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心灵类:愿从本心作文 心灵本源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心灵类:愿从本心作文 心灵本源文案:
高考话题作文心灵类:愿从本心
或动如惊雷疾电直上九天,或如处子默而无言停泊家港。攀山者和念家者不约而同地说出那句“我愿意”,都是如此坚定。
何者?从其本心而已。
在你我的本心中,潜藏着许多。若情感:儿女之情,手足之情,家国之情,故有冲冠一怒,双肋插刀,愤而投笔,血荐轩辕。
违背本心的情感,有手足相残,同室操戈者,登临金字塔高点,数不尽妒忌与艳羡,万人簇拥过后,惟有孤独的长眠。背叛本心的人,本心会给予他双倍的失落与孤独。
反之,若清末举人汪笑侬,风雨飘摇,江山寥落,他竟弃文从戏。所谓倡优并举,意在写京剧艺人的身份地位低下如妓女,汪不顾鄙夷谩骂,不顾练戏之艰,以时政入京剧,开创新剧,意在以这种古老的方式唤醒国民。在他名动天下,嘉奖如纸片飞来之时,他那颗早已经受风霜拷问的心在愿景实现后该是如何的欢欣与满足,家国之情,不正是本心吗?
指路灯,登天索,领航舵——那是你我本心中的理想。请听从本心理想的召唤,扬帆远航吧。因为没有会比这个让你更坚定,更愿意为之奋斗。
年轻是珍宝,但社会嘈杂的音乐,迷醉的灯光遮蔽了本心的投影,
所以迷茫,挥霍青春。半途而废,中道易辙者大多在此时一声
叹息,掉头或干脆坐在地上。
是时候寻找自己那份本心的理想了。香茗,可饮;禅理,可寻;瓦尔登湖,可游;浩渺星空,可览。但这都是手段,真正需要做的是问自己:“最愿意的是什么?”找到它,并为之奋斗。
然而,以上观点建立于亚圣先生的石基——人性本善之上,即你我之本心虽千变万化,仍为善心。追求公正,倡导和谐,弘扬大爱等等。若有人言贪嗔痴,杀伐,虚假等才是其本心,在下不敢苟同。
愿持本心之情感,以无悔对待家人,无愧面对国家;愿持本心之理想,以无惧实现追求,以无畏逐梦人生。
以屈子之诗与诸君共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心灵类:愿从本心作文 心灵本源文案:
一、用心绽放最美的风景
相信拥有一份热爱,便可驱散烈日骄阳;相信心怀一份信念,便可建造最美的花园;相信执着于一份坚守,穷乡僻壤也可绽放出最美的风景。我愿为我心注入一份爱,填满一份信念与坚守,以绽放出人生最美的风景!
为心灵的园地注入信念的水分,长出一方园地的灿烂。我不知道一个人得如何,才能在无尽黑夜中坚守到黎明的曙光;我不知道一个人得如何,才能在花繁柳密中坚守住梦想。我只知道,惟有拥有信念,方可坚信自己,方能重建垣墙,修复梦想!她做到了,因为拥有信念,她放弃自己的百万家财;因为拥有信念,她勇敢地当上村干部;大雨中为村民修建房屋,疾病中仍心系村民。她便是“最美村干部”——段爱平。一个村的梦想,因她的信念而发芽,茁壮成长!梦想路上携手信念同行,我心便是风景最美的园地!
为心灵之舟满载坚守之货,更轻松地驶入一片“桃花源”。谁不向往晴明之日、海不扬波的美景?谁不期待日升月落、潮落星生的风光?人生需要一份坚守,方可造就最美的风景。周有光懂得坚守,终成人们称赞的“周百科”;乔布斯懂得坚守,永不言弃,成就他的苹果梦;蒲柏懂得一份坚守,即使再小的花也要怒放,终成英国文学巨匠。最美的风景往往就在彼岸,惟有懂得坚守之人,方可勇敢地前往,闻到彼岸一缕花香;悠然抱膝沙上,领略到最美风光!
