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转让,联系QQ:105765989
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正文

郭子仪:唐朝杰出将领作文 郭子仪:唐朝杰出将领文案

2023-03-20 高三作文 类别:素材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郭子仪:唐朝杰出将领作文 郭子仪:唐朝杰出将领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郭子仪:唐朝杰出将领作文  郭子仪:唐朝杰出将领文案

郭子仪:唐朝杰出将领作文 郭子仪:唐朝杰出将领文案:

郭子仪(697~781)唐朝杰出将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初以武举补左卫长史,唐天宝八载(749),任横塞军使,后以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十四载,在唐平安史之乱中,任朔方节度使,由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东征,出单于府(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攻取静边军(今山西右玉),进围云中(今大同),攻克马邑(今朔州),开东陉关(今代县东北)。
十五载,率兵应援河东节度副使、知节度事李光弼,由井陉(今属河北)进入河北,至常山(今正定)与光弼合兵十余万,连败安禄山同党史思明于九门(今藁城西北)、沙河(今大沙河流经新乐、行唐附近河段)等地。进至恒阳(今曲阳),采取深沟高垒,敌来则守、敌去则追,昼扬兵、夜袭营的战法,使史军疲惫后出战恒阳东嘉山,大败史思明及其援军,俘斩4万余人,收复河北十余郡,切断安军后方交通,牵制其西进,使河北战局出现转机。拟将进兵范阳,获悉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失守,唐玄宗西逃,遂与李光弼引兵入井陉。旋奉命率兵5万至灵武,护卫新即位的太子李亨(是为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八月,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朔方节度使。十一月,讨平进逼灵武的叛将阿史那从礼和河曲九姓府、六胡州诸部落数万众,解除了朔方后顾之忧。二载二月,郭子仪率兵收复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冯翊(今陕西大荔),一度攻破潼关,大败安将崔乾祐。四月,授司空、天下兵马副元帅。奉诏引兵赴凤翔(今属陕西),于途中在白渠留运桥(今三原东南)设伏击败安将李归仁铁骑5000。五月,与安守忠、李归仁战于清渠(今西安西)失利,退保武功(今武功西北)。九月,随元帅广平王李俶率唐与回纥兵15万,再与安守忠、李归仁战于香积寺(今长安县西南)北,大败之,斩其6万人,收复京都长安(今西安)。十月,随李俶乘胜东进,在回纥军配合下,大败安将严庄、张通儒等15万兵于新店(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迫安庆绪弃洛阳退守邺城(今安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受命经营河北。乾元元年(758),进位中书令,奉命与李光弼等九节度使各率所部共数十万大军联合讨安庆绪。
十月,领兵渡黄河,至获嘉(今属河南)大破安将安太清,进围卫州(今卫辉)。时鲁炅等四节度使亦会于卫州,安庆绪倾邺城兵7万来援。子仪选3000弓弩手设伏于营垒,先战后退诱安军至垒下,伏兵万箭齐发,安军败走。子仪引兵追击,俘安庆绪之弟安庆和,拔卫州。再战愁思冈(今安阳西南),前后斩杀3万人,遂与诸军连营,进围邺城。二年三月,诸军与援救安庆绪的史思明5万精兵于安阳河(今安阳北)北列阵接战,杀伤相半;时狂风骤起,天昏地暗,唐军因无统一指挥,诸节度使各溃归本镇,子仪亦引军退守河阳(今孟县南),以保东都。旋任东畿、山东、河东诸道元帅,权知东都留守。后为宦官鱼朝恩谗毁,被解除兵权。宝应元年(762),太原(今太原西南)、绛州(今山西新绛)兵相继叛乱,朝廷恐其联络安军,乃封子仪为汾阳王,任朔方、河中、北庭、泽潞行营节度,兼兴平、定国等军副元帅,出镇绛州。子仪至绛州斩乱首及同谋者40人,太原亦效仿处置。从此河东诸镇皆奉守法纪。不久,子仪又遭宦官程元振离间,再度被解除兵权。广德元年(763),吐蕃乘唐平安史之乱无暇西顾之机,攻占河、陇广大地区。程元振隐情不报,至是年十月,吐蕃攻到奉天(今陕西乾县)、武功,京师震骇,代宗再以子仪为关内副元帅,出镇咸阳(今咸阳东北)抵御。未及集兵,吐蕃率吐谷浑、党项、氐、羌等20万众已渡渭水逼近长安。代宗弃长安东奔陕州,京都失守。子仪至商州(今属陕西),收集散卒及武关(今丹凤东南)守兵合计4000人,以雪国耻激励将士;又以昼击鼓张旗、夜燃火等疑兵之计,吓退吐蕃,收复长安。二年,朔方节度使、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反唐。子仪任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使、朔方节度大使,出镇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西南)。不久,怀恩反谋败露,其部众归附子仪。怀恩奔灵武,又引回纥、吐蕃十万众攻关中,长安震骇。子仪奉诏出镇奉天,旋充任北道邠宁、泾原、河西以东通和吐蕃使。当怀恩等部进逼奉天时,子仪布阵于乾陵(今陕西乾县西北)之南。
回纥、吐蕃知有备,不战而退。永泰元年(765),回纥、吐蕃大军进围泾阳(今属陕西),闻仆固怀恩暴死,遂不睦而分营,子仪即利用其矛盾,领数骑赴回纥营地,说服其大帅药葛罗,并与之结盟,大破吐蕃军,稳住了关中局势。大历元年(766),屯军河中,为解决军粮,垦田自耕。是年河中野无旷土,军粮充裕。二年,奉命讨伐叛唐的华州节度使周智光,智光部众闻子仪发兵,遂斩智光以降。八年,吐蕃10万余众攻泾、邠(今彬县),子仪遣兵马使浑瑊出战宜禄(今长武)失利,遂召诸将议事,不究战败之过,只议再战之谋,兵分三路,相互配合,于百城(今甘肃灵台西南)、潘原(平凉东)等地连连取胜,杀获甚众,吐蕃败逃。此后数年,多次遣兵击退吐蕃的侵扰。子仪曾为削减冗官、选贤任能、轻徭薄赋、安民兴国而上书。九年,年事已高,又为边陲不宁而入朝陈谏,提出:吐蕃、党项、吐谷浑为主要威胁,应从内地各道调精兵屯朔方各重镇,以作防守边疆的长远计划。十四年,唐德宗继位,被尊为尚父,加太尉兼中书令,余官皆免。郭子仪精于谋略,用兵持重,治军宽严得当,深得部下敬服。以身许国,临危不惧,身经百战,功勋卓著。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勤于职守,一身系国家安危20余年,对巩固唐王朝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郭子仪:唐朝杰出将领作文 郭子仪:唐朝杰出将领文案:

