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转让,联系QQ:105765989
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指导如何写电影观后感作文 怎样写好电影观后感思路文案

2023-03-18 高考作文 类别:观后感 2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指导如何写电影观后感作文 怎样写好电影观后感思路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指导如何写电影观后感作文  怎样写好电影观后感思路文案

指导如何写电影观后感作文 怎样写好电影观后感思路文案:

作文指导:如何写电影观后感
(一、什么是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那么要写好一篇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写观后感的方法)
第一、聚“睛”会神,观感共鸣。
1要“会看”电影
看电影时要“投入”,要让自己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情感世界里,与主人公同悲欢、共休戚。同时,还要并用眼、耳、脑各种感官,留意细节。
所谓细节,就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观众观看影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视听享受的过程,既是视觉美感逐渐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聚“睛”会神,我们在观看时获得的感受才能愈丰富、强烈,对影片内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彻,写观后感就更有基础。
2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写观后感,要从自己观赏影片的感受出发。可是,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应强调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五六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3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有个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4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观后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第二、曲径通幽,挖掘要深
观后感属于评析性的议论文一类。电影观后感,即对影片发表评论,抒发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它又有别于影评:影评--重在“评”,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依赖的环境是否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观后感--重在“感”,表达方式以抒情、叙述为主,内容多为电影对观众的启发,观众看了影片后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从主题、人物、细节、场面、语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来说,有的侧重于思想内容,有的侧重于表现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个场面、某个事件。“感点”的选择,各具特色,可资借鉴。
写电影观后感,要选择好角度。一篇几百字的观后感,容量很小,而一部电影所牵涉的内容却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须选好角度,把重点放在一个侧面上,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选择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地方。角度选得好,对立意、选材、构思、谋篇都直接产生连锁反应,有利于把观后感写好。
第三、厚积薄发,调“兵”遣“将”
写电影观后感,要充分而又妥贴地运用学过的语言。民间有一个给“语言”下定义的谜语:“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尔基也说过类似的话:“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观后感自然要牵涉到方方面面,没有足够的语言储备,就无法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影片没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写不好观后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语言贫乏,同样也写不好电影观后感。
针对这样一篇观后感,作者尽管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和语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语言平淡无味,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
(三、那如何写出真情流露的观后感呢?)
一、正确把握文章内容。
常见的观后感一般包括三大块内容:
1、内容简介。用简单几句话概括影片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读了一篇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一样,做到既完整又简练。
2、发表评论。写这部分时,同学们可向自己提这样几个问题:你对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哪个人物你最喜欢,为什么?哪个场面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只要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并写下来,就构成了自己对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个镜头的个性评价。
3、抒写感受。这是观后感的主体部分,学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号。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较:或将片中人物与自己比较,寻差距,找不足;或与身边熟悉的人相联系,阐发自己的观点;或将电影中的先进事迹与生活中、社会上的现象比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谈感受。在写作时,同学们可简单列举一些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叙议结合。一句话,只有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和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二、找准写作的切入口。
一部电影人物众多,内容纷繁,情节纵横交错。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找到一个切入口展开全篇,好像一条红线将“简介-评论-感受”三块内容串连起来。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选择一个人物。一部电影看完,有的同学对主角赞不绝口,有的对某一配角记忆深刻。不管怎样,只要挑选一个人物,透过其言行举止走入他的内心,由此而发表评论,抒写感受。2、截取一个片断。即选择影片中的一个小故事或一个独立的情节展开。如电影《任长霞》中,表现任长霞一心为民的事例很多。同学们就可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作为切入口,联系实际谈感受。
3、描写一个镜头。即采用特写或素描的方法,生动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个镜头,引发自己的情感共鸣,进而谈体会说感受。
三、循序渐进写出特色。
初学观后感的同学可按照常见的“简介-评论-感受”三段式顺序谋篇布局,这样容易上手。有时,“评论”和“感想”可合二为一,边点评边写感受。有了一定基础后可突破固定结构,采用边叙边议边抒情等方式,围绕一条中心线索,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

指导如何写电影观后感作文 怎样写好电影观后感思路文案:

怎样写观后感
【学习总结(1)】
