友对话。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端午节的亲情》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亲情》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端午节的亲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