【素材集锦】 表忠心也要讲方法
郭子仪是中唐名将,因平定了“安史之乱”,被封为“汾阳王”。虽身居高位,他的府邸却与其他人不同——四门大开,门口没有森严的保卫,来人也无需层层通报,就可直接进见。
一次,皇帝派太监来传话,当时郭子仪正在卧室帮夫人梳妆,于是太监便直接来到卧室,连夫人也没回避。太监走后,儿子觉得父亲这样做不妥,说道:“父亲是皇上钦点的汾阳王,却不注重身份,让外人随意进自己的卧室,传出去岂不有损名誉!府门一年到头也随意大开,真是不成体统!”
郭子仪听后,微微一笑:“这些我何尝不知,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位高权重,家里有上千人吃着皇帝的饭,上百匹马吃着朝廷草料,如果我现在把汾阳府的大门关上,不与外人交往,摆出一副神秘莫测的样子,你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儿子被父亲这么一问,蒙了,连连摇头。“将会带来灭九族的杀身之祸!”郭子仪说。儿子更加不解了,“为什么关上门,注意身份就会引来灾难?”郭子仪解释说:“我们一旦紧闭大门,那些别有用心的小人,就会到皇上那打小报告,诬陷或猜测我们要密谋造反。这些话说得多了,皇上也难免起疑心,担心我功高盖主起反心,必然会对我采取行动。”
“不过,现在我们四门大开,谁都可以进出,府内一切都明明白白,无遮无挡。那些想诬陷我的人,便找不到借口,皇上也就会放心啦!”儿子茅塞顿开,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正是因此,汾阳府一直平安无事,郭子仪也在84岁高龄时得以善终。
一个人在表忠心的同时,也要懂得如何保身,学会未雨绸缪,智慧地规避恶浪来袭。
【试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样一个传说,说的是有这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妙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妙的歌,曲终而命绝。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疼痛的巨创来换取。它的歌声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概括主旨: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
1、从鸟这方面立意:
(1)超脱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丽(2)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活中的荆棘(3)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
2、从材料的议论部分立意
(1)最美好的东西需要用最疼痛的的巨创来换取
(2)以生命为代价,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热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山上忽然燃起大火。一只曾经在山上居住过的鹦鹉远远地看见了,就跳进水里沾湿羽毛,飞去洒向大火。天神说:“你虽然有救火的好意愿,但是你这样做能起什么作用呢?”鹦鹉回答说:“虽然知道没有用,可是我曾经在这座山上居住过,山上的飞禽走兽都很善良,全都像我的兄弟一样,我不忍心看它们被烧死。”天神受到感动,替它将山火扑灭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立意】 这是一篇典型的新材料作文题,所供材料是一则寓言故事。可供选择的立意角度也很多。
1、从鹦鹉的角度立意:
鹦鹉之所以奋力救火,是因为“我曾经在这座山上居住过,山上的飞禽走兽都很善良,全都像我的兄弟一样,我不忍心看它们被烧死” 。为此,可以从感恩的角度立意,如:懂得感恩 、学会感恩、要知恩图报等。
鹦鹉明知自己这种用羽毛沾水救火的方式“没有用” ,但仍坚持救火,终感动天神,扑灭山火。为此,可以从尽力的角度立意,如:凡事尽力而为方可无怨无悔无憾、勿以善小而不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等;