怎样写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能够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能够是受作品中的资料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能够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能够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一样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务必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由整理]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资料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资料,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之后写张鸣鸣从自我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理解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忙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我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资料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资料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资料大约占影片主要资料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资料,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资料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述。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资料?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
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资料,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我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淡淡忧伤的句子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我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好处。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资料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必须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杯具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昆虫记读后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我的“感”写深、写透。
那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我原先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我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我的理想。
看了《林则徐》后,学生认为无法联系实际,我就这样启发学生:你看后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镜头?有的说林则徐带领官兵虎门销烟的镜头,大展中国人的志气;有的说,当时的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给我教育最深;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鸦片毒害,痿糜不振的、瘦骨嶙峋的人们。然后我再要求学生用比较法,针对现今社会,看是否有类似于林则徐这样有民族气节或与此相反的人。什么东西给现今人们带来精神和身体摧残?我们就应如何对待?这样,学生立刻想到了电视上披露有的海关把关不严,让一些走私物品进入中国,有的想到了社会上的吸毒现象和不健康的游乐场所,同学们畅所欲语,仿佛一下子有话可写了,一个同学在《观林则徐有感》一文中这样写到:“……在18世纪,鸦片使我们国败家亡,但可悲的是在二十世纪的这天,吸毒的现象又有抬头,有的因吸毒走向犯罪,家破人亡。我们青少年必须要认识它的危害,如发现吸毒、贩毒现象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期望我们的海关把住家门,不让毒品再次蔓延。
【学习总结(2)】
怎样写观后感
写好“观后感”要做到四点:一、观懂原文抓中心:我们在观中可分三步去指导学生理解文章资料,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引导学生透过认真地“观”,才有写“感”的条件。二、选取重点作感点:一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点很多,务必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取自我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感点,作自我观后感的切入点。三、观感结合有侧重:指导学生处理好写观后感时“观”与“感”的关系,做到二不二要。四、联系实际谈感受:指导学生联系自我或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一、观懂原文抓中心?
“观后感”的“感”是从观中产生的。只有观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能感得深刻。如果有必要的话,在观文章前我们可先让学生了解一下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作者等。在观中可分三步去指导学生理解文章资料,把握文章的思路:以小音乐家扬科为例,一是初观感知,理清层次,把握文章的来龙去脉,建立起对课文的初步总体印象。初观小音乐家扬科我们明白文章记叙了具有音乐才能的波兰穷孩子扬科为了看看、摸摸地主仆人的小提琴而惨遭毒打,含冤死去的事。二是细观深思,抓重点,引导学生评词析句,细观深思,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细细品观文章,可先让学生找出一些能反映扬科热爱音乐的重点词句,再细细体会语言的形象生动,故事的扣人心弦之处。三是研观体悟,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资料和表达的中心思想,用心去感悟生活、研观文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们进一步明白了夺去小音乐家扬科生命的罪魁祸首是人吃人,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没,甚至遭到被-迫-害至死的悲惨命运,使学生感悟到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如此幸福。我们只有引导学生透过认真地“观”,才能领会到文章的资料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才具备了写“感”的条
件。?
二、选取重点作感点?
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的观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观后感,务必选好“感点”。什么叫“感点”呢?感点是由书中某一个地方的资料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应对众多的感点,我们务必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取自我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一个或几个感点,作为自我写观后感的切入点,切不可面面俱到。例如三顾茅庐这篇文章,有这么三个方面能够作为感点:一是张飞对诸葛亮粗鲁无礼,张飞很莽撞。二是写刘备的语句和写张飞的语句对应起来能够看出刘备态度很谦恭。三是从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完成统一国家大业,从中体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我们可发现第三个感点是这个故事的中心,也就是反复观这个故事后感受最深的一点,那么我们就选第三个作为观后感的切入点。?
