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袁崇焕大战宁远作文 袁崇焕大战宁远视频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袁崇焕大战宁远作文 袁崇焕大战宁远视频文案:
当魏忠贤的阉党把明朝朝政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正不断在辽东进攻明军。萨尔浒大战以后,明王朝派了一位老将熊廷弼出关指挥辽东军事。熊廷弼是个很有才能的将领,可是担任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的王化弼却认为熊廷弼出关,影响了他的地位,千方百计阻挠熊廷贞的指挥。公元1622年,努尔哈赤向广宁进攻,王化贞带头逃进关内。熊廷弼无法抵御,只好保护一些百姓退到山海关内。
广宁失守,明王朝不分青红皂白,把熊廷弼和王化贞一起打进大牢。魏忠贤趁机向熊廷弼敲榨勒索,要熊廷弼拿出四万两银子,才免他死罪。熊廷弼是个正派人,哪来这些钱,当然拒绝。阉党就诬陷熊廷弼贪污军饷,把他处死。
明王朝杀了熊廷弼,派谁去抵抗后金军呢?掌管军事的兵部衙门正在着急。恰恰在这个时候,主事(官名)袁崇焕忽然失踪。衙门里的人找到他家里,家里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去向。过了几天,袁崇焕才回来,原来他看到国事危急,单独一个人骑着马到山海关外视察去了。
袁崇焕详细研究了关内外的形势,回来向兵部尚书孙承宗报告,并且说:“只要给我人马军饷,我能负责守住辽东。”
一些朝廷大臣正被后金的攻势吓破了胆,听袁崇焕自告奋勇,也都赞成让袁崇焕去试一试。明熹宗批准给他二十万饷银,要他负责督率关外的明军。
关外经过几年战争,一片荒凉,遍地都是死亡兵士的尸骨,加上冰天雪地,野兽横行,环境十分艰苦。袁崇焕出关后,带着几个随从兵士,连夜在荒野上骑马奔驰,天没亮就到了宁远(今辽宁兴城)的前屯。他在那里收容难民,修筑工事。那里的将士对袁崇焕的勇气和毅力,没有一个不钦佩的。
袁崇焕在关外,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决心派兵进驻宁远,在那里修筑防守工事,他把他的主张报告朝廷后,立刻得到孙承宗的支持。
袁崇焕在宁远筑起三丈二尺高、二丈宽的城墙,装备了各种火器、火炮。孙承宗还派了几支人马分驻在宁远附近的锦州、松山等地方,声援宁远。
袁崇焕号令严明,受到军民的爱戴。关外各地的商人听说宁远防守巩固,从四面八方拥到宁远来。辽东的危急局面很快扭转过来。
正当孙承宗、袁崇焕守卫辽东有了进展的时候,却遭到魏忠贤的猜忌。魏忠贤唆使阉党说了孙承宗不少坏话,孙承宗被迫离职。
魏忠贤排挤了孙承宗,派了他们的同党高第指挥辽东军事。高第是个庸碌无能的家伙,他一到山海关,就召集将领开会,说后金军太厉害,关外没法防守,要各路明军全部撤进山海关内。
袁崇焕坚决反对撤兵,他说:“我们好容易在关外站稳脚跟,哪能轻易放弃!”