由鹦鹉的“我不忍心看它们被烧死”,还可以从爱心的角度立意,如 :要拥有一颗爱心(善心、恻隐之心、怜悯之心、不忍之心、扶弱济困之心等),爱心虽小却能感天动地 , 善心能感动上苍等。
2、从天神的角度立意:
天神被鹦鹉的善良、爱心所感动,而“替它将山火扑灭了” ,为此,我们可以这样立意:学会感动 、支持善行等。
3、从飞禽走兽的角度立意:
鹦鹉的话中“山上的飞禽走兽都很善良,全都像我的兄弟一样” ,可见鹦鹉之所以尽力去扑火,是因为当初它的这些“飞禽走兽” 伙伴,对它付出了善良,与它情同手足。为此,可以这样立意:善有善报 、付出就有回报、助人者人助之等。
4、从材料整体角度立意:
这则寓言故事的整体寓意是只有像鹦鹉的伙伴们一样付出友谊(爱心),在自己处于困境时才能受到援助,感动天神,成就完美结局。为此,可以确立的立意:友爱的力量 、情义无价等。
善良,成就你的蕙质良心
“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是的,世界很美,不仅是因为有春的烟波画船,有夏的朝云暮卷,有秋的云霞绚烂,有冬的冰肌玉骨,更是因为有善良的滋润,有关爱的呵护,有理解的支撑,有祝福的陪伴。(由诗句引出话题。)
善良,不是容颜的闭月羞花,不是举止的温文尔雅,不是财富的腰缠万贯,更不是权势的叱咤风云。善良,是黑暗凄冷中的如豆星火,是干涸枯竭时的点滴甘露,是迷惘徘徊时的一句点化,是沉迷无助时的一把搀扶。真正的善良是来自心灵深处的真诚的同情与怜惜,无私的关爱与祝福。真正的善良,无须剪红刻翠,无须粉黛雕饰,它本身就是人们内心最原始的一种纯朴的纯洁的感情精华。(什么是善良。)
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在经历了太多的锤炼之后,我们在学会坚强的同时也逐渐变得冷漠起来。我们匆匆地在人潮汹涌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漠然地与一切和自己不相关的人与事擦肩而过,我们似乎早已习惯了“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哲学,而不愿再牵挂别人的任何困苦。于是,眼看着那颗曾经晶莹的善良之心在红尘之中慢慢被尘土侵蚀包裹,而后结成厚厚的茧,于是,我又不得不负载着这颗结茧的沉重的心孤独地在冷漠中艰难跋涉······(反面论证,为什么人要善良,因为人丢失了善良。)
当岁月的风尘将皱纹刻上人们的额头,将雪鬓迁上人们的青丝,当我们不知不觉地在孤独与冷漠中逐渐老去时,在夕阳残照下,剥去心灵的坚冰,去打开心灵的一隅时,才忽而发觉没有了善良,没有了那颗原本容易受感动的心,而只剩下麻木的干枯的躯壳和永无止境的疲劳与困顿。(反面论证,为什么要善良,因为人发现了自己的善良缺失。)
善良,是人生大厦的基础,是人性品质中的瑰丽珍品。拥有善良的人才会懂得去感激,去回报,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才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才会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执著,才会有那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气度与胸怀。(正面论证,为什么要善良。)
善良的人,即使没有巍峨高山的冷峻与清峭,也可以有平川凡壑的踏实与稳健;即使没有牡丹玫瑰的雍容绚丽,也可以有芙蓉夕醉的高洁与典雅。善良的人,即使不能居庙堂之高来兼济天下,也可以处江湖之远独善其身。拥有善良,就拥有了生命的方向,即使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中穿梭,也会永远来去从容,两袖清风。
善良,不需要太多的诠释,它是寒风中的一只火把,失意处的一句安慰,痛苦中的一丝爱抚,无助时的一点支援。把善良给别人,也给自己,那么人类将与日月同辉;留一份善良给世界,那么世界将与星宇同寿。珍爱善良,拥有善良,洒播善良,那么,你将会开一树灿烂的红花,既使自己美丽,也使别人温暖。(进一步阐明,人要成为善良的人。)
点评: 本文以善良立意,题目表明中心论点。开头引用诗句引出话题。主题部分先用一系列排比论述什么是善良,然后从正反两面论证为什么要善良。结尾进一步阐明,人要成为善良的人。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善用比喻、类比说理,思想深刻,语言优美,很有文采。