三、观感结合有侧重
写观后感要处理好“观”与“感”的关系。我们说,“观”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观”的结果和目的。观后感中少不了对原文的“叙”述,但它不像记叙文中的“叙”那样具体、形象、生动,观后感中的“叙”要做到简明。小学生写观后感常犯的毛病是复述原文,没有做到简明扼要。有的只“感”不“观”,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编乱写,说道理时空发议论,而缺乏身边的实例。写观后感能够说经验,也能够谈教训。大多出色的观后感,总是受原文资料或情感触发,从而引起对生活、学习、思想等实际问题的思考。观后感,是有“观”有“感”,“观”、“感”结合的。能够先叙述文章资料,后集中谈体会,这种写法适于只谈一点体会。还能够边叙边谈体会,“观”和“感”交叉写,这种写法能够谈几点体会。无论用哪种方法写,务必叫学生做到二不要;不抄录课文:要用自我的话简要叙述;不离开文章的资料,要真切联系自我的实际抒发感想。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
这个“实际”,能够是自我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能够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没有情感的观后感苍白无力,有情感的观后感才能感染人。以时光老人的礼物为例,能够这样去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孩子们对时光老人送的礼物很珍爱,表此刻哪里?你觉得就应珍惜时光老人送的礼物吗?平时你有哪些珍惜时光的事例或不珍惜时光的做法呢?以后你会怎样对待时光老人送的礼物呢?透过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学生就把文章资料、自我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齐,这样就能写出真情实感,倾吐真实心声。而在指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时,不要就事论事,要注意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从古到今,从近到远,从己到人,从正面到反面,只要与文章的主要资料有关系,都应允许他们大胆自由地写,如果指导学生把自我的经验教训与作者的切身体会结合起来写,那么他们的观后感必须更真切,更有感染力。
【学习总结(3)】
怎样写观后感
要“会看”电影
要写观后感,首先要“会看”电影。也许有人会发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聋,谁不会看电影?但是为什么许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说写出感想了。因此,老师在此提醒各位同学在看电影时要“投入”,要让自我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情感世界里,与主人公同悲欢、共休戚。同时,还要并用眼、耳、脑各种感官,留意细节。
所谓细节,就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用心作用。观众观看影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视听享受的过程,既是视觉美感逐渐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聚“睛”会神,我们在观看时获得的感受才能愈丰富、强烈,对影片内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彻,写观后感就更有基础。
2、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写观后感,要从自我观赏影片的感受出发。但是,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资料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观者不知其资料,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应强调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资料大约占影片主要资料的五六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资料,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资料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述。
3、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我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好处。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资料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有个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必须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杯具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4、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观后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我的“感”写深、写透。那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5、观后感属于评析性的议论文一类。电影观后感,即对影片发表评论,抒发自我的感受和见解。它又有别于影评:影评--重在“评”,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依靠的环境是否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贴合现实生活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观后感--重在“感”,表达方式以抒情、叙述为主,资料多为电影对观众的启发,观众看了影片后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能够从主题、人物、细节、场面、语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来说,有的侧重于思想资料,有的侧重于表现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个场面、某个事件。“感点”的选取,各具特色,可资借鉴。
写电影观后感,要选取好角度。一篇几百字的观后感,容量很小,而一部电影所牵涉的资料却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务必选好角度,把重点放在一个侧面上,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选取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地方。角度选得好,对立意、选材、构思、谋篇都直接产生连锁反应,有利于把观后感写好。
第三、厚积薄发,调“兵”遣“将”
写电影观后感,要充分而又妥贴地运用学过的语言。民间有一个给“语言”下定义的谜语:“不是蜜,但是它能够粘住一切。”高尔基也说过类似的话:“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观后感自然要牵涉到方方面面,没有足够的语言储备,就无法把自我的感受表达出来。对影片没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写不好观后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语言贫乏,同样也写不好电影观后感。
针对这样一篇观后感,作者尽管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和语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资料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语言平淡无味,很难吸引观者的眼球。
6、正确把握文章资料。
常见的观后感一般包括三大块资料:
1、资料简介。用简单几句话概括影片资料,就像我们平时观了一篇课文归纳主要资料一样,做到既完整又简练。
2、发表评论。写这部分时,同学们可向自我提这样几个问题:你对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哪个人物你最喜欢,为什么?哪个场面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只要选取其中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并写下来,就构成了自我对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个镜头的个性评价。