高第硬要袁崇焕放弃宁远。袁崇焕气愤地说:“我的职守是防守宁远,要死也死在那里,决不后撤。”
高第说不服袁崇焕,只好答应袁崇焕带领一部分明军留在宁远,却下命令要关外其他地区的明军,限期撤退到关内。这道命令下得十分突然,各地守军毫无准备,匆匆忙忙地退兵,把储存在关外的十几万担军粮丢得精光。
努尔哈赤看到明军撤退的狼狈相,认为明朝容易对付,公元1626年,他亲自率领十三万大军,渡过辽河,进攻宁远。
那时候,守在宁远周围几个据点的明军都已经撤走,宁远城只剩下一万多兵士,处境十分孤立。但是袁崇焕并不气馁。他咬破指头,写了一份誓死抗金的血书,给将士们看,并且说了一番激励大家的话。将士们听了,都感动得热血沸腾,纷纷表示一定跟着袁将军一起死守宁远。
接着,袁崇焕就命令城外百姓全部带了粮食、用具撤进城里,把城外的民房烧掉,叫后金军队来了没有粮食和掩体。他向城里的官员分派了任务,有的管军粮供应,有的清查内奸。他还发信给山海关的明军守将,如果发现宁远逃回关内的官兵,要他们就地处斩。这几道命令一下,宁远的人心都安定下来,大家除了一心一意守城杀敌之外,没有别的念头。
过了二十来天,努尔哈赤带领后金军气势汹汹地到了宁远城下。大批后金兵士头顶盾牌,冒着明军的箭石、炮火,猛烈攻城。明军虽然英勇抵抗,但是后金兵倒下一批,又来一批。在这紧急的关头,袁崇焕下令动用早就准备好的大炮,向后金军发射。炮声响处,只见一团火焰,后金兵士被轰得血肉横飞,留下的也被迫后撤。
第二天,努尔哈赤亲自督战,集中大股兵力攻城。袁崇焕登上城楼了望台,沉着地监视后金军的行动。直等到后金军冲到逼近城墙的地方,他才命令炮手瞄准敌人密集的地方发炮。这一炮使后金军受到更大伤亡。正在后面督战的努尔哈赤也受了重伤,不得不下令撤退。
袁崇焕听到敌人退兵,就乘胜杀出城去,一直追赶了三十里,才得胜回城。
努尔哈赤受了重伤,回到沈阳,跟他的部下说:“我从二十五岁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没想小小的宁远城攻不下来。”他又气又伤心,加上伤势越来越重,拖了几天,就咽了气。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接替他做了后金大汗。
袁崇焕大战宁远作文 袁崇焕大战宁远视频文案: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了扩张势力,他将目光投向了北方的袁绍集团。此时袁绍兵强马壮。两军对峙,战争持续数月,互有得失,互有胜负,其间也发生了许多日后流传的事件。一是关羽,他在与自己的兄弟分散后,被曹操劝降,在官渡之战中他斩颜良,诛文丑,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的同时也大伤袁军的元气;而另一件事,彻底改变战局的一件事则是许攸归曹。
其时曹军日显疲软,原因有二:一是曹军远征北方,本想速战速决,没想到久攻不下,因而粮草供应难以为继,打持久战对于曹操来说,无疑是一不利条件;二是曹操此时刚刚输掉了几场,内心萌生退军之意。而后却又因两个原因坚持下来,并一鼓作气取得了胜利:一是远在许都的谋士荀彧写给曹操的信,使曹操坚定了信心;二是一个人的到来坚定了曹操的决心。这个人不是什么风华绝代的佳人,也不是耶稣或上帝,他不过是一个叛将。但他却改变了这场战局,他,就是许攸。
许攸,字子远,儿时是曹操的好朋友,在官渡之战前是袁绍营垒中的谋士。因为提建议袁绍非但不采纳,反而听信谗言要治许攸的罪,而且收押了许的家人,许攸怒不可遏,最终促使许攸在这天晚上逃出了袁营,奔向了敌方——儿时死党曹操的军营。
夜已深,月下映衬着一个匆匆的身影。驻扎在野外的曹营戒备森严,时见来回巡查的士兵,除了草丛中零星的的蟋蟀声敢招惹这些精兵悍将外,就只剩这步步靠近的身影了……
曹营最深处的一个帐篷里,他在洗脚,双脚在盆子里搓来搓去,水花四溅,看过远方的来信,他陷入沉思,“唉!”水早已凉透,脚仍然不肯收起,仿佛希望这水能冷却自己不冷静的心绪,打了个哆嗦,捏在手上的来信被揉来揉去,不肯放下。“唉!到底是否该继续打下去呢?”思忖着。夜,漫长而寂静的夜啊!
一个侍卫在帐外小声的报告打破了夜的安谧:“报告主公,营外有人求见!”曹操略显愠怒地说:“这么晚了,本公都要休息了,是谁啊?” “回主公,是许攸, 许子远先生。”曹操听罢迅速跳起来,鞋都不穿地冲了出去——
“子远!”