郭子仪:唐朝杰出将领作文 郭子仪:唐朝杰出将领文案:

武则天,是一个颇有历史魅力的名字。她是唐朝开国功勋武士的次女,唐大宗李世民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本名武照,称帝后改为武曌。(“曌”(zhào)字为武则天特别欣赏,拿过来作为自己的名字专用,任何人不得使用这字。从字形上看,“曌”象征着日月当空,象征着女皇君临天下的气势。“曌”字拆开来看,又成“明空”。或“空明”,颇含几分佛理禅机,切合武则天向佛的心意)武则天,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显赫的权势,豪奢的生活,滋养了她无限量的权力欲。
然而,初唐极重士族的门阀之风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门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饱受流俗的轻视,而不甘埋没。这一特殊的境遇与遭际,强烈地刺激着青年时代的武则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权力,以达唯我是从的欲望,和以冷酷而不择手段地去报复一切的心理。则天自幼聪慧敏俐,极善表达,胆识超人。父亲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读书识字,使她通晓世理。史载,则天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诗词歌赋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且长于书法,字态卓荦不群。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则天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则天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太宗欢心,遂赐号“媚娘”。时日既久,太宗又发现则天学识尚好,且懂礼仪,便把她从侍穿衣着的行列,调人御书房侍候文墨。这一变故使武则天开始接触皇家公文,了解了一些宫廷大事,并能读到许多不易得见的书籍典章,眼界顿阔,日渐通晓官场政治和权术。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死去,则天与所有嫔妃,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后,因早先与则天暗通款曲,对她极有兴趣,遂经常往来于感业寺,并于两三年后重召则天入官,晋封为“昭仪”。永徽六年(655年),极受高宗宠幸的武则天,在内宫的斗争中稳操胜券,并日促高宗立己为后。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皇后的废立乃国之大事,须与重臣们商定。当高宗把废皇后王氏,立则天为皇后的打算向诸遂良、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说明后,立即遭到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武氏出身卑微,不宜为后。但是,高宗的主张也得到武则天的同谋许敬忠以及李义府、徐世等一些朝中要员的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高宗终于在这年的十月断然颁诏,废皇后王氏,正式册立则天为皇后。
自此,皇家内宫大权,全部落人武氏之手。则天登上皇后宝座后,机智精明,“通文史,多权谋”的长处,得到长足的发挥和发展,使高宗对她宠爱之余,别眼相看。她亦利用皇后的身份,皇上对己的宠爱,积极参与朝政,“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从永徽六年(655年)到显庆四年(659年)的五年时间里,她设法清除政敌,贬尚书右仆射诸遂良,使其郁闷而死;黜同中书门下长孙无忌,逼其自缢;罢免朝中诸遂良、长孙元忌的支持者,巩固和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和权力,扫除了她参政道路上的障碍。显庆五年(66O年),高宗李治因患凤眩,目不能视,遂下诏委托武后协理政事。自此,则天从参政步人执政,“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人虽在幕后,却遥控了朝廷实权。后来,高宗后悔,图谋收回大权,并密令中书侍郎上官仪草诏废后。岂知机事不密,“谋泄不果”,武后手辣心狠,先下手为强,立将上官仪处死。
高宗之举,功亏一篑,反使武后更为警觉。由于则天武后处理政务有章有法,不似高宗久诿不决,甚为群臣敬服。高宗虽厌其独行独断,许多国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这样,就使武后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竟与高宗同临紫殿,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上元元年(674年),高宗号天皇,皇后号天后,天下人谓之“二圣”。自此,高宗形同虚设,唐朝权柄,尽在武后则天掌握之中。从上元元年(674年),则天以“天后”之尊开始执政,至天授元年(690年)正式称帝的16年中,武氏为当皇帝做了大量的长时间的准备,采取了多种有力有效的措施。首先,在王位的继承上,高宗想禅位于长子李弘。武后则不念母子之情,将李弘毒死,立次子李贤为太子。李贤被高宗委以临国之任,处理政务颇为精干,武后则废李贤为庶人,立三子李显为太子。
弘道天年(683年),高宗卒,中宗李显刚刚继位,武后则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一年后便废掉中宗,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睿宗。李显、李旦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处处受制于武后。