3、抒写感受。这是观后感的主体部分,学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号。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较:或将片中人物与自我比较,寻差距,找不足;或与身边熟悉的人相联系,阐发自我的观点;或将电影中的先进事迹与生活中、社会上的现象比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谈感受。在写作时,同学们可简单列举一些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或人)使自我的感受有血有肉,叙议结合。一句话,只有联系自我,联系生活和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7、找准写作的切入口。
一部电影人物众多,资料纷繁,情节纵横交错。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务必找到一个切入口展开全篇,好像一条红线将“简介——评论——感受”三块资料串连起来。下方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选取一个人物。一部电影看完,有的同学对主角赞不绝口,有的对某一配角记忆深刻。不管怎样,只要挑选一个人物,透过其言行举止走入他的内心,由此而发表评论,抒写感受。2、截取一个片断。即选取影片中的一个小故事或一个独立的情节展开。如电影任长霞中,表现任长霞一心为民的事例很多。同学们就可选取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作为切入口,联系实际谈感受。
3、描述一个镜头。即采用特写或素描的方法,生动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个镜头,引发自我的情感共鸣,进而谈体会说感受。
【学习总结(4)】
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资料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观者不知其资料,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之后写张鸣鸣从自我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理解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忙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我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资料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资料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资料大约占影片主要资料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资料,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资料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述。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资料?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
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资料,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我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仅突出“感”字,而且观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我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好处。如何写观后感。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资料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必须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杯具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我的“感”写深、写透。
那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我原先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我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我的理想。
【学习总结(5)】
相关观后感范文:
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我原先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我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我的理想。
看了《林则徐》后,学生认为无法联系实际,我就这样启发学生:你看后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镜头?有的说林则徐带领官兵虎门销烟的镜头,大展中国人的志气;有的说,当时的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给我教育最深;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鸦片毒害,痿糜不振的、瘦骨嶙峋的人们。然后我再要求学生用比较法,针对现今社会,看是否有类似于林则徐这样有民族气节或与此相反的人。什么东西给现今人们带来精神和身体摧残?我们就应如何对待?这样,学生立刻想到了电视上披露有的海关把关不严,让一些走私物品进入中国,有的想到了社会上的吸毒现象和不健康的游乐场所,同学们畅所欲语,仿佛一下子有话可写了,一个同学在《观林则徐有感》一文中这样写到:“……在18世纪,鸦片使我们国败家亡,但可悲的是在二十世纪的这天,吸毒的现象又有抬头,有的因吸毒走向犯罪,家破人亡。我们青少年必须要认识它的危害,如发现吸毒、贩毒现象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期望我们的海关把住家门,不让毒品再次蔓延……”
观后感范文
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观《长江七号》有感
不久前,我观看了电影《长江7号》。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周小狄的单亲孩子,他的爸爸穷困潦倒。但为了让小狄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举债把小狄送进了贵族学校读书。一天,小狄的爸爸在工地发生意外去世了。小狄听到消息后十分悲哀,也十分后悔没有听爸爸的话。但这时奇迹发生了,小狄爸爸送给小狄的玩具——“长江七号”发挥了它身上的特异功能,用自我的生命换回了小狄爸爸的生命。
整部影片所描述的故事虽然简单,但发人深思。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小狄爸爸经常对小狄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去偷,不去抢,要努力读书,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它使我想起了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两家人,一家比较富,另一家比较穷。他们各自都生有一个小女孩。富家的小女孩自以为家庭环境好,从小就不爱读书,还看不起穷家的女孩。而穷家的女孩却很争气,读书十分刻苦,学习成绩经常名列前茅。之后那位富家小女孩,由于从小不好好学习,最终一事无成。而那位穷家的小女孩,由于从小就用功学习,最后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那天晚上我想了好多好多,久久不能入睡。比较小狄,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有吃,有穿,还有玩。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他们对我们多疼爱啊。但我们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中有好多同学身在福中不知福,没有珍惜此刻的完美时光。有的成天看电视,玩游戏,没有认真写作业;有的上课不认真听讲,脑子总在东想西想,老师提问时答非所问;有的搞卫生时经常偷懒,不干活,在家里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只想着自我,一点都不思考别人,一味任性妄为,甚至在外面干坏事。如果这样的话,长大后还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吗?