“阿瞒!”
两人相见别提有多高兴了,他俩从小就是好朋友,故友重逢,人生至乐也!
攸问:“阿瞒军中粮食还可供多少天?”
操笑答:“我军粮食充足,再撑个大半年应该没问题!”
攸说:“你我可是故友啊!”
操说:“哦!记起来了!说实话,还能用一两个月!”
攸再问:“我背离袁绍,抛妻弃子,就是认为你是位贤明的君主,我是来诚心帮你的啊!岂能不对我说实话?”
操又笑了笑:“好吧!兄弟,只能撑10天了,刚才不过是兵不厌诈嘛!”
许攸也笑了笑:“真的吗?”
操笑着说:“你看,我鞋子都省了!”
许攸看了看曹操的脚,红红的,上面还有一些尘垢。
军营回响着两个男人爽朗的笑声。
许攸在随后的谈话中详细地分析了袁曹两军的形势,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毁掉袁军的粮库,而且要突袭。这一计,成就了后来的乌巢(袁军粮城)之战,一举奠定了胜局。
言罢,曹操亲自把许攸送入帐中安歇,与之谢别……
回到自己的帐内,曹操看了看那在深夜中闪着冷光的水盆,看看那水盆旁的鞋,鞋上的水渍早已褪去,但分毫不影响鞋的精致。曹操突然想到了自己的脚,脏脏的,红红的,痛痛的。他笑了笑,大喊:“来啊!再给我换盘洗脚水!”随后,又是一阵笑声……这一夜,终于可睡个安稳觉……
之后,袁军大败,许攸随即再建议曹操兵分多路攻占邺郡,赶走袁绍,然后再献计决漳河水淹冀州城,然后,袁绍基业彻底崩溃,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有时候,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不是那激烈的战斗,而是战前各方主帅的一言一行,这些细节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设想如果当时曹操让许攸继续等着,自己则慢条斯理地洗完脚,甚至因为太晚太累而让他明天再来见面……许攸或许不会有耐心逗留在敌营内,战局或许不会逆转,历史或许将改写。因为曹操那双脚,一切都改变了,那红红的脏脏的脚,令人难忘……
袁崇焕大战宁远作文 袁崇焕大战宁远视频文案: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舰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对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 ” 他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泡沫飞溅的鱼雷后,不幸被另一枚鱼雷所击中而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 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分析:“慷慨赴国难,誓死表忠心”,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表忠心,其爱国之志,苍天可鉴!
袁崇焕大战宁远作文 袁崇焕大战宁远视频文案: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隆中对》
隆中对作为日后刘备集团崛起的总方针其重要性不再多说。我本人对于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才也不敢有所冒犯,但是我有点疑问。“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之中,魏国实力最为雄厚,除了地广人稠,兵员众多之外,人才优势也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文有荀攸,荀彧,贾诩,程昱,司马懿之流,武有张辽,夏侯惇,夏侯渊,许褚,于禁之类,可见魏国实力对于其他任何一国来说都是压倒性的优势。反观蜀国,对外虽与吴国结盟,但是吴国居心叵测,时刻想要夺取荆州,对内由于从刘璋手里夺下益州,益州人心不服,可见此时蜀国是内忧外患。而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将蜀军分为荆州益州两大军事集团,意图天下有变同时进行北伐,光复汉室。但是在魏国实力占优的前提下分兵两处,不能形成拳头力量,很难扣开中原的大门。其后的结果也是这样的,关羽荆州出兵攻打樊城,结果被吕蒙袭取荆州,荆益相隔千里,不得救援,最终关羽败走麦城,此后诸葛亮从益州多次北伐,均由于国力限制无功而返。这不能不说是诸葛亮一个重大失误。
只有一个解释,诸葛亮自信能英雄造时事。
那这样司马徽所说的“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便好理解了。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袁崇焕大战宁远》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袁崇焕大战宁远》,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袁崇焕大战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