“我从地域来,到天堂去,正路过人间。”对呀!作为生命的过客,我们也不能失去自己的一从精彩。心怀一份热爱,携手一份信念,懂得一份坚守,最美的风景需要用心绽放!
通往天堂的路,拿出自己的真心,铸就民族最美中国梦,创造祖国最美的风景!
二、人生中的赛跑
“时间是贼偷走一切”,很多人在老的时候都会感慨的一句话。回顾自己的一生自己做过多少值得或不值得的事情呢?最近的比赛上刘翔以12。88的成绩平了世界记录,这就比赛在有限的路程中谁用时最短谁就是冠军;然而我们的一生不也就是一场比赛吗,只不过比拼的不是谁用时间最短,而且看看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跑了多少路程。
或许大家都会看到社会上永远存在的两种人。一种人闲的无所事事,忙的气喘吁吁。同样的一天时间里面他们做了完全不同的事情,如果按比赛来说忙的人今天的路程已经遥遥领先了对方。然而闲的人却会说好无聊的一天。是否现在的你似曾相识?为什么有的人一生平平淡淡,有的人一生名声显赫。大家在看到光鲜亮丽的外表时候是否有想到那些外表背后有着怎样的努力。同样的出生,同样的上学,同样的工作,同样的。
然后最后不同的结局的时候。往往就是我们忽视的背后的努力了。很多时候我会觉得做的事情很有意义,或许只是对于当下吧。然后每隔一段时间以后回顾之前的我都觉得自己好幼稚,同样的在幼稚的时候我失去了很多让自己成熟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得到多少就会失去多少。很多时候我总想找到快捷的方式完成自己所想的目标,最后的结果就是忽视了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自己实实在在的有多少本事,或许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让我措手不及。就像我完成了比赛,但是却不是第一名。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那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句话,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就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了属于自己生活的奇迹,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对人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别人拒绝,他只是豁达、坦荡地面对生活。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他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了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然而这就是生命的路程。谁能说阿甘的一生不是丰富多彩,在有限的生命中他做了我们这辈子或许都不会做的事情,至于人生比赛的输赢对阿甘或许都不重要了吧。在这边说一句,有些事情这辈子不做,就不会去做了。
心灵类:愿从本心作文 心灵本源文案:
心灵,在很多时候,是一扇门,冰冷的,需要你用手的温度将它温暖,而后轻轻开启。因为,要释放出美好,因为要射进去阳光,因为要散发出生命的清香……。
心灵的门,有的时候,倒像是老屋的沉重的木门,上面有时光烙上的印记,不深不浅,却紧闭着有那种草木深的萋萋然,也有那种不忍踏进去的感觉,那锈迹斑斑的老锁,落满了灰尘,轻扶上去,却依然觉得旧。心灵啊,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敞开去面对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愿意去接受别人的港湾。在阳光下晾晒心灵,清晨里,有鸟儿愉悦的叫声,透彻心扉,有梦想明媚而清脆的叫唤,有人生步步皆真的脚步声。
轻轻的,轻轻地推开你心灵的、那扇已剥落红漆的大门,让脚步踏进去,告诉自己,人生是一局落子无悔的棋。因为心灵里尘封的门开了,像瓣瓣花开,轻轻开启,是不是?在深暗的尽头又柳暗花明,是不是?在枯草尖上,又感到了生命那锋利的芒,黑暗之后,推开心灵的门,像一只猫乜斜着眼,感知久违的出口,像一尾鱼晃动着诱红的鳞,漫游过心里的门,便是图腾的龙……时间,是最能证明一切的,心灵,那一扇门,用阳光的温度,可以让它不再沉睡,只有真情不消瘦,所有的一切都会焕然冰释。
心灵的门,很多时候,也像是深邃的蓝天,那种色彩,永不褪色,天空下原鸽的低飞,天空下,被春风吹散的那一朵灰色的云,不需要一种伟岸的身姿,不需要那么炫丽的色彩,只需静静的、用一种秋日朗朗下的明净,轻轻推启,那个世界,应该是芬芳的吧。那里可以直面人生的一切挫折,推开心灵之门,所有,都是那般可爱,我们可以正视自己的贫穷、我们可以打败困难、我们可以在敞开的心灵门里,对生命高歌一曲。只因,一切没有但是,没有可是,是有永不言败的毅力和勇气,是有鸟语花香,不会感叹落叶的祥和世界。推开你的心灵之门吧,轻轻地,我相信那“吱呀”的开门声,一定不会砸碎那满地的月光,我相信,你只要一个微笑,便可以担起所有的钝痛。
那么,安静的你,打开你心灵的门,让阳光走进去,让微笑飞出来!我相信,推开心灵的门,我们一起守望幸福,一起追逐梦想,一起让世界芬芳起来!