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期望寄托在我们的身上。在此,我呼吁广大学生,从此刻起我们就要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长大后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我也期望广大家长都能像小狄的爸爸一样重视教育孩子,让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老师评语:作者在概括电影情节的基础上,围绕“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句话展开论述。作者列举典型例子进行论证,并呼吁青少年要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长大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用心灵赢得心灵---《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所讲述的是著名的指挥家因为母亲的葬礼,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遇到了童年的同学,一本马修老师的个性日记,打开了一段尘封了50年的记忆。这位优雅老人的童年记忆和一座名叫“池塘之底”的少年教养院联系在了一齐,音乐家原先以前是一位问题少年,故事就从那里开始。其貌不扬,人过中年的失业音乐家,在“池塘之底”少年教养院成了代课的马修老师,人生的不得意似乎在这个阴森如同监牢的地方更加没了期望,暴戾的校长,冷漠的老师,调皮得无可救药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远不断的犯错与惩罚。工作的第一天马修老师感到了害怕,善良的“神父”因为学生的恶作剧而头破血流,前任老师因为忍无可忍而匆忙离去,马修的第一堂课就因为学生的哄闹,招来了校长的“咆哮”,但也就在马修老师的第一堂课上,这群从来不明白理解与同情的学生,第一次没有因为犯错而被关禁闭,第一次明白了做错了事能够用负职责的方式弥补。就这样在磕磕绊绊的一天又一天中,马修老师用它的善良,用它的音乐,一点一滴的改变了这个地狱般的“池塘之底”,这群几乎被人们放下的坏孩子,居然唱出了天籁的歌声,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欢乐与期望。马修老师虽然最终被可恶、势力的校长辞退,可孩子们用马修了老师教给他们
的歌,用写着祝福与感谢的纸飞机送别了这个拯救过他们灵魂的人……这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当满天飞舞的纸飞机,在暖阳中飞翔,当可爱的小佩比诺拎着行李奔过来和老师一齐走时,我禁不住眼眶湿润了,虽然这只是一部普通的文艺电影,但它却引发了我对我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思考:
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正如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做为老师,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一样,但必须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老师的爱就应是一种博爱,爱你的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谁都明白,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一句鼓励,能够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天下的母亲都期望自我的孩子快乐,那么老师也就应让学生看到自我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要像母亲一样容忍孩子一次次地“旧病复发”,要像母亲一样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充分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永远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嗨,你真棒。”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盼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对于所谓的“差生”,更要给一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豪地说出“我能行”。
亲其师,信其道。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持续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光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带给最适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间的平等,更应是教育者和孩子间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间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基础。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老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我的爱护,把表扬看作是对自我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我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不要老是摆着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来威慑学生,以维护自我“神圣”的地位,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教师,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他们怎样穿戴,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这一切对儿童有重要好处。”可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我首先务必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对学生讲十次道理所产生的正面影响也抵不上一次反面行为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来的大。如果要求学生不乱插嘴,那老师就不应粗暴地打断学生的话;要求学生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难道老师就不能也弯弯腰吗?
要懂得教育的艺术。教师正确的评价,恰当地动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励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的运用表扬与批评,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群众主义精神等。然而,不正确的表扬与批评,则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信心。马克?吐温以前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能够活上两个月”。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孩子呢。后进生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大难题,他们要想得到表扬是难上加难。对于他们来说,更容易的是自暴自弃。对待他们,教师更应以全身心的爱去感染他们,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一位大作家说过:“人人都是天才。”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后进生也不例外。做为教师则应努力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我们应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应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只有深切的关爱,真心的尊重,身正为范,才能使孩子的心灵与教师的心灵相融。