郭子仪:唐朝杰出将领作文 郭子仪:唐朝杰出将领文案:

智力前十: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贾诩、周瑜、庞统、徐庶、荀、邓艾、程煜
武力前十:吕布,张飞,马超,关羽,典韦,赵云,许诸,黄忠,庞德,太史慈。以上十将单挑从未有过失手。其他颜良、文丑也很强,但对关羽一役表现实在太菜,孙策也很强,但他属于一代君主之列,不能算武将。其他的徐晃、张合、魏延、王双、周泰、甘宁、姜维、夏侯敦、夏侯渊等只能算二流武将了。
智勇双全前十:三国中说起智勇双全的人物,我想首先要考虑的是他们的武力,武力不上85的不能称之为“勇”,其次才是智力,然后还要考虑他们带兵打仗方面的能力以及在一些战役中的作用,按照这些因素综合评定,我觉得排名前十的应该是:
1、 姜维:武力92,智力92,作战指挥能力95。在三国中姜维的武力应属上乘,曾与赵云战成平手;智力也相当出众,曾识破诸葛武侯的计略;后归蜀成为诸葛亮的弟子,继承武侯遗愿,独力支撑蜀国大业,几度北伐,成就一世英名,因此论智勇双全当属第一。
2、 关羽:武力98,智力87,作战指挥能力88。武力不必细说,智力在武将中应属比较高的,早期一直是刘备的作战参谋,带兵打仗方面在刘备集团中是矫矫者,诸葛亮入川后独守荆州,拔襄阳,围樊城,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使曹操几欲迁都,不愧为武圣。
3、 张辽:武力95,智力89,作战指挥能力87。武力在曹营中能排进前五,而在带兵打仗方面能独当一面,曾与孙权大战合肥,威震逍遥津,称智勇双全且排名靠前决不为过。
4、 邓艾:武力90,智力85,作战指挥能力95。武力在三国后半部当属一流,智力也不错,只是最后二士争功时显的不太聪明,在带兵打仗方面绝对一流,与姜维棋逢对手,最后率先攻破蜀国,可称智勇双全。
5、 赵云:武力98,智力89,作战指挥能力83。武力超群,胆识过人,虽独立指挥过战役较少,只有计取桂阳和汉水以寡胜众两次,但跟随诸葛亮身经百战,贯彻孔明的战略意图不折不扣,绝对一智勇双全的虎将。
6、 曹仁:武力90,智力85,作战指挥能力86。武力在曹营中能排进前十,在带兵打仗方面也能独当一面,成三足鼎立之势后,曹操委以重任,镇守樊城,防御荆州来犯之敌,曾险些射杀周瑜,也可算智勇双全。
7、 张任:武力85,智力87,作战指挥能力88。武力只能算中上水平,但在带兵打仗方面能力是比较强的,落凤坡射杀凤雏,拒守P城逼刘备荆州搬兵,其智谋可见一斑,可惜未能投降刘备,没能充分发挥作用,否则将成为蜀国重要作战力量,也可算智勇双全。
8、 黄忠:武力97,智力80,作战指挥能力83。老当益壮,解葭萌关之围、计夺天荡山、定军山斩夏侯渊,建立平定汉中第一功,连敌将张A都佩服,曰:“黄忠有谋,非止勇也。” 应算智勇双全之将。
9、 张飞:武力99,智力77,作战指挥能力83。勇力超群,虽然脾气暴燥,但在带兵打仗方面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智退曹兵百万,智收严颜,智取瓦口隘,谁敢说张将军无谋,大将军胆气过人,粗中有细,当为智勇双全。
10、 纪灵:武力87,智力77,作战指挥能力83。袁术手下第一大将,曾与关羽战30回合不分胜负,可见其武力决不一般,能屡屡被袁术委以重任,如;带兵攻刘备、起7路大兵时为七路都救应使,曾向袁术献“疏不间亲之计”等足可说明其非一勇之夫,带兵打仗的能力应该也不错,也算一智勇双全之将吧。
其他的如周瑜、陆逊、吕蒙、钟会、诸葛诞、陆抗、羊枯、杜预等书中无对其武力的描述,不能算勇,如排儒将时再说。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郭子仪:唐朝杰出将领》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郭子仪:唐朝杰出将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郭子仪:唐朝杰出将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