心灵类:愿从本心作文 心灵本源文案:
净土文系列(含慈云忏主小净土文、莲池大师大净土文及大慈菩萨发愿偈)
净土文(小净土文)——慈云忏主作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花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渡众生,满菩提愿。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全文完)三皈依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礼佛三拜。附慈云法师简介宋·遵式,台州临海县人。学行高古,名冠两浙,专志安养,尝行般舟三昧,九十日苦学呕血,入道场两足皮裂,以死自誓。忽如梦中见观音垂手指其口,引出数虫,又指端出甘露注其口,觉身心清凉,疾遂愈。着《净土抉疑行愿》及《净土忏法》行于世。天圣间,将化之日,炷香礼佛,愿诸佛证明,往生安养。至晚坐脱,人见大星陨于灵鹫峰。时号“慈云忏主云”。赞曰:克勤忏法,自行而垂宪万世,古今一人而已。至于宝手出虫甘露灌口,非精诚之极,畴能然乎?遵式(963—1032年),字知白,俗姓叶,宁海人。少多灵异,生七月即能从母称观音名。稍长潜往临海东掖山,从师义全出家,通内外学,能诗文诸艺,十八岁落发,年二十往天台山禅林寺受具足戒。明年随守初律师学律,继入天台国清寺,于普贤像前燃一指,誓传天台之道。宋雍熙元年(984年),趋回明州天台十六祖宝云义通讲席,尽其奥秘。淳化三年(992年),众命续居其师之宝云讲席,讲四大经积年,居十二载。咸平五年(1002年),归临海主东掖山。以徒属之繁,即西隅益建精舍,率众修念佛三味。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命僧正,入景德精舍讲大止观,复敷席杭州昭庆填充,讲扬所学。杭州刺史薛颜命主灵山精庐(古天竺寺),忏讲不绝,四远来归,弟子恒千数人。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赐紫服,台州郡人以郡符请赴石梁寿昌寺讲《法华经》。八月,过临海东掖山。十月,复归天竺。天圣九年(1031年),归东岭草堂,讲《净名经》。忽谓其徒曰:“昔在东掖讲此经,梦荆溪授我经卷,乃出室,视日已没。今吾殆终此讲乎”。因与众诀曰:“我往台杭二寺,垂四十年。长用十方为意,今付讲席,宣从吾志”。明道元年(1032年)示寂,寿六十九岁,谥号“法宝大师”。南宋绍兴中(1131—1162年),追赠“忏主禅慧法师”号。淳佑八年(1248年),加谥“圣应”号。十一年(1251年)。再加谥“正觉”号。遵式所撰忏仪甚多,故世称“百本忏主”、又称“慈云忏主”、“慈云尊者”、“灵应尊者”、“天竺忏者”。着有杂着《金园集》、《天竺别集》、《金光明护国仪》、《往生净土忏仪》、《法华三昧忏仪》、《请观音忏仪》、《炽盛光忏仪》、《小弥陀忏仪》,另有诗集《采遗》、《灵苑》等行世。嗣法弟子昙远慧才,钱塘悟恩,明智祖韶、天竺本融、保庆法涧、妙果文昌、法喜清鉴等。大慈菩萨发愿偈: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我今大皈依,忏悔三业罪,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见闻皆精进,同生极乐国。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无边烦恼断,无量法门修,誓愿度众生,总愿成佛道。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冠绝古今的莲池大师新定净土文-西方发愿文[明]莲池大师作(净土第八祖)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弟子某甲(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瞋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全文完)三皈依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礼佛三拜。