《三国志之见龙卸甲》观后感
人生就象一个圈,一个老天爷画好的圈,从起点绕一个圈后又会回到起点,这是赵子龙最后一战也是第二次被困凤鸣山时悟出的人生哲理。第一次被困凤鸣山子龙披上了甲,一战成名,从此成了常胜将军,第二次被困时身心俱疲的子龙卸去了甲,人生就在这一披一卸之中画了个圈。
时势造英雄,英雄只是老天爷手中的棋子。从赵子龙与罗平安最后一次对话中能够看到了他内心的疲惫,这疲惫是因为有甲在身,主公的信任是甲、常胜将军之名是甲、建功立业之念是甲,子龙虽早有卸甲之念,连年征战的时局却容不得他卸甲,也不明白该如何去卸。最后在凤鸣山与后一辈的曹婴一战中,子龙最后悟到了自我只是诸葛亮手中的一枚棋子,一枚已经老得能够弃去的棋子,而这一切都是人生定数。明白了这一点后,他最后能够不仅仅卸下身上的甲,更重要的是能够卸去心中的甲了,这甲虽卸得晚了一点、悲壮了一点,但能够让子龙在人生最后时刻很从容,无所负担。上马提枪,单人单骑,冲向的不仅仅仅是敌阵,也是奔向长久失去真我的精神家园。
不明白罗平安在给子龙卸甲后有没有领悟到这一些,我想他在敲响最后一次战鼓时就应是明白了。而年轻的曹婴此战之后必须也会与初时的子龙一样给自我披上了一件难以卸去的甲,不知以后能否象子龙一样领悟到,不光是她,就算是她的爷爷曹操以及诸葛亮等人都只是滚滚历史车轮上镶嵌的一枚棋子。
甲能够带来尊严,能够吸引人的眼球,世人只知披甲之后的威风凛凛,却又有多少人明白披甲容易卸甲难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圆明园观后感
惊天动地观后感
圣贤教育改变命运观后感
反邪教观后感
冲出亚马逊观后感

指导如何写电影观后感作文 怎样写好电影观后感思路文案:

读观后感
如果说作文是一个百草园的话,那么,读后感就相当于那株美丽的三叶草了。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把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它一般由“引”“联”“结”三片叶构成。
叶片一:引——围绕感点,亮出感点;叶片二: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叶片三: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达人支招】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作文。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作文。不管是读后感还是观后感,所谓的“感”就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阅读(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斗志,也可以是因阅读(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要写好读后感、观后感,应该注意这么几个方面:
一、叙述简单
读后感和观后感既然由读(观)产生“感”,那么在作文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观)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观)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
二、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或者一部电影,可以有许多让你感动的地方,但在一篇读(观)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不可能写得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最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观)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三、表达方式
读后感和观后感每一篇作文中有两个点,就是“读(观)”和“感”的关系,在处理这两个点的时候,要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读(观)后感以“感”为主,作文中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时提示“读(观)”,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观)”。
【佳作赏析】
真正的强者
陈鸣
我坚持了一个星期,读完了《老人与海》,合上书本,我深深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做人不应该被任何困难打倒,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被别的渔夫看做失败者,可是他坚持不懈,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大马林鱼将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他用尽了一切手段来反击。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尽管鱼肉都被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英勇意志。(简单叙述书本的主要内容,突出老渔夫的精神品质)
一个人的真正胜利只能是精神的胜利,人在物质上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赢得我们崇高的敬意,而只有精神和气魄的胜利,才使我们感动,才使我们和追随老人的孩子一样,为他的悲壮落泪。(既是对老渔夫精神的概括,也是自己读了这本书最真切的感悟)
回想以前,无论我做什么事,只要有一点不顺利,就会退缩,有时还会说上几句垂头丧气的话。想一想老人与鲨鱼搏斗,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就把小刀绑在桨把上。刀子折断了,他就用短棍。短棍也丢掉了,他就用舵把。这种充满信心、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吗?(一个反问句扣问自己的心灵,表达自己读书后的收获)
老人说:“它没有打败你,它没有。”对啊,一个真正的强者,只能被摧毁而不能被击败。永不言败,这就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信心十足地去面对,坚持到底,决不退缩。”这也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
“书是一匹骏马,带你挑战人生。”《老人与海》就是这么一本书,就是这么一匹高大的骏马。(再次引用格言,把《老人与海》这本书比喻成一匹“高大的骏马”,显得形象生动,意蕴深厚)
【名师点评】
通过《老人与海》这本书,小作者认识了一名真正的强者——老渔夫。他虽然老了,可是他的精神不老,他是永不言败的。作文不局限于对一名强者的描写,还插叙了自己如何对待生活、学习上的困难,表明自己崇拜“老渔夫”的原因。
【美文赏析】
真的好感动
——读曹文轩的《草房子》
严明轩
“明天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还未醒来时,就将载着桑桑一家,远远地离开这里——他永远地告别与他朝夕相伴的草房子……”再见了桑桑,我也和你一样,油麻地的草房子让我感动。
手捧《草房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展现在我眼前,让我大笑,让我哭泣,让我的心为之颤抖!
陆鹤,你怎么就不长一根毛发呢?秃顶给你带来多少伤心,你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屈辱,但又用自信赢来了秃顶人的尊严。在你成功地扮演《屠夫》中的伪连长时,我真想冲上去拥抱你。我真的为你高兴,也为认识你而感到自豪。
杜小康,我心中的偶像。富裕的日子里,你能做大家不能做到的事:劳动课上,你一人带来十几把镰刀,解了蒋老师的燃眉之急;断桥前,在大家束手无策之时,你叫来了毛鸭的大船,让大家踏上归途;穷困潦倒的日子里,你用稚嫩的肩膀,担负起全家人的重担——到荒无人烟的草滩中放鸭,去拾回爸爸失去的从前……你没有丝毫的卑微,你在向那个时代示威;你让同龄人敬佩,也让我汗颜。
桑桑、细马、纸月、秦大妈……《草房子》中人们的生死离别、悲悯情怀都让我感动,而他们厄运中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情和殷殷情爱,如一股清泉涤荡着我心灵的污垢,似一炉烈火锻造着我的灵魂。
以前,只听爸爸妈妈说,他们少年时代的贫困、学习的艰辛,他们和《草房子》中的人有着同样的经历,而我一直认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比父辈们要辛苦得多,我们真的不快乐,这不只是我而是我们一代人的感受。可是现在,我感觉到了,我是幸福的人,我们是幸福的一代。《草房子》里人们的遭遇我们无法体验,他们的幸福居然是如此简单——能填饱肚子,有机会上学。而我们食品种类繁多,上学受法律保护,比起他们,我们是多么幸运,多么幸福。之前我怎么就没感受到呢?
《草房子》,是你拯救了我,是你帮我找到我本拥有但从未感受到的幸福,是你让我真正了解昨天和今天的意义!
【赏析】
作者用心在读《草房子》,也用心在诉说自己的真情实感。本文列举最让“我”喜欢的人和最让“我”感动的事,也让读者明白:幸福很简单,就在我们伸手可及的地方。全文抒情色彩浓厚,犹如一朵浓艳的感染之“花”,很有感染力。
【我手写我心】
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读书使我们情趣高雅,读书使我们学会思考,读书使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充实。你一定也读过不少书吧!选择一本你喜欢的,抓住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见解。
要求:题目自拟,500字左右。
附录:作家的故事
我的菜园
孙幼忱
作者简介:孙幼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文联专业作家,哈尔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出版有长篇传记文学《擎起我的双拐》、中篇科学童话《小狒狒历险记》、儿童科学文艺自选集《“小伞兵”和“小刺猬”》等19本书。
大约50年前,我读小学五年级时,写了一篇作文,题为《我的菜园》。这篇作文受到了老师的称赞。
在东北大学任教的父亲去世后,母亲被人民政府安排到吉林亚麻厂当了工人,家由市区迁到郊区一个叫哈达湾的地方,母亲整日操劳,除了上班和忙家务,无暇顾及其他。
春天,几场小雨过后,我望着院里那黑油油的泥土,非常高兴,决心在上面种点什么,并要获得丰收。因为我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站立和走路离不开拐杖,不能像别人那样干活,便坐在地上“耕耘”。我先在靠近秫秸(高粱秆)篱笆的地方,挖出一个个小坑,埋进菜豆种子。我想起菠菜又鲜又嫩,便又在菜园里种满了菠菜。
不久,菜豆的两片叶子出土,菠菜也使菜园一片新绿。这时我却想,还是黄瓜和茄子好吃,便将菜豆的小苗和长得还不大的菠菜全拔去,沿篱笆种上黄瓜,其他地方全种上了茄子,一高兴,还插空种了十几株玉米。我想起一首儿歌里说的“黄瓜爬上架,茄子打滴溜”,便相信,这正是我的菜园未来的写照。
后来我发现,黄瓜秧上生了不少卷须,但它却不像豆角秧那样,用茎缠绕篱笆,旋转上升,必须专为黄瓜秧搭上架子,供它的卷须去“抓”,这太麻烦了!这时我又想起西瓜。西瓜又甜又水灵,多可口啊,而且西瓜秧可以自己沿地面向前爬。我就拔去了黄瓜秧和茄子秧,玉米苗也没留下。我在菜园里清一色地种上了西瓜。“菜园”此时已成为“瓜园”了。
结果,当秋天来临时,我的西瓜秧爬满了菜园,却连一个小西瓜的影子也没见到。我忙来忙去,全部收获只是一堆干枯的西瓜秧。
《我的菜园》写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情。结尾,我写到我接受了教训,并提醒自己说:“我的一生可不要这样度过。”
老师在这篇作文的评语中指出,能写出自己独特的经历,并从中有所思索,便有可能写成一篇好作文。
成年以后,我越来越懂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不行的。我还以自己童年的这段趣事,为今天的孩子写出一篇童话,题为《狗熊种地》。真的,小时候的我,多像一头傻乎乎的狗熊呀!