印祖评价:发愿,当于朝暮念佛毕时(晨朝十念,亦先念佛,后发愿),或用《小净土文》。若身心有暇,宜用莲池大师《新定净土文》。此文词理周到,为古今冠。须知发愿读文,乃令依文发愿耳。非以读文一遍,即为发愿也。——【印光法师增光文钞书一】六八西方愿文解[明]莲池大师着并释△初、总序归敬○初、标主○二、明愿○三、请加△二、正述愿文○初、求生西方正因初、发起大心二、忏除业障三、立愿自要四、求佛冥加五、净业成就○二、得生西方明验初、临终正念二、感佛来迎三、往生极乐○三、已生净土大用初、见佛得记二、蒙记具德三、成德利生四、普皆回向△初总序归敬三:初标主、二明愿、三请加○初标主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稽首”者,以首叩地,敬之至也。西方国土无量,今归敬者,西方之安乐国也。“安乐”,极乐之异名也,或名安养,或名清泰,其义一也。“接”,摄取也。“引”,指导也。众生沉沦,接取置之善地。众生迷昧,指导归之正途。凡知识、罗汉、菩萨、如来,皆接引导师。如畋猎之有虞人,涉川之有舟长,问路之有土民也。唯佛为群导师中之大导师也。“大”,二意,一普度群灵无遗失故,二究竟成佛无退转故。○二明愿我今发愿愿往生信、行、愿三,净土资粮。但言愿者,唯信故愿,愿之切者,必其信之真也;行以愿立,愿之切者,自能行之力也。是以《弥陀经》中,专说发愿愿往,不一而足。○三请加惟愿慈悲哀摄受愿文备矣。或问:古云:“把手牵他行不得,唯人自肯乃相应。”何乃求佛摄受耶?答:一者弥陀本愿力故;二者求佛摄受,正自肯故;三者感应道交,正相应故。△二正述愿文分三:初求生西方正因、二得生西方明验、三已生净土大用△初求生西方正因五:初发起大心、二忏除业障、三立愿自要、四求佛冥加、五净业成就○初发起大心弟子某甲(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先出念佛求生净土之本志也。“普为”者,兼利为怀,不为自身独求解脱也。“一乘”者,佛果为期,不于余乘妄有希冀也。发如是心,乃修净土,是谓正因。苟为不然,虽勤念佛,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四恩”者,在家则父母、众生、国王、三宝,出家则父母、师长、国王、施主也。“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也。○二忏除业障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瞋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承上虽发大心,恐宿世今生,业障多而福慧少,欲净偏染,故须忏悔。“本净”者,心本自净,因迷成染。今始觉知,惭愧修省。若本不净,如销顽铁欲成真金,纵经百炼终不成就。“三业”者,身业、意业、口业也。三业各具贪、瞋、痴故。○三立愿自要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虽已忏悔,不发誓愿,是谓有忏无悔。“要”者,犹俗云“胁制”,古曰“要君”,今自要故①。四句,即四弘誓也。“远离”句,即“烦恼无尽誓愿断”也。“勤修”句,即“法门无量誓愿学”也。“誓成”句,即“佛道无上誓愿成”也。“誓度”句,即“众生无边誓愿度”也。[校注:①自要:犹言自勉、自励。]○四求佛冥加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古《净土文》,谓佛“以天眼遥观,天耳遥闻,他心速见”故。行人既发大心,佛必证知。既证知已,佛大慈悲必垂哀悯。既哀悯已,佛大威神必垂加被。显如禅观,幽如梦寐。所云“金色”、“宝严”、“甘露”、“光明”、“手摩”、“衣覆”,精诚之极,感应自然。或不精诚,与精诚未极,则不能也。然行人但须一心精诚,不必因此生着,作意求现。○五净业成就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既以自力,又蒙佛力,内外交资,故障灭善生,有如是等大利益事。“空”而曰“疾”,不劳肯綮修证也。“破”而曰“顿”,不历阶级次第也。了悟圆觉,常住寂光,至是得本净心,故曰净业成就。“宿障”者,贪、瞋、痴等。“善根”者,戒、定、慧等。“妙心”、“真境”,言之似分,实则即心即境,即境即心,二而不二。△二得生西方明验三:初临终正念、二感佛来迎、三往生极乐○初临终正念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至于”者,前修净因,故至临终感斯净报也。平日散心杂念,临行挥霍慞惶。念佛若至一心,临终安得不定?然行人但贵已离贪恋迷惑,勿虑或遭病苦厄难。倘遭病厄,当知念佛人死此往生,如脱敝衣,得换珍服,如出牢狱,得还故家,不亦乐乎?况古云:“还有不病者么?”则亦有不厄者,复何虑哉!“病苦”者,身所生。“厄难”者,身所遇。“贪恋”者,或贪眷属,或贪财产,不能舍故。“迷惑”者,心念颠倒,如不知地狱,而曰“我欲往中,我欲往中”故。[校注:①“还有不病者么?”:云门文偃禅师语,意指自性,见《云门匡真禅师广录》。②“我欲往中,我欲往中”:见《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出地狱品》:“佛告阿难:若有众生,弑父害母,骂辱六亲。作是罪者,命终之时,铜狗张口,化十八车,状如金车,宝盖在上。一切炎火,化为玉女。罪人遥见,心生欢喜:‘我欲往中,我欲往中。’……譬如壮士屈伸臂顷,直堕阿鼻大地狱中。”]○二感佛来迎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经云“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也。众见发心,则自他兼利矣。又众人皆见,其事乃真。独己见之,或是魔事。○三往生极乐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上见佛来,今随佛去,无来去中而来去也。“胜莲华”者,上上品也。△三已生净土大用四:初见佛得记、二蒙记具德、三成德利生、四普皆回向○初见佛得记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上言平日求生,临终得生。然岂徒得生而已乎?今言得生之后,亲蒙佛记,具足功德,广度众生,有如是等大用也。凡生西方者,华开有迟速,见佛有早晚,悟道有先后。今是举念即生,生已即华开,即见佛,即闻法,即得忍,即授记也,皆上上品事。○二蒙记具德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或疑如是广大功德,累劫修习,未必能得。云何一生西方,皆悉成就?不知万法唯心,既得一心,何法不得?《文殊般若》称念佛为一行三昧,得此三昧,所有多闻智慧辩才,远过阿难百千万亿倍。余可知矣。“三身”者,法、报、化身也。“四智”者,大圆境、平等性、妙观察、成所作智也。“五眼”者,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也。“六通”者,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通也。“陀罗尼”者,此云总持。○三成德利生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然后”者,古所谓既生西方得无生忍已,还来此世救苦众生也。不违而入者,常居九品,常在十方,时时堪忍度众生,刻刻西方入正定也。“还得净心”者,上言迷本净心,此言昔迷今悟,如久失方得,得其本有之净心,非新得也。“愿无尽”者,前来发起无上大心,故今成满无尽大愿也。○四普皆回向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初始发心求生净土,本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故今回向亦如是。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心灵类:愿从本心》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灵类:愿从本心》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心灵类:愿从本心》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