指导如何写电影观后感作文 怎样写好电影观后感思路文案:

篇一:读后感、观后感格式例文
读后感与观后感
一、读后感的格式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读后感的基本要求
写好“读后感”要做到四点:一、读懂原文抓中心,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通过认真地“读”,才有写“感”的条件。二、选择重点作感点:一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点很多,要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感点,作自己读后感的切入点。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三、读感结合有侧重,要处理好写读后感时“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
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四、联系实际谈感受,要联系自己或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三、读后感的写法
1、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2、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3、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4、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四、读后感例文
读《师道实话》有感
点军区土城小学教师陈发喜
七月十五日,我们终于放假了。忙碌了一个学期,教育教学中的收获也确实不少。可整天忙于教学,忙于其他日杂事务,耽误了自己的不少读书时间。现在好了,放假了,我也可以静下心来,找点空闲,找点时间,来读点书,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增长点见识,开阔点视野,提升一下自己的业务素质。
我这次读的书,是全国著名教授陈桂生的《师道实话》。从某种意义上讲,此书的内容和小崔的“实话实说”有点类似。书中,教授是有什么说什么,结合实际说,结合实例说,毫无矫揉造作之气。
《师道实话》一书给人最大的感触是远离“坐而论道”的学究气,没有高深理论的说教,对一线教师的工作更多了些切合实际的方法,多了些实质性的帮助。
陈教授在这本书中,处处一语中的,看似语不惊人,其实正合事实,“实言师道”的风格处处彰显。《师道实说》中的《教师修养》
一辑中。以漫话的形式着重谈了《漫话教师的“个性”与“团队精神”》、《漫话教师“自我反省”》、《漫话“教育经验总结”》、《漫话“教师读教育名著”》等文章,没有高深难解的理论,却有亲切可受的指导,读这些实话,让人受益匪浅,更让人信服。
书中就教师职业的漫话,可谓是中的之矢,“教师”本身就是尊称,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而新出现的一些提法,其目的是以打造骨干教师“明师”意向。这种新的变化与以前隐喻“学者”“专家”倒也不同,如今的隐喻,“名”与“利”的关系过于密切,它实际上是慕虚荣、重名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余波。作者的漫话式的笔调,剖析了一个现实深层次的问题。其实,在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与同等学历的群体相比,或许偏低,但又低不到哪里去。在中国,由于教师群体多达千万之众,普遍提高教师地位与待遇,谈何容易?问题是教师工作如此繁难,如此艰辛,其地位、待遇又不尽如人意,这就存在对教师寄予“厚望”与是不是“厚待”的困惑。如果把教师的工作比做咖啡,味觉感受,咖啡是苦的。加糖固然固然重要,但咖啡的本质没有变甜。在中国做教师,的确要有孺子牛的精神。
《师道实说》中的《教师修养》一辑中谈到教育者为了使学生形成责任心与义务感,不必对学生行为过程多加干涉,而应少加干涉,否则他们会把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样做或那样做,看成是别人的事,老师的事。教师要求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并使其无法逃避责任,这就是责任意识的表现。作为教师,要培植健康的舆论,树立良
好的榜样,发扬正气,激发良知。总之,把学生置于纪律环境与道德环境中,使他们在履行义务与责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义务感与责任感,首先要教师做好表率作用。
作者在《师道实说》中以丰富的知识底蕴以及严谨务实的学术作风,对一些说法的论述,绝不混囫囵吞枣,必深究到底。比如在漫话善待学生一文中,认为“宽严结合”、“严字当头”、“审时度势”等只是一些口诀而已,但如今在当量教育著作、文章以及教育行政人员的口头中还在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类口诀,作者一针见血的指出对“口诀”的迷恋和“口诀”与“规律”的混淆,是我国教育研究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的重要方面。并通过研究对学生“宽”还是“严”的问题,剖析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大致思路,作者认为“宽”还是“严”事实上到底有多少种宽法,多少种严法,应该在大量的事实基础上进行分类,继而研究每类宽法或严法各导致什么结果,再进一步寻求宽与严的界限,分辨“宽严结合”的不同类型,在作者看来,这样,虽未必发现什么规律,但至少可使实践者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类型。作者更是指出“一个判断,必须具备充分的事实根据以及可能性、可行性的严密的逻辑论证”,这种严谨的做学问的态度,始终贯穿全书,令人肃然起敬。
打开百度文库APP阅读全文取消确定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指导如何写电影观后感》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指导如何写电影观后感》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指导如何写电影观